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9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种教学方式能寓教于乐,皇子们还小,尤其是洋文、洋术,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死记硬背也不利于记忆,大清有句古语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这肢体上得来的记忆,要比单纯的记忆记得要牢得多!”我依然用僵硬的语言来解释。 康熙看着我,目光中带有欣赏、有认可,还有一丝不甘。

“你做得很好,朕要封赏你,你想要什么赏赐?”

“请准予出宫!”我目光坚决地看着康熙,跪了下来,皇子们一片嗡嗡声,两个格格和两个小皇子看着我想哭,一上午的游戏,让他们对我有了一种深深的信任和归属感,听闻我要离去,小嘴一撇就有要哭的架式。

康熙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但很快就淡了下去:“为什么这么想出宫呢?宫外除了你一个弟弟还有什么人吗?”

“回皇上,宫外只有一个弟弟,但宫外有自由,我从小就游历四方,现在被高墙所围,这四角天空下,感觉很痛苦。”

“痛苦,在这宫里象你这样拥有这许多待遇,还觉得痛苦?”康熙凝思不语,胤禛却接了过来。

“雍亲王爷,物质上的拥有并不代表精神上的愉悦,一个人可以没有太多的物质拥有,但在精神上必须富有,这样才活得有意义!”我面上挂着笑,言语却是冰冷的。

“好,很好,盈盈小姐的一席话很令人茅塞顿开,但是你想离开这里,却没有想过朕的皇子们的想法?”说着眼神向胤禧、胤祜。两个皇子果然是人精,顿时两眼含泪向我扑来抱住我的腿哭道:“不要让盈盈老师走!”我两手抚着他们的头,蹲下身一手搂过一个,这时霜月、霏月两位格格也一边一个扑在我的肩头。

“不要哭了,我答应你们按课时安排完成我要教的学业,学业结束后再走!”说完示意麽麽们将孩子们带开。

“皇上,这是孩子们上课的课表,请您看过之后,按照我的休息时间允许我出宫,当然我会严格遵守宫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说着走向书柜,从里面拿出孩子们的课表,这课表是完全按现代的课表方法制作的,让人一目了然,想必是康熙没有看过此类的表格,面上表现出饶有兴趣的样子。

“这每上五天课就要停课两天,就是你所谓的休息时间吗?”

“对!这两天也是培养皇子们复习、自学的习惯!”

“好,朕准了,准许你休息时间出宫,但是如果皇子们在这两天有什么不会的需要解疑该如何呢?”

“解疑的工作我将交给霁月格格来做,辅导皇子的过程也是她学习的过程,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工作一词很新鲜,是指什么?”康熙年龄虽大,却还是好奇宝宝一个。

“工作一词来自于民间,民间有手工作坊,工者,各类机械制造者,因而可称其为工人,而其所做的事情,则称为工人!”

“很好,那农者何所谓?”

“农民,从事农事的民众,因毕竟从农者众,因而可用民字!”

“三哥,这下你组织编撰的词典又有新的名词了!”胤礻我略有些调侃的声音响起。

“这只是民间厘语,怎可进大雅之堂?”我不冷不热地接续道,眼睛却轻轻瞟向了胤禛。胤禛的脸色微变,只是脖颈上的青筋曝露了他的想法。因为这些词在我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我经常与胤祥说起。我故意曝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是想让他知我对他的恨意。

他杀了我最好的朋友,拿我最好的朋友的性命来威胁我,这是我绝不能容忍的,我要报复他,让他坠入地狱,让他永远不得安宁。

“这还真提醒了朕,确实应该派人到各地收集一些民间厘语,朕要编的词典,是一部集大全的词典!”康熙沉思了一下说。

“皇上,您为大清所编撰的这部词典必将推动大清的文化事业,造福大清子民,为大清子民世代相传,您将是史上最富盛名的大帝!”我突然跪下说道,因我知道康熙编撰的词典至今还为我们世人所称颂的。

对于我突然下跪,康熙和他的皇子们都是一愣,但很快康熙就反应过来,略有些激动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红润。

“嗯,朕把皇子们交给你教导,朕很放心!”说着康熙站起身来,走到小皇子和小格格们的身边,用手爱抚地摸摸他们的头,然后走出了漱芳斋。

人们跟着都走了出去,看着芳晴把院门关上后,我坐在大堂的椅子上,觉得自己异常的疲惫。我终于还是没有走出这红墙,但即使走不出去,我也要把这里翻起大浪来,来弥补我所受到的伤害。

午饭休息过后,胤禧、胤祜和霁月、霜月、霏月照常来上课,我继续按课表来讲课,正在上课,却见李德全手捧圣旨走了进来,还未等他开口,我便说道:“李先生,我知你是宣旨来的,但是我尚未下课,请您在偏屋稍等一会儿,待我下课之后再宣旨可以吗?”李德全一愣,没有人可以对待圣旨,那可是对皇上的不敬,但看到我坚决的目光,李德全只稍犹豫了一下,就退了出去。

待我上完课后,到了偏堂,李德全还捧着圣旨等在那里,我跪下接旨:“伊丽莎白安娜虽系外国人,但擅长洋学洋术,且忠心可表,特赐其荣嘉格格称号,授腰牌一枚,准其宫内外行走,钦此!”我磕头后,领了圣旨。然后站起身来:“今天委屈李先生了,还请李先生多原谅,荣嘉知道李先生很忙,晚回去皇上必是要问,恐李先生受责,还请照实回答!”李德全脸上闪出一丝微笑,然后接了赏,转身离开。

授课(上)

第二天我早上七点半准时到达课堂,却见又多了七八个男孩子。胤禧因前一天受了表奖,马上站起来就要给我介绍,我做了个停的手势,先把所有的麽麽和小太监们清出门外,然后让孩子们站成一排,按大小个头排好:“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来上我的课,就要听我的吩咐,现在我点到谁,谁就向前一步站好,然后介绍自己的姓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说完后,向后退一步,站回队伍里去。”说完,我指着站在第二位的一个小男孩:“从你开始吧!”

小男孩刚刚及腰高,脸上却有着一般大人所不能有的沉稳,向前一步后看着我回答道“我叫弘历,喜欢看书、舞剑、骑射,不喜欢阳奉阴违与阿谀奉承!”说完退后一步站回队伍里。

另一个男孩儿走了出来,孩子的脸色略有些苍白,似先天就有不足之症,但眼睛里却闪出精明与狡猾:“我叫弘昼,喜欢诗词歌赋、骑射,最不喜欢迎来送往之事!”

再有一个小男孩儿走了出来,孩子长相很美,但却没有阴柔之气,很有气势:“我叫弘旺,喜欢读书、骑射,最不喜欢……”想是孩子太小了,不喜欢的东西很多,但却不能说出来。我笑了笑:“没有不喜欢的东西,说明弘旺很有博爱之心呢!”我的话语给予了他鼓励,孩子居然红了脸,眼睛里闪出光彩来。

旁边的弘昼很是不以为然,却只是撇撇嘴,没有说话,倒是弘历对于我的一番话很是入耳,皱了眉在想着什么。

转眼五个孩子都说完了,几个太监拿来蒲团,让孩子们都坐在地上,有几个孩子皱了皱眉,但看到自己的皇叔们也是这样坐着,就没再出声。

今天上午我要给孩子们讲自然学,我先与他们一起讨论一年有几季,几季的特点是什么,都有什么诗或文章曾描写过这些季节的景象,然后与大家讨论四季的更替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们接触到的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我进一步讲我曾游历过的江河大山,谈到大海的壮丽景色,甚至谈到孔子的两小儿辩日,以及我们所在地球是圆形等等,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来反驳我,甚至分成了两组,对我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课堂上极为活跃。康熙是个很注重科学的人,他自己就曾研究过天文、地理,这时的清人已经认识到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但却因统治阶级的需要以及工业发展的滞后,使得自然科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天的时间,就在我们之间的相互讨论之中结束了,孩子们似还有意犹未尽之感,我只好在结束的时候要求很每个孩子回家写一篇关于课堂内容的感想,然后宣布下课,与孩子们一一道别。

天阴得厉害,好象要下雪了,霁月不知为何总跟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偏不看她,等着她自己张口问我。

“青青姐,你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呢?”犹疑了半天她却问出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有些泄气:“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你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都是别人尝试了之后得到的经验,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自己毕竟没有亲身尝试,只有亲身尝试了,才知道他们说得对不对,同时在经历的过程中产生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才是最主要的!”看着霁月仍皱着眉,我接着说:

“做为女人,对于这些并不很注重,只要有妇德,嫁个好人就行了,这也是在大清做女人的悲哀吧!”我站在回廊上望着一处欲放的红梅感叹地拉着她的手说。

霁月一把捂住我的嘴“嘘,小声点儿,说这话如果让太师傅们听到还不气得的子都抖呢。”然后自己又捂着嘴笑。

“那又如何呢,最后受苦的还是女人,我虽然现在是被困在宫里,但我终究还是要出去的,离这里远远的,去过我自己的生活,只可怜了你!”我怜惜地捧起霁月的尖尖小脸,嘴唇在她的额头上深深一吻,吓是霁月一跳,我却似浑然不觉地放开她,转身向自己的屋子走去。 却没有看到长廊一角转过的青色背影,寂寥的向远处走去。

晚上果然下雪了,前段时间因总被恶梦惊着,春节过得也寡然无味,那时也下了场大雪,我因心情不好,无心做事,就学了红楼梦里的妙玉,去收那松枝上的雪,还是霁月和我一起收的呢,只不过刚收了一瓮,就让胤禟和胤禛发现了,发动了一群人收雪,立时就让我和霁月感到没意思,勉强收了两瓮就罢手了。此次下大雪已临近春天了,这必是个好兆头,到了这个时代,我也有些迷信和妄想了。知道这雪必是存不住的,于是半夜里悄悄爬起来和芳晴到院子里去看梅花,这梅却是红梅,在昏黄的雪色里,看起来象一滴滴的血,这时要是有数码相机,应该能照出绝美的景致吧,突然想起《红岩》里的歌,于是也不管是否有人听见,站在红梅前,用美声唱法唱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待自己把歌儿唱完,已见了霁月披了白裘的斗篷站在院子,微张了嘴,看着我发呆。

“唱得不好听吗,怎么这样看着我!”

“好听,很好听,只是这曲调头一次听到了,感觉着很高亢激昂,很振奋人呢!”

“那是当然了,这歌词就是这个意思,这雪是春雪,这花是百花的先锋,马上春天就要到了,为何要低靡不振呢?”

“是呀,前段时间你的心绪总是不好,我都不知道如何让你快乐起来呢,现在好了,你自己就会安慰自己呢!”

“那是当然了,无论有多么大的伤心事,无论有多么难的事,明天、明天的太阳永远是新的呢!”我高兴起来,搂着霁月的脖子准备回屋,却听门外响起敲门声。我问也没问,直接过去把门打开,却见康熙站大门外,李德全打着伞,看样子已经站了有一会子了。

“朕刚才听到你的歌声,很有震撼力呀,这歌出自你的口更让人感到很有气势!”康熙笑得很慈祥,更象自家的父亲,让我倍感亲切,我走上前挽起他的胳膊,他只略滞了一下就与我一起走到梅花前,芳晴更是提了琉璃灯给照亮,有人搬了椅子给康熙送来,康熙却摇了摇手:“每年看梅都是在白天,雪后,今年却是头一次在雪中夜里看梅,别有一番景致呀!”

“是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影响您的休息了?”我心情非常好,说话的声音也有些跳跃。

“不是你的歌声,怎么会让我看到初春雪中的梅花呢,是好事儿,是好事儿呀!只是你那唱法我还是每一次听到。”

“如果您愿意听,我还可以用意大利语给您唱《祝酒歌》!”因为完全放开了,我有些忘乎所以。

“意大利是什么?”

“意大利是一个国家名,离我们很远,他们国家最著名的就是雕刻和歌剧!”

“看来你真的走了很多个国家,能知道这么多,朕老了,如果朕还年青,一定也象你一样走出去,好好看一看!”

“您老吗?不老呀,如果我象您那样操劳,现在早就是老太婆了,满脸的皱纹,一走一哼哼,没人扶就一步也挪不动!”我一边说,一边学着还咳嗽了两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李德全也强忍着,手上的伞直颤。

“好了,夜已经深了,朕也好久没有这么笑了,青青,真是个好姑娘,只可惜朕老了,很多事情都无法办到了!”他的话让我想起《康熙大帝》里的歌《向天再借五百年》,只是如果真有这五百年,是否能挽回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悲惨历史呢?

“想什么呢?怎么走神了?”康熙探求的目光落在我的脸上。

“我在想家再大也没有国大,有国才有家呢,您现在所做的一切必会得到后人的肯定的,虽然您心里很苦!”我快走两步扶上他,康熙一震,缓缓的侧脸看了我一眼,目光里能看到得觅知音的快乐和一丝遗憾,老人拍了拍我的手,然后放开,走出了院子。灯光下原本挺拔的身躯略略的有些佝偻,辫发里根根银丝看起来是那样的晃眼,我眼睛一热,这是也是个为国舍家的君主呢!只是这近二千年的文明和儒家思想禁锢了他的思想,为今后大清统治者为中国华民族带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独自哀叹了一阵,转身向屋里走去,霁月和芳晴都默默地跟在我的身边,直到分手时,霁月才抬起头说道:“青青姐,如果你当初被皇父选中或留在四哥的身边,一定会活得不快乐的!”对于霁月的惊人之语,我笑了起来:“那当然,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快乐的基本条件就是心的自由与身的自由。”

霁月喃喃地重复着那首诗,转身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授课(下)

孩子们第二天带来的关于自然的文章,我看了一下,孩子们对于自然这课都很有见地,但除了弘昼之外,都带有强烈的儒家思想,这对于自然的认识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比较主观地认知自然;而弘昼则不同,一看就知道这小子经常上树捉鸟、斗鸡、捉蛐蛐,对于自然界的各类事物认识得非常客观,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于第二天表扬了弘昼,还给他一件小物品做为奖赏,很弘昼很是骄傲。

一连上了五天的课,几个皇子、皇孙们已经完全熟悉了我的课程安排,而且对于地理、自然认识得更加客观,而其他的课程,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背功,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尽管我使用了大量的儿歌、游戏来指导他们记忆方式,但孩子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孩子们最头疼的,加之这时候还没使用阿拉伯数字,用汉字来表示实在是太费劲了,无奈之下,我只好画了表格,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账本,最上方写明个、十、百、千、万,下方再用汉字来计算,这几个孩子中有个叫弘昌的非常聪明,对于计算非常在行,数学方面从来都是拔头筹的。后来霁月告诉我说,他是九阿哥的孩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子承父业。

转眼已经将近一月余,这日我给孩子们讲完课,特意留出一些时间,因这日正是三月三,就想领着孩子们到御花园去认识春天——放风筝,以此讲解风力,风是如何形成的。此时正是春风盛行之际,一到御花园即看到满地细嫩的绿草,立时想起朱自清的《春》。拿出早已经预备好的各式风筝,那宫女、小太监个个都是好玩儿的,立时就要为各位主子们放将起来,我立时制止住了:“让皇子、皇孙们自己放,只有自己放才能了解放风筝的意义!”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立即活跃起来,拿了风筝到四处跑了起来,一旁的麽麽们皱了眉头,大太监们则吆喝了小太监紧紧跟着,免得摔了。却伸手拦了他们:“让他们去,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听了我的话,孩子们更是肆无忌惮,撒了欢跑走了。

孩子们有的放起来了,有的放不起来正在努力,弘昌放了五六次都没放起来,嘟着嘴站在那里,我走过去:“放不起来可以学呀,你问问弘昼是怎么放起来的?”

“我不去!”

“为什么?”

“我阿玛跟他阿玛不好,他不会教我的!”

“你没有问怎么会知道他不会教你的,你阿玛是你阿玛,与你有什么关系?”我有些生气,大人之间的争斗影响到孩子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情。

弘昌有些犹犹豫豫地向弘昼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回头看我,我微笑着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终于他走到弘昼的面前,在他身边小声的说着什么。弘昼正自玩儿的高兴,一时没注意弘昌,听到有人在身边说话才看到是弘昌,也不知弘昌是怎么跟弘昼商量的,就见弘昼一边比划一边说,还带着弘昌跑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弘昌的风筝也放了起来。

倒是霁月有个姐姐样,一个一个指导着小格格们放着风筝,很快御花园上空就满是缤纷的风筝了。孩子们一边放着,一边喊着、叫着,高兴得小脸儿通红,满头是汗。我在一旁微笑着观察着孩子们。

“嗯嗯!”有人在我的近旁咳嗽一声,我转过身,发现两位岁数约在五十左右的三品大臣站在我不远的地方。

“见过两位老先生,请问老先生可有事情?”

“您就是教小皇子们的盈盈小姐?”

“是,请问有什么指教?”

“现在是否应该是上课时间,为何见小姐带着孩子们在玩耍?”其中一个目光深沉地问道。

“不是玩耍,我们正在上课!”我严肃的回答。

“哦?原来盈盈小姐的课是这样上的呀!”另一个头发花白的小老头掩不住嘲笑的说。

“嘀嘀嘀!孩子们,过来!”我拿起手里的手里的竹哨吹了三声,两位老人家被意外尖利的声响吓了一跳。

很快孩子们就聚拢过来,自觉地按次序站好,然后看向我:“孩子们,风筝放完了,有谁说说,风筝飞上天的原因?”

孩子们几乎同时都把手举了起来,“好,一起说!”

“是借助风的力量飞起来的!”我笑了笑,两位老人家嘲讽的微笑更明显了。

“有谁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我继续问到,孩子们都不知声了,连两位老人家也都愣住了。

“两位老人家,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我微笑向他们挑衅。

“这个,这个……”我不待他们回答,就接了过来。

“之前,我曾给大家讲过什么是空气,让我们大家来感受一下风,这风与与空气有什么关系呢?”我接着启发孩子们。

“风是在空气里的!”弘历先回答。

“嗯,很接近答案了,但是还不够准确,谁再说说?风在空气里,那风是由什么做的呢?”

“风就是空气,空气就是风!”弘历补充过来。

“对,非常正确!那么我可不可以这样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我眨了眨眼睛看着孩子们,孩子们开始眼睛里有些茫然,然后开始慢慢地清晰起来,“对,就是空气流动呀,空气象水那样流动着,就形成了风!”

“那么空气是为什么会流动呢?”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的孩子都瞪大眼睛看着我,想知道为什么,看看两个老人家,也默默地等待着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