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霍小四已经慌得乱了神,傻着个脑袋半天反应不过来,“酉时,我酉时在……,我酉时在干什么来着……?”猛拍脑袋,可脑袋里忽然之间空荡荡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他娘子在身后连忙说道:“回禀大老爷,前天我和我夫君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到巴州城去给孩子他姥姥过大寿去了,一直到今天上午才回来的。”
“对对,霍小四抹了一把冷汗,前天一大早去了巴州城,今天早上才回来?而死者是前天傍晚在城外六里村石灰窑附近死的,这么说,霍小四一家人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杨秋池沉身道:”你们在巴州城里,可曾出过城?”
“前天是孩子姥姥的大寿,我们去给老人家家祝寿去了。整整一天一晚都在忙着作寿,没离开过家里半步,好多亲威朋友都可以作证地。”
杨秋池听他说得有板有眼的,看来还真是那么回事,便道:“你可别想蒙混过关!本官会派人查实的。如果证明你说了假话,本官决不轻饶!”
“不敢……小人所说句句属实,绝对不敢说谎的,大老爷可以派人去查问,一问便知。
苏里正在一旁也说道:”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那天早上。我遇到他们一家人出村子,还了招呼的,的确说是去给孩子的姥姥过寿。”
有了人证,说明这件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不过,也有可能是霍小四中途工溜出来杀我,必须查证。杨秋池让霍小四说了他孩子姥姥的住址。立即溜须派了几名捕快去他们姥姥家查清楚。
杨秋池转头问苏里正:“你们取这根铁链的时候,铁链地那一头是怎么拴狗?”
回禀大老爷,是用一把锁锁在院子旁边柴棚的立柱上。我们让霍小四拿来钥匙打开了取下来的。当时剩下这一小节了。”
杨秋池拿起那小半截铁链,又仔细看了看。
这细铁链相邻两个椭圆环之间有一个小小的圆环相连。这个小圆环刚好够前后两个椭圆形圆环穿过,所以,被砍断的大半个椭圆形圆玗虽然有断口。却不容易脱落出来,依旧挂在了这连接的小圆环之上。
另外那残留在霍合理化家院子里地那小半截砍断的圆环,由于没人动过,加上连接的小圆环活动空间小,所以残留的另一小截椭圆形圆环也没有脱落。
他看了看两节铁链断刻口痕迹。很新,应该是刚刚不久前砍断的。问霍小四:你们家这铁链什么时候砍断的?谁砍的?”
“我……我真地不知道……”霍小四已经被折磨的脑袋冒汗,搞不清东南西北了,“那狗已经死了好久了,还没买新的,所以我也没管那铁链。也没注意是什么时候被人砍走的。”
霍小四身后跪着的一个比较大地小孩子说道:“爹,我们去姥姥家的时候,那铁链都还在呢。我和弟弟还说要拿去巴州,买一只新地狗拴回来呢。”
霍小四的娘子说道:“对,我记起来了,儿子是说过,我还说这次是去给姥姥作寿,没工夫买狗。”
经过娘子和儿子的一提醒,霍也想起来了,拍了拍脑门:“是,是有这么回事,当时我不准许,我独儿女哭闹,我还打了他一巴掌。”
这么说,如果霍小四说的是真的,那么,这根铁链至少前天上午还没有被砍断。群众关系是凶手傍晚准备杀人工具时,发现了这根铁链,临时砍下来用于沉尸的吗。
砍铁链?杨秋池深思着,这铁链虽然比较细,飞库手打却也和女人头上的细簪子差不多,而且铁质比较硬,这断口很整齐,显然是一刀砍断的,这说明,不仅使用的力气要比较大,而且砍器还应该比较重,一般的小刀子是砍不断的。
宋芸儿见杨秋池阴着脸半天不说话,看来这个案子并没有他们先前想象得那么简单,便宽慰道:“哥,别着急,就算这霍小四不是凶手,咱们慢慢查,总能找到凶手的。”
宋芸儿一边给池摇着扇子,一边说道:“是啊,老爷,您厉害,一定有办法查出真凶来的。”
看她们这样子,不像是相信自己能查出来,而是害怕自己查不出丢人。不过,要真的查不出来的,那丢人可就丢大了。
霍小四一家人没有作案时间,这条线索断了,该怎么办?从哪里下手呢?难道要将这整个村的几百号人都抓起来严刑拷打一番?
杨秋池摇摇头,拿起手中的那半截铁链,又仔细端详那断口,这铁链不是什么稀罕物,也值不了几个钱,一般人也不会偷,这霍小四家在村边上,旁边有条乡间小路,会举是临时过路的人砍的?
要是路过的人砍的,那可就麻烦了。杨秋池皱了皱眉,指着旁边的小路问苏里正:“这条路是去哪里的?”
“是去石灰窑河边的。”
“石灰窑河边”?杨秋池眼前一亮,从这里砍断铁链,带到石灰窑附近等候死者回来,将死乾的昏之后,到河剪经尸体绑上石头扔进河分阶段,很符合逻辑,急忙问:“这条路到了河边,还能往什么地方吗?”
“这条小路就到石灰窑河边就完了,要是去邻村和巴州城,要走那边的那条路。”苏里正往远处指。
杨秋池抬眼望去,苏里正指的那路距离这里还有几百米,正是自己带人从巴州来这里时走过的那条路。这么说来,这小路是给村里人到河边洗衣服洗菜之类用的,飞库网站路过村子的外人只经过几百米外的那条大路,不会经过这条小路。路人也不会特意为了一根不知什么钱的铁链跑到这几百米的地方来的,所以,砍断这根铁链的人,应该还是村里的人!
会是谁呢?
这奶铁链的断口很整齐,是从一个方向切向对方应的另一个方向,证明是用锋利且有一定重量的锐器比如砍刀之类的,单方向砍切而成,而不是用钳子两个方向往中间钳切。
用刀子砍这细簪子般的铁链,一般不会用菜刀,也没人舍得用菜刀来砍铁链,再说了,菜刀太轻,也很难一刀砍断,士兵们作战用的腰刀也不太可能,因为这种武器是实行管制的,普通老百姓不能制造或者购买,再说老百姓买这种作战用的腰刀生活中没什么用处,而这附近又没有军队驻扎,所以,砍器最有可能还是斧头和砍柴的柴刀。
杨秋池吩咐苏里正带民壮,捕快挨家挨户将所有的斧头和菜刀都收缴上来,依旧用布条捆好写上户主名字。
过不多久,民壮和捕快们源源不断将斧头和柴刀都收罗上来,堆了好大一堆。
杨秋池一看就头大了,这可怎么查啊,又定晴一看,咦了一声,拿起一把柴刀看了看,这柴刀前面部分居然是弯的,有些意外,指着那弯的部分问苏里正道:‘这柴刀的头怎么是弯的?和镰刀似的。”
苏里正哈着腰解释道:“咱们这巴州山高林密,长满了各种小树、荆棘和矮木丛,钻进去砍柴,很多时候不能抢圆了砍,往往一下子砍不断还可以当锄头和镰刀用,刨树根,割茅草,都行的。”
苏里正一边说着一边比划,杨秋池马上就明白了。又问:“咱们村里所有的柴刀都是这样吗?”
“别说咱们村了,整个巴州都是用的这种柴刀。”苏里正陪着笑脸解释道。
杨秋池点点头,拿着那把柴刀走到霍上四捆铁链的那木棚立柱前,叫来霍小四,问:“你们家这拴狗的铁链是怎么捆在立柱上的?”
霍小四指着立柱底部:“绕在这里,然后用锁锁上的,另外一头拴上看家狗。”
杨秋池绕着那立柱转了一圈仔细观察,然后蹲下身仔细查看立柱旁边的地面。宋芸儿也跟了过来,蹲着瞧了一会,问道:“你看什么呢”?
“这根铁链不是用柴刀砍断的。”杨秋池拿着那弯弯的柴刀,比了一下,肯定地说道。
“你怎么知道?”宋芸儿奇怪地问。
第311章 工具痕迹
“铁链就是捆在这里的,”杨秋池指指那立柱底部,拿着那把菜刀比了一个砍的动作,说道:“如果是你,要用这柴刀砍断这铁链,你会怎么砍?”
宋芸儿接过柴刀,看了看立柱:“当然是用这柱子作垫的,把铁链压在立柱上斜着砍呗。”
“从这断口来看,是一刀砍断的,如果照你的方法砍,立柱上肯定会留下砍痕,至少会有铁链受到柴刀砍击而留在立柱木头上的压痕。可你仔细看看立柱上只有左右磨擦的勒痕,这是抢狗的时候,狗拉动铁链磨擦留下的,却没有柴刀砍击的痕迹和压痕。”
宋芸儿仔细瞧了瞧:“就是没有哦。”想了想,说道:“那一颇高是放在地上直接砍的。”
“你好好看看这柴刀的形状,尤其是前面往下弯的尖头,你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砍断摆在地上的铁链?”
宋芸儿比了一下,笑了:“砍不了,前面的弯头撑住了,柴刀刀刃没有办法砍到地面上的铁链。”转念一想,又道:“不过,可以找一块木头来垫着,不就行了吗?”
“那你看看四周,有没有拿来当作垫木的木头呢?”
宋芸儿四周看了看,院子里整整齐齐的,到没有看见什么用来当垫木的木头。
杨秋池又道:“再说了,这根立柱不就是最好的垫木吗?人是用柴刀砍断的细铁链,直接在立柱上砍,岂不方便得多?”
“就是,既没有垫木,立柱上也没有砍痕。这样看来,这人不是用柴刀砍。那,他是用什么砍的呢?”
“很斧头,所以,我要把侦查重点放在斧头上。”杨秋池站起身。走回那一堆柴刀、斧头面前,吩咐衙门捕愉们将斧头带回去,剩下地柴刀先放在苏里正家里保管,等事情清楚之后,再退还村民们。随后,带着一队人马回到了马州城。
虽然砍器初步排队柴刀,只剩下斧头了,不过,捕快们抱回来的斧头,也有几十把,没办法,只能一一作检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砍断铁链的斧头。
要查出究竟是那一把斧头砍断这根铁链,就需要进行痕迹鉴定。
老百姓用的斧头一般都是铁匠铺里压模浇注而成,飞库手打是同一个模子浇注出来的,所以新斧头没有太明显地个特征。但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不停地砍切打磨。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刀口特征。
砍器的刀刃部位用人的肉眼看是差不多的,都是十分地锋利,只要经常打磨,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卷口,但是。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刀刃,就能发现。刀口是高低不平的,也正是由于有这个特点,所以,刀子砍切物体,会在断面留下肉眼难以分辨的切划痕迹。
这种控痕处形上看,很象超市里的条形码,只不过,人的肉眼一般百分辨不出来的,也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砍器砍过地物体的断面上的这种擦痕,与人的指纹一样,千差万别,找不到完全相同地两个断面擦痕。
当然,这种擦痕还是不同于人的指纹。因为人的指纹终身不会改变,就算将指纹用刀子削掉,用硫酸毁掉,甚至揭掉这一层皮肤,新长出来的皮肤上的指纹,还是与你原来的一模一样,纹形特征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砍切的断面擦痕就不一样,只要砍器进行打过磨,或者经常使用,原来刀口上的特征就会慢慢消失改变,所以,刑侦部门提取到的断面擦痕,如果六个月内找不到这把砍器,一般情况下,这份资料基本上就可以扔掉了。
这个案子刚刚发生两天,所以,经过对砍切断的擦痕进行分析对比,就能找到形成砍切断面地砍器。
杨秋池要做的,就是净嫌疑砍器砍切某种物品(一般是比较软的铝杆,这样不容易损坏砍器刀口特征,)形成砍切痕迹之后,飞库网站与死者脖颈上提取的那根铁链断面擦痕进行从叠影对比,如果特征能明显重合,而不重合部位能作出合理解释,就可以断定,断裂的检材是被这个娣砍器砍断的。
要进行这种痕迹比对,必须信赖显微镜。杨秋池携带穿越而来的这台显微镜,属于电荷耦合器显微镜,可以连接电脑,将看到的图像传输到电脑上进行对比处理。
但是,斧头刀刃部分有一定长度,必须要找到砍切铁链的那一部分刀刃,进行砍切取样测试,才个有比对价值。
铁链的化学万分与斧头肯定有所不同,尤其是与斧头的刀口钢的部分是不同的,由于物体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斧头砍断铁链,会在铁链断口上形成擦痕,而铁链也会反作用于斧头,不仅可以赞成斧头刀口的卷曲,也能将铁链的部分铁屑磨擦粘附在斧头刀刃两面之上。
解释这种现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用斧头砍人的四肢,会在斧头上粘附血迹。或者用刀子砍一支蜡笔,会在刀刃两边擦附上蜡笔的颜色。不过,用斧头砍铁链,由于铁链一般不会脱色,所以,在斧头刀刃两边形成的这种擦附平面加层痕迹,用肉眼一般是看不出来的,如何查找呢?
如果在现代初值,就很简单了,检查每一把斧头刀刃部位粘附物的化学万分,与被检铁链断口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很快就能找到究竟是如一把斧头砍断了这铁链,而且还能准确地认定是这把斧头刀刃的哪一个具体部位砍断了铁链。
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认,可以用这部分砍切铝杆,形成砍切痕迹,与断口进行对比,只要提取及时。一般都能作出同一认定。就算时间比较长,斧头刀刃特征已经被破坏,凭借刀刃的粘附的化学成分与铁链断口相同,也可以作出同一认定。
在化学检验条件具备的现代法医物证检验中,这是很简单的。但是,杨秋池这一次带发援藏法医物证检验设备里,并没有化学检验设备,因为化学检验根据被检物质的不同,检验设备也有很大的不同。无法穷尽也没有必要都建一个。
杨秋池手里没有休学成分检测设备,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只能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法。
用什么方法呢?当务之急是要找到斧头砍切铁链的那部分,然后时行摸拟试验,形成切口断面痕迹,再作对比叠影检测,最终发现是哪一把斧头形成这个断口。
铁链虽然很细。只有一根银簪那么粗细,但是,铁质还是比较硬的,而明朝的钢的硬度显然不比现代。所以,用斧头砍切铁链,斧头的刀口很可能卷曲或者崩口。现在只能对每一把斧头都进行一下摸拟砍切试验。
这种试验一般用地是铝杆,不过,明朝可不好找这玩意,杨秋池只能找来几根几根比较粗的铜丝,铜的硬度要比铁软得多。比较不容易破坏斧头刀口特征。
先检查每一把斧头的刀口,找出卷曲和崩口的部位。用这一部位砍切精铜丝,然后用连接手提电脑的显微铰观察并提取断面图像,然后与铁链的断面图像进行痕迹叠影对比。
几十把斧头,每个斧头上都差不多有三五个卷曲或者崩口,累计起来,有数百个要进行检验,真地是十分繁琐的,不过,法医检验本来就是很顶嘴而繁琐的,做久了甚至是让人腻味的。但杨秋池已经习惯了。
一直忙到天黑,才检查了一小半。其间,派去霍小四孩子地姥姥家核实情况的人回来说,前天霍上四一家人的确在那里,一直没有离开守,亲威和邻居都可以作证。
霍小四一家人没有作案时间,看来,只能从断痕上继续查找砍器地线索。
红绫来叫秋池吃碗饭,他匆匆忙忙吃了又跑了回来继续检测。
宋芸儿问他检测得怎么样了,他也只是含糊其词。前面检测的,都没有找到与铁断口砍擦痕迹相同或者类似的,做了一下午的无用拉。
宋晴心疼他,让他别那么卖命,好好休息,明天再接着干。
杨秋池何尝不知道革命工作是做不完的这个道理呢,再说现在这还算不得革命工作。不过,他这人就是这样,工作一旦开始,他不喜欢半途停顿。
所以,匆匆吃了饭,他又回到了法医室继续检测。
直到深夜,头昏眼花,还只检测了一半,桌子上已经堆满了砍切下来检测用地一节节短铜丝,结果还是没找到。
宋芸儿来了几次,杨秋池这法医电脑是禁止任何人进来的,房门从里面拴上了,宋芸儿叫了几声,说想进来陪她,最后杨秋池还是没开门。
终于,手提电脑地电用光,杨秋池这下子傻眼了,检测不成,只能等第二天太阳出来,用太阳能蓄电池充电,再继续检测了。
第312章 登山
杨秋池收拾好检测器材,打开门出来,宋芸儿、宋晴还有俏丫头红凌都坐在门口等着呢。
杨秋池有些好奇:“你们三个怎么了?不去睡觉,呆在这里干什么?”
宋晴幽幽说道:“睡不着。”
“是啊,天好闷热的,好像要下雨,是吧,二奶奶哦。”红绫乖巧的说道。
宋芸儿白了她们两一正好:“拐弯抹角干什么?不就是他没回去,你们两睡不着吗?扯上天气干什么!”
“嘿嘿,”杨秋池笑了,对宋芸儿道:“芸儿,那你呢?既然你觉得天气不闷热,怎么不去睡,也呆在这里干什么?”
“我?我没事干,随便走走,看见她们在这里,就过来瞧瞧啰。”
宋晴笑道:“谎话!红绫我闪两来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这里了。嘻嘻”
宋芸儿瞪了她们一眼,转开话题问杨秋池:’嗳!你那个什么斧头检测,查出点什么问题来了吗?
杨秋池黯然地摇摇头:“查了一半了,还是没发现可疑斧头。”
宋芸儿安慰了一下杨秋池,见夜已三更,便告辞回房睡了。
第二天,充了一上午的电,帮勉强够用。杨秋池又用了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继续进行检测,结果,还是没找到死者脖颈上提取的那条细铁链断口砍擦痕迹相同的斧头。
两天的时间都白废了,几十把斧头没一个卷口崩口都一一作了检测,还是没什么发现。
杨秋池沮丧,辛苦他不怕,怕就怕没有效果。难道自己检测有误?不会的,杨秋池向为作检验非常认真。哪怕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可疑都不会放过的,可刚才地几百倒砍擦痕对比检测,别说相同的痕迹,连相似的都没有。
什么原因呢?难道自己找错了砍切口部位?真正的砍切刀口部位没有检测到?不可能,自己是一把斧头一把斧头进行的仔细检验。只要斧头刀口上有卷口或者崩口地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