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和做客之礼。在满族人家做客,如有长者,则必须请到上座,由父兄接待,其他人站立侍候;晚辈到长辈家中,虽为客人,也要坐在下首。妇女在炕上做活,见到长者进屋,不便请安时要行抚鬓礼,即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方,以示问候;平辈女子也经常使用这种礼节互相致意。现在这个抚鬓的动作经常出现在满族宫廷舞蹈中,十分优雅妩媚。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满族人之间的礼节早已简化,晚辈对长辈行鞠躬礼,平辈之间行握手礼。但是在满族习俗浓厚的人家,妇女还行“半蹲礼”。
起点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康熙朝年表大事记
更新时间2012-9-17 10:51:25字数:5808
康熙朝年表大事记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八龄幼主承大统,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岤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郑氏占领台湾。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五月诏天下钱粮统归户部,部寺应用,俱向户部领取,著为令。为慈和皇太后上尊谥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奉移世祖梓宫往孝陵,奉安地宫。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四月鳌拜奏内大臣费扬古之子侍卫倭赫擅骑御马,费扬古怨,被籍家弃市。诏令工部织染局归内务府。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九月册立辅臣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十月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围。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十二月鳌拜矫旨杀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正月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为裕亲王。
六月,索尼病死。
七月,康熙亲政。
九月命修《世祖实录》。康亲王杰书议苏克萨哈罪。爱新觉罗·玄烨十一月冬至,祀天于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爱新觉罗·玄烨正月建孝陵神功圣德碑。加鳌拜、遏必隆太师。
三月结束清初的历法之争,授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
调整垦荒政策
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
五月,擒鳌拜。
禁止虐待奴仆和人殉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
正月祈谷于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卫内廷。
五月加上孝康章皇后尊谥,升祔太庙。
七月奉祀孝康章皇后于奉先殿。
十月颁《圣谕》十六条。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谕礼部举行经筵。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正月封世祖第五子常宁为恭亲王。
二月命编纂《孝经衍义》。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二月康熙帝至先农坛首次行耕耤礼。朝日于东郊。
爱新觉罗·胤禔(1672-1734年)出生,是为皇长子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正月幸南苑,大阅八旗将士。此后或行大阅于卢沟桥,或玉泉山,或多伦诺尔;地无一定,时间亦不以三年为限。三藩之乱爆发。
再次禁止虐待奴仆和人殉
准格尔部内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五月皇次子允礽生,皇后崩于坤宁宫,谥号“仁孝皇后”
十二月康熙帝拟前往亲征三藩叛乱,王大臣以京师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力谏乃止。提督王辅臣在陕西策应三藩叛乱,杀经略莫洛。
爱新觉罗胤礽(嫡长子,皇次子)出世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康熙出巡图
四月以上谕确立经筵的形式为侍臣进讲,然后皇帝复讲,互相讨论以达到对经义有所阐发。
十二月册嫡子胤礽为皇太子,诏告天下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正月以建储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因军需浩繁,民力唯艰,暂停仁孝皇后陵寝建造之工。
十月康熙帝命讲官进讲《通鉴》。耿精忠势穷而降,三藩叛域浙、闽、陕渐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幸南苑行围。大阅于南苑,命内大臣、大学士、学士诸文臣亦俱披甲。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出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正月诏中外臣工各举博学通才之人,以备顾问,由皇帝亲试。大学士李霨等举荐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齐集请旨。
二月制《四书讲疏义序》。皇后钮祜禄氏崩于坤宁宫,辍朝五日,谥曰孝昭皇
后。
十月三十皇四子胤禛出世即雍正皇帝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正月平定三藩之乱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康熙帝御午门宣捷。
**授予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称号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四月以学士张英等供奉内廷,日备顾问,下部优恤,高士奇、杜讷均授翰林官。命南书房翰林每日晚讲《通鉴》。宗人府进《玉牒》。设武英殿造办处。谕:凡放匠之处,妃、嫔、贵人等不许行走,待晚间放匠后方许行走。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增置讲官。
平定三藩之乱
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上元节,赐群臣宴,观灯,用柏梁体赋诗。上为制《升平嘉宴诗序》,刊石于翰林院。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设汉军火器营。
爱新觉罗·胤禟(1683-1726),清康熙帝的第九子生。爱新觉罗·胤礻我,清康熙帝第十子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正月命整肃朝会礼仪。首次纂修《大清会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以萨克素兵临雅克萨。
四月谕讲官,讲章以精切明晰为尚,毋取繁衍。
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
十月开放海禁。南巡途径黄河,视察北岸诸险。爱新觉罗·玄烨作品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讲《日经》,诣孔林酹酒,书“万世师表”,留曲柄黄盖。是年,用施琅议,于台湾设府、县等,隶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正月谕内务府总管大臣:将皇城外三宫女子养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内幽静处。谕享太庙时赞礼郎读祝文对御名可不避。试翰詹官于保和殿,康熙帝亲定甲乙,其不称职者改官。
二月谕满洲家奴及汉人太监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净身者,不宜内用。
废除圈地令
收复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据雅克萨。
二月重修《太祖实录》完成。皇十三子胤祥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二月命八旗都统、副都统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康熙帝御太和门视朝,谕大学士等详议政务阙失,有所见闻,应入陈无隐。
十二月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去世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二月定宗室袭封年例。御史郭琇参奏明珠、余国柱等结党,明珠、余国柱免职,明珠之党遭罢免。
四月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后灵柩奉安暂安奉殿。其后起陵,称昭陵。
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部
爱新觉罗·胤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临阅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达浙江绍兴,祭大禹陵,亲制祭文,书名,行九叩礼,制颂刊石,书额曰“地平天成”。
七月初九立皇贵妃佟佳氏为皇后初十皇后去世,谥“孝懿皇后”。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二月谒遵化孝陵。
三月诏修三朝国史。
康熙御驾亲征,一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三月翻译《通鉴纲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九月大阅于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园为静明园。
十月停直省进鲜茶及赉送表笺。
十二月召科尔沁亲王沙津入京,面授机宜,使诱噶尔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因太监月钱领到随即花掉,以至衣衫褴褛,谕令照八旗之例,借给官银。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贡,报告使臣马迪被害及噶尔丹密事。
九月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大学士请间三四日一御门听政。康熙帝曰:“昨谕六十以上大臣间日奏事,乃优礼老臣耳。若朕躬岂敢暇逸,其每日听政如常。”因康熙帝优礼老臣,谕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学士请问皇帝可否三、四日举行一次御门听政,康熙帝不允。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太和殿修缮完成。
五月上巡畿甸,阅新堤及海口运道,建海神庙。
六月册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大阅于南苑,定大阅鸣角击鼓声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诏亲征噶尔丹。于西苑蕉园设内监官学,以敕授太监读书。
二月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二征噶尔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听皇太子处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赠平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正月上谕:“朕观《明史》,一代并无女后预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辄讥亡国也。现修《明史》,其以此谕增入敕书。”
二月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于宁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师。遣官祭黄河之神。
四月费扬古疏报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仰药死。康熙帝率百官行拜天礼。敕诸路班师。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庙、陵寝、先师。
十一月和硕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郡王敦布多尔济。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正月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命皇长子允禔、大学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封皇长子允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为贝勒。
五月裁上林苑。
七月命吏部月选同、通、州、县官引见。霸州新河成,赐名永定河,建河神庙。奉皇太后东巡,取道塞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发布南巡诏旨:一切供给,由京备办,勿扰民间。
二月第三次南巡启銮。
闰七月巡塞外。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
正月阅视永定河工程。
二月亲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费扬古、伊桑阿考试宗室子弟骑射。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
正月以河伯效灵,封为金龙四大王。
五月御史张瑗请毁前明内监魏忠贤墓,从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正月诏修国子监。
六月康熙帝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直省,勒石学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正月大学士诸臣祝贺康熙帝五旬万寿,进“万寿无疆”屏风,却之,仅收其写册。南巡,阅视黄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正月《古文渊鉴》成,颁赐廷臣,及于学宫。
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阅河。严禁太监与各宫女子认亲戚、叔伯、姐妹,违者置于重典。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五月巡幸塞外。建避暑山庄于热河,为每年秋狝驻跸行宫。
六月诏修《功臣传》。
七月上驻跸热河。
十月行武殿试。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正月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六月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于自己邸园,侍宴,嗣是岁以为常。南书房翰林陈邦彦辑唐宋元明题画诸诗成,康熙帝亲为阅定成《历代题画诗类》一部。
七月驻跸热河。巡幸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
正月重修南岳庙成,御制碑文。
四月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斩于市。重修北镇庙成,御制碑文。
六月驻跸热河。《清文鉴》成,上制序文。
九月,垂泪废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
正月召集廷臣,审问谁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问张廷玉,对曰“闻之马齐”,次日,列马齐罪状,宥死拘禁。后察其有诬,释放马齐。
三月,复立太子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正月皇太后七旬万寿,谕礼部:“玛克式舞,乃满洲筵宴大礼,典至隆重。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命刊刻《渊鉴类函》四十四部。命修《满汉合壁清文鉴》。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免除全国钱粮,并带积欠。
9月25日子时,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出生(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终年八十九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
盛世滋丁不加赋
九月,废太子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
二月大臣赵申乔疏言太子国本,应行册立。上以建储大事,未可轻定,宣谕廷臣,以原疏还之予以否决。
三月六旬万寿节,举行千叟宴,此为千叟宴之创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为庶妃赫图氏。
七月诏宗人削属籍者,子孙分别系红带、紫带,载名《玉牒》。
是年诏修《律吕》诸书,于畅春园蒙养斋立馆,求海内畅晓乐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
正月命修坛庙殿廷乐器。
二月前尚书王鸿绪进《明史列传》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馆。
十月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
十一月诚亲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进呈,得旨:“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共为一部,名《律历渊源》。”冬至,祀天于圜丘,奏新乐。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
正月诏贝勒胤禩、延寿溺职,停食俸。
十月谕大学士:“朕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答奏折,期于不泄漏也。”
十一月废太子胤礽以矾水作书,嘱大臣普奇举己为大将军,事发,普奇获罪。
是年停给皇八子胤禩爵俸。于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
十一月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
是年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
正月修《周易折中》成,颁行学宫。
五月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七月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
十一月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消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十二月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余日,脚面浮肿。
是年禁赴南洋贸易,赴东洋者照旧。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
二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三月上大行皇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四月葬孝惠章皇后于孝东陵。
七月修《省方盛典》。
十月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十二月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晋和嫔为和妃,册封庶妃王氏为密嫔,陈氏为勤嫔,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宣妃,册封戴佳氏为成妃,哈琉哈氏为定嫔。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
正月诏立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二月学士蒋廷锡表进《皇舆全览图》,颁赐廷臣。
四月命抚远大将军胤禵驻师西宁。
十月命蒙养斋举人王阑生修《正音韵图》。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
二月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喇嘛,结束了五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领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诏抚远大将军胤禵会议明年师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班俸均视贝子。定外藩朝觐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
正月康熙帝以御极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大学士王掞先密疏复储,后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请建储,康熙帝不许,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军前效力。
四月诏厘定历代帝王庙崇祀祀典。
九月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正月举行千叟宴,康熙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弘历养育宫中。
十月命雍亲王胤禛等视察仓储。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起点 .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雍正朝名臣
更新时间2012-9-17 10:55:31字数:3794
雍正朝名臣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命王领户部,管理三库事。胤祥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七年(1728),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反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并将其名字改回胤祥,这是满清一代臣子不避皇帝讳的唯一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