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7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说完,却不等赵丰年回答,翻了套普通的青布衣裙,转去屏风后面,赵丰年皱了眉头,问道,“为何不换绸缎的?”

屏风后传来一句,“我要下厨做菜,穿锦缎的不是糟蹋东西吗。”

赵丰年眼里闪过一抹愧色,半晌扔下一句,“她们不及你万一。”然后开门先行出去了。

瑞雪直到换完衣裙,才反应过来,他是在回答先前那句话,嫣红的双唇忍不住就绽放开了最美的花朵,衬得虽是穿了普通衣裙的她,多添了三分娇色。这人,看着寡言清冷,说起甜言蜜语,也着实肉麻呢。

一行人在大门前聚齐,别了前黑炭,就赶着两辆马车,一路吹着春风,看着春景,欢声笑语,很快到了码头铺子前。

山上前几日就撒好了药粉,挖好了土灶,也在林子里搭好了木头棚子,今日只要摆放好桌椅,准备好菜色就行。

赵丰年带着男子和孩子们扛着铺子里的所有炕桌儿去山上摆置,瑞雪就带着女子们准备菜色。张嫂子负责给瑞雪打下手,翠娘和翠兰就忙碌着包包子,很多的包子,因为铺子里的器具都拿起了山上,中午码头众人自然没饭吃,瑞雪就想着每人分上四个包子给他们垫肚子,而到时候来看热闹的百姓们,难得出来看热闹、春游,必定也会舍几文钱给孩子买些吃食,这包子说不定会大卖,于是都要提前准备出来。

瑞雪扎着围裙,仔细的把野菜洗干净,荠菜预备和了肉馅蒸烧卖,猪耳朵菜则焯了过凉水,攥去水份,拌豆腐,剩下的木耳、银耳泡上,面和好醒上,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翠兰手下包着包子,偶尔瞟过去一眼,满脸都是羡慕,小声道,“我若是有老板娘这般的手艺就好了。”

翠娘没等接话,瑞雪却耳尖听到了,笑道,“你若是想学,以后我教你,别的不敢说,进城开个小食肆足够了。”

翠兰还以为瑞雪心里恼了,连忙摆手,急道,“老板娘,我就是说说,我可不敢…”

瑞雪见她惊恐模样,有些后悔接了话头儿,她毕竟到铺子里做事时日还短,不清楚自己的秉性也不足为奇,无奈之下,也不好多解释,只得说道,“我经常不在,你若是愿意,要张嫂子教你也行。”

翠兰眼睛立刻一亮,心里琢磨着,张嫂子会的菜色,一定是老板娘许可的,于是连忙答应下来,“谢老板娘,我一定好好学。”

瑞雪点头,继续忙碌,翠娘低声劝着翠兰,“你是多心了,咱们老板娘可从来不藏私,她说要教你,必定是真心的,让你这么一害怕,倒变味儿了。”

翠兰怯懦一笑,脸色微红,不再说话,只埋头干活儿。

如此过了大半个时辰,吴煜和大壮、黑子从外面跑了进来,脸色兴奋的通红,一迭声的喊着,“师娘,师娘,外面来了好多人,有几百,不,几千!”

瑞雪正好忙完了手里的活计,就挑了门帘,出去探看。

远处,灵风城通往码头的砂石路上,零星走着十几辆马车,或华贵,或朴素,不一而足。近处,则是一群身穿长袍,头戴布巾的书生,有的空手走在一旁,有的带着小厮拎着食盒,背着行囊,隐隐露出里面一角油毡,显见是出来春游,顺便凑凑诗会热闹的。码头四外,几条连着各村的小道上,一脸憨笑的农人,扯着孩子,领着媳妇儿也正大步而来…

这样的情景,让瑞雪突然想到乡镇里赶集的模样,或者小时候村里放露天电影的场景,真是热闹啊。

高福全赶着马车嗒嗒小跑回来,跳下车辕,抹了把头上的汗珠子,说道,“老板娘,我跑了好几个铺子,只找到了半斤干虾仁,没有新鲜的大虾,猪肉和骨头,倒是买了极新鲜的。”

瑞雪回过神来,点点头,笑道,“辛苦高大哥了,没找到就对付用吧。倒是猪肉可有多买几斤?”说完,又指了热闹的码头,说道,“只看这么多人,包子就要再多加几屉。”

高福全哈哈笑了,“我在城里就听得大伙议论诗会,还说难得看见读书人做诗文,都要出来春游,顺便看热闹,我就做主多买了些猪肉,还有一包粗茶。”

瑞雪赞道,“高大哥真是虑事周全,这么多人,除了吃,还要喝茶,咱们倒是要多煮些茶晾着,谁渴了就送一碗,也结个善缘。”

高福全被夸得挠挠脑袋,搬了东西进了铺子。

瑞雪再次看了两眼各处涌来的人群,心里对于今日豆腐的宣传计划,充满了信心。

铺子旁边新搭好的两眼土灶都烧起了火,一只里扔了七八根大骨头和调料,咕嘟嘟炖了起来,一只里则烧了满满的水,每次烧的沸腾半刻之后就舀出来倒进旁边的木桶里,桶里放了一把粗茶,被沸水泡开了,伸展开了卷曲的身子,放出了淡淡的清香味儿。

大壮、黑子和吴煜三人接了这烧火的差事,忙得不亦乐乎,不时跑进屋里问两句,倒好似他们做的事万般重要一样,惹得张嫂子和翠娘都是好笑。

巳时中,张大河带着栓子和石头,从山上下来,把茶具、茶壶和昨日准备好的几样点心都取走了。

诗会定在午时初开场,文人们都是极守礼的提前了半个时辰到来,赵丰年前些日子出入各个诗会和风月之所,倒是与他们混了个脸熟儿,陆陆续续迎了他们坐到摆放在树荫里桌案后,栓子立刻上前倒了茶水,点心也早早摆放。

文人都好颜面,原本还以为在野外,享受野趣,却也不会有太周到的照料,没曾想到此一看,有好风景看着,有好茶好点心吃着,最重要的是,四周远近还有众多百姓们,满眼都是艳羡看着他们,不时就有人告诫儿子的话传进耳里,“儿啊,你看那些秀才老爷们,多有才学的模样,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考个功名,光宗耀祖啊。”

这所见所闻的一切,都让众书生秀才们把胸脯挺得高高,虽极力做出一副谦虚模样,但是眼角眉梢的得意还是出卖了他们的真心。

赵丰年心下厌烦,他虽自由喜爱读书,但最厌烦的也是读书人的清高虚伪的嘴脸,原本在彤城时,他除了与几个性情相投的朋友偶尔聚在一处,喝喝酒,做两首诗词解闷儿,从不曾去过所谓的诗会,没想到世事难料,他居然还有出头办诗会的时候。

最后一批上山书生是有名的几个风流子,果然身旁都带了个打扮娇美的女子,虽说春日渐暖,但是女子们却早早穿上了夏日的纱裙,显见不是什么好地方出来的。周围众人面色各异,窃窃私语,百姓们不懂才子风流,嘴上都是低低叱上一句有伤风化,但眼珠儿却总是离不了那一处。

这时码头外远远停了辆楠木马车,车上一白衣,一红衣两位容颜气质出众的男子,正相对而坐,低声交谈,正是楚歌欢和白展鹏两人。

楚歌欢用扇子挑起窗帘,看向远处的山坡,笑道,“今日可真热闹啊,这凌风城里的百姓没来一半,也快有三成了吧,白兄,你真不同我一起上去凑凑热闹?”

白展鹏摇头,“你自己上去吧,我绕去后面,也能看得到。”

楚歌欢挑挑眉梢,也不勉强,“左右是你的好友,见不见你说了算,我就不多插言了。待诗会散了,我们就在这里汇合吧。”

“好。”白展鹏应了,开了车门跳下去,三转两转消失在路旁的树林里。

马车随即往前走动,路过铺子门前,随风飘进车厢里的香味,惹得楚歌欢鼻子翕动两下,忍不住笑道,“今日倒是不会白走一趟,起码这吃食应该不错。”

很快马车到了山坡下,他挥退了车夫,就摇着扇子上了山。

楚家二少在灵风城里,无论是忤逆判家,还是风流不羁,都是赫赫有名,识得他的人自然不少。

很快就有人认出他来,低声惊呼议论起来,“楚二少怎么来了?”

“对啊,他不是从不参加这样的诗会吗?”

“上次还扬言诗文是小道,把张训导气得直骂他,竖子不可教。”

赵丰年正同几个书生闲话,突然听得场中喧闹,疑惑之下回过身去看,就见一个年轻公子,衣着华贵,相貌少了几分男子的英气,偏于美艳邪魅,手中摇着描金扇子,在众人的注目下施施然走进了场地,仿似这诗会开在他家庭院一般,极悠闲自在的模样。

赵丰年旁边一个秀才,看得他脸上有疑惑,就主动说道,“这是城里楚家二公子,生性风流不羁,最是不喜读书做诗文,不知今日怎么到这里来了?”

赵丰年道了谢,慢步迎上前去,来者是客,只要这人没有恶意,凑个热闹,他自然欢迎。

第一百四十三章 诗会(二)

此时,楚歌欢也同样在打量赵丰年,脸上笑着,心里却忍不住叹息,虽然这人身子单薄了些,脸色也白了些,但是只看他的眼神幽深清远,就知这绝不是个简单的男子,若要他说实话,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人也勉强配得上那女子。

“赵先生有礼,楚某偶尔听得这里有诗会,来凑个热闹,还望先生不要见怪。”

赵丰年回了一礼,笑道淡然,“楚公子客气了,小小诗会,就是各位诗文同道,相聚一起,赏景作诗,图个乐趣。楚公子能来,在下自然欢迎。”说完,就喊了栓子过来,“招呼楚公子坐左手第二位,不可怠慢。”

栓子恭敬应了,楚歌欢一展折扇,提步一错身的功夫,好似突然想起什么一般,扭头低声说了一句,“当日,楚谋遇到难事,多亏赵夫人出手相帮,呈上微薄谢礼,赵夫人还满意吧?”

赵丰年最初听得一头雾水,待他两次提起瑞雪,才猛然想起,当日送细棉布挑拨他们夫妻不合的楚公子就是眼前之人,他的目光瞬间变冷,脸上却还是笑着,淡淡说道,“我家娘子喜好金银之物,极厌恶进城变卖布匹,下次公子若是诚心相谢,就送座金山吧。”

楚歌欢高挑眉梢,丹凤眼微微眯起,邪魅一笑,转身随着栓子走到矮桌后安坐。

这时,坐在末席的几位书生说道,“来了,训导来了。”

赵丰年迎到小路尽头,果然,半山腰儿正有四位老者相携而来,其中两位年逾五旬的,是他特意请来的王训导和张训导,白须垂在胸前的是温举人,而正同三人笑谈的,居然是田老爷子。

赵丰年眼里闪过一抹异色,当先行礼,“学生赵润之有礼,劳动先生们远道而来,实乃不敬。”

温举人是个直脾气,虽胸怀大才,学富五车,十八岁即考中举人,但就是因为这脾气秉性,死活不肯送谢礼给座师,甚至公开在书生云集的酒楼抨击科考黑暗,得罪无数官员,所以一直未曾再能中进士,三番五次下来,他也灰了心,回乡办起了书院,多年来倒也桃李满天下,在凌风城里极有地位。

他听得赵丰年客套,就大手一挥,笑道,“别虚套了,我们这些老头子能出来走走,看看春景,心里也正高兴着呢。”

其余两位训导自然以他的话马首是瞻,附和道,“春日景致好,诗会开在此处,着实不错。”

赵丰年又给田老爷子行了礼,老爷子佯怒,“赵先生是不是忘了老友了,这等好事,都不送张帖子给我,难道忘了我们先前之约了?”

赵丰年自然不好说,怕他老人家因为大女儿之事,与他见面尴尬,才没有送帖子,只得笑道,“田老爷子息怒,在下误以为老爷子喜好清静,才没敢去打扰。”

田老爷子脸色好了一些,瞪眼道,“下次别忘记了,我是最好热闹的。”

“这话说的好,田兄终于自己承认了,整日上门找我喝茶论诗,真是让我难得清静之时啊。”温举人接了话头儿,惹得众人都笑起来。

赵丰年引了他们到主位的两张小桌儿前坐好,栓子机灵的立刻上了茶。

温举人抬眼打量山脚下汹涌而过的沛水河,山坡上大片怒放的野花,所坐之处是柳树荫下,春风吹来,分外舒坦,确实比城中的各个花园要畅快许多,难得赞了两句之后,就道,“我们几个老头子,路上就猜测,今日是何命题,既然人都到齐了,就揭谜底吧。”

底下众位书生也有些等得心急,今日这么多看客,彩头也丰厚,若真是拔了头筹,可就是名利双收了,他们自然也想早些知道是何命题,于是就附和道,“是啊,赵兄早些揭题吧?”

有些自以为脑子聪明的已经开始猜测,“命题是柳?是水?还是春日?”

赵丰年示意众人安静下来,笑道,“诸位兄台莫急,命题马上就会揭开。”说完,扭头冲着张大河点点头,“告诉铺子里,可以把东西端来了。”

张大河低低应了一声,就大步下山去了。

瑞雪把最后一个花朵烧卖小心放进盘子里,直起腰身,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看向张嫂子几个,“都准备妥当了?”

翠娘有些紧张,扫了一眼案板上的一溜托盘,“都…都准备…好了。”

张嫂子听得她磕巴,就笑道,“黑子他娘,你别担心,妹子这菜做得简直比城里大酒楼还要好,保管让那些秀才老爷大吃一惊。”

翠娘拍了拍胸口,脸色微红,“我是见那么多人,有些紧张。”

翠兰也小声说道,“我也是。”

瑞雪笑道,“左右菜色也都做完了,嫂们子借送菜的机会也去山上看看热闹吧。”

张嫂子侧耳听得铺子门口的嘈杂之声,笑道,“算了,我们去卖包子吧,换几个孩子上山去开开眼界,他们守了包子摊儿,这一会儿不定怎么着急呢。”

翠兰和翠娘都跟着笑起来,重新洗了手,然后出了门,正好张大河回来报信,瑞雪就指挥着他们四人各端了一个大托盘送上山。

山上众人,不只是书生们,就连看热闹的百姓,都在翘首以盼,见得他们都喊道,“来了,来了。”

黑子和大壮本来有些胆怯,一见自家先生目光温和的望着他们,心里立时胆气壮了许多,挨个桌子走过去,把托盘里的菜色一一摆在众位书生面前,然后转身又下了山。

众人仔细打量面前的桌上,两只巴掌大小的白瓷小盘儿里,一只放了四块煎炸得金黄的东西,浇了白亮的汤汁。另一只里则是些翠绿的野菜拌了些小白块,好似有些嫩,有些软。提鼻嗅嗅,有股难言的香气,这是什么吃食,以前怎么没见过?

旁边看热闹的百姓有眼尖儿的立刻就认了出来,喊道,“哎呀,是豆腐,我昨日还买了两块炖着吃了。”

“可不是,真是豆腐啊!这可是好东西啊,还便宜还好吃!”

众位书生听得议论声,都是面面相觑,心里琢磨,难道今日的命题是吃食?

只有坐在上座的几位老者,半点儿惊疑之色都没有,反倒一脸兴致勃勃,赵丰年也不解释,只拱手笑道,“诸位远道而来,必是腹中空空,请先品尝这两道菜,煎炸那盘名为书箱豆腐,凉拌那盘,是麻油野菜拌豆腐。”

众人都觉得,赵丰年必定不会是只为了请他们品尝菜色,这般简单,但是正如赵丰年所说,此时已是午时,每人肚中都不饱足,有这样的好菜色自然不会硬挺着挨饿。再看上座的几位先生已经动了筷子,左下首那位的那位楚公子甚至已经吃了一半了,于是连忙也都动了筷子。

结果,这一吃,就是一片叫好之声,这个说,“这吃食绵软细嫩,真是不错。”那个说,“这野菜拌着吃,更清爽。”

上座的几位老者也点头称赞,温举人道,“我们这上了年纪的老头子,牙口不好,硬得咬不动,这吃食着实对胃口啊。”

田老爷子也埋怨赵丰年,“上次在你那里吃过之后,我还想了好些日子,可是就不见你派人给我送去几块。”

赵丰年笑道,“明日就送。”田老爷子这才满意,温举人身子康健,饭量也不小,把盘中菜都吃了,自觉肚中未饱,就道,“就这两道?”

这话可是问出了所有在场书生的心声,菜色做得极美味,可惜就是量少,一桌两人,不过四块,分食几口就光了。

这时,张大河领着几个小的又端了新的菜色来,众人才知还有后续,纷纷期待起来。

“第三道菜叫做五彩豆腐盒,第四道菜叫做香煎白玉虾,诸位请用。后面还有一道汤,一道点心。”赵丰年出声报了菜名,就不在多言一句。

众人看得那盘子里黑的木耳,白的银耳,黄|色的蛋丝,红得胡萝卜,绿的葱花都镶嵌在白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