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那你怎么回答他?
吕月月:我说,反正我不是为了我自己,要是为了我自己,我也不会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海岩:答得很妙。不过你这样答,他会不会觉得扫兴?
吕月月:是的,他有点懊丧,对我说:“你能陪我吃晚饭让我很高兴,我希望你也能高兴,而不是把它看作纯粹的公事。尽管我知道你陪着我对你来说,就是公事。”
我说:“你认为办公事就一定不让人高兴吗?你认为我今天不高兴吗?”
他听了这话马上又笑了,问我:“你会拉小提琴吗?”
我说:“不会。”
他问:“钢琴呢,弹得好不好?”
我说:“我又不是搞音乐的,也不会。”我问,“难道你都会?”
他说:“小时候由家庭教师教过,钢琴和小提琴都学,但学得都不好。”
我说:“了不起,你多才多艺。”
他挺得意,说:“你不是故意取笑我吧?”
我说:“不是不是。”
海岩:他可真有意思,我发现你跟他谈话还得哄着他。
吕月月:没错。从后来跟他的相处中我发现,他确实还保留了许多孩子的心理和个性。我只要给他一句狠的,他马上就能当真,马上就垂头丧气,几句好话一说,很快又能雨过天晴,转怒为喜。
海岩:他这种青年可能有比较深刻的两重性,一方面,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一直是在香港、台湾和美国上学,又不缺钱,所以可能连课余打工的经历都没有。
没经历过生存竞争的人肯定是比较单纯幼...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