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见提到了自己,芊芊站起来,对着德宛盈盈一礼。

德宛将她拉到身边。这个芊芊确实是个美人胚子,看起来也是端雅贞静的。德宛想起她的父亲玉启也曾经带着儿时的自己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下水捉鱼,那样好的一个人却不得不配了那样一个妻子,便越发怜惜起她来。

“确实和她额娘很不一样。”德宛还记得,汪佳氏进门的时候她已经在宫里做宫女了。汪佳氏虽出身不错,却因为品行不好,不得不嫁给她从来都看不起的包衣人家,心里就带了气,自然不肯安分。乌雅家因为惹不起他们家,只能忍着,倒助长了她的性子。直到德宛封了妃,家里抬了旗,她才算安静了,不过也安分了没多久就病死了。玉启不愿意在家里承受众人意味不明的目光,便把一双儿女托与萨克达氏,自己跑进军营里面去了。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了功,得了升迁的机会,现在已经做到了五品守备。

不管怎么说,芊芊总是她的侄女儿,又是自己额涅亲自来求的,德宛便不得不打起精神为这个孩子着想一下了。

自己儿子?绝对不行!他们是表兄妹,天知道他们的孩子究竟能不能成活呢。

宗室子弟?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出路。皇家的女人都不好过。

额涅真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这么巴望着她能得到指婚。其实落了选,然后嫁一个小户人家也能过得不错的呀。

罢了,不管怎么样,自己尽到了做姑母的心意也就是了。想想玉启对年幼时候的德宛的好,她也不忍心让芊芊过得不如意。

番外林黛玉

黛玉坐在母亲曾经的屋子里,满脸的茫然。难道自己还是不能有所改变吗?娘亲还是没了,和当年一样。

去年,她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小时侯,那会子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呀。虽然父亲的脑袋突然光了一大半,还留了一条难看的辫子,虽然这里的风俗似乎变了许多,可她认得,父亲还是她的父亲,母亲也还是她的母亲。那么,就算有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又如何呢?

她不想再做那个任人欺辱的林黛玉了。

可是,她还是要到贾府去了吗?想到那个嘴上对她百般疼爱可最后却弃她不顾的外祖母,那个待她亲热却最终推她入深渊的二嫂子,那个口口声声念着她可最终另娶他人的宝玉,以及那么多的白眼儿和为难,她真的不愿意去。上辈子已经受过一次的苦,为何还要再经历一次?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黛玉看着满脸不舍的父亲,泪水漫了出来,“爹爹,女儿知道爹爹是为了女儿好,可爹爹如今身体也不好,女儿如何舍得抛下爹爹离开?再者,贾家诸人,女儿并未见过,便是亲戚,也未敢全信。倘或贾府之人欺女儿年幼孤苦,女儿又当如何?女儿虽小,也知道大家之人各各勾心斗角,爹爹如何忍心让女儿去那虎狼之地?”

林海若是有法,自然也不会舍得将女儿远送。可他毕竟年纪大了,若早早去了,女儿岂不更是可怜?又想起贾家老太太露出的结亲之意,便觉得贾家很是去得。“为父年老,将你托付与贾家,你也终身有靠,为父也能放心了。”

若是原先的黛玉,未必真能懂得父亲的话,可现在的黛玉,是那个在贾家历过一世的黛玉,其实也是十多岁的女孩儿了,如何不知道那句“终身有靠”是何意。

父亲怎么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来?难道是贾家的意思?可若真是这样,为何他们却偏偏弄出一个“金玉良缘”来?难道就是为了谋自己家的家财吗?黛玉不是傻子,自己家里这么多的财物最终到了哪里,她也不是没想过,可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贾家。想到这里,就更是心灰意冷了。

“父亲既云年老,女儿若不在父亲身边侍奉着,若有不忍言之事,却又叫女儿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女如何活下去?贾家究竟是怎样的人家女儿就是不知道也想得出来。只怕到时候女儿,女儿……”黛玉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黛玉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确切的答复,只能满腹心事离开。而林海却在女儿走了之后寻思开来,原本是因为黛玉年幼,不得不如此,可现在看来,黛玉却是个聪明的孩子,竟能想到这么长远的地步。贾家,他也不是不知道这样人家不好,当初若不是因为贾敏为人好,而父亲又早先和贾家有了约定,他也必不愿意去娶一个包衣做妻子的。他是一个汉人,自有汉人的傲骨,若是身体再好一点他哪里能够愿意让女儿嫁入包衣之家?

罢了,先在朝中几个清流汉臣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吧。

至于贾家,实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再看吧。

没多久,黛玉终究是跟了荣府下人踏上了进京之路。不过,此时她的心情已经和上一世截然不同。昨晚她曾偷听奶娘的话,似乎父亲有意在朝中择家世清白的人家……黛玉微微红了脸。

到了贾家,一切似乎都和上一世相同,却又似乎是不同的。人还是那些人,可穿着上却是和她不一样的旗装,宝玉的脑袋也一样,光光的0。

现在再看宝玉,似乎就是一个长得可爱的孩子。是的,就是这样,竟没有了其他的感觉。看着他做出的事情,竟有了一丝想笑的感觉,是呀,真好笑,就是自己那个早早就夭折了的弟弟,他三岁的时候也已经有了规矩了哪里会像宝玉这般?

上辈子究竟看重他哪里呢?才学?其实并不是特别出众的。样貌?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清俊了一点罢了。温柔?他的温柔害了多少女儿家呀。那自己上辈子究竟在想什么呢?她自己也迷惑了。

算了,不想这些了,待会儿给爹爹写封信,告诉他这里的不好,尤其是这个贾宝玉,要着重说一说他的“特异”之处。爹爹呀,您的眼睛千万不要只盯着一个贾宝玉呀。

还有,以后要多写信跟爹爹说说自己的委屈,让爹爹知道贾家的不好。这次再也不能和上次一样总是报喜不报忧了,也许爹爹一担心自己,反而存了心事能努力活下来呢。

一切似乎都跟之前的事情一样,直到那一天。

“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听着周瑞家的说的话,她冷笑一声。她还真没见过哪户有点儿规矩的人家是先把东西给自己家的人挑选完了才把挑剩下的东西给客人的,又不是打发叫花子。何况她父亲还在呢,就这般轻视于她,今晚再给父亲写一封信吧。

“倒是叫周姐姐费心了,不过我母孝还未过呢,这颜色……,周姐姐还是去回了姨太太吧。”说着,将红艳艳的宫花和匣子一并退了回去。看着周瑞家的一脸尴尬,贾宝玉又在一旁跟她说起别的,方才解了尴尬。黛玉心里疑惑,当初怎么就觉得他可依靠呢,明明连这种事他都不会去护着自己。罢了,明知道他是个靠不住的,又想这些做什么。

这么些年,看着贾元春成了贵人,黛玉心里冷嘲,如今不再是贤德妃了,你们以后又如何仗势呢?看着探春入宫,贾家盼着家里能再出一个元春,黛玉面上不显心中却冷笑不已。看着迎春被磨折而死,黛玉更是冷了心肠。

“林姐姐,怎么倒走神了?”问话的是李尔佳家的姑娘,叫做艾欣,是老太太很是巴结着的人,每次她来都要她们姐妹们陪着说话。

“没什么,”黛玉一笑,“不过想到,过不几日,我爹爹就要进京述职,心里欢喜罢了。”到时候,自己回林家去看望父亲,希望到时候能躲开这个总说些莫名其妙的怪话的艾欣姑娘。

这一次,父亲并未早早逝去,想起父亲信中所写,已为自己相好了人家,此次进京便是要先办下嫁妆的。其实她们这样人家的千金,嫁妆是自小就开始备办的,此次不过是先运送进京,顺便买一个庄子做自己以后的陪嫁庄子。据说,那人出身书香世家,为人很是出众,家中也最重教养,他自己也是个上进的,想来自己这一世总要比上一世要好过的。至少,有为官的爹爹,又有了一个弟弟,还有丰厚的嫁妆,总无人能小瞧了自己了。

而这个时候,艾欣却想着,林家老爹健在,林黛玉身份可是高于薛宝钗的,贾家总不至于舍黛玉而就宝钗了吧?自己这蝴蝶翅膀扇得真远,风力强劲呀。

心事

康熙阻止了宫人的通报,走进来看到的就是德宛蹙着眉头,一脸烦恼的模样。

“怎么,刚才你家人来看你,可是为了选秀之事?”康熙口气中有着掩不住的关心。

“是呀,臣妾那侄女儿,人漂亮端庄,看着很是规矩,绝对是个出挑的,她阿玛又是个老实巴交的,可惜,偏偏摊上汪佳氏那么个额娘,怎么嫁得了好人家?臣妾倒是想帮她,可若没有那个汪佳氏还好办,可现在,臣妾就是想把她嫁个好些的人家,只怕人家还要以为臣妾跟他们有仇,是在报复他们呢。”深知康熙耳目之聪的德宛也没打算隐瞒,若他真的想知道什么事儿,怕也没人能瞒得过他。

“至于那么夸张吗?”

“怎么不至于,皇上,您知道最好的报复仇人的法子吗?”德宛想起当年反QYNN文流行的时候的一句流行话,具体的话语已经忘了,可意思还记得呢。

“什么法子?”看她那副贼兮兮的模样,就知道肯定不是什么正统路子。

果然,“就是把自己女儿宠得无法无天,然后把这个养坏了的女儿嫁进他们家,把他们家搅得鸡飞狗跳,才是最好的报复法子呢。我们家芊芊虽然是个好姑娘,但是有那样一个额娘,谁会相信她的好呢?只怕她以后也是个苦命的。”想想他们家当年不就被那个汪佳氏搞的乱七八糟吗?也不知道他们家哪里得罪了汪佳家。

“罢了,不如朕帮你看看吧,有些关系已经远了的宗室,倒还是有可能的。你呀,别烦心了,明天,朕带你和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还有哈宜呼到外面走走,散散心。咱们呀,微服私访。”康熙看起来心情不错。

在宫里闷了十多年,好容易得了出去的机会,又是皇帝金口玉言说的,德宛也就不去管合不合规矩的问题,兴致勃勃准备起来了。

次日早朝过后,德宛带着换了衣服的哈宜呼坐上康熙派来的马车,直直出了神武门。出了门一看,康熙正带着三个儿子已经等在那里了。后头跟着十来个侍卫,不过其他的看不见的侍卫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不过虽然说是微服私访,其实德宛和哈宜呼只能在马车里呆着,不时偷偷把帘子掀开一条缝,往外头瞧瞧罢了。正经是那几个阿哥在外头蹦得欢。

正在路上玩得开心,六阿哥却眼尖的看见了前面马车旁的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子。

“舅舅!”六阿哥大叫一声,德宛朝那里一看,可不就是她弟弟博启。

博启见状忙上前打了个千儿,道“三爷吉祥,三奶奶吉祥,几位小阿哥小格格吉祥。”看样子他们是经常在外头碰见了,动作那叫一个顺溜。阿哥、格格在京里到处都是,也没人会怀疑到宫里去。

康熙摆摆手,随意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哈宜呼是第一次见到博启。她搬回永和宫以后,博启已经七八岁了,便不好再带他进宫,是以小丫头倒是第一次见这个舅舅。

“博启,和你一起的还有谁?不好好用功读书时间都浪费在闲逛上了。”

“回爷的话,奴才二哥今日正好休沐回来,奴才陪着二哥父女出来走走,顺便为奴才这个侄女儿准备选秀用的东西。”

康熙点了点头,就在街头问起博启的功课来,又背又解释的,看样子博启常常被康熙考校,倒是一点儿不怕。博启回答的不错,这点可以从几个阿哥的星星眼里看出来。不过康熙还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恨批了他一顿,又布置下一堆作业,督促他好好用功读书。

之后,德宛就见到和博启一道的玉启、芊芊和其葳。玉启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木讷性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浑身都充满了坚毅和勇武,康熙看着他似乎比较满意,点了点头,说:“听说你是靠自己的本事,而不是靠你阿玛到达今天的地步的,这很好,肯上进,据说是个在战场上肯拼命不怕负伤的。我大清需要的就是这样塌实肯干,不怕牺牲的人。”

得到了康熙的夸奖,玉启显然很是激动,本来就黝黑的脸庞居然也透出红光来,“是,谢爷的夸奖,奴才会继续努力,保家卫国!”

其葳虽然已经十四,但身体瞧着却不是很强健。据说他自幼身体就弱,不能习武,就只能把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了。因此,虽头脑平平,但功课还是拿得出手的。康熙也问了他几句,回答的也是中规中矩,康熙倒是也说了句不错。

这就很能看出差别来了。对博启,虽然回答的很好,但康熙仍是一顿训斥。而其葳,虽然年纪比博启大,答的却只是一般,并不如博启,可康熙却认为不错。康熙是个对外宽松,对内严苛的人,看来他对博启倒是真的比较亲近了。不过也难怪,博启聪明伶俐,之前似乎也见过几次面,想来一定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又勉强算是他的内弟(其实应该是妾弟吧?德宛还不是他妻呢,不过康大大已经刻意忽略这点了。),就真的当他自己晚辈来看了。

回了宫,康熙很是在德宛面前好好夸奖了博启一番。听到别人夸自己弟弟,她自然是高兴的。看来康熙对博启是看在眼里的了,这孩子以后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看来仕途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了。

不过,现在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选媳妇。

德宛一边感叹着青春易逝,自己居然也从媳妇熬成婆了,一边翻阅着各种资料。

不过,她操心的只是自己的儿子。这次选秀,她不过挂了名,真正操持的,还是其他几个妃子。

当然,她也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儿子。宫里放出的宫女,她跟萨克达氏荐了两个,一个是她身边的侍书,跟了她也有八年了,如今刚□好接班的新人,准备出宫了。新的侍书上来的,旧的就改回了原名,容蕙仙。另一个是承乾宫的齐嬷嬷,曾经也关照过德宛,因为有一手好的推拿工夫被佟佳氏硬留在了宫里。

而现在,我们未来的皇帝,正思考着一件大事。当然,这事儿跟选秀无关,跟未来当皇帝更没有关系了。他现在想的是,小弟弟该怎么教导呢?

他亲生的弟弟就这两个,大弟小的时候他没赶上,这个弟弟可一定要教导好了。虽然老六那样也挺可爱的,可万一这两个弟弟都是这样一副德性,一样难缠霸道,那四阿哥准得哭死。所以,四阿哥决定在小弟弟还没有定性的时候先下手为强。一个要把他教导成一个知书达理的恂恂君子。

虽然四阿哥没有做过老师,可做学生的经验却是丰富的。再说他的课本也不少,找一个初级识字的本子不算什么难事儿。

不过,十四阿哥还真可怜,不过两岁的孩子,就要受这样的罪了。

十四阿哥这辈子接触到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

说实在话,其实四阿哥实在算不得一个好老师,毕竟他年纪还小,又好教训人。现在书还没开始教,就已经从坐姿到学习态度再到学习目的之类一大串儿的开始了训话。

四阿哥虽然在平时会刻意压制一下语速,但天性难改,他自幼语速就极快,又是个话唠。十四阿哥一个小孩子,就算一开始还能瞪着眼睛好奇一下,可他这样滔滔不绝下来,谁能受得了?

于是,在四阿哥终于演讲尽兴以后,拿了课本准备开课的时候,就见到自己的小弟弟坐在自己腿上,闭着眼睛,打着小呼噜,嘴角还有一滩可疑的印记顺着一直流到自己的衣服上。

真是太可恶了!小小年纪就如此不敬兄长,长大还了得?

下次要不要直接给他讲一讲《礼记》,让他明白一下为人当有的礼仪。或者讲《大学》?道德修养也是重要的,还是讲《大学》罢!

十四阿哥呀,可怜的孩子,从此以后就开始得天天听哥哥嘴里冒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语了。

最后还是康熙无意中来偷听儿子的课程,才赶忙把小十四解救出来:“你倒是能耐了,你两岁的时候朕给你讲《大学》了吗?弟弟字还认不好呢,就开始讲这些,他听得懂吗?”这几天的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让四阿哥重新把之前的课程复习了一下罢了。

康熙也是个好为人师的。马上就摆好架势,要给四阿哥见识见识什么才叫启蒙教育。

拿出一本《三字经》来,先开始教他认字。四阿哥在一旁边看边懊恼:明明自己一开始是打算先教他认全了《三字经》的,怎么后来就拐到别的上面了?

小十四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是康熙得出的结论,太聪明了!虽然还太小,写起字来搞笑得紧,小肉爪爪死命抓着毛笔还是抓不稳,写出的字倒像是鬼画符,但一个两岁的孩子能乖乖听话认字就很不错了,更何况小家伙在他教导的这一个时辰里就牢牢认住了四五个字,让康熙很是自得。虽然还不能写,但能认就是好的,多聪明的孩子呀,比旁的儿子都聪明,一看就是随了朕的。

而四阿哥却在一旁满脑袋黑线,皇阿玛,您老人家教的这些字都是儿子已经教过他的了。

秀女1

德宛以为,自己的儿媳妇在儿子不能去看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应该由自己选的,可谁知根本不是这样,在初选还没开始的时候,康熙就给她扔过来一本小小的薄薄的小册子。看来康熙老大已经自己内定了选择范围了,而且只有七个人选。

册子里的都是秀女的情况,当然不是每个都能上来。在里面的,有两种,一种是家世不错,品行良好,温柔贤惠,可以做皇子嫡福晋的那种;另一种是家世稍逊一筹,但品格温良恭顺的,可以做皇子的侧室。德宛越翻越吃惊,几乎要冲到康熙面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锦衣卫、东西厂之类的东西了。一个秀女平时的表现,脾气性格,为人处事,还有他的亲戚族人,竟然统统记录在案。德宛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个册子,当然她也不敢问,不过对自己可是有了大帮助了。

德宛有时候还会想,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务存在?康熙这样是为了敲打自己还是为了别的?

不管康熙是出于什么原因,从此以后,德宛行事、说话都注意了很多。当然就算有什么小手段也再也不敢随便使了。特务呀,太可怕?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