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耍钱场,走出了一位开国皇帝,走出了几位开国元勋,可见这儿地灵人杰,是块有福有禄的宝地,所以,大家要常来。

大家看这耍钱场在山顶上,可这里有一股特别旺、特别甜的清泉。它能保证2000多人的生活用水!

好了,汽车只能到此为止,我们要步行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东西,随我向前走。

大家看,我们脚下的这石路,全长3480米,不到7华里。这条石路,一直通往高山草原,通往终南山的主峰。

右边的树木,多数是野苹果。这么一大片野苹果树,据植物专家评估,世上罕见。大家往路的右边看,看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刀刃?传说这就是跟随赵匡胤在这里办耍钱场的北宋开国大将高怀德的大刀。这叫“刀刃峰”。

这个转弯处,叫“转角楼”,传说当年这里有个小亭楼。这儿云涌雾飘,青山怪石寻常看不清,偶而露峥嵘。风云变幻,气象万千。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大家向左边的对面山上看,半山上的那个山峰,叫“松峰”。那上面本没有土,许多年前,长出了一棵松树,松树的叶子落在山峰上,造成了土壤。松树在上面,又生出小松树,年复一年,石峰上面铺满了树叶,长满了松树——这松峰上面只有松树。奇怪的是,这松峰和山体不连着,是块独立的石头。朋友们看,这松峰像不像飞来石?像不像轮船?所以有人说它是“飞船”。好了,我们这是远望,前边有条小路,直通松峰。可以近观。

就是这条小路,可以到松峰。朋友们可以到松峰跟前一饱眼福。

这里有块大石头。朋友们可别小瞧这块石头,这可是

“李白小憩石”。传说诗仙李白出长安沿古道南下,曾经在这块石上休息。李白在这石头上小酌,吟出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诗:“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境,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秋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因此,这“李白小憩石”也叫“李白作诗处”。这个转弯处,有一块立着的石头。像碑,可是没有字。这无字碑的重要性,可不亚于乾陵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这无字碑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的界碑!往北,是秦国地界,往南,是楚国天下。怎么样,秦楚古道,名副其实吧?为什么这秦国与楚国的界线不在终南山的分水岭呢?这有一个故事,说秦国与楚国划定界线时,两国的特使约定,第二天秦国使者从长安出发,楚国使者从镇安出发,碰头的地方为国界。第二天,秦国使者走得早,楚国使者起得迟了,秦国使者翻过终南山到这里了,楚国使者才来了。于是,这个小弯就成了秦国与楚国的分界线。这个转弯处比较险,叫“阎王砭”。当然,我们人走就不觉得危险了,设想当年驮骡、马匹、轿子、马车行走,肯定是危险了。我们现在行走在红桦林中。朋友们看这红桦树,在这两千米的高山上,长得多好啊。朋友们谁会唱《****》,给大家唱几句,看与这景象和谐不。

我们现在就能望见高山草甸了。左边这条小道,通往熊猫石。看,这就是“熊猫石”。你看,像不像大熊猫母子在亲昵?看这熊猫母子,相濡以沫,母慈子孝,相亲相爱,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足以乱真。看这片“百亩杜鹃林”。看这漫山遍野的杜鹃,多么壮观!每年冰雪消融后,杜鹃花便露出笑脸,似温柔靓丽的少女依偎在“高原君”这位高大、挺拔、雄伟的情人胸膛,难舍难分。这里海拔2100多米,有的杜鹃竟然开出碗口大的花,但把她移栽山下,任你怎样精心呵护,她却丝毫不肯绽开。她只属于秦楚古道,她只肯为高山草原梳妆打扮。你看她,含情脉脉,扬着笑脸,为高原添彩,为远道而来的朋友祝福。

这是一株千年杜鹃,也叫“杜鹃王”。它的直径有1.83米,据研究杜鹃的专家考证,这株杜鹃已经有1200多年的高龄了。专家说,杜鹃长到这么粗壮,全世界都少见。现在我们去看“补天石”。朋友们看,这座山峰,成圆锥形,高63。9米,周长199。9米。远望像烽火台、像官印、像碉堡、像陀螺。为什么叫补天石?你看,这是由成吨重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传说是女娲补天时多余下的石块。

补天石东临悬崖峭壁。这是“百丈崖”。大家注意安全,这座百丈崖有356米高,合108丈。我们再回到古道,由古道上山。看,前方的毛竹林与高山草甸相映成辉,显得格外壮观,分外妖娆。这毛竹,其实是华西箭竹,也叫秦岭箭竹。这秦岭箭竹可是大熊猫、羚牛、林麝、羚牛等珍贵动物的主要食物。高山草甸,也就是高山草原。看这片浩瀚的草甸,多么广袤,多么美丽,多么壮观。

高山草原直连山顶,如黛的绿草一望无际,置身其中,好像到了青藏高原:空灵、高远。点缀在高山草甸里的石头、树木,彰显出高山草甸的博大、壮丽。

大家站在这里望前方看,那就是“鹰嘴石”。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出神入化啊!高山草甸的边际,散落着一些卧牛状的巨石,这便是第四季冰川遗址。我们带了分水岭。这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北面,属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南面,属于长江流域,是南方。你看,南边是草原,北边是树林,多么鲜明的分界啊。

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这儿感叹:“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站在分水岭,天南地北尽在指颐间,不禁豪情万丈长。

站在分水岭,我们可以看见“湘子问天石”。

湘子问天,何处成仙?传说韩湘子千修百练后,就是在这儿成仙升天的,所以有此湘子问天石。民间传说此地有仙气,科学测出此处的地气的确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朋友,你想延年益寿么?请常到这儿来吧!东北方向,山峰如剑,那就是终南山的主脊,海拔2604米,也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岭南的旬河、乾佑河属长江水系,岭北的石砭峪河、沣峪河属黄河水系。

朋友,你知道吗?就在我们脚下,就在秦楚古道的下面,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铁路穿山而过。我们不能不惊叹古今路线的相同。穿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全长18.64公里的高速公路隧道,或者穿越全国第二、全长18.456公里的铁路隧道,我们一下子就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仿佛穿越了时空,进入了秦楚时代。

朋友们,千年古道,千万英雄竞折腰。刘邦、刘秀、李世民、赵匡胤、李自成等在古道的故事,已成往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世纪60年代,将军之女李玉芳途经秦楚古道来到花门楼,深感古道热肠,决定扎根山沟,做了一名山村女教师,至今仍然住在这里。据此故事编演的花鼓戏《月亮光光》,曾唱响大江南北,唱进了北京城,获得多项大奖。

古道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古道来,收获特别多。

朋友们,这秦楚古道,可谓幸福大道。终南捷径,说明这是一条求官的福、禄之路;寿比南山,说明这是一条保健的寿、禧之道。福、禄、寿、禧,古道都给你,问君还有何求?

古道热肠,世界欣赏。

--------------------------------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炎炎夏日,以水为媒,花香树绿,溪潭清冽,高山白云,六月山花,美丽清凉世界。这里就是风光旖旎的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牛背梁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此处山高、云淡,极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阳刚雄浑大气,南方的俊俏妩媚温软灵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夏日的牛背梁森林公园,溪水飞奔,林幽带露,云树掩映,山风送爽,一路穿行于山梁之上,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累了睡草甸,倘佯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全身心得到放松、升华,惬意无比。

沿公园人行步道拾级而上,徜徉于秀树密林间,顿感凉风袭面,一身暑气顷刻间烟消云散;携手小憩溪边,掬一捧山泉,醇香甘甜,一股清凉劲爽直透心脾;过小桥、入峡谷,抬头看天,树遮骄阳,自然天成的避暑山庄让您乐不思返。

登上牛背, 群峰绵延,云雾悠闲。置身千亩草甸,观万亩杜鹃,迎山风徐来,听松涛细言,人间仙境永驻心间。

-----------------

【走进秦楚古道】

看着汽车溅起一排水花绝尘而去,我知道,此时已无退路。

难道几天来翘首期盼的挑战极限之75里穿越要在这滂沱大雨中完成吗?看着运送驴友的车队毫不留情的离开,随着这一行19人颜色各异的雨衣打开,终于明白,我们这群笑称为“被门夹了脑袋”的家伙,真的是要在恶劣的自然及地理环境下,穿越这条战国时的兵家必争之地——秦楚古道

几天前期待的极具挑战的跨区穿越所遗留的兴奋,在海龟拿出地图的那一瞬间,彻底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实是:在大雨中我们要自己按图索骥,完成穿越。说实话,心没底。但是,来不及沉重,不远处,飘渺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的山峰如仙境般,看着大家争先恐后拍照的灿烂表情,突然觉得,艰难以及恶劣是前所未有的另一种体验。此时雨停了,甚至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

看见挂满红布条的祈福树。心里终于轻松了一下,路是对的,因为对于今天的穿越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雨,而是路线,我们的向导是两年前走过这条路,因为旅游观光的原因路已和从前大相径庭。只要不迷路,我们离成功就只剩下体力的对抗。祈祷:安全成功的返回。

经过在山门口短暂的停留,我们已经恢复了以往“驴”的精神,信心十足的开始75里的第一步攀登。如果不是下雨的原因,这次登山的强度比起以往万花山以及观音山来说,简直是在享受旅行了。其实人生也是一场旅行,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何不好好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呢。

雨越来越大,分不清雨水和汗水的迷茫中,由于下雨所造成的山体滑坡,我们丝毫不敢懈怠,随时都有可能落石的危险,不敢休息,连加油都喊不出来的超负荷的身体极限,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不,应该是艰苦。之所以把我们叫强驴,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坚强,我们有一颗勇敢的心,我们不怕困难,我们坚持。因为这个信念,甚至那几条新驴,都没人泄气。惊异于在这个无名无利的游戏里,谁都不肯放弃,甚至谁都不甘落后。所以说挑战的好处就在于,永远不晓得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浪漫而温馨的午餐在山顶的小木屋里,狼狈而饥饿的我们席地而坐,狼吞虎咽,顾不得形象。感谢这座小木屋的主人给我们这些驴人暂时栖身之所,使我们五脏得以慰藉。作为环保者,我们也不忘记离开时还山林以干净。

既然填饱了肚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在山顶这条美丽的石板路上展示我们的健步如飞,2600米的高度,丝毫不影响我们快活的身姿,我甚至笑着说,从此便可以跑步去西藏了。越来越宽的石板路,一望无际的草甸子,张开双臂就能展翅飞翔的草坪,满山的杜鹃,满眼的绿色,甚至从肺泡里转了一圈又出来了的清新空气,使整个毛孔都快乐起来。昨夜三点起来看表的激动,在此时这绝美的山顶,已经幻化为轻盈的穿越时空脚步,是啊,我们哪里是在穿越秦岭啊,简直是在穿越时空嘛。可是劈头盖脸的大风以及豆大的雨点敲醒了我们还在草甸子里编织的梦境,空旷的如内蒙古草原的终南山顶上,出现了两条方向完全相反的路,如同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样,需要我们的智慧—选择。

集体的力量,不可小视,借助指南针我们又一次做对了老天给我们的选择题—顺利的到达了我们的地界---翠华山地质公园。

但是,挑战仍在继续。翠华山下山的路,比我们想像的更艰难,雨水湿透了雨衣下的衣服,泥泞的坡路,摔倒了4次的杨嫂,使我们下脚分外谨慎。此时,体能至极限,剩下的要靠坚强的毅力来完成了。雨水中,我们的表情干净而纯粹,即便是艰难的路段,小平姐夫也不忘摘一朵杜鹃献给他亲爱的老婆。风雨中的美丽。

再大的雨,再长的路,已经在身后了,我们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站在了此次翻越的终点--魅力十足的大坪停车场。我们用实力证明了我们是最强的,最棒的。。。。所有用“最”这个字能形容的褒义词,说的就是我们,因为我已经累得想不起来哪些词语了。

此次穿越全程90里(原本是75里,因为我们的路走的偏差了一点)历时11小时,并按计划安全到达。参与人数19人(九男十女)被称为“二杆子”驴友队。此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柞水景区小木屋友情提供以及永安**运输**友情赞助。

最智慧领队:大哥 最坚韧驴友:杨嫂最具潜质驴友:立栋

最缺氧男驴:王柯 最牛驴友:王静 小琴 最受欢迎男驴:于大夫。

运动造就完美生活!

初稿于09年5月11日凌晨一点半(冯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秋雨加衣裳。这是个多雨的秋天,连续几天雨后,我急不可待地走进了终南山,踏上了秦楚古道。

为了写长篇《赵匡胤耍钱场》,我通过书刊、电脑,在自己的脑海里,储存了不少古道材料:终南山古时候有三条道路,一条是东边蓝田县境内的蓝关古道,就是唐朝大文豪韩愈“遥望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提到的蓝关古道。一条是西边周至县境内的午子古道,就是现在卖的很红的“午子仙毫”茶的原产地。午子道也叫子午道。还有一条,就是长安正南面,北起长安区天都池,南到柞水县花门楼的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是公元562年,即北周武帝时,在原有终南小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扩建后的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的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拿现在的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安康的丝绸从这条古道进入长安后才能西去。隋唐时期,盐、茶、丝绸、粮油、瓷器,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有学者认为,秦楚古道,也是丝茶古道。

我们乘车来到柞水县营盘镇的花门楼。

花门楼是一块两溪交汇的开阔地,秦楚古道由此上终南山,所以这儿是秦楚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号称“秦楚咽喉”。古代,花门楼是南来北往官员的休?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