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你去吧。 "这个施前是个人才,分寸把得极好。妫语嘉许地点点头,传喜雨将昨晚上的奏折呈上。
施 前走出宫门,精光尽敛的双目回头朝恢宏又安静的禁宫看去。日光下,禁宫像只安静的狮子,伺于一旁,冷静地审视这宫门外的天下。那双利眼瞧得见每一宗罪恶, 也瞧得见每一桩善举;瞧得清每一种疾苦,也瞧得清每一样富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即便是最亲最近的人,也只是冷冷地审视着。他深吸了口气,一整朝服,跨上 官轿。
"阿预,你说这蒋皙笨不笨?居然挑了那么一条险道去走!"孙须啧啧有声,半是感叹,半是惋惜,"也实在是可惜了,当年他三万兵戎踏平苗寇,也算是个将才......"
"须哥,你日后还是稍稍收敛点吧。"孙预在一旁将一则条陈看罢,随意道了句,也心知孙须并不会有多少警省。
"收敛?这是什么意思?"孙须朝他看过去,"怎么?这次压乱,上头那位有话说?"
"须儿!"孙业成怒瞪他一眼,"你个愣头青!还不听劝!前儿早朝时你没听见?那蒋皙口口声声以你为挡箭牌,这蒋宁辰叛了死罪,你这儿可没有追究呢!你再不知收敛,哪天皇上不高兴了,就拿你开刀!"食养门客之于君王那可是犯忌讳的事,连闻家都不敢明目张胆,他还没有警觉。
"嗯?"孙须拢紧了浓眉,心中不大爽快,"不就是和部下喝喝酒围围猎么?抵得上什么门客?最多也只有段辰算是个智囊型的人物,但这也是当初皇上派给我的,他仍念着旧情,时常走动罢了。"
孙预顿了顿,"段辰?"现在还时常走动么?
"是呀!去年平藩时就是多亏了他在旁出主意,一条搞定一个县。"对于段辰,孙须很具好感。
孙预不动声色地笑了笑,"须哥府上能结交这么个人物,倒是可以消遣消遣了。"既是她派去孙须的身边,那现在的往来应该也在她的默许之内,段辰都未开口,倒是不必太过担心了。
"呵呵,是啊!明儿我已约了他去器山猎马头熊了。"孙须大口地灌了杯茶,甚是豪气。
"马头熊?"孙业成听得也怪。
"啊, 这几个月来器山南麓的人家常遭马头熊的害,几头猪都给偷了,我前儿听弟兄们说了,正巧段辰也在,便约了他同行。"孙须顿了顿,又道,"天下太平了,我们这 些军士又无事可干了。皇上又没好好地训兵的旨意下来,许多章呈又太老,真是无聊啊!我也只有趁着这时段给大家伙点乐子玩玩了。"
孙预轻笑,"那些兵士都不还家过年么?"据他所知,亦快有还家的恩旨下来了,那些将士照理都该整理行装了。
"这不还有几天么?明年还用不用征召他们,大家心里可都没底呢!"有几个还想着如果不用回来了,就回家娶个媳妇,过过小家糊口的日子算了。嗟!没出息!
孙预听到这话却是沉吟了下,"须哥,你让他们随时作好准备入伍的打算,依我看,朝廷恐要备武了。"
"备武?"孙业成微微一怔,"匈奴那边还是麟王?"
孙预放下手中的笔,细细斟酌了下,"麟王是个问题,匈奴更是大患......平藩一事已让朝廷深深意识到武备之弱了,还不如个藩邦,这是一道警谕啊!"
"当真?"孙须听得一喜,不是平乱,而是真正地打匈奴,建立百世功勋,他光是想着就乐上了。
孙预见到他这般面貌,不觉莞尔,"当真。要不巡校之时会着你说说对军备的意思了。须哥啊,我看近几日,你便把具体的章程告诉段辰,让他代你上奏吧!"
"啊,好啊!不用他来代,我自己写一份也行啊。"
"不行!"孙预摇摇头,"你上次在巡校场可是把胡将军的部队和禁军都给得罪了,这军制改革的事儿,谁说都行,就你不行!"
孙须扁扁嘴,心中对这些计较不甚耐烦,"管他谁上呢!咱又不居这个功,只要能训练一支好部队,能去打个漂亮的大仗,管他这些个破鸟事!"
这话说得孙预与孙业成都笑起来,孙业成一直对这个儿子无奈有加,但偏偏这孩子只一心戎武,虽行事乖张,但居然也颇有将才。性虽大而化之,但真要到了战场上,却又谋局全篇,不废战事。是让他喜欢又不得,厌恶又不得。
"二爷,大少爷,三少爷,太爷请你们入祠堂。"孙泉在玄关处低声恭请。
"嗯,这便过去。"孙业成整整衣衫与二人一同入拜祠堂。
读写网()-享受的乐趣
第二部 庙堂篇 第十七章 石意思动
十二月二十,正是各部最繁忙的日子。礼部、工部不仅要应付国用,还要腾出手来筹办新年的庆贺。当然内务府、宗人府也跟着焦头烂额。同时吏部要负责官员考绩,刑部要审批大量案卷,择要收录。
户 部是任务最重也最无头绪的。前段日子户部侍郎撤换,尚书汲克调任,方星降职,只升了个风显明上来主理。人手不够,又是新的一套。光是清算国帑就已够呛,更 不用说还要进行来年的财政预算。人力不够,心力更不够。但也只能僵着,风显明屡屡求助于闻家帮忙,但闻谙身为尚书省左丞,同样事务缠身。水扬波都是身兼两 职,忙不过来,哪还有余力管他?当然闻家也不想插手这个烂摊子,怎么做怎么错的事,他们避都来不及了。
妫语自然清楚这个情形,却只拿眼瞧着,嘱咐德王佐理,至于人手,一直缺着,没有补上的意思。众臣都看得明白,这是皇上拿眼看着算科一试呢!
不是孙家人,更不是女皇自己的人,只是这明里看来,总是闻氏独领了户部。但现在这个户部是做对无功,做错要罚。所以用了德王,看来他今后是行什么错什么喽!
孙预瞧得清楚,自然也乐见其成,他身领六部百官,少了一部还省心多了。
至 于兵部,却变得极为微妙。北防一直有军报频传,匈奴小打小闹地常常劫掠边地城镇,且这个月还拿到了一份颇有分量的军报:剌刺纂其兄位,成为匈奴大单于,囚 左贤王撑犁孤涂于雅兰乌木草场,并袭掠纪州东胜,兵犯企口,意图叩关,进兵原州武泉。幸得武泉行军司马章戈与其女章畔率军抵制才阻其于关外,但险情未解。
这样一份军报于新年之际提上来是不是合适呢?孙业清颇费思量,跑去与自家大哥商议,孙业环以为女皇大力提倡新政,于外防上的顾忌可能就会少很多,且依女皇的心性猜度,怕是于戎武方面不会大大着力。
孙业清心中略有疑惑,平藩不也是大仗么?不也是指挥若定地下来了么?甚至可以说女皇亲政的基石便是其打下的,因为她几乎参与了每一次的战略布置,大胆启用孙须,重用胡前。这似乎在在都表现出其文治武功的决策力。
孙业环听了这番疑惑,长久地沉默着,他自诩阅人无数,但这位年方十六的女皇却让他顿感扑朔迷离。她到底在想什么?他一点数都没有。末了,他只关照了一句,即便要备武,也不当处于新政未稳的现在。
孙业清领命而去,却于途中碰上正要回宫禀事的知云。二人打了招呼,知云见他面有愁容,想到他身在兵部,便出声相询,"孙大人这是由摄政王府来吧?瞧大人满面愁色,可是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儿?孙将军的伤怎么样了?"
"哎,唉......"孙业清长叹,转而又看向知云,"方才问起将军的伤势......"
知云眉一挑,"咦?不是说将军的伤并不太重么?怎么不是这么回事么?"
孙业清苦笑一记,"老夫这个侄儿,将军没怎么当好,却屡惹事端,实在是担心皇上降罪......"
知云笑开,眼神隐隐,"皇上是极看重孙将军的,怎么会怪罪?前儿不还遣安元殿总管喜雨送去了滇云的贡药么?孙大人过虑了。"
孙业清眉宇依旧未开,但语气却是略带试探,"公公说笑了。皇上真那么看重须儿么?"
话至此,知云已略略猜到他的深意了,当下也是心照不宣地一笑,"记得皇上曾说过,这天下要安澜,必得两种人在侧,一是贤良能辅国,一是勇武能戡乱。二者缺一不可。"
孙业清眉色一凛,听清楚了话中之意,深吸了一口气,便坦言道:"不瞒公公说,臣近日收到一份军报。匈奴新汗即位,似有叩关之意。"
知云正了脸色,趋马近前低道:"孙大人,此事当缓却缓不得,要慎重啊!一个不当心便是欺军惘上,私扣军报,有通敌之嫌。"
"公公说的是,我何尝不是如此担心,只是这事关系重大......"他也实在不愿做个替罪羊。
"不如这么着,"知云语声更低,"大人遣署下一吏进报皇上,那么皇上办与不办以及将来查与不查都与大人无多大干系了。了不起一个用人不当之责。"
"多 谢公公赐教。"孙业清一揖,心中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内臣刮目相看。这一手,高明!如今的军报,皇上是不会马上就理的。这个新年太需要毫无事端地贺贺了。但皇 上毕竟是文武双抓的,边关出的事迟早会传到民间,到时再看回过头来,皇上能把这个错背下来?那他们这些臣子都干什么!所以这军报是沉定了!而到了那时,兵 部的责任可就提不起了,必得有个人出来顶顶罪,如果孙业清没抽身,便是他位再高权再重,也够死上好几回。
这皇上身边有人哪!连小小一个内臣都如此精干,可见其主子的城府是何等之深。
"孙大人客气了。 "知云拱拱手,"告辞。"
"公公请。"
知云入殿才将王府大小事宜齐述一遍,外殿便报兵部司城郎中铁江奉尚书孙业清令有军报上呈。
妫语一皱眉,只叫喜雨接了,并不亲自传见。知云在旁瞧得明明白白,只不作声。
"知云,近来公主怎样?"
"回皇上,公主虽是啼哭,但已比之前好多了。由奶娘带着并无什么要紧。小王爷也时常去看她,陪她玩耍。"
"小成王与公主感情很好?"妫语目光深沉地转向窗外,柔和清艳的侧脸没有半分情绪外泄。任是无情也动人。
"......还可以吧。"知云答得出乎意料地模糊。
妫语回过脸来一笑,恰似春融冰河,一声轻脆,便是暖风袭袭,绿了春草,红了娇花。"上次刑部怎么判的?"
知云闻言也松下语气,笑嘻嘻地回道:"挨了五十记板子,三天没能下得了床。"
妫语微哼一声,"才五十板就让你三天下不了床了?"
知云苦下脸,"施大人门下可是严刑厉法呀!个个都铁面无私得很。"
"铁面无私你还会只挨五十个板子?"妫语轻嗤,随即又朝他看来,暖意洋洋,"这几日已好了吧?"
知云眼珠子一转,笑答,"是大好了,多亏了长光送来的滇云白药,简直神了!"
妫语睇他,"你是越来越刁滑了......"
"启禀皇上,兵部郎中段辰段大人求见。"
"传。"妫语敛起笑意,知云一躬身,退在一旁。
"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段辰向来对于君臣之礼极为注重。
妫语一手轻抬,示意他起来,"孙将军的伤怎样?"
段辰将袖口捏了捏,躬身答道:"回皇上,将军复元良好。"
"嗯。"妫语点点头。
段辰见机由袖中抽出一本奏章,高举呈给喜雨,"皇上,臣有一本,奏请皇上御览。"
妫语接过细看,段辰已在旁申奏:"今天下虽平,然外患猖獗。兵者,国之戍卫也。必行精兵方能强国以抵外侮、捍富庶。故臣窃拟之三:
其一,宿卫之制当更。凡当宿卫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里为七番......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军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为六番,每卫万人......
其二,招兵俑。臣以为可择下户白丁、宗丁,强壮五尺七寸以上者。若不足,则兼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此是外州县招兵,可由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为抵匈奴之骑射骁勇,可于兵中择材勇者为番头,熟习弩射,以试录取,建骁骑营。
其三,购马之制。臣以为当由安平府专设马市,大批购入,并择优育后,精草食之......"
段辰洋洋洒洒地说下来,将碧落兵制的缺漏都来了一次重整,妫语边听边看边想。此议甚好!国之为强,民富、兵强,二者不可或缺。"想得好!"
她拿着奏本又看一遍,"目光长远,若按此行,不出三年,碧落之兵当精。段辰,想得不错!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等目光长远的臣子。"
段辰一躬身,"皇上过誉,臣不敢欺瞒皇上,此议乃臣与孙将军共同商讨得之。"
孙 须?于军政方面他倒完全不似平常的大手大脚。段辰说是合议,但奏本所署却只一人,其中缘由自不必明言。妫语神思略转,便知晓必是由旁人提点过了。而那人是 谁?妫语淡淡一笑,"回去知会一声孙须,说朕还等着他练支虎狼之师给朕瞧瞧,要他好好养伤,为国珍重。"顿了顿,她又补上一句,"建营,购马一事先暂缓。 此事须得与户部好好商讨,但征兵一事,他怀南军可先行,立个样子出来。"
"......是。"段辰忽然微微一怔,那日的书生倒是把这些都给料着了。他斟酌了下,"皇上,臣与孙将军在猎熊之际结识了一个人。"
"哦?"妫语微挑眉,这木清嘉可了不得,不单只让岳穹来荐,连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段辰也来荐他。
"乌州木清嘉。"
"乌州似乎专出才子啊!朕还听说有个覃思。"
说到覃思,段辰想起那几桩事儿来,也不由一笑,"是。覃思文章横绝一代,风采翩然,的确令人倾倒。但这个木清嘉却是个外讷内秀的士子。臣以为其人稳秀有劲松之气,平柔有流水之质。"
稳秀平柔,妫语闭目想了一下,心中已有计较。
读写网()-享受的乐趣
第二部 庙堂篇 第十八章 春日载阳
正月初一,岳穹早早起身,便走向西苑,那儿新近来了个人。
"呵呵呵,清嘉,起得那么早?"他才至亭苑,便见一身清爽简洁的木清嘉已打完一套伏虎拳了。
木清嘉披上外袍,朝岳穹一拱手,正正经经地拜了个年,"清嘉恭祝老师安康。"
"好,好。"岳穹拍拍他的肩,照理晚辈拜年是要回个红包的,但他却笑着递去了一本厚厚的书,用蓝布包着。岳穹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一脸郑重地接过,没有意外,也没有失望。他淡淡地笑了,一双精锐的眼中闪着细细的审视与深埋的喜悦,"清嘉啊,你来,我跟你说个事儿。"
"是。"木清嘉将书收入怀中,随岳穹进入里屋,心中大约有点数。
"你可知道皇上昨儿去了成王府,又去了闻府,末了还邀夫人、公主、小王爷去宫里看戏?"
"学生略略知道一些。"
"哦?"岳穹挑眉。
"学生早上听门房说的,说皇上车驾幸过之处,还有人唱歌来着。"木清嘉说得浅淡。
"还唱歌?"这他倒还不知道。
"是。先唱了几句《文王》,后来皇上吩咐那侍从唱了《常武》。"这话木清嘉说得可意味深长了。
岳 穹一听这话,并不甚以为奇。皇上的心思,他多少能猜到几分,匈奴的事,麟王的事,她可一直放在心头。只是这"不测不克,濯征徐国"指的并不单是匈奴与麟王 的武事吧!他不由对眼前这位学通古今,又内敛藏拙的士子再度深深地看了眼,语意悠长,"清嘉啊,不测不克,敌之狡也,或私结内间,或乘国隙。国之患不在明 而在微。你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木清嘉一怔,继而有种隐隐地震动,一句"国之患不在明而在微"重重地砸在他的心上,激起他深刻的震荡。不在 明,在微。那么,什么是微呢?这一个疑问,使得他往后的人生有了一个极微妙的转变,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明白了自己该说的话,这让他日后的仕途平步青云, 没有经历太大的风浪。
"呵呵,这大正月里的就把我叫来,可是要我来收红包哪?"王随依旧不甚正经地斜靠在栏杆上,对于亭中的石凳视而不见。
"我请王兄帮个忙。"孙预笑望着眼前一身随兴不羁的人,目光诚挚。
王随眉宇微微一挑,似笑非笑地道:"公欲取之,必先与之。看来夷州知州是你给免了的?"'三司馆'无所不知,自然会惹许多出人意料的麻烦。那夷州知州也不知怎么得来的消息,居然找到了他们中的一人,以偷盗罪收监拷问。
孙预并不欲挟恩相求,只淡淡道:"他贪赃枉法,我不过按律办事。"而此中罪证他会收集得如此迅速,当然借助了'三司馆'在背后推动的力度,两方不过顺水人情,并没有什么利与不利的关系。
王随撇撇嘴,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什么事儿?"能让孙预如此费心请他帮忙的事一定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