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为他的眼神是如此的凄婉忧伤,让人不忍。 晓雪心里不由默默地说道:那拉.慧儿,你何其有幸,有这样一个爱你至深的男子!你又何其不幸,只能与他一道活在分离的苦痛中!
又沉默了一会儿,晓雪才故意转题道:“三阿哥,我这次去江南见到了金农,还拜了他做老师,我一直在跟他学画墨梅。”
“你跟金农学画?”三阿哥有些讶异。
见三阿哥眼中有了些生气,晓雪笑道:“是啊,惊讶吧!其实那段时间,他有和我提到过你,他说,你的才学和画技,让他印象深刻。只是那次你的江南之行太短暂,而他那时又行路匆匆,居无定所,所以来不及和你切磋过多。只是那次见面,他很难忘。
我知道我这个师傅的傲气,所以听他这么说,我想他一定是很期待和你继续讨论作画之事的,于是我自告奋勇的和他说,回到京城就帮他联系你,让你们再续友谊。
他现在已经定居杭州,若你愿意的话,我今个儿回去就差人把他的地址给你送去,你以后和他书信联系吧。毕竟他这样的一个文朋墨友也是难得的!”
三阿哥只是轻轻应道:“慧儿,送我一幅你画的画吧。”
晓雪真的没有想到三阿哥会如此说,她其实是一心想要转移话题来着,顺道也为金农圆梦的,没想到……
见晓雪怔住,三阿哥有些凄凉地笑道:“记得从前,我作画的时候,你总会站在一旁让我教你,你曾答应我,有朝一日,你学会画画,一定要送我一幅的。可现在,恐怕只有我记得这些了……”三阿哥有些自嘲的感叹着,声音落寞而寂寥。
晓雪见他如此,真不知该说什么,而恰在此时,却不知从哪里走出了一个人解了她的围,“慧儿,你在和三哥说什么呢?”
晓雪有些惊讶的看着突然出现的胤禛,不由楞了一下,但随即又笑了起来,温柔道:“我在说金农师傅的事情呢,我想三阿哥一定是想会会这位故友的。”
三阿哥望着她甜腻可人的笑容以及四弟脸上露出的那份宠溺温柔,他黯然道:“慧儿,你把金农的联系方式差人送来吧,我确实也想和他聊聊。江南一别……不知故人可好……”说完,三阿哥便独自一人离去。
晓雪望着他孤独单薄的背影,总觉得不忍,“他还是放不下……”
胤禛一把揽住她,故作生气道:“我和你说过,不许你单独见他的!”
“我只是想劝劝他罢了……再说也不是我见他的,是他自己跟来的。”
“谁让你偷偷跑出来的?要不是我跟着他一块儿出来,哼,今天你指不定要答应他什么呢!”
晓雪好笑地望着这个倒打一耙的人,“我能应他什么?顶多也就是一幅画。倒是你,偷听了这么久才出来,我还没说你呢!”
说到偷听,胤禛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但嘴里却并不示弱,还是强势道:“不许你送他画!”
晓雪睨他一眼,不满地嗔道:“当初是为了送你帕子才学得画,我送他做什么?”
胤禛紧紧揽着她,嘴角微勾。想起方才她说的话:“……四十一年落水后的我,心里只有一个人,只有他一个人。”胤禛的心里不禁甜丝丝的,因为他终于知道她的心里确实已经没有了三哥,只有他一个!
×××××
“四福晋,您在这儿,可让奴才好找!太后传您。”小太监因为找到晓雪太过高兴,也没记得行礼,可话才说完就发现不对,原来这儿不止福晋,还有立在福晋身旁让人肃然起敬的四爷,遂忙恭敬打欠行礼道:“奴才给四爷和福晋请安!四爷吉祥!福晋吉祥!”
晓雪有些惊讶太后老人家的传召,遂看了看胤禛。胤禛一时也不明所以。但此刻他脸上已恢复了人前的样子,淡淡的,没有表情地问跪在地上的小太监道:“太后可说是什么事?”
小太监一脸谨慎,低着头,猫着腰跪在地上回道:“回四爷的话,方才太后知道了小世子的消息也为福晋高兴,遂请福晋过去说说话。”
晓雪听后,便对小太监道:“嗯,那你引我过去吧。”
在晓雪转身前,胤禛在她耳边悄悄说道:“一会儿,我去寻你。”
×××××
太后见到晓雪后,口里便止不住的夸道:“都说,积福之人必有厚报。慧儿,你这次如此诚心为哀家祈福,还送来了这串佛珠。果真菩萨显灵了!哀家真替你高兴!”
晓雪嘴里忙道:“都是托皇上和太后的福,得了你们的庇护,才有晖儿的归来,该让慧儿给皇祖母和皇阿玛好好叩头才是。”说着,便跪下,行了大礼。
太后忙让左右将晓雪搀扶起来,欢喜道:“慧儿,你是个贴心的孩子。老天也会待你好的。哀家叫你来,是因为心里替你欢喜。”说着脱下了自己手上的一串东西,递给晓雪,“这是当年我入宫时,孝庄皇太后赐给哀家的。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今日哀家把她送给你了。”
晓雪忙谦辞道:“这怎么可以?这是太皇太后的圣物,而且也是太后您老人家的钟爱之物啊……”
太后没有听完晓雪的推辞,便打断道:“你不必推辞。哀家赏赐你,是因为心里欢喜!今天的事,足可见你是个至诚至孝的孩子,否则上天不会如此厚待你!”说着,太后轻轻抬起自己的右手,道:“现在有你上次进的这串佛珠伴着,哀家已经觉得足够。至于这串太皇太后当年赏赐下来的手链,你就拿着吧。算是哀家的一片心意,你莫要辜负了。”
晓雪口中称是,忙恭敬地接过。
×××××
太后因为身体不适,今天的大宴才没有列席。所以,晓雪被召来后,就陪着太后说了好长时间的话,其实左不过也就是谈谈佛经、服饰,说说笑话和一些野趣杂闻。
陪着太后的时光还是很容易打发的,因为太后是从心底喜欢晓雪的,而且上次晓雪特意从江南带回来敬献给她的那串佛珠,在今日康熙的话后,更是增添了无数的魅力!让太后这个笃信宗教神力的老人,更加毫不质疑地相信着那串佛珠的力量——相信它会赐予人健康和福气!
于此,晓雪是觉得有些好笑的。因为,她从不以为那串佛珠具有如此大的力量!
晓雪此刻不由回忆起了得到佛珠的那日——
夜幕沉沉的河面上,本该是静悄悄的。可因为一艘大船正不断地向着目的地行驶着,所以水面正被船身不断推开,而随之而起的波涛也不停地翻滚着。
此刻,晓雪正站在船头,闭着眼,静静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爽。
不一会后,胤禛便来到了她的身后,将她整个抱入怀里,轻轻问道:“在想什么呢?”
晓雪仍旧闭着眼,只是身子放心地依进他的怀里,她带着轻松地笑意回他道:“在想……我的抱枕什么时候来找我。”
胤禛听着他俏皮的言语,嘴角也不由勾起,只是见她衣衫单薄,不由数落道:“你啊,还是这么孩子气!都这么晚了,还站在这儿吹风,也不知多加点衣服。”
听着他心疼的语气,晓雪笑着转身,“你知道,我喜欢这儿!因为比起船舱,这儿更开阔舒适。而且晚上的江面,自有一种特殊的意境,很值得一赏!
至于说冷嘛,我更不怕,我知道你会来找我!你来了,我就不冷了,因为你可以温暖我。”晓雪一面说,一面将凉凉的小手贴在他的大手上取暖。
胤禛一面暖着她的小手,一面爱怜地望着她这俏皮可爱的撒娇模样。
每每望着这样的她,他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欢喜,而他凝视着她的目光也总是带着一种难言的温柔。
两人视线交汇的那刻,彼此的心中都荡漾出一片深情,丝丝默契的甜蜜在空中流动着……
不知不觉间,两人的唇密合在了一起。
就在此时,一声“小心”惊醒了他们。顺着声源望去,原来是晖儿和宁儿正站在那里,因为宁儿被地上的木阶绊了一下,而晖儿为了出声提醒她,所以这才发出了这声突兀的“小心”。
一时之间,四人都有些尴尬。还是晓雪最快反应过来,她如常亲切地问儿子和宁儿道:“今日你们上岸赶集,可有淘到什么好玩的物什?”
晓雪只是随口问的,为的是打破现在这尴尬的气氛,谁知晖儿答道:“有!今日我和宁儿在一个小摊前见到了一串据说是光延大师带过的佛珠,便觉得着实巧合,所以就买了下来。”说着,弘晖拿起怀里的佛珠递给母亲。
晓雪接过后,仔细辨认,先是惊讶不已,接着便笑开了:“真是相约不如偶遇,来得早不如赶得巧啊!”
说起这串佛珠,晓雪可是没有少化功夫。她这半年多虽然做了不少事情,但追踪这串佛珠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这次出门是和太后请过旨意的,而她又在外逗留了这么长时间,所以不带点像样的见面礼回去是说不过去的。而要说最适宜的这见面礼莫过于就是现在佛界最著名的光延大师开过光的佛珠了。所以晓雪循着大师的足迹,一路南下,最后来到了大师出家的灵隐寺,只是为了面见大师一面,求一串他开过光的佛珠回去向太后交差。谁知,却意外听到了许多关于佛珠的故事。
据传说,光延大师佛理通达,知识渊博,悟性极高,是禅宗少见的得道高僧,他少年时便出家,一向慈悲为怀,云游四方,所以在民间佛界声明远播。而他一生之中,共有三串佛珠陪伴。
第一串因为明末清初的战乱而丢失了,但据说,凡是得到这串佛珠的人便能赢得战争,统教万民。而李自成,吴三桂都曾短暂的得到过这串佛珠。后来辗转来到了皇太极的手里,而他确实得到了天下。但他又因为某些原因而失去了,接着这串佛珠便不知取向,而皇太极也始终没有统一中原。
在很多年后,佛珠被顺治皇帝从多尔衮的遗物中拿回,而他本人对佛学本就痴迷,在加上这一切事情的因缘际会,让他深信不疑佛珠的力量,所以这串佛珠,到现为止,仍供奉在大清的皇家寺院里。所以那个“据说”更被世人信以为真。
但是又有传言说,光延大师自己曾说过:‘那只是一串最普通的佛珠而已,只是因为人心中有欲,所以珠子便有了神奇的力量。’说完,他仰天叹了口气。
而在第一串佛珠丢失后,光延大师又带上了第二串佛珠,继续诵经念佛,云游四方。传说,他后来为了普渡教化一名身世坎坷,生性顽劣的孩童而送给了那个孩子,而那个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得到这串佛珠后,居然神奇的病重痊愈。而自此后,光延大师的佛珠具有福禄救命之说,便流传开了。但这串佛珠现在何方,至今是个谜。
据说,佛珠又辗转回到了大师出家的灵隐寺。
可传说毕竟是传说,灵隐寺里并没有佛珠的身影。至于大师,也已有数年没有回过这间寺庙。晓雪留在灵隐寺,一来是为了探查佛珠的取向,另外也为了等胤禛的到来。可是直到他们回京,他们都没有见到大师和佛珠的身影。所以,要得到大师开过光的佛珠是不可能了。至于大师的三串佛珠,除了第一串外,都是扑朔迷离的。第二串流于世间不知去向,第三串正戴在大师手上,而大师行踪飘忽不定。
而那日,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佛珠,居然就这么被晖儿给巧遇上了!
虽然晓雪并不迷信这串佛珠的力量,但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事,自己该感谢太后的。因为,太后的这番赏赐让她适时地避开了那些杂乱的眼神,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属于她的幸运!
今天,一切似乎发生的都很突然。但其实说来,也很简单,一切只是都因康熙的一句话而默默改变了!
晖儿的归来,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就不能简单了。
所以各样的目光,各式的话语,太后的赏赐,种种的事情,便都不稀奇了。
晓雪只怕是在太后这里躲过了今日的烦恼,以后还会有许许多多麻烦等着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抱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头脑风暴!后面的问题,确实不好解决,但我已经有了思绪。
第122章 担忧的事
午后,晓雪坐在案前一面整理着新进要做的事宜,一面想着晖儿的事情。皇上的寿诞那日过后,来往府邸的人就络绎不绝,多是见风转舵的来恭贺小世子回府,但也有别有深意的人。
比如太子,比如十四阿哥,再比如朝中一些有女儿的大臣。
晓雪明白,虽然所有这一切看似都指着晖儿的婚事,但背后蕴含的意义就在于拉拢或攀附胤禛。
于此,晓雪都用了一句“晖儿还小,再则晖儿回来多靠皇阿玛庇护,婚事自然也要有皇阿玛的俯允才可”给挡了过去,面上她虽没有应承任何人给搪塞了过去,但心底晓雪还是开始担忧起来。
尤其是前日她进宫给德妃请安,又说起此事。德妃与老十四的福晋一唱一和,意思已经十分明确,就是要她同意晖儿娶十四福晋的内侄女为妻。
也许在德妃看来,这样的亲上加亲是理所当然的,何况这是她的十四儿她最心疼的小儿子拜托她的事,她又怎么会不尽心竭力!
但是晓雪却不能松口,不说这婚姻背后蕴含的利益联姻,就是为了宁儿和晖儿的幸福,为了儿子的心意,她也绝不能同意这荒谬的婚事。
可是,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挡住不易,而且挡得不好便容易得罪人。昨日,德妃见晓雪推脱,已经十分不悦,言辞中不免责备之意。晓雪倒不怕自己受到责难,只怕自己力弱,无法成全儿子的心意,到那时她要儿子情何以堪?
作为母亲,晓雪当然也有私心,她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身边。但她不赞同胤禛为儿子恢复身份,更不赞同康熙利用晖儿的事情大做宣传,因为这些事情带来的负面效应比正面效应要大许多。就好似依照现在的情形发展,儿子若想要得到心满意足的婚事便会困难重重。若是真因为他们留下晖儿而带给儿子无尽的烦恼和痛苦,那他们又何必留下孩子呢?晖儿,额娘到底要怎么办才能帮你呢?也不晓得胤禛今日有没有和皇上提起此事?他那里是否顺利?
直到雅言来请安的声音响起才阻断了晓雪的思绪。
晓雪望着雅言,慈爱的笑了笑,便招她过来坐下,“雅言,今天去郡主府看了吗?可还有哪里觉得不好的?要修缮的?”晓雪一面亲切地问着雅言,一面暗暗思量还要为她添置的东西。
“……都挺好的。”细细的嗓音,低不可闻,脸上还泛着几分女儿家的娇羞。
晓雪低笑,“星德今天和你一块去的吧?
“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