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的曹八里屯殡宫。 乾隆三十二年十月十六日谦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十月二十五日入葬。其宝顶在前排,纯懿皇贵妃之右。

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之女,雍正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卒,葬泰陵妃园寝。追封为宁妃

嫔(1位)

懋嫔,宋氏。主事金柱之女。康熙时为藩邸格格。雍正元年封懋嫔。八年薨。女二,皇长女、皇三女,皆殇。葬泰陵妃园寝。

贵人(6位)

郭贵人。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彩棺暂安于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时郭贵人彩棺奉移泰陵妃园寝。三月十三日葬入地宫。

李贵人,李氏。雍正七年封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二十九日奉移,七月二十一日百日礼致祭。

安贵人,雍正时为贵人。卒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彩棺安于田村殡宫。

海贵人,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九月底进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

张贵人。初入宫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进位张贵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贵人,葬清东陵附近之苏麻喇姑园寝。一说是雍正帝贵人,老为其姓氏,因未曾侍寝,故不入葬妃园寝;二说是康熙帝常在,雍正时因年老晋尊贵人。待考。

常在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葬泰陵妃园寝。

李常在。雍正八年已入宫,称李答应;十年闰五月晋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后卒。葬泰陵妃园寝。

马常在。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为马答应;八年晋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卒。四十年十月葬泰陵妃园寝。

春常在。雍正十三年为常在。乾隆二十六年后卒。葬泰陵妃园寝。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葬泰陵妃园寝。

常常在。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为常在。十年八月卒。

顾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

吉常在,原称吉官。(吉官女子?)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答应

苏答应。雍正四年已入宫,封苏答应。雍正七年八月后卒。葬泰陵妃园寝。

英答应,原称兰英。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汪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德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伊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张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云惠,生卒年不详,未葬泰陵妃园寝

子女

皇子(10人)

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2.爱新觉罗·弘昐,未齿序,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3.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4.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嘉庆四年正月卒,年八十九。

6.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7.爱新觉罗·福宜,未齿序,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8.爱新觉罗·福惠,未齿序,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9.爱新觉罗·福沛,未齿序,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10.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皇女(亲生女4人)

皇长女(1694),幼殇。生母为懋嫔宋氏,时为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

皇次女,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大公主。生母为齐妃李氏,时为藩邸侧妃。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多罗格格;七月晋和硕格格;九月嫁那拉氏星德。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卒,年二十三。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硕怀恪公主。额驸星德(又作性德,兴德)(?-1736),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达里刚爱操练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还。乾隆元年卒。

皇三女(1706),幼殇。生母为懋嫔宋氏,时为藩邸格格。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

皇四女(1715—1717),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藩邸侧妃。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

养女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二公主。雍正帝次兄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六女,生母为侧福晋唐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七十七。额驸观音保,为孝惠章皇后母家从孙。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授理藩院额外侍郎。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三公主。雍正十六弟庄恪亲王允禄长女,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二月二十九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古特氏齐默特多尔济。雍正九年(1731)四月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十二日卒,年四十一。额驸齐默持多尔济,郡王罗卜藏喇什之子。雍正三年(1738)袭科尔沁郡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卒。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四公主。雍正帝十三弟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十日生。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日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封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十月初三日卒,年十八。 额驸多尔济塞布腾,为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雍正十年(1732)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因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满洲八大姓

更新时间2012-9-13 17:20:42字数:9734

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姓氏演变频繁美丽的传说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

《养吉斋丛录》记有:“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

清太祖**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相传,当年**哈赤出世的时候,被明将李成梁追赶到深山老林里,骑的马累了,就剩一条伴随他的狗。**哈赤跑着跑着,累得实在跑不动了,就躺在大森林里睡着了。李成梁的军队搜山没搜到,就放火烧山。眼看要烧到**哈赤了,忠诚的狗就跑到水泉里沾满一身水,把**哈赤周围的柴草全滚湿。狗一趟又一趟地沾水,在**哈赤周围形成了一宽阔的安全地带,**哈赤寂寞难耐,忠诚的狗照顾**哈赤,大火过后,李成梁的军队继续搜山。眼看着大军来到了,**哈赤还在酣睡,一群乌鸦围着**哈赤喳喳乱叫。**哈赤惊醒一看,狗累死了,山火还在燃烧,又听到山下兵马喧嚣,起身就跑。

满族有句谚语:狗见人贫死也守,人见人贫亲也疏。满族是一个崇敬狗的民族。因为狗是满族祖先骑猎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是他们的原始生产工具,是他们的卫士和保护神。早期的满族人住所分三层,家中养的狗就像主人的侍卫一样居住在最外一层。狗是纯种的关东狗,多为黄|色,耷拉着耳朵,人称笨狗。这种狗与当代某些城市人养的宠物狗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退化,他们吃苦耐劳,能随主人跑山打猎,做向导,能同比自己强大的野牲口搏斗。《謪宁古塔记》称“猎犬勇者,能搏猛虎”。它们还能拉雪爬犁,能为主人看门护院,擒防盗贼。它们有灵敏的嗅觉,知道猎物躲藏在何处,一旦遭遇恶兽,它们会用狂吠给猎人报警,让猎人化险为夷。在行猎中,猎物一旦被射伤,它们会像勇士一样冲上去,夺取猎物;猎人若迷了路,它们会将主人带出森林。它们用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满族祖先的尊敬与爱戴。

狗在满语中叫“音打诨”。早年,一般满族猎人家里都要养一批狗,如果家里的头狗死了,家人要举行隆重的葬礼,以此来寄托哀思,由此可见满族人对狗的感情多么真挚。在民间,满族人对狗崇之敬之,蔚然成风,不仅不杀狗,不食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汉人要进满族人家也得先把狗皮帽子、狗皮套袖等放在窗台上,方可入室。在官方,清王朝在自己的祖陵永陵内,将祭坛上至高无上的龙抽象成神似狗的坐龙,在壁画中将狗置于龙身之上,并将那只于绝境中帮助**哈赤逃生的大黄狗写进了正史。还有传说中的大青马,这匹马与那只跑到河里弄湿皮毛去营救被芦苇大火包围的**哈赤的黄狗一道,为恩主效尽了“犬马之劳”。狗累死了,其灵魂被大清王朝注入龙体之内,被满族人供奉在祖宗龛下;大青马也死了,传说大清帝国国名就源于它。

传说是文化,是艺术。毕加索说:“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至少那些我们作为人能够理解的真理。”在我看来,满族人崇敬狗,意在提倡一种对忠诚回报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人类所需要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属于远古人类的图腾文化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存活于广袤的民间,直至城市人的乡村血脉里。后来,**哈赤做了大汗后,为了纪念狗的救命之恩,特地颁布命令,告诫后代要爱护狗,禁吃狗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