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胜第一次养,自然要谨慎些,特意留了口锅,在后院猪窝附近搭了个灶,将家里有的糠加些切碎的菜煮了,才放到猪食槽子里。见小猪都吃了,且没什么异常,才算放下心来。
养了这几只猪没几天,杜仲平倒是觉出点好处来了。院子里的菜长得快,自家吃不完,几天就老了,家家又都是有的,送都送不出去,如今摘下来切吧切吧喂给猪,一点儿都不浪费。到底是自己亲手种的菜,白扔了可惜不说,实在是有点儿心疼。想晒干留着冬天吃吧,又被告知伏天里晒菜干是留不住的,会长毛发霉,怎么也得过了立秋才行,所以这回那些菜有了去处有了去处他也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想着种点儿空心菜给方胜,这空心菜割了一茬,几天就长出来,又不像韭菜似的猪不吃,喂猪最好了。往后猪长大了,食量肯定跟着涨,怎么也不能让胜哥出去和小孩子一起打猪草吧?
杜安也挺高兴,如今他越来越会过日子了,做饭什么的也有数,但是总有些时候会剩下点儿,大热的天转眼就坏了,正好给猪吃。
谨儿也高兴,别人家家都养点儿什么,就自己家没有,如今一口气养了三头猪,跟他一起玩儿的小孩子里,谁家也没养这么多啊!他觉得特别得意,这几天每天下了课,就领着几个玩儿的好的来后院看,还说要和二柱一起去打猪草来喂,定然会让这几只长得胖胖的。方胜忍笑应了,若他真拿了草回来,真格的就喂进去,也不辜负了这孩子的一片心。
真等连着两天,谨儿带着草回来,脸上晒得红红的,方胜又舍不得了。虽说乡下五六岁的孩子帮着家里打点儿猪草什么的很正常,大人还会夸两句“真懂事啊”或者是“真省心,是个会过的”什么的,可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搁自己家宝贝儿身上,那可就只剩下心疼了。好说歹说,告诉谨儿家里的菜猪都吃不完,等着不够了,一定跟他说,好容易才把他哄住。
杜仲平见白天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热,中午就把谨儿留在家里午睡,等日头偏西,不那么热了,才让他出去。又每日熬了绿豆汤,晾凉了给他喝,就连常来找谨儿玩儿的自己那几个学生,也都人人有份,好歹解解暑气。
他这也算是投桃报李,要知道,自己小时候可没那么大的耐心,带着比自己小那么多的孩子玩儿,就算一天两天的还能忍,要是日子长了总会不耐烦的。可是大柱这孩子,几乎天天都带着谨儿出去玩儿,没有半点儿不耐烦,如今谨儿跟着他们跑来跑去的,饭量也大了,身量也长了,身子骨也壮实了,杜仲平很领这个情,总是对他们很好,有什么吃食之类的,总也少不了他们的份。
这实诚人都是,你对我一分好,我就能还你三分。大柱领着几个孩子,趁着到河边玩儿的时候,就把杜家的几亩稻田给拾掇了。这半大小子,家里干惯了农活的,做这个也就是顺顺手的事。听着杜仲平说什么蛤蟆吃虫子,鱼肥田之类的话,也都放在心上,玩儿水的时候逮着大鱼自是拿回家加菜,小鱼就都扔稻田里了,初夏时候逮了蝌蚪、小蛤蟆也都往里扔。也是杜家稻田位置好,那河在那拐了个胳膊肘的弯,水流平缓,最适合摸鱼摸虾什么的。
杜安也是会做人的,学生帮着干了活,有时候摸个鱼虾、泥鳅什么的,他就给收拾了,帮着拿油炸的香喷喷,给这些孩子香香嘴、解解馋。一般人家拿了泥鳅不过是炖个豆腐什么的,哪能和这个比,哄的那些孩子对谨儿越发的好了。
眼瞅着起了土豆的地里都种上了菜了,里正终于把人都叫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商量了一回,大多数的人都是愿意多余的菜一起卖出去,省的风吹日晒的遭罪。再说这土豆放的好了,都能放到来年开春去,可以慢慢找出价合适的人来收,并不急在一时,反正只要定了主意,众人心里就有底了。
倒是村里那个丁三狗,家里壮劳力不多,养着瘸腿的大哥和岁数大的老娘,家里就紧巴巴的,极是愿意出点子力,好多得几个钱。只是他上回秋天打猎就和大家伙儿闹得不愉快,如今更没人附和他,倒显得他有点儿可怜巴巴的。
那丁三狗也是舍得下脸皮的,见人家都不理他,就等散了之后去缠里正。他是想着自己本身没什么本事,家里老娘、哥哥更是靠不上,如今自己也都快三十岁了,连个媳妇儿还没说上呢。趁着卖菜的机会,多得几个钱也好,说不定也能买个山里媳妇回来呢。只是自家能有几斤菜?能卖几个钱?就想着村里别人也把菜交给他卖就好了。
里正被他缠得没办法,可是也知道村里人怕是信不过他的。只是他说的也有道理,他自家真没多少菜,也卖不了几个钱。其实当初他也分了不少地,只是后来为了他娘他哥,卖了一部分。家里劳动力少,又穷,别说雇人干活,就是互相换工干活都没人愿意叫他:别人都是给谁家干活,那家就供了饭菜,干活的吃了饭才家去,他若是给人去帮工,出一个劳力,三口人去吃饭,轮到他家供饭菜,不说好吃好喝的吧,连咸菜条都是有数的。
如此一来,人人都不愿和他一起,他家的地也越种越不好,家里也越发的穷了,人就更加的抠门,用杜仲平的话说,那就是恶性循环了。
里正也有点儿烦他,又有点儿可怜他的孝心,只是他虽是里正,却也做不了别人家的主,只能吩咐他先把自家的那点子菜好好卖了,攒些本钱,若他做买卖真做的好了,里正再去帮着说说,大家伙儿卖谁不是卖呢?若是买卖做不好,那就自然什么也不用说了。
只是丁三狗家不说穷的叮当响,也好不到哪去,锦阳城离这里算不得太远,可赶车也得走个两个时辰,他家里什么牲口都没有,也是件愁事。只是连里正也不敢把自己家的牲口借给他,最后只借了他点儿钱,让他别处租头驴先凑合着。
第二十七章
杜安和赵八一起给方胜的猪圈清粪换草,好吧,是赵八在清,杜安只是帮着他把清出来的粪便用独轮小车推到他们两家堆肥的地方去。要说方胜这人有点儿爱干净,所以他这猪圈也要比别人家的清的勤些,只是头一回方胜自己个儿动的手,结果连着一两天都不太爱吃饭,自那以后赵八就接手过来了。
不得不说,方胜的这点儿小洁癖还是挺好的,勤清的话,一会儿俩人就把活儿干完了,再给三只圆滚滚的半大猪换上新的干草,也就成了。
估计是住得舒服,弄得那三头猪的心情也挺好,大热的天也居然也没耽误吃食,这段日子眼瞅着见长。只是还真是一直都没出过什么毛病。倒把弄得方胜挺矛盾的,到底是盼着猪得病好让自己试试身手好呢,还是就让它们平平安安长大好呢?方胜也有点儿小小的纠结,唉,还是顺其自然吧。
干完活,赵八杜安两个人洗洗涮涮过后,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瓜果一边唠唠嗑。话说,杜家这前院以后也不打算种菜了,后院儿的都吃不完。等明年要点儿好葡萄苗栽上,在院里搭个葡萄架,夏天乘凉,秋天还有葡萄吃,再美不过了。
今天一大早的他们俩就开始干活了,现在这个时候,方胜在晒他的宝贝草药,如见采药的人越发多了,一般都会交给方胜收拾代卖,如今方胜也能靠着这个挣点儿功夫钱。杜仲平和谨儿在上课,都没空搭理他们。两个人正好得空闲聊。先是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说一遍,再计划一下地里铲三遍地的事,说着说着就不知怎么就转到赵八方胜身上去了。
杜安一直挺好奇,这两个人究竟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呢?
赵八咬口香瓜,恩,挺甜:“其实也没什么,我和你胜哥是一个村里出来的,从小一块儿长大,你胜哥从小就跟你家小秀才似的白白净净的。”
赵八嘿嘿笑了两声:“后来我们俩就都是没了家过不下去了,凑到一块儿出来一起当了兵。只是你胜哥身板儿不够壮,力气也小了点儿,有回受了伤就到了后营,也是亏了他仔细,给个老大夫打下手,那老大夫用顺手了就把他留下了,也算是因祸得了福。我是一直在前营,干的是脑袋挂在腰带上的活儿,我那时候啊,成天就想着恐怕我哪次一出去就回不来了,我就想着,我这拿命换来的这点儿钱,要是我回不来了,怎么也不能凭白便宜了不相干的旁人呀。”
“我寻思来寻思去,也就你胜哥和我从小一块儿长大,我就把我的那点儿家当都放他那儿,合计着要是我没事呢,以后他自然还给我,要是我真回不来了,他拿那点儿钱以后也能安个家。”
赵八转头对着杜安笑了笑:“当时倒是把你胜哥吓坏了,以为我这是遇见什么难事,要预先交代后事呢。从那儿之后他就对我上心起来了。你胜哥心好,每次出兵回来他都能想着偷偷看看我,偷着摸着的给我点儿额外的吃食或是伤药什么的。你可不知道,那点儿东西顶了多大用,说起来我这半条命都是你胜哥给的。”
“后来打完了仗,也就养不了那么多兵了。像我们这样的,是留在这里安家也行,回原籍也行。我们都是没了家的人,回不回原籍又能怎么样呢?这边又好讨生活,也就都留了下来。安家的时候我就想,我把钱都交给你胜哥收着,你胜哥就想着给我吃啊穿的,这不就是两口子过日子吗?我们这样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除却生死无大事,自然是怎么想就怎么干,这不,到底我们就在一块儿了。”
杜安琢磨琢磨,“不对啊八哥,要照你这么说,我们家平哥儿也是把家当都交给了我掌管,我这给他管前管后的,连小谨儿都照管到了,那我们就是两口子了啊?我看你是对着胜哥早有那个心,才巴巴的把钱什么的都交过去,你这是使苦肉计呢吧?”
赵八斜眼看他:“你以为我是你啊?想东想西想这么多。我那会儿明天是死是活都不知道的关口,谁还有闲心想这个?倒是你,不说我还没注意,你是从小就在平哥儿他们家吧?从小就照管着他吧?”
杜安一挺胸:“我娘就是平哥儿的奶娘,从小我就跟着平哥儿,一天都没离开过!”
赵八咧嘴笑了:“那就对了,知道你这叫什么吗?搁我们那,你这就是正儿八经的童养媳!”
打趣完杜安,拿起洗好的杏子咬一口:“嘶,怎么这么酸啊?”
杜安恨恨道:“该!”
杜安自认为还是挺能说会道的,可是他突然发现,这不管会不会说,和这不讲理的人说话,你是怎么也说不赢他的。他和赵八辩白过,可是结果总会让赵八胡搅蛮缠的给带到童养媳那去!
他又不敢让别人听见,他都能想象的出来,要是杜仲平知道了,准会拿把扇子挑着他的下巴,再斜着眼睛拖着长声的叫“媳妇儿~”,那他可就什么脸都没了!杜安愤愤的想,就算是两口子,当媳妇儿的也一定是细皮嫩肉的那个,决不会是他!
呸呸呸,自己这是想到哪去了?都怪八哥,不就是说他早就对胜哥有心思吗?真是小心眼儿!他这叫倒打一耙!
杜仲平觉得这几天自己总有点儿后背发凉,不是有人在背后嘀咕他吧?不会不会,自己人缘好着呢。就是这几天杜安有点儿阴阳怪气的,有事没事总喜欢呛上自己几句。不过自己不和他计较,谁和掌勺的计较谁就是傻子!没看这几天饭桌上都是苦瓜,吃的八哥的脸都绿了,准是得罪了杜安了!
恩,天热火大,多吃点儿苦瓜下下火,估计杜安就缓过来了。
除去杜安的小别扭,杜仲平觉得自己如今的生活是越来越惬意了。这当口,樱桃刚刚吃完了,杏子和李子又慢慢的熟了。眼看着原来枝头上青青的杏子开始发白、变黄,摘一个尝尝,杏肉已经离了核,酸甜里还稍带着点儿涩,咬在嘴里挺脆的。杜仲平就是爱这口,要是杏子真的熟了,就变得面了,他就不爱吃了。
他表明这个爱好的时候还被杜安嘲笑过,说是很像当初大少夫人怀着谨儿时的口味。杜仲平很淡定,反正他知道就算杜安这边儿不管怎么笑话他,但是若家里这棵树结的杏子不是这样口味的话,杜安一定会想方设法的给自己找来。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杜安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还一直别扭的人。
只是杜安不许他多吃,一直说什么“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他倒不理会,一年也就这半个月能吃到这么脆、这么合他口味的杏子,不多吃点儿怎么行?
夏天是水果最多的时候,杏子、李子加上西瓜、香瓜还有黄瓜,杜仲平觉得其实天气热时,完全可以吃水果代替吃饭,比如中说午的时候。可惜这一想法被杜安大力抨击了:我这个大热天窝在厨房里做饭的人都没说什么,你个等着吃的居然敢嫌热?还有,你是谨儿的爹,要给他做个好样子。
杜安真是不明白,怎么这人越长越回去了?以前在杜家看着他挺有主意的啊,连到北边这么大的事,拿定主意说走就走,老家的房子家产说卖就卖,现在倒像小孩儿似的,连谨儿都比他懂事。再说这北边也算不上多热啊,只要是阴凉底下,就很凉快。晚上睡觉也没像南方时热得睡不着,甚至还得盖点儿薄被才行,连谨儿今年都没起痱子,怎么就吃不进饭了?纯粹是闹腾,杜安下了结论。
杜安虽然心里恨恨地,可是见这人天热没胃口,还是变着法子的做饭做菜,想着他能多吃一口。
现在中午的时候多是煮水饭,熟了淘出来用井水过一下,菜呢就多是凉拌菜,拍黄瓜、拌土豆丝、拌花生米,稍微多放点儿醋,也好开胃。
最近,那两棵挺稀罕的金丝瓜也能吃了,这是来时路上买的种子,据卖的人说,等这瓜皮变黄变硬了,像是涂了一层蜡一样的时候,摘下来把瓤和籽抠出来。瓜肉上锅蒸,蒸熟了放凉水里用筷子一搅,就变成一丝丝的了,像是粉丝一样,却又是脆脆的,拌着吃最好。
杜安试了一回,果然这金丝瓜很是稀罕,一上桌就受到了欢迎,尤其是杜仲平,就着拌的瓜丝儿,多吃了大半碗的饭。杜安默默地在心底想了想家里两棵秧上挂的果,恩,足够吃了,等明儿把籽儿挑出来晒晒,明年多种点儿。
啊呸,凭什么他爱吃我就多种啊。饿死拉倒!杜安默默纠结中。
第 28 章 ...
时值盛夏,白天太长,几乎刚过寅时天光就发白了,而晚上差不多戌初时刻才天黑。差不多的人都早早起来,乘着凉快干活,等日头爬上正当头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荫凉地里,一手拿把蒲扇一手拿块儿西瓜的歇着了。精神头儿不好的,还能中午小憩一觉,别提多舒服了。
杜仲平眼见着天热起来,孩子们坐在屋里读书写字,热的汗顺着脖子直往下流,更有一些热得昏昏欲睡,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偶尔一激灵,又努力振作精神,可惜一会儿又困了,重复着鸡吃米的样子。他不得不根据现在的情况更改了作息时间,每天卯时、辰时读两个时辰的书,就让学生下课。这样,孩子们上午还有点儿时间把像是打猪草这样的活儿干了,下晌就不必顶着大太阳出去了。
恩,他自己也能带着谨儿在晌午好好睡一觉。
近日总有些学生跟方胜讨些驱虫的草药,他们上午结束了读书、干活这样每日例行的活动,剩下的时间可都是自己的了。虽然说精力充沛吧,也没几个愿意顶着正午的大太阳出去玩儿的,正好拿张草席,找棵大树,就铺在树荫下好好睡一觉,更有草席都不拿的,直接爬到树上,找个树杈坐着睡,真是不怕掉下来。
到了下午,日头偏西,河水都晒得没那么凉了,正好去折腾一番。跳到河水里扑腾扑腾,一身的粘腻都洗掉了,顺便把衣服也涮一涮,省的回去老娘又叫骂。打一会儿水仗,捉点儿小鱼小虾的打打牙祭,真是最惬意的时候了。
杜安最近常在下午到这边儿自家地里摘点儿毛豆回去吃,常常见到这帮小子们。他是南方长大的,水性倒要好一些,近来长和这些小子们一起玩儿水,玩儿够了,再回去。他特意脱掉了上衣晒着,肤色已经黑了不少,自己颇为满意。
好吧,关于童养媳的话,赵八其实就是逗他,早就忘了后脑勺去了。而杜安最近抢白杜仲平,杜仲平只以为他火气大,总让着他,弄得他自己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只是这话总是没事就在他脑子里转悠,偏偏没人能说,而且转悠着转悠着他就总往杜仲平身上瞄:啧啧,那脸白的,那腰细的,三伏天也穿得严严实实,还净爱吃些瓜果梨桃的不正经吃饭,怎么看怎么像小媳妇儿。
杜安赶紧摇摇头,自己这是怎么了?这也是自己该想的?自己家少爷千里迢迢的带着你来燕北,安家落户还给你脱了籍,待你当兄弟一样,你就这么想他?要是自己老娘还在,非得狠狠抽自己一顿再绑到少爷跟前请罪。自己不是魔障了吧?
倒是有回来摘点儿毛豆回去,自己心情郁闷,下河跟着小子们玩儿了一回,心里舒服多了。而且这些孩子明显表现出对自己水性好的佩服,更让自己畅快:自己还是很爷们,都是八哥乱说话,看看,这不是证明么?是以,现在每天下午他都掐着点儿来玩儿一回过过瘾,顺便享受一下孩子们敬佩的目光。当然,他也顺便当了回师傅,教了他们凫水什么的。
对于杜安每天往外跑,家里几个人都是乐观其成的。本来嘛,杜安今年二十不到的年纪,整天在家操心这个操心那个的,都不像年轻人了,尤其是杜仲平,更是觉得愧疚,都是因为自己太依赖他了,弄得他这么早就像是个管家婆一样的操心。所以几人虽然对毛豆没那么喜欢,天天还是一到下午就催他去摘。
杜安乐得出去,他立志要把自己打造成像赵八那样的爷们儿形象,好让自己忘掉弄得自己心烦意乱的“童养媳”三个字。恩,目前虽然除了黑点儿没什么大变化,但是,那些半大小子们跟他越来越好却是真的。
夏天雷雨天多,这样的雨来得及去的也急。每当碰上这样的天气,雨停后,已经有人来约杜安一起去树林里采蘑菇了。
当地人都觉得,打雷会把蘑菇从地下震出来,当然,蘑菇确实很多就是了。
杜安拿着个篮子,和杜仲平打了声招呼就出去了,谨儿也想去,被杜仲平死活留住了,笑话,他们去林子里,有的地方草都比谨儿高,万一有点儿什么事怎么办?杜仲平想了想,带着谨儿去买鸡,蘑菇炖鸡应该好吃,再加点儿土豆。正好现在春天孵出来的小鸡长得大了,那当年的小公鸡肉嫩得很,自家养着也没用,肯定有人愿意卖。
?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