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他和儿子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所以,他也就不去追根溯源了。
福惠气鼓鼓的撅着嘴巴,跑到皇阿玛的身后,摆出一副我站在阿玛一边的姿态,气的小蝶牙根直痒。
至于胤禛,他牢牢的护住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就像防范狼外婆一样的防着小蝶这个“吃小孩”的坏人。
“可惜,今天皇额娘没参加。不知道皇额娘演戏的水平如何?下次要是有这么好玩的事情,一定不能忘了叫皇额娘一起参与。多一个重量级的演员,就多一份吓唬人的力量!”
小蝶咋咋呼呼的说着,还不屑的撇了撇地上的那拉氏一眼。不是她看不起这个倒霉的女人,也不是她没有同情心。只能说是这个女人太不懂进退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她必然的结果。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胤禛笑的像贼兮兮的小只狐狸,不过下一次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还真是不好说。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后去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太后去了
那拉氏经此一吓。回到皇宫之后行事倒是收敛了许多。她甚至觉得,小蝶的灵魂之所以徘徊在圆明园里不肯离去,为的就是等待她所爱的那个男人。也许,等胤禛死后,他们还会像曾经那样携手相伴下去。
想到了这种可能,那拉氏虽更加嫉妒,却又有一些超脱般的了然。如果可以,她希望自己下辈子不要做皇后,只要遇到一个爱她的男人,平平淡淡的相爱相守,过上一辈子足以。
思想发生改变的可不止那拉氏一人。携着妻儿站在杭州西湖边的年羹尧,此刻心中竟然也出奇的平静和充实。
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朦胧的细雨,斜斜的洒到几人的身上,在静谧的同时,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西湖真美,如果能在这里平静的住上一辈子,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年羹尧竟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初,在冰冷的地板上醒过来时。他曾经诧异了许久,却不得其果。他犯下的可是造反的重罪啊,胤禛竟然还会心软的饶他一命?心软,而且还是对造反者心软,这可是帝王的大忌啊!
如果说饶他一命是胤禛心软,那么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切,就更是让年羹尧如坠云里雾里,丈二摸不着头脑了。胤禛不仅没有杀他,还以他奉召单身回京为证,斥责了那个上折子说他要造反的官员。
随后,胤禛还给了他一大批的赏赐,这赏赐的丰厚程度足可以让他短时间内富到流油。赏完东西还不算完,胤禛又随手扔给了他一纸调令,然后就让他召集自己的心腹启程去杭州做知府去了。
杭州,美丽而华贵,优雅的同时还带着一点慵懒。正是这个美丽的城市,让他远离了喧嚣,亲近了自然,心态也渐渐的平和了起来。也许,他真的可以奢求在这个美丽的城市终老……
********
改革在稳步的进行,后宫安静平和,百官也还算勤勉,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又过去了一年。这一年之中,小蝶多次收到了宝贝福宜和大哥年希尧的来信,信里小福宜那稚嫩的笔迹也逐渐变得俊秀了起来。
福宜这一年来,带着他的小跟班林简言,没事就下去逛街消费。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胡乱花钱。可是,福宜不断揣摩自己的消费心理之下,他竟然还真摸到了点做买卖的门道,提的几个小主意都取得了成功。
雍正三年五月,皇太后的身子急剧的开始虚弱起来。太医诊断了多次,得出的结论都是心脉衰竭。当初康熙老爷子死的时候,德妃就吐了一口心头之血,伤了心脉。如今她已经撑了这么久,还是要撑不住了。
太后生病之后,小蝶和福惠每日都在她的眼前伺候着,只盼着能出现点奇迹,让太后的身子有所好转。可惜,天不从人愿,太后的精神还是日渐的消沉了下去。
“皇额娘,您先喝点药吧,皇上一会儿就下朝了。”小蝶举着药碗,劝着不肯服药的太后,表情有些落寞。
任谁看到曾经的芳华绝代之姿,变成如今干瘦的小老太婆,心中总会有些触动吧。何况。太后干枯的手上,如今还残留着当初为了保护福宜,而被烧伤的点点疤痕。
太后艰难的露出一抹微笑,却拒绝了小蝶已经端到她嘴边的汤药。她今天实在不想喝药,因为她已经感觉到自己大限的到来了。若不是为了等胤禛,也许她此时已经随先帝去了。
“幺麽,我好害怕……不要抛下我……”这颤抖的声音属于福惠。可怜的小福惠,在这一年的相处,他和太后之间变得非常的亲近。如今听说太后奶奶病危了,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子欲养而亲不待,应该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也许,这就是胤禛当初拼着挨上一顿柳条,也愿意把太后接到圆明园,让太后在亲情的环绕下安度晚年的原因吧。
“皇上驾到!”太监的通报声终于响起。通报声刚落,胤禛就已经快步的踏入了皇太后的寝殿。这一年的时间里,胤禛和太后的关系有了很大的进步,胤禛会关心太后的身体状况,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额娘今日可有觉得好些?”胤禛走到太后的榻边,轻轻的拉着太后的手,眼睛微红的问到。太医的诊断结果早就已经知道了,他的皇额娘坚持不了多久了。
“皇上,哀家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你也不必难过。先皇已经来接哀家了,能够随先皇而去,这是哀家的幸福。只是,哀家还有些放心不下你和老十四,有些话一定要和你交代。”
德妃费力的睁开昏黄的眼睛,看着半跪在自己面前的胤禛。眼神有些迷茫,她仿佛透过胤禛看到已经先去的康熙爷。康熙爷正眯着眼睛,伸着手,微微的冲着她笑呢!
太后尽量的维持着自己思维的清明,长话短说到:“哀家没死之前,十四他一直安守在西陲,你也是个好皇兄,对他信任有佳。哀家走后,希望你们都还能记得你们是亲兄弟,不要互相为难。”
老人啊,临走,临走了,最不放心的都还是自家的孩子。不争气的,放心不下;争气的还是放心不下。做父母的,一辈子最在意的,估计就是自己的子孙了。
胤禛本来就决定在雍正三年的年底诈死离宫,去陪小蝶一起游山玩水,他并没有想过要造皇额娘死后去为难自己的亲弟弟。反正还有粘杆处在,他会让粘杆处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以防万一。
“儿子发誓,只要儿子还在位一天,就绝对不会为难十四弟。”胤禛幽深的眼眸闪烁着璀璨的星光,他非常庄重的指天发誓。
且不说他很快就不是皇上了。就算为了让皇额娘走的安心,他也会立下这种誓言的。更何况,只要老十四不犯浑,他也不会没事找事,去给自己留下杀一母同胞亲弟弟的恶名。
听到胤禛的保证,太后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她已经活的够久了,是时候寻求解脱了。更何况,先帝已经走了那么久,她只能一个人忍受着孤单。现在看着儿孙都过的很好,她也就没有了牵挂。
太后的眼眸逐渐变得如同死灰一般暗淡,她已经交代了遗愿。没有了牵挂,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在朦胧中牵着先帝的手,追随自己一生的爱人离去。
烛光映着胤禛清峻消瘦的脸颊,映在他幽深的眼眸上,晕染出一片浓浓的悲色。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话想要对自己的额娘说,但是已都来不及了——生命的逝去,无人可以挽留!
“太后已经随先帝爷去了……”小蝶在摸过太后的鼻息之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人这一生都会经历生离死别,可是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不要在亲人逝去的时候留下过多的遗憾。
福惠哭泣着扑在太后的身上,抱着太后逐渐冰冷的身体,想要用自己的体温维持她的温暖。这一刻,他忘记了太后曾经对他的严苛要求,脑子里只剩下太后慈祥而亲切的微笑。
“幺麽去陪你玛法了,她是笑着走的,福惠不许哭。幺麽不想让你皇玛法等她太久,就像额娘希望一直陪在你阿玛身边。你哭的这么伤心,幺麽也会很难过的。”
小蝶偷偷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湿润,将小福惠抱了下来,柔声的劝慰着。
她其实一点也不想哭,她其实觉得太后的晚年过的还算幸福,她其实认为太后临死前看到先皇来接她,应该是开心的。可是,为什么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福惠看到自己额娘也在不停的掉泪,一边呜咽着,一边伸出自己的小手给额娘擦拭着眼泪。
“传旨下去,皇太后逝世了,敲响丧钟,举国哀悼。”胤禛并没有丝毫的迟疑,也没有悲伤落泪,而是平静的宣布了这一消息。 他不是不悲伤,只是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一天,无法避免。
“小蝶,你先回屋去吧,守孝之事你现在的身份不适合参加。”胤禛冲着小蝶点了点头,示意她先回去休息。太后宾天了。他这些日子都需要忙碌很长的时间了。
“皇上节哀,请多保重身体。”小蝶并没有废话,叮嘱了一句之后就快步离开了这里。用不了多久,皇后和后妃们就会过来守孝,那些人里,认识她的实在太多了,她确实不适合留在这里。
很晚,胤禛才牵着已经哭红鼻子的福惠回到卧室。福惠的悲伤已经平静了下来,只是偶尔眼中还会露出悲色。
“朕已经下旨宣十四弟回京了。等太后的葬礼结束之后,朕就会将公事全部交给弘历,然后以忧伤过度为由,找个合适的时机离宫。这段时间,你就让粘杆处先做些准备吧。”
胤禛的语气有些沉重,没有了往日提及离宫之时的兴奋和期盼。他知道太后已经比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可是为什么他还是不满足呢?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胤禛离宫
第二百三十七章胤禛离宫
忙碌了两个多月。太后终于安然下葬,葬于景陵。十四爷回来之后,给太后守孝三天,而后与胤禛密谈了一番,便回去继续做他的大将军去了。至于密谈的内容,那完全就是一个谜,就连小蝶都不清楚。
将太后的丧事一丝不苟的进行完毕,胤禛竟然立马开始称病。他留下弘历独自一人应付朝廷上下那些复杂的的公务,自己只是偶尔给些提点,这也算是给弘历一个适应期了。
十五岁的弘历已经是一位高高帅帅的大小伙子了,这三年不断的跟随在阿玛身边办差,处理事务也显得极为稳健。他已经差不多可以独自处理政务,只是有些时候手段还显得有些稚嫩罢了。
雍正三年年底,胤禛再次将弘历叫到自己的面前,准备做最后的交代。对于弘历,胤禛抱有非常大的信心。这几个月以来,弘历的表现很好,至少比胤禛的预期还要好很多。
人啊,就是不能放纵自己!才休息了这么点时间,胤禛觉得自己已经变得疲懒了许多,不复当初的勤勉。也许是卸下了肩上的担子。几个月的功夫,他竟然还胖了一圈。
“要孝顺,更要守住自己的良知。绝对的权利容易让人思想腐化,大权在握的感觉容易让人漠视人命。在作出任何杀罚的决断之前,一定要摸着自己的良心,确定自己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而是必须如此作为。”
“祖训虽有不许后宫女子干政,但你还年轻,很多事情没有经验,朕怕你吃亏。你额娘心思淡泊,不是利欲熏心之流,对待事务自有她的一番见解,多听听对你也有好处。至于其他女人,遵守祖训,依旧不得干政。”
“要勤政,要爱民,不能奢华无度。要鼓励民众生产,鼓励民众经商,兴办教育,普及简单科技。要让民众聪慧起来,也要让民众富裕起来,只有民众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
“要重视科技,重视创新,轮船、大炮、钢铁、所有能使国家富强的科技,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怕百姓过于聪明,科技强大了。国家才强大。否则,野心十足的蛮夷,会告诉你什么叫国破家亡之痛。”
“要时刻清查官员里被腐蚀的蛀虫。对蛀虫要够狠历,一个也不能放过。蛀虫只会让国家制度腐朽,只会给大清带来麻烦和隐患。千里之堤,溃于蚁|岤,贪官恶吏一定要严办!”
“时刻关注其他各国动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得闭关锁国。”
“朕给你留下了一份训诫,留给你和朕的孙子。每日睡前都要读一遍,自省己身。两代之后,这训诫就不必全部恪守了,朕毕竟跟不上将来的时代进步,就不要再恪守朕的古旧思想了。”
胤禛想了许多,说了许多,也写了许多。不过,他也知道,朝代的兴悌不是他能阻止的,他能做的只是让这个民族更加强大一些,让百姓懂得更多一些,让自己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弘历认真的给胤禛磕了头。将皇阿玛的教诲牢牢的记在心里。他并没有经历过太多阴暗的事情,所以心灵也比较刚正,并没有扭曲。皇阿玛说的这些事情,都很有道理,确实值得他去遵守。
小蝶坐在胤禛的身边,若有所思的看着这位将来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做太上皇三年,享年八十八周岁。乾隆,将大清的盛世推到了极致,却又将大清带向了衰败。
“临走之前,我也有几句话要留给你。”
“记住不要篡改历史,无论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你只需要勇敢而坦诚的面对,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就算是先人真的犯过错误,你只要坦诚面对即可,而篡改只能更显得底气不足。”
小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难得如此的认真和庄重。这句叮嘱是为了将来的四库全书。乾隆修四库全书,看过刘罗锅的都知道。不过,乾隆修的这四库全书,却是篡改了很多历史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嘱咐完之后,小蝶让丝冰拿出了一副画工和取景都非常幼稚的画。不过,这制造粗糙的画却是小蝶亲手画的。
画上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他沐浴在阳光之下,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眼中似乎有些憧憬,遥遥的看着远处的高山。地上点缀了几株小草,几朵小花,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河,画面简单极了。
画面的右侧写了两句话:“不要忽视年轻时感动过你的东西,不要相信年老时你坚持着的东西。前者是纯真,后者是僵化。”
这就是小蝶留给弘历最后的礼物。而这句话,也包含了小蝶对弘历殷切的期盼。她希望弘历年老的时候,能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执着和冲劲,不要因为思想的僵化,将大清带入衰败的过程。
将一切都叮嘱了一番之后,胤禛终于带着小蝶上了南下的马车。他们,马上要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了……
你说什么?你问怎么漏了福惠?
嘿嘿,可怜的福惠,这次是被亲亲的阿玛和额娘一起抛弃了。
他将被寄养在钮祜禄氏的身边,尾随在弘历的身后,成为胤禛与弘历之间的传话筒,以便有什么变故之时,弘历还能向自己那不负责任的老爹求救。
原本在宫中跟随保护小蝶的那批粘杆们,除了暗卫一队以外,其他人全部都被小蝶留给了福惠。他们除了传递信息以外,也肩负着保护小主子的重任。皇宫不比别的地方,没有人手。没有保护,很可能随时都会有危险的。
“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嫦娥,都没穿衣裳……”唱出如此不和谐歌声的,自然是小蝶本人啦。在这个时代,也只有小蝶这个疯婆子,胆敢唱出如此思想先进的歌声。
小蝶就如同一只被放飞的麻雀,整个人都飘扬了起来。当然啦,她还拐带了另一只原本习惯并享受笼子的金丝雀,和她一起翱翔……
可怜的金丝雀先生。此刻正在无比的担心他的小儿子,也不知道小福惠将来会不会记恨他。小蝶提出暂时战略性抛弃福惠的,而他迫于强权,只好屈从。胤禛在心里偷偷的这样为自己辩解。
在小蝶放声歌唱的同时,福宜正在眼巴巴的看着他的弘历哥哥,像一只受伤的小白兔。他两眼噙泪,泪水在眼圈中打滚,却迟迟不肯落下,一边委屈,一边倔强的装着坚强。
“弘历哥哥,阿玛和额娘真的不要我了吗?”小福惠的泪珠子终于掉了下来,噼里啪啦的打在地上,看的弘历越发的心疼。
“年额娘说,你要先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好好表现,她会抽时间回来接你的。年额娘还说,你福宜哥哥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没有阿玛和额娘陪着,她要对你们兄弟两人公平一些。”
弘历转述着他年额娘的话,不过有几句被他给故意删减了,因为年额娘那几句话实在太不负责任,太容易打击到可怜的福惠弟弟了。
好不容易安抚了福惠,然后弘历就按照父皇留下的剧本宣告了雍正帝驾崩的消息。京城的安全有他十三叔在把握,他又是早就确定身份的太子,所以登基为帝的过程非常的顺利,没有一丁点的悬念。
弘历登基之后,竟然召见了准备在杭州养老的年羹尧。如今的年大人,已经褪下了身上的浮躁气息,变得中正平和了起来。弘历与其长谈一番之后,重新重用了他,并将其恢复了原职。
不仅如此,弘历还宣旨让隆科多告老,让他退出了大清的政治核心。
有怡亲王和年大将军的力挺,另外还有很多朝廷大臣的支持,再加上钮祜禄氏的背后提点,弘历的皇位很快就坐稳了。毕竟,胤禛留给他的本来就是一个还算稳固的政权,而不是当初康熙留下的那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