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自幼与顾夜惜相依为命,乞讨时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弟弟吃饱,又哪里舍得让他挨打?想到这里,杨过一阵悲愤,只觉得丹田中一股热气奔流而上,瞬间身体充满力量,猛的跃起,伸手推出去,也不睁眼。
这一下打在武修文身上,他“呀”的一声,晕了过去。旁边两个小孩哪里明白,只以为杨过将武修文打死了,害怕的大声呼喊起来。
这一声引来了郭靖黄蓉以及柯镇恶,黄蓉探了探脉,知道武修文只是晕了,但打在身上那一下,却是蛤蟆功,便问起缘由,武敦儒和郭芙怕责打,污是杨过打人。柯镇恶恨极了欧阳锋和杨康,闻言只道是杨过的错,将来他必然像那二人一般是个祸害,便要结果了杨过,被郭靖挡下。黄蓉追问杨过,杨过却不肯说,只拿眼偷偷瞥向了顾夜惜的方向。
黄蓉哪里会看不出,顺着方向瞧见了想要躲起来的顾夜惜,便道:“惜儿,过来,都瞧见你了。还躲什么?”
其实顾夜惜早在几个小孩开始斗蟋蟀的时候就已经来了。顾夜惜修习九阴真经已有一段时间,他骨骼清奇,内功进境一日千里,若非怕人看出什么,进展只会更多。那几个小孩声音不小,顾夜惜恰巧就在左近,听到呼喝声就跑了过来。后来的一切也都看到了,待杨过瞧见他时,他已经在那里站了许久,却没上前阻止。
这厮自然不是惧怕三个小孩,只是心里还另有打算。他知道这是杨过离岛的由头,自己若是参和进去,难免产生什么蝴蝶效应,若是杨过没有因此离岛,继续在郭黄二人的眼皮子底下,恐怕这辈子比那武家兄弟也好不了多少,那么令诸多痴男怨女心醉的神雕侠侣的传说自然也不会发生了。
他眼看桃花岛众人都跑了过来,心道此时需躲躲,万万不能引火上身,若是坏了机缘,杨过的一辈子就完了。哪想黄蓉早瞧见他了。顾夜惜只好万般不情愿的磨了过去。
郭靖见顾夜惜早来了,忙问道:“夜惜,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夜惜拼命挤出几滴眼泪,抽搐道:“我,我不清楚……只是……”他看了郭芙和武敦儒一眼,两个小孩瞪着眼,一脸凶相。顾夜惜差点笑出声,忙低下头,道:“我也没看见什么,太远了,好像是哥打了修文哥哥一下,修文哥哥就倒下了。呜呜……他死了么?”
杨过听了,顿时如遭雷击,他刚刚挨打的时候只想着要保护弟弟,怎么可能想到不到一刻钟的功夫,自己疼惜如命的弟弟竟然说出那样的话?
黄蓉却有些欣慰,暗道:这孩子年纪小小,却公正的很,自己往日里忽略了他,日后却要好好的培养,将来或许是能帮衬一二。芙儿虽然往日刁蛮些,但这种事也不敢撒谎。
杨过自打说了那些话,一眼都没敢看杨过。他知道杨过此刻定然难过的紧,日后也必定对自己生出嫌隙,故而也没凑上去解释。晚饭之后,郭黄二人商量着送杨过去终南拜师学艺。
第二天一早,郭靖便收拾行装,带着杨过离岛而去。顾夜惜到杨过上船之后,才从密林中出来,远远看着那小舟缓缓离去,心中默默祈祷杨过从此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黄蓉见顾夜惜心中这般不舍,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了。日后定要好好待他,却没有看见顾夜惜低头的那一刻,眼角闪过的坚定。
本章完结
第一卷:神雕偷天 上少林
杨过离岛几日后,黄蓉开始教顾夜惜认字。她越教越奇,只觉得这孩子天赋过人,举一反三,比之自己小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他性子柔和,更喜好那些佛典,一本法华经,几个时辰就能倒背如流,更有些不凡的理解。可惜这孩子立志习文,不然经她和靖哥哥调教,必然能够在武学上别有一番成就。
这几日顾夜惜内功到了瓶颈,怎么练都没有进境,心中烦躁不安。忽的想起九阴开篇的梵文部分,知道那是全篇总纲,兴许对他有什么帮助。加上杨过已经离开桃花岛,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少林寺找九阳,就故意在黄蓉面前读些佛法的书,又缠着她要学梵文。梵文的书,黄药师这里倒是有,但黄蓉小时最不耐这些枯燥的东西,丁点没学,哪里教得了他?她平日里还要督导女儿和武家兄弟,管理岛务,也没有太多时间管顾夜惜,被緾得紧了,也开始烦了。
顾夜惜见时机成熟了,这一天便当着黄蓉的面提到想上少林的事。黄蓉这两天早不耐他了,听闻这个要求,心里其实很是愿意。但又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便问顾夜惜:“你为什么要去少林?那里如今已在蒙古人的统辖之下,你一个人去很危险。不如,我送你到附近的普济寺,那里也有几个高僧,往来也方便些。怎么样?”
顾夜惜哪里肯依?忙道:“不要,我听说少林寺的祖师达摩,是天竺的王子,他肯定在少林留下很多梵文书和天竺佛典。而且,”说道这里,顾夜惜故意小声咕哝:“少林寺也比什么普的寺有名多了。”他低头叨咕,一举一动,尽心尽力的模仿小孩子的摸样,把只求骗过黄蓉,好早日上少林。
黄蓉听着,也觉得有理,疑虑消了大半。她对杨过心怀芥蒂,但是对顾夜惜却没什么恶感,相反还有些许愧疚,只觉得这孩子自幼丧母,便如自己一般,可是自己尚有父亲疼爱,他却只有杨过照顾。这孩子一直以为自己的一句话造成杨过被送去终南,心中难过,听他这一回,自己不但可以消除一些愧疚,更能摆脱这孩子的纠缠,省事不少。
黄蓉也知道这几日女儿与顾夜惜有些别扭,便决定将顾夜惜送去少林。
顾夜惜心愿得偿,立即兴奋的收拾行装,次日一早,便与丐帮中的三袋弟子登船离岛。他多年的计划至此几乎完成大半,又离开了令他窒息的桃花岛,心中顿时大快,不禁高声喊叫起来,只觉从此就如龙入海,再也没人管得了他了。
﹡﹡﹡﹡﹡﹡﹡﹡*﹡﹡﹡﹡﹡﹡﹡我是终于松口气的分割线﹡﹡﹡﹡﹡﹡﹡﹡﹡﹡﹡
顾夜惜重生后第一次出远门,路过的城镇无一不被他扫荡一番(这厮临走前,厚着脸皮从黄蓉那里要了不少银钱),半个月的路程硬是让他一个月才走到。看见少林寺迎客石的那一刻,那三袋弟子松口气的声音令顾夜惜如城墙厚的脸皮也不禁泛红。
那三代弟子领着顾夜惜进了少林寺,与顾夜惜一同拜见了方丈天鸣大师,说明来意。
这天鸣大师是刚刚从心禅堂七老手里接管少林寺的,前任掌门苦乘师是他的师祖,方丈之位是经过几番辗转才落在天鸣身上。他始才成为方丈,自然不敢令一个外人进藏经阁,闻言脸就变了色。两人哪有瞧不明白的?
那三代弟子更是哀怨十分的看向顾夜惜,他走前被黄蓉叮嘱了一番,早知道这任务是极难完成的,如今开来恐怕真要无功而返了,一想到路上要再次经历来时的痛苦,便觉得天地都要塌陷了。
顾夜惜心中暗暗好笑,也不说破。他心中主意早就定下,这些刁难怎能没有考虑到?但他也没说什么,进了少林寺为两人准备的客房,待知客僧走远了,才道:“这两日多谢这位大哥了,明日您就先回吧。我知道郭伯母叮嘱过你要好好照顾我,但是,我一定要留在少林寺,具体的我自己想办法。”
那三袋弟子心中自是千千万万个愿意,只是怕回去不好交代,犹自嘴硬道:“我怎能把你一个小孩扔在这里?你在少林寺人生地不熟的,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顾夜惜道:“不用担心。你一个人悄悄的走,我一个小孩,又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介绍来的,他们不好赶我走。日子久了,办法自然就会有了。”
那三袋弟子也觉得有理,便同意了。次日一早,顾夜惜果然发现房中没人,那三袋弟子只留了一封书信给少林方丈,独自走了。
顾夜惜将信交给天鸣大师,见他脸色幻变万千,心中笑翻了天,面上却丝毫未漏。恭恭敬敬的行个礼,道:“方丈大师,小子过去在桃花岛读书,知道少林的达摩祖师是天竺王子,他将学问全留在了少林寺,这里的梵文书籍应是不少,才来拜见的。小子只是想学习佛法和梵文,绝无其他心思。我在桃花岛上并没有拜师,因为我只想习文,不想学武。难道小子想要拜读佛经,修习佛法,也不行么?要么这样,小子本身无门无派,只是栖身桃花岛而已,您就挑选一位佛法和梵文都好的高僧,我拜在他的门下,带发修行如何?”
天鸣听完顾夜惜的话,心中暗道:是了,这铁定是黄帮主教这小娃说的,否则一个六七岁的小童,如何说的出这番话来?如今郭靖黄蓉在江湖上的名声一时无两,他们的请求自己也不太好拒绝。既然这小孩说只学佛法,那么自己就安排一名佛学高超却不习武功的寺僧教他吧。
本章完
第一卷:神雕偷天 危机
几番选择之下,顾夜惜最终拜在了天鸣方丈的师弟,天慧大师门下,带发修行。这厮为了取信少林,除了头发没剪之外,一切便如普通寺僧一般,每日早晚课绝不缺席,打水劈柴的活也不拖泥带水。跟随师父修习佛法更是比某些寺僧用功多了,仿佛这厮只待时机到了就会出家一般。到真是老老实实按着当初约定来的,少林寺上下也渐渐放下戒心,只觉得当初是过分紧张了。
说道顾夜惜的这位佛法师父,倒真是以为博学睿智的高僧。他年轻时争强好胜,资质在同辈中也是佼佼者,故而极为骄傲,一心练满少林七十二绝技,要证明那些前辈们的告诫都是错的。他刚开始的时候,进展很是迅速,后来渐渐出了些毛病,最后干脆功夫全废,这才保住一条性命。此后一心修习佛法,得失之间,心性已经磨练出来了。顾夜惜拜在他的门下,的的确确的在认真修习,颇得这位禅师的欢喜,只想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传人,一身佛法修为,倾囊相授,也真得了许多东西。
几个月的时间,顾夜惜有心之下,少林寺早已把他当做门内之人,也不防着他了。但顾夜惜也不敢提出本意。直到一年以后,得了一个契机。
那一日,山下有加农户,一个老妇人重病,家中贫穷难以医治。她儿子不知打哪里听说少林寺里有高僧会医病,便背着老母,一步一步爬上山求救。少林医僧只道这病已经不可医治,顾夜惜在旁却给出了几点建议,原本必死的老妇人居然在如此医法之下痊愈。其实这厮在桃花岛看了不少黄药师搜集的医典,于医学上的见识比少林寺的医僧高明不少。
当晚,顾夜惜就禀报师父,想要进藏经阁抄写梵文佛经,为他早逝的母亲祈福。这要求合情合理,天慧便允了他。
进了藏经阁,顾夜惜也没直奔楞伽经。他只挑了几本著名的佛经梵本,便开始誊写。写完之后,又拿到外面,对着家乡的方向烧掉。连续半月有余,别人也真当他是为了孝心才如此的(也的确是尽了一份孝心)。
于是这一日,顾夜惜终于把他的魔爪伸向楞伽经。他将几卷经书誊录下来,中间或有汉字,也只当译注抄写。待抄完经书,已过了三日。他誊好经文,便告别看管藏经阁的僧人,如往常一般回房。只是,他回屋后,又悄悄将经文间的汉字誊了下来,第二日又装模作样的将经书孝敬了母亲。如此又反复了几日,才停下回复曾经的生活,而暗地里每日修习九阳真经不辍。
这九阳真经,按其所书,乃分四卷。顾夜惜这段时间随天慧学梵文,九阴真经的总纲已尽数译出,每晚修炼勤勉,虽有些进益,却还是难以令他满意。其实武功一道,追本溯源,乃是古人强身健体之功法,讲究的是顺其自然;若只一心精进,难免落了下乘,甚至有心魔的危险。所幸九阴真经法自道家真谛,故而他如此精进之下,竟没有走火入魔;但是他练到这一步,必然要细心打磨,若还想精进如前,是绝不可能的了。而他修习佛法的日子也不短了,这几日虽然抄写的是梵文佛经,但是也大多心中明义,渐渐的心中平和不少,再来修习九阳的第一卷时,其实甚是符合其中真意,故而进展奇速。几日下来,只觉浑身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
数月过去,顾夜惜练完第二卷后开始修习第三卷,卷中所述内容渐渐艰涩起来,故而花费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但总快过九阴的进度。这厮虽然书看了不少,但是没有经过师父指点,有些道理实是不懂的,见那九阴真经怎么都练不好,也就渐渐放下,只一心注重九阳。如是半年有余,方才开始练习第四卷真经。
若说这厮的进度也算奇速,比之后世的明教教主快了何止一倍?盖因他自幼修习九阴,经脉早被拓宽不少,这九阳真气,走的乃是修好的道路,自然快了许多。只是他练习第四卷的时候,又到了武学上的瓶颈,如是一年,也没什么太大的进境,这厮兀自苦恼,却不知早已埋下祸根。
顾夜惜至少林寺已有二年,这一日正是第三年的春分时刻。他一早趁着打水的机会登上峰顶,修习九阳真经。他这几日隐隐觉得会有些突破,故而比往日勤奋了许多。春日正好,山中莺啼鹿鸣,谷气环绕,清新自然,令顾夜惜心中舒畅许多。正运功时,忽觉三焦一阵热流涌过,大喜,只道是终于通关。岂料浑身经经脉剧痛,忽如烈火炙烤,忽如寒冰冻裂,实在难忍。他固然练功多年,经脉坚固胜于常人。却也只是不过九岁稚龄,正处于生长期,哪里经得住如此剧烈的真气?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经脉迅速开始萎缩,自古对付洪水,只有疏道理没有堵的成功。他经脉萎缩,真气却还激荡,没了前路,登时开始四处乱窜。其中疼痛哪能说的明白?
登时山中惨叫声连连,只是他平日练功,自然挑一个鲜少人迹的去处,此刻喊声虽大,却没人听到。顿时心中一片悲凉,一阵迷糊中想到,难道我竟就这样死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竟是这种下场?怎么办?怎么可以就这样完了?
突然,顾夜惜耳边传来一阵轻笑,恍惚间貌似一个男人出现,只听到:“你这娃儿,太过贪心,九阴九阳岂能随便同练?”
说罢伸手贴上顾夜惜的后背,运气功力,助他行功。
第一卷:神雕偷天 突破
顾夜惜只觉得一道浑厚中正的真气自后被涌入体内,也不敢抵抗,努力顺着那道真气想要梳理经脉。怎奈他练的乃是两种极端真气,是天生的对头,轻则走火入魔重则经脉尽废,乃至爆体而亡,怎么可能相安无事?他之前练功,火候尚浅,白日练习九阳,晚上九阴自动运行,错开时间,是以无事。然而日积月累,两种内功渐渐臻至圆满,及至今日,都到了关键时刻,体内平衡立即被打破,故而有此一劫。
过了半天,顾夜惜只觉疼痛依旧,寸功未进,心中忐忑至极,忽而灵光一闪,催动体内两道真气融向一处。那阴阳二气被迫融合,仿若有灵般,反应极剧烈,疼的顾夜惜又是一阵哀嚎。这时那人的真气便增强一分,仿佛也明白他的意图,控制着将那两道真气融合。
许久,太阳已从开始的露头到一跃而出,霎时天地一片光明。顾夜惜头上汗珠连连,呼吸却渐渐稳定下来。那人也知道他正在关键时刻,不敢怠慢,一直缓缓输送真气。幸好他内功高深,真气中正,而顾夜惜修炼时日尚短(相对于那些顶级高手),方才经得起这番折腾。
又过了三个时辰,顾夜惜方才长舒一口气,缓缓睁开眼睛。恍然间只觉得天地的一切都不同了。抬头,一张熟悉的脸映入眼帘。
“是你?”顾夜惜大惊失色。原来这人竟是那整日里看管藏经阁的老和尚。
“是我”。那老和尚戏谑道:“很意外么?我观察你很久了,小子。”
这老和尚却是这些日子看顾他抄经书的觉远和尚的师父,行观。不待顾夜惜反应,老和尚又道:“你初入少林时我就觉得你骨骼清奇,极适合我的功法。若是传我衣钵,定然能令九阳神功闻名天下,胜过九阴。岂料,”行观瞪了顾夜惜一眼,笑道:“你这小娃竟然身怀九阴功法,可是,你却告诉方丈说你并没有拜师学武,那你的功夫是哪里来的?我瞧那个丐帮弟子也不像知道的,莫非你是偷学武功的?能在黄药师眼皮子底下偷到九阴真经,你倒是厉害的狠啊。”
顾夜惜当初只是看了电视剧,只道九阴真经当世只有桃花岛和古墓派有,哪能料到这个少林和尚也懂?听这老和尚推断的不是十分事实也有八九分的正确,登时慌了神,心中计较着。忽而眉头一皱,想到一点,忙道:“莫非,你是….”顿时心中大窘,脸上泛红。
行观点头,“不错。我见你倒是真心实意的想天慧学佛,以为你只是偷学了九阴,躲到少林来修炼。没想到,你这孩子真是性情坚韧,也着实狡猾,竟是冲着那楞伽经中的九阳真经而来。只不过,这书中夹带经文,当世也只有我和时常打理藏经阁的觉远知道,你又是从哪里得知?”
顾夜惜自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因为看了名为《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的电视剧,转而问道:“当世只有古墓派、老顽童周伯通以及郭靖和黄蓉得了知晓九阴真经,北丐和南帝不问世事多年,你又是从何处得知九阴真经的?怕不是偷的就是抢的吧!”
老和尚嗤笑道:“我哪里用得到偷抢这样下流的手段?我自创的九阳神功难道比九阴差了?我不过是从王重阳手里借来看过罢了。”
原来这老者竟是九阳真经的作者。他当年与王重阳、林朝英一起闯荡江湖,后来为情所困,自己浪迹天涯,本欲成就王林好事,然而经年之后,物是人非,王重阳创终南派,林朝英入古墓,从此不踏出一步。他听闻王重阳当了道士,气愤不已,自己本来修道多年,一气之下改投佛门,当起了和尚。后来他了解到王重阳得了九阴真经,就去借来看看,王重阳早年愧疚于他,答应出借三日,但不许誊录。行观借读之后,虽然受益不少,却很不服气。暗暗立志要创出一套比九阴更胜一筹的功法。后来在少林挂了单,每日暗暗查询少林武学精华,终于被他创出九阳神功。彼时行观心性修为大涨,不再看重江湖意气之争,但也怕自己的神功没有传人,故而将之写到楞伽经中,希望得一个心性根骨俱好之人,将之流传下去。
本来当世也只有他和觉远知道这九阳真经,后世又被明教教主机缘巧合得了去,那是后话不提。但哪能料到顾夜惜这个怪胎,竟是个穿的?他观察顾夜惜许久,对于他九阴九阳齐练的方式也很好奇,故而今日才救了顾夜惜一命。
行观说完,又摇了摇头,道:“你这小娃,太也狡猾。也罢,你既然不愿告诉我实情,我也不问,你如今将九阴九阳融合在一起,体内真气再也不是二者之一,也不能按着原本的路子修炼下去。我看你是真的没有武学上的师父,你可愿拜我为师,让我来指点你的修行?”
顾夜惜闻言,心中又是欢喜又是为难。他也知道行观所言是事实,可是自己不愿拜师,是因为不愿受到约束?br />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