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3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河的河工都看了看。 ”突地睁开眼,握住齐粟娘的手笑道:“这番儿我长了大见识,皇上十多年前曾派人去探过黄河源头,制过河图。我虽听梅先生提起过,却一直没机会看这河图,这一月我天天瞅着河源图,心下许多半知半解的事儿一下就明白了。”

齐粟娘听他提起黄河源的水图,想起何图华说的黄河冰灾,顿时欢喜道:“竟是已经制了冰图了?若是有这个,山东、河南、直隶境内地水灾总能预先防上一些。”

陈演一怔,“冰图?”

齐粟娘呆了呆,知晓是会错了意,只得小心含糊道:“前阵子我在宫里教何图华算学,听他提起黄河冰灾的事儿——”

陈演却似没有听见,只是凝神沉思,“皇上当初差地是御前三品满旗侍卫去黄河源。我看过舒兰所著《河源记》,他们于河工一道不过稍知皮毛,只记了地形风貌。若是能有谙熟河工之人,沿黄河而上,测得黄河上游封冻,解冻的时日,冰凌地流量实据——”

齐粟娘反握住陈演的手,“只是我听说,黄河源远在高原之上,地势艰险万分——”

陈演点了点头,“听说当初差了十多人去,最后只回来三个。况且,河道衙门属官里无人知晓这些西洋测算之法。这回河台大人到黄河曲口来迎驾,黄河河工我不过多说了一句,他地脸色便不大好了。

他是皇上的宠臣,这时节我不能多话——”说罢,废然一叹,松开齐粟娘的手,从桶中捧起一把热水扑到脸上,又用力抹去水迹,“粟娘,过两日咱们就回扬州去。”

齐粟娘一呆,又喜又忧,喜的是回去能看看莲香,忧的是齐强在此不知凶吉,低下头在陈演耳朵悄声道:“陈大哥,你说八爷到底能不能做太子?”

陈演看了看齐粟娘,亦是悄声道:“这事我可把不准。只是我看着,皇上现下为了安太子爷的心,他想干的事儿一件儿都不驳。但这哪里是长久之计?这时节,一个劲儿对付那些爷的门下能有什么用?那些门下若是有用,八爷早就当上太子了。太子爷是立是废全是皇上一句话,这会儿他就该消停些,好好巴结皇上才对。”慢慢道:“皇上原还想叫我再在直隶呆一阵,把通州、天津、保定一带北漕河沿岸各水路都看明白了。我借口江南乡试出榜在即,推了开去,就是觉着太子爷这兆头不好。他被废了一回,还分不清轻重,只顾着结党和八爷对峙,这般下去免不了和八爷一样让皇上忌,我们犯不着呆在天子脚下,卷进这些事里头去。”

齐粟娘细细琢磨陈演的话,脑中猛地一闪,把澡巾一丢,抱住陈演的脖子,贴在他耳边道:“陈大哥,你这话儿的意思是,便是太子自己行止无差,若是八爷使个法子,叫皇上对太子爷的忠心生了——太子还是会被废掉?”

陈演叹了口气,“这些爷的事哪里又说得准——咱们还是赶紧回扬州的好。”

陈演起了身换了衣裳,坐在炕上用饭。齐粟娘出门唤了比儿,教她带着几个媳妇连夜收拾行李,正说着,便见得小连进了内院,走到内室门前,“爷,扬州学政左必蕃大人来了公文。”

齐粟娘听得陈演唤了小连入内,远远看见公文封套上鲜红的大印和火漆,知晓多半是江南乡试的事儿。外头的公文,她从未碰过,陈演也从未让她看过。但她隐约听陈演提过,这回江南七省的乡试是扬州学政必蕃为主考官。乡试是从童生秀才中选拨举人,各府虽设有学政,位在府台之下,学道上的事却不归府台所辖。

只是齐粟娘听得左必蕃的名字,觉得有些耳熟,似是当年在高邮五味楼时,高邮知州陈师爷曾向齐强提起过……(,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二十二章 扬州城的士子们

州府台的官船出了通州张家湾的渡口,第二日清晨时,眼见得天边浓云密布,风雨欲来,官船下了帆躲进了天津卫的渡口内,却又接到了扬州来的三百里加急公文。

陈演匆匆看了公文,正唤人开船,漕河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不能行船。

大风将天津卫官船码头上的船吹得摇摇晃晃。船里早已掌上灯,齐粟娘站在舱窗边,透过玻璃窗格看着直隶漕河上呼啸的风雨,咋舌道:“这般的大风雨,还好我们没急着开船……”

陈演坐在书桌边,皱眉看着手中的书信,没有应声,只抬头看着齐粟娘微微一笑,便又低下头。

齐粟娘看了看他手中的书信,悄悄走到床头,从枕箱里取出描好的竹样,坐到靠桌边灯台下,借着摇晃的烛光,一针一线地绣了起来。

大雨下个不停,到得晚饭时节,仍是没有停歇的样子。齐粟娘看得比儿站在门口,微一沉吟,摇了摇头,示意她暂不摆饭上来。她看了书桌边的陈演一眼,低下头做自己的绣活。

待得她把“女”字第一画竹完,已是过了大半个时辰,她收起针竹,走到陈演身边,柔声道:“扬州府的事儿,路上也只能想想,一边吃饭一边想可好?”

陈演舒开紧锁的眉头,从书桌边站了起来,伸手抱过齐粟娘,笑道:“好。便听夫人地。”

比儿将饭菜摆了上来,陈演笑着夹了一筷红椒猪头肉,“在京城里呆了两三月,为了充体面这样的菜都不能上桌。也难怪礼没把我当成张伯行张大人一样,日日递折子参,只是寻着法子想笼络我。

“张大人是有名地清官。听说每日里一粥三菜。米是陈米。菜是青菜豆腐。张夫人身边只有个贴身婢女。和噶礼府里那是一个天上地下。一边儿是护驾忠臣。一边是治民好官。皇上也不容易。”齐粟娘扒着新白米饭。“咱们家多少还有些底子。一面让你做官不亏心。一面也打点到。不用得罪噶礼那样地横人。”

陈演看着齐粟娘。柔声道:“你别太花心思了。仔细累着。听说九爷很是夸赞你。说你把南边地生意打理得明明白白。没叫下面贪了大头去。齐强哥虽是能干。管帐这些精细事却不如你。你也是为了我才这样下力……”

齐粟娘笑道:“你放心。我到底不是那府里地奴才。不会太得罪人。大面上过得去就好。虽是为了河上地银子。也是为了我哥哥。我这边做得越得九爷地心。他在府里头越得看重。若是出了事儿。总会拉他一把。不叫他和刘三……和别地奴才一样被推出去顶缸……”

陈演点了点头。“你打算得很是周全。齐强哥现下办地差。怕不是好路数儿……”

齐粟娘一惊。看向陈演。陈演叹了口气。放下碗筷。捏了捏眉心。齐粟娘小心问道:“方才……是周先生地信?”

陈演闭目摇头。“是巡抚张伯行张大人地信。”

齐粟娘又是一惊,不敢再问,只是魂不守舍地用漆筷擢着碗里的饭,过了一会又惊觉,向陈演碗里夹了一筷醋溜土豆丝,柔声劝道:“免不了都是那些爷地事,咱们又不是没经过?先吃饭,吃饭了再想。”

陈演睁开眼,点了点头。两人皆是慢慢思索,各吃了大半碗米饭,动了几筷冷菜,让比儿收了下去,已是到了二更天。

风雨敲打玻璃格窗的声音密密织织,船道上挂着的角灯摇晃着,在书桌前投下一片模糊地光影。

齐粟娘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却不敢翻身动弹,免得惊醒了陈演。耳听得外头的风刮得越来越响,齐粟娘似是回到了那一年九皇子府里的书房,看到了九阿哥在灯影下的脸,听到变天般地风雨声,还有——刘三儿不安宁的冤魂。

齐粟娘轻轻唤了声,“陈大哥。”没听到陈演的动静。

齐粟娘静静躺了半会,偷偷儿移开了陈演搁在她腰上的手,从三栏大架子床脚爬下床去,借着船道角灯照入的晕黄烛光,摸向了书桌。

她伸向镇纸下那一封书信,却又犹豫起来,回头看了看床上的陈演,慢慢缩回了手。

齐粟娘犹豫着转过身,向床边走了回去。

风越发大了,也见不得有雷,忽地三道闪电乍亮,在房间里投下刀剑般地光影。她猛然顿住脚步,一咬牙,急急走了回去。她移开镇纸,一把抓起信,却又看到信封上写着“扬州府台陈”和苏州巡抚衙门的鲜红大印,手上立时顿住。

齐粟娘将信慢慢放回到桌上,缓缓坐到了书桌前地圈椅里,夜风儿从格窗门栏的缝隙里吹了进来,带来潮湿地寒意,她打了个寒战,蜷缩进圈椅里,盯视着桌上的信。

也知这样坐了多久,她晕晕然似睡非睡,听到耳边一声叹息,“粟娘……齐强哥和我……也是一块

地……”

官船日夜兼程向扬州而回,过了淮安,宝兴,高邮,江南士子们对乡试发榜的不满与愤怒通过周襄天的信,还有送信的七夕传入了齐粟娘的耳中。

到了扬州钞关码头,齐粟娘跟着陈演下了船,看着周襄天在陈演低低说了几句,陈演匆匆上马,领着属官、衙役向城内飞驰而去。

齐粟娘满心惊异。上了四人抬蓝昵官轿,被十个护轿衙役簇拥着入了城。她坐在摇摇晃晃的官轿里,隐约觉得扬州城大不同往常。

她微微挑开窗帘,看得大街上尽是些身着儒衫的士子,三两成群地走在新城埂子街上,面上俱是一副愤懑之意。

护轿衙役班头走到轿帘前,悄声道:“夫人,这一阵子扬州城乱得很。不过大人回来了,应该无事。”

齐粟娘惑道:“出了什么事了?”

“江南乡试发了榜,这些士子对中举地人——”衙役班头方说到了两句,就听得子街上一声大喊:“走,府台大人不让我们进学道衙门,我们就去拆了左必蕃这贪官家的祠堂!”

这一声方起,子街上成百上千的扬州士子纷纷应和,“对!苏州士子闹了江宁府学,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要让那些贪官们知晓我们扬州士人的风骨!”

“拆了左必蕃家的祠堂!”

“看他还敢收盐商的钱!”

子街里乱了起来,街头的无赖混混们趁着一片混乱,砸铺抢物,踹摊欺贩,拉扯调戏妇人,大街上鸡飞狗跳,哭声震天。

衙役班头断没料到这般情形,连忙道:“夫人,陈大人带走了四十个护轿衙役,为免夫人受惊,小地以为还是从南北柳卷绕过去为好。”眼见着混乱的人潮涌了过来,衙役班头大惊叫道:“快,快拐进南柳巷!”

齐粟娘一把揭开帘子,看得十名衙役护着一大一小两顶轿子,匆匆拐入秦淮河畔的南柳巷,堪堪躲过了埂子街上混乱的人群。她正要叫了班头细问,又听得那班头叫了一声苦,“夫人,不好了,南柳巷也被堵住了。”

齐粟娘从轿中伸出头,向前看去,果然见得秦淮河边涌出来几百士子。他们似是接到子街士子的知会,纷纷由南柳巷向子街急奔而来,“左必蕃家的祠堂就在埂子街上!咱们去拆了它!”

眼见得南柳巷大乱,河房私窠里地浮浪子弟拍手大笑着涌了出来、篷船里跳上岸的赖皮混混一路砸抢,秦淮河边的店铺、住家抢着关门。班头面色苍白,“夫人——这些乱民人太多,小地们怕拦不住——”

齐粟娘虽是不信扬州士子连府台官轿也敢拦,但见得那些混混的行径,也知道不能冒这个险,连忙叫道:“快停轿!”

齐粟娘匆匆走出官轿,抓着从小轿里走出来的比儿,“轿子丢在路边不用管,咱们赶紧跑——”

比儿看着满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潮,急道:“奶奶,人太多,怕是跑不动,咱们赶紧寻个铺面躲一躲。”

护轿衙役急得一头大汗,指着纷纷关门地铺面和冲入抢砸的混混,“来不及了,夫人,这儿离漕连府近,人也多,咱们快跑到那府里去!”

连大河站在漕连府门前,看着远远一片混乱,哭娃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皱眉道:“叫铺面全歇了,关上府门。

齐粟娘一手牵着比儿,一手提着裙子急奔,眼见得漕连府黑漆三山大门徐徐关闭,后头的人群越来越近,连忙道:“大伙儿一块儿叫门!”

“别关门——别关门——”

连大河方走到照屏前,隐约听得外头的喊声,回头道:“去看一下,怎么回事?”

门头从门缝里伸出头一看,立时叫道:“大管事,是府衙里的人,小地认得是护轿的衙役————是夫人管事,是府台夫人逃过来了!”

齐粟娘看着连漕府里涌出十几个腰扎红巾地壮汉,跟在连大河身后急迎了出来,顿时松了口气,越发握紧了比儿的手,“快,咱们快跑!”

齐粟娘撞撞跌跌跑进了漕连府地大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听得门头在身后急叫,“快关门,快关门!”

漕连府的大门哄然关闭,将混乱地人群死死挡在了门外,砸门叫嚣声随即响起,门内的府衙衙役、连府家人同时吐了口气,“好险……”

齐粟娘抬袖抹着一头的汗,比儿也是跑得满脸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只顾着喘气。

连大河走到一边,低声吩咐下人“大当家不在,让半叶、籽定出来侍候夫人到正房里坐着。就说莲夫人和蕊姨奶奶到城外天宁寺进香去了。”顿了顿,“请桂姨奶奶出来相陪。其他媳妇婆子一律不得进正房。”(,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二十三章 漕连府里的桂姨奶奶(上)

粟娘被半叶扶着,一路向连震云的正房而去,不由笑宁寺?莲香就是好这些个,我当初四五年没怀上,扬州城哪个寺庙她没有替我上过香?倒也让她偿了愿。”

半叶笑道:“夫人吉人自有天象,我们……我们奶奶上不上香,夫人都能怀上……”

籽定揭开正房门上的青绣湘帘,将齐粟娘让了进去。

正房内的摆设与莲香房内几无差别,却是一色儿紫檀木家私,极是硬郎沉稳,两面墙上挂有宝剑、火枪,泛着一层死寂的浮光。齐粟娘脚步微微一顿,惑道:“这是大当家的正房?莲香不在,我去桂姨奶奶院子——”

“夫人——妾身给夫人请安,夫人这回去京城,可见着了我妹子?”

齐粟娘听得一把娇媚爽脆的嗓音在身后响起,笑着转过身来,扶起正向她施礼请安的桂姐儿,“你别说,月钩儿还让我捎了一封信和一箱尺头首饰给你。

好在跟轿的人不足,我没叫他们把行李一块儿搬着走,否则,这会儿全丢在大街上了。”

桂姐儿华钗锦服,眉梢上的红痣娇艳欲滴,一边咯咯笑着,一边将齐粟娘扶进了正房,“妾身的院子正新糊承顶,妾身自己还在水阁里坐着呢,不敢请夫人过去。爷和二爷都在闸口上,夫人暂且坐坐不妨事。夫人,听说齐三爷有位侍妾怀上孩子了?这可真是个大喜事儿。”

齐粟娘满脸是笑,在紫檀木罗汉床榻上坐了下来,接过半叶送上来的六安茶,“可不是?我哥哥都上三十了,总算能给齐家留个后。我娘临去前,念叨就是这事儿,彩云若是能平平安安生下个儿子,我也算对得起我爹娘了。”

“不怕夫人恼,便是那位彩云姑娘生下个女儿,也是齐家的根。夫人不也是女子又有谁敢说夫人不是齐家的后?不是齐三爷手足一样的亲妹子?”

齐粟娘眼眉弯弯。笑得合不拢嘴。“桂姨奶奶说得是。便是个女儿也是齐家地根绊儿。我看彩云地肚子大得很。说不定还是个龙凤胎……”

桂姐儿用帕子掩嘴笑着。“那可敢情好。生个儿子再生个女儿。过一两年夫人也生下一男半女地。总能凑成对。这姑表之亲。亲上加亲。夫人和齐三爷又是兄妹。又是亲家。越发好上加好了。”

比儿被半叶和籽定拉到一边脚踏上坐着。她看着齐粟娘拉着桂姐儿地手说话。扫过空荡荡地正房。瞅了瞅湘帘外无人进出地院子。对籽定笑道:“你不是最爱玩闹?见天儿缠着你们家奶奶带着你们出门耍玩。这回怎地没去天宁寺?上回你不是还说天宁寺地杏花看不腻?”

籽定一呆。低着头含糊道:“奶奶和蕊姨奶奶……我……”

半叶连忙笑道:“比儿姐姐不知。奶奶前阵儿时时和各府里走动。咱们四处玩着。都累得不行。奶奶体恤我们俩。只笑我们没用。丢了我们在家歇息。过几日再出去耍玩。”

比儿笑着点头。又问籽定。“连大爷上了京。莲夫人也空闲了些。时常和那些府里走动?耍些什么乐子也听听。开开眼界。”

籽定犹豫道:“也就是和汪府、郑府、漕司同知刘府……奶奶喜欢——”

“奶奶喜欢热闹,平日倒不听那些昆曲班子,只爱听戈腔班子,到这些府里总是要点。我们也听得多了,什么《水漫金山》、《目连救母》、《鲤鱼记》,我都听得会背了。”半叶嘻笑着,“比儿姐姐,我唱一段给你听,绝不比那名角儿差……”

李四勤策马立在埂子街头,看着府衙衙役、民壮们将趁火打劫的人群驱散开去,扬州士子们慢慢从左家祠堂里退了出来,咋舌道:“好在府台大人回来得正是时候,否则不单学道衙门会被拆,左家祖宗也得遭罪了。”

连大船有些想笑,看了看连震云的脸色,半点儿不敢出声。

李四勤转过头来,“大哥,算了吧。海静现下越来越好,小嫂子这些年一直小心谨慎地,蕊儿跟了你十多年,半点儿错没有过……她已经回来了……你不看僧面看佛面……”

连震云重重一哼,“要不是看着这些——”一甩鞭子,驰过梗子街,拐入南柳卷,直向小秦淮河边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