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支持之锦。
今天会有加更,不过也许字数稍少一些,还望大家见谅。
第二百四十三章 说不定还能赚外币呢
这葡萄酒放些时候再喝,确实比刚开瓶时口感好些,拉氏喝了一口葡萄酒,品了品笑着说道,“没想到云锦连这个都知道,真可算是博学多才了。”
“云锦也是因为今儿个要用这个葡萄酒,所以临时抱佛脚,翻了好多书,”云锦不好意思的笑着,“也是现学现卖,到太后这儿来显摆了。”
“怪道呢,刚才在里面时,你说的那么清楚,”太后笑着说道,“既然要显摆,就显摆到底吧,你说说看,既然这葡萄酒我国早就有了,为什么现在却看不到了呢?”
“太后,”云锦笑着回话,“刚才在里面云锦说过葡萄酒在汉朝时就被引进中原了,但却并没有推广起来,一直到唐太宗时期,中原的葡萄酒都是少之又少,基本都是边远地区进贡给皇室的。后来还是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从高昌国获得了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据说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葡萄酒也是在这时候开始在中原盛行起来的,上至天子和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及文人墨客,都在喝葡萄酒,还写出了不少至人口的诗词,李白就写过‘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的诗句云锦最喜欢的却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个皇帝,也跑去酿酒吗?”太后不可思议的笑着问道。
“是啊,其实皇帝酒并不算什么,”云锦笑着说道,“有特殊爱好的皇帝多了,象唐玄宗就爱写个曲儿编个舞什么的,而明熹宗朱由校却是喜欢当木匠盖房子有意思的是北齐后主高纬,他的爱好是当乞丐。”
“还有这种人?”太后咋舌道。
“是啊,这个等以后云锦再您,现在还是接着说葡萄酒,”云锦点点头,又把说跑了的话题拉了回来“在唐朝的时候,不只男人喝葡萄酒,女人也在喝呢,那时不只认为女人丰满为美,也认为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那唐明皇就特别欣赏杨玉环的醉韵残妆之美,说是‘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唐朝的女子有一种化妆法,叫做‘酒晕妆’是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好似醉酒一般。太后,今儿个咱们也多喝两杯,来个天然的‘酒晕妆’如何?”
“噗哧!”众人忍住笑了起来,只四阿哥微皱了下眉。
“这个嘛,”太后笑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去弄吧,我老太婆就不参与了。
”
“好热闹啊。”随着话音。康走了进来。
“儿子给皇娘请安。”康熙先给太后见礼。
“快起来坐着。”太见着康熙既意外又高兴“皇帝怎么过来了?”
“儿子正好有些空闲。听闻皇额娘在此。就来凑个热闹。”康熙笑着说道。“等时辰到了陪皇额娘一起去赴宴。”
“好。”太后连连点头。
“臣妾给皇上请安!”
“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儿媳给皇阿玛请安!”
“云锦给皇上请安!”
这时其他人才开始给康熙行礼。
“好了,大家都坐下说话吧。”康熙笑着说道。
“皇额娘刚才你们说什么哪,这么热闹。”康熙在下人们都给他请完安之后才笑着开口问太后。
“哦,是云锦在给我们大家讲那个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呢后笑着说道,“对了,赶紧着,给皇帝也倒杯那个葡萄酒。”
“葡萄酒,是太后带来的吗?”康熙笑着问道。
“不是,”太后摇摇头,“是胤带过来的,云锦给我们做脸用的。”
“做脸?”康熙看了看云锦,“也能用这个东西做脸吗?”
“是啊,皇上,”贵妃娘娘笑着说道,“效果很不错呢。”
“嗯,皇额娘是显年轻了许多,”康熙笑着看太后,“看来确是有作用的,那以后额娘就常用它来做脸吧。”
“用这个做脸,我总觉得太过奢侈了,不过要不是做脸,有件事也不知道,”太后笑着说道,“原来这红葡萄酒要开盖放一段时候再喝,味道会好些呢。皇帝尝尝看,是不是这样?”
“还真是好些了,那以后皇额娘就这么喝吧,至于说奢侈吗?一个葡萄酒,难道还供不起太后吗?太后放心用就是了。”康熙尝了尝葡萄酒,然后又问云锦,“刚才是你在讲葡萄酒的历史?”
“回皇上,”云锦起身说道,“云锦是因为今儿个要用到葡萄酒,所以翻了不少书,又问了爷好多,是现学现卖的,所谓临时抱佛脚,就是云锦这样了。”
“你倒是坦承,”康熙笑着说道,“那朕就来考考你,看你现学的如何?”
“皇上可不能问太难了。”云锦把话说在前面。
“你放心,朕不会故意难为你的。”康熙看看云锦,“你还是坐下说吧。”
“谢皇上,”云锦先行了一礼,然后才坐了下来。
“朕问你,”康熙看着云锦,“这葡萄是因何得名?”
“回皇上,葡萄有好几种写法,象是“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但总归
是一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作蒲桃,可造酒,人饮之,则然而醉,故有是名’个‘’是聚饮的意思,而‘’是大醉的样子,因为葡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然而醉,故而取这二字的谐音,叫做葡萄。”云锦侃侃而谈。
“不错,看来是做了功课了。”康熙点头微笑,又问太后,“刚才云锦说到哪儿了?”
“刚说完唐朝呢,”太后说道。
“那你接着说吧。”康熙对云锦说道。
“经过晚唐及五代时期的战乱,到了宋朝正的葡萄酒酿造方法在中土差不多已经失传了,除了从西域运来的葡萄酒外,中土自酿的葡萄酒,大体上都是按《北山酒经》上的葡萄与米混合后加曲的‘蒲萄酒法’酿制的,据说味道不是很好。”云锦说到这儿皱了皱鼻子,好象闻到那不好的气味一样后才接着往下说,“但是在元朝,葡萄酒的生产却达到了最高,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要用葡萄酒,而且还有了一种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至太行山辨真伪,真者下水即流,违者得水即冰矣’。”
“哦,这个法子倒很奇物,”太后好奇的问道“管用吗?”
“这个云锦就不得而知了,”~摇摇头。
“哦,那你接着。”太后笑笑。
“没有了,”云锦次摇摇头,“再然后就是明朝了,不知道因为什么,在明朝时葡萄酒突然就走下坡路了。”
“我就是想知道中国的酒为什么现在见不到了,”太后有些遗憾的说道,“结果你说了这一大串,最后却还是不知道哇。”
“皇额娘笑着对太后说道,“既然云锦不知道,那就让胤来说吧。”
“也好。”太后点点。
“回太后话,”四阿哥恭敬的说道,“照胤来看应该是跟朝廷的政令有关,在元朝除家酿的葡萄酒不用纳税以外,其他葡萄酒也比粮食酒的税率低食酒是百分之二十五,而葡萄酒却只有百分之三点三另外在禁止民间私酿粮食酒的时候,却允许酿葡萄酒,这些都是葡萄酒在元朝能大力发展的原因。而在明朝,虽然也有酒禁,但大致上却是放任私酿私卖的,而且不论什么酒,税率都是一样,这样葡萄酒就失去了它的优势,慢慢的也就消失了。”
云锦听四阿哥说得真是简明扼要,而且能抓住要点,真是比自己强多了,虽然自己是故意要给四阿哥一个说话的机会,但就是自己说也未见得能说得象四阿哥分析得明白,说得这么清楚的。
“这么个好东西,就这么没了,也是太可惜了,”太后对康熙说道,“再说,总指着西洋人进贡也不是个事儿,皇帝看看是不是能想个办法,让咱们自己重新酿起葡萄酒来。”
“皇额娘的话,儿子记住了,”康熙笑着说道,“儿子一定会想办法的。
”
云锦一听那个高兴啊,本来自己觉着挽救中国葡萄酒业是没戏的,结果峰回路转,现在看这事儿有门儿啊。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太后和康熙的心理,现在他们每天都要喝葡萄酒,如果西洋人哪天犯脾气了,不供应了,那岂不是麻烦,总不如自己国家就能酿造来的方便。另外,云锦心里也在暗暗合计,如果中国能就此打出自己的品牌,说不定还能赚外币呢,只可惜自己对这个东西没研究,帮不上什么忙,不过那些传教士倒是可以用用的,想来老康也是会想到这点的。
“皇额娘,”康熙对太后说道,“今儿个的家宴,儿子已经吩咐让在您的宁寿宫里办了,现在时候也差不多了,儿子陪皇额娘回宫去吧。”
“在我宫里办了?”太后惊讶的问道,“这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也没多久,”康熙笑着说道,“儿子是想皇额娘年纪大了,别来回来去的累着了,莫不如就在自己的宫里,累了就去歇着,这样比较好一些。”
“唉,早知道这样,当时就呆在宫里不过来了。”太后笑着摇头,“结果出来了,又得再回去。”
“也幸亏太后不知道呢,”云锦笑着说道,“不然贵妃娘娘这延禧宫里如何能请来您这个贵客呢?”
“行了,就你嘴甜,”太后笑着起身,“那你们现在就跟我一起回宁寿宫吧,对了,想着把元寿带上。”
把元寿叫过来之后,他自然跟康熙又是个自来熟,上来就是亲亲热热的,连着啵了康熙好几下,弄得太后都有些嫉妒了,最后元寿倒还知道奉承这个一向对自己很和蔼的老太太,也在她脸上亲了好几下,太后这才高兴起来。
回宁寿宫的路上,元寿还是由太后带着,康熙在一旁不时的和太后说着话,四阿哥则是在听乌喇那拉氏说话,偶尔应那么个一句两句的,云锦当然是跟贵妃娘娘靠在一起了,两个人正好可以互诉离别之情,只是隔了这么长时间,再见面时感慨颇多,刚开始时还有些不知从何说起,不过等说开了之后,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讲得十分热闹。
PS:
今天第二章到。
虽然这一章总的字数没有其他章多,但送的字数却是多一些的。
第二百四十四章 玻璃和伶俐
云锦,”正当云锦和贵妃娘娘你来我往说得正热乎的熙扭过头来叫她。{p
“皇上有何吩咐?”云锦赶紧应答。
“听太后说,你刚才还念了不少关于葡萄酒的诗?”康熙问道。
“回皇上,云锦只背了两,”云锦摸不清康熙的意图,只好先恭敬的说道,“一李白的《对酒》,还有一就是王翰的《凉州词》。”
“嗯,这两诗不错,”康熙点头,“不过还有一关于葡萄酒的诗,你是否知道?”
“关于葡萄酒的有很多,云锦才疏学浅、所知有限,不知皇上所指的那能否知晓?”康熙这么没头没脑的问话,云锦自然是不知道了。
“你倒是把话说在前面啊,”熙笑着看云锦,“朕说的是陆机所做的诗,你知不知道啊。”
“陆机?”云锦皱眉头想了一会儿,“皇上说的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陆平原’吗?”
“错,是他。”康熙点点头。
“云知道他字写的很好,传下来一个《平复贴》,”云锦小心的回答,“至于诗嘛,好象听说他写了不少,但云锦却是没有拜读过,其中有没有葡萄酒的诗,云锦确实是不知道,还请皇上恕罪。”
这个云锦可没有撒谎。她确实是不知地。本来连陆机这个人她也是没听说过地。还是四阿哥让她练字时提过这个《平复贴》。连带着也说了点他地事儿。这才让她在今天不至于什么也说出来。
“老四。”康熙看四阿哥。“云锦不知道。你知道吗?”
“回皇阿玛。”四阿哥恭敬地回话“儿臣知道陆机写地《饮酒乐》。里面提到了葡萄酒。但不知道皇阿玛问地是否为这一?”
“不错。朕说地就是这熙冲他点点头。“你既是知道。那就念来给大家听听吧。”
“是。”四阿哥答应一声声背诵。“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
云锦一听这诗地内容。心里就明白康熙为什么要问它了。原来是想借着它引出玻璃地事啊。
“云锦,你听明白了吗?”康熙问云锦眼中带着笑。
“云锦听明白了。”云锦心里好笑,但面上还是带着恭敬之色看着康熙。
“那朕来问你,”康熙的面上也带着笑,“这诗中的琉璃是什么啊?”
“回皇上话,就是现在的玻璃。”云锦回答。
“刚才你说了好几个葡萄的写法,那你知不知道玻璃有几种叫法啊?”康熙接着问道。
“回皇上话,云锦不才,倒是知道几个的锦既然准备了葡萄酒方面的材料,当然也不会忘了准备玻璃的,“玻璃是在周朝时就有了的,随着年代不同,对它的称谓也有所不同别有‘缪琳’、‘火齐’、‘琉璃’、‘琅’、‘颇黎’、‘明月珠’、‘瑟瑟’、‘药玉’、‘罐子玉’、‘硝子’等等,就是现在也有叫它‘料器’的过‘玻璃’一称,早在晋朝时就有这么叫的了。”
“你对这个玻璃知道的倒很清楚啊。”康熙看着云锦笑。
“原来一个玻璃有这么多叫法”太后在一边笑着说道,“也难为云锦知道这么多。”
“云锦不敢欺瞒太后和皇上锦对着太后脸上带着笑回答,“早些年云锦还住在别院的时候,皇上曾赐给云锦一个:琅玻璃瓶,云锦很是喜欢,因此也跟我们爷请教了许多关于玻璃方面的事情,今儿个说的这些都是那时候我们爷告诉云锦的。”
云锦这话是半真半假,这些知识是四阿哥告诉她的没错,但却不是在别院的时候说的,而是前几天云锦为收集葡萄酒和玻璃的资料向他请教时才说出来的,否则隔了那许多年,云锦哪里能记得这么清楚。
“也难为你隔了这么些年还记得那么清楚,”从康熙看云锦的眼神,他明显是知道云锦在撒谎了,不过好在他也没拆穿,反而继续笑着问道,“那照你说,什么时期的玻璃最好啊?”
“当然是大清的最好了。”云锦这话说的可是理直气壮,异常的肯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云锦虽没见过以前那些朝代的玻璃器具,但却听我们爷说过,周朝的玻璃,因为是刚造出来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色彩晦暗,器形简单,质地疏松,制作也很粗糙,展到后来,各朝代有各朝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以仿玉为主,光洁度比较好,三国时期的玻璃器物轻薄,唐朝的亮丽多姿,宋朝的小巧精致,唯有咱们大清,不只是色彩绚烂,品种多样,而且工艺复杂、高超,非是前朝所能比拟的。”
“好,看来老四知道的不少哇,”康熙看了看四阿哥,“那就由你现在大清有几种玻璃,”
“回皇阿玛,现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的玻璃厂能制造出来的玻璃,有单色玻璃、:琅彩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几种,”四阿哥认真的回答,“其中单色玻璃又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不透明,‘亮玻璃’透明。”
“说的不错,看来是用心了解了,”康熙冲四阿哥赞许的笑笑,“你办差由来细心,
兴。”
“儿臣谢皇阿玛夸奖。”四阿哥一板一眼的行礼谢恩。
“皇帝,你怎么突然跟玻璃较上劲儿了?”太后有些不解的问道,“还有,你让胤办什么差事了,和玻璃有关吗?”
“皇额娘,”康熙见已经到宁寿宫的门口了,就笑着对太后说道,“儿子为什么会问这些,您进去就知道了。”
“皇帝怎么也跟云锦似的,跟我卖起关子来了。”太后看看康熙着头笑着。
“来,皇额娘,儿子着您,”康熙走过去搀扶着太后的胳膊“进儿子给您的寿诞准备了什么礼物了?”
“礼物?皇帝是说今儿个就送我礼物了?”太后愣了一下,马上反映过来,转过头去看其他人所有人都是一脸的笑,“那云锦把我弄到延禧宫去,就是为了让你准备这个吧。”
“皇额娘圣明。”熙笑着点头。
“帝也真是的,”太后摇着头,“为我一个生日,不值得你这么费心费力的,你有那么多事要忙,可别累坏了身子。”
“为娘的生日忙子心里高兴,做多少也是不会累的。”康熙笑着说道,“咱们还是进皇额娘对儿子的这个礼物是否喜欢的?”
“其实只要是你送的,我哪有不喜欢的。”后笑着说道,“不过让你们之么一弄,我倒是真有些好奇了,还是赶紧进去吧倒要看看皇帝这么遮着掩着的,到底是弄了什么新奇玩意儿,刚才说了玻璃,难不成是什么新鲜的玻璃器物?”
“太后,”贵妃娘在康熙扶太后之时把元寿接过去抱在怀里了,云锦和乌喇那拉氏怕她累着前要都没要下来,她这时就抱着元寿笑着对太后说道“臣妾也是好奇的紧呢,快进去吧让臣妾开开眼。”
“好,就是赶紧着进去。”太后笑着点头。
“皇阿玛。”就在康熙扶着太后,众人在后面跟随着往宁寿宫里走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众人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皇子服饰的人正朝这边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