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本领。 秋读阁如晴想着向家人口简单,但总算也是有点资产经济小康家庭,想把日子继续过好,算账理财是必不可缺,只得沉下心思来,决定好好与算盘为伍。
如晴目标是做一个合格妻子,至少掌管好财产,管理好奴仆,至于姬妾嘛,老太太说了,以向家门第,想纳妾也得有银子养才成,就算有三两个通房,也不足为惧。所以如晴暂且把妻妾相争本领抛下,只一心学习如何相夫教子,管理家务。
而如善则向新生代才女目标奋进,目前已小有成就,提起方府二姑娘大名,外头倒也是赞声一片,其诗词优美,词藻华丽,对仗工整,极其不凡。她每每参与别府才女诗会,总会流传出一两句脍炙人口诗词来,一时间,京中好多文人墨客都在争相传颂方府二姑娘不凡才识。
深秋之际,寒风凛冽,寒冷冬天已提前来临。因为这次毫无预警,头天还阳光和暖,第二日便大雪飘飞,方府好多人都得了风寒。听闻外头各处医馆门口都排起了长龙。甚至连御医都马不停蹄忙得团团转,因为皇宫里各位娘娘,娇气皇子公主好多都病倒了。
再来,各个世家里好多贵妇们也都病倒了,太医院也抽了部份人手,给这些人看病去了。
说起这些八卦来,玲珑简直就是口沫横生。
荣国府老太君病最是严重了,听说都起不了床了。太医都说准备后事了。还有泽云侯府林二夫人母亲也病倒了,瞧了好多大夫都不中用,这回也嚷着找御医来。可惜,太医们都不理她。
“为什么呀?”玉琴问。
侍书道:“知道不知道,区区侯府偏房,太医才不会去瞧呢。说的可对,玲珑姐姐?”
玲珑道:“说的也对,也不完全对。那林二夫人虽说是侯府里人,可她母亲一无诰命在身,二没住在侯府,那太医如何去瞧?”
这倒也是,太医可不是人人都看得起,只有二等爵位以上勋贵之家才够资格请太医。
但侍书却不耻下问,“可是,去年何老太爷不也病着了,他一不是世家,二不是勋爵之家,不也让太医瞧了么?”
玲珑道:“那不同,何老太爷这病呀,可是皇上亲自下令,太医敢怠慢么?”然后又皱起了眉头,道:“最近永宁伯府也在四处请大夫呢。”
玉琴与侍书互望一眼,最后由玉琴问道:“永宁伯府么?是谁病着了?”
“世子江允然。”说起这个名字来,玲珑这回却是笑呵呵,说得手舞足蹈,“听说病得连床都无法下了。他老娘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医,接连打发了好多京中有名望大夫,仍是不见好转,反而有越发加重的趋势。这回,铁了心请了太医去瞧,偏她家又不够格请,听说还是走了靖王妃门路。才把太医请进府去。”
玉琴也跟着满脸兴奋,“真的么?病的有多重?”
玲珑摇头,“江家消息守得可紧呢,没法子打听太多,反正只知道已经请了好多大夫了。”
“那江世子究竟生什么病?”
“风寒吧。”玲珑倒是说得不含糊。
区区一个风寒都能弄成这样,还是这些权贵之家,足以见得江家奴才都不是做事的。沉香不屑道,“幸好咱们姑娘没有嫁过去,不然,有一屋子奴才侍候还能病成这样。那是人呆的地方吗?”沉香侍候了如晴近十年时间,从未让如晴生过一次病,所以她有资格鄙夷江家奴才。
如晴给文哥儿绣了个冬天戴的虎皮帽子,今天总算完工,掐了线后,左右打量一番,觉得还算不错,便屁颠颠跑到何氏房里,准备把虎皮帽子给小侄子戴上。
很不凑巧,何氏那有了客人,如晴也认识,是何氏的闺友,及娘家的姐妹们,想不到如善居然也在这儿,正与她们交谈着什么。
如善见着如晴,唇角歪了歪,秀气地笑着,“四妹妹来了。”
如晴点头,边走边道:“给文哥儿绣了顶帽子,大嫂嫂子给戴戴试试,看是否适合。”一边说着,一边与诸位妇人打了招呼。
何氏笑道:“难得四妹妹费心。来,先坐下,尝尝厨房里刚做出来松花糕。”
如晴坐了下来,尝了两口糕点,照例夸了几句,目光与屋内几位妇人接触,很自然地与余夫人搭起了话,“多久不见,大姐倒是发福了。”
余夫人笑道:“呵呵,是吗?瞧着四妹妹却是越发水灵了。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她羡慕地打量着如晴身上简单的浅绿色绣百合如意袄子及同色烟柳长裙,整个人看着清新又雅致,袄子是束腰设计,越发衬得纤腰如柳,婷婷玉立。尤其如晴脸蛋儿粉嫩仿佛会掐出水般光滑,更是艳羡不已,又瞧着如晴眼睑下方些微的青影,忍不住道:女红虽然重要,但也得顾着身子。想来,四妹妹昨晚又熬夜了吧?
一时间所有人目光又看向如晴,如晴被瞧得好不自在,她低低地道:“也没什么,只不过多绣了一会,想着今天就能弄好,不然过了冬至天气就更冷了,刚好可以给文哥儿戴着。”
何氏笑道:“文哥儿可真有福气,有这么疼他姑姑。今天二妹妹刚送了帽子来,你倒也送来了。那敢情好,这个冬天就不必再买帽子了。”
如晴愕然望着如善,“二姐姐也绣了帽子给文哥儿?”目光接触到被高夫人抱在怀里文哥儿,果真头上戴了顶极漂亮帽子,白色狐狸毛镶边大绒帽,额头上方镶着块宝石,颜衬得文哥儿白皙脸蛋更是白里透红,好不可爱。
不得不说,如善帽子那叫才华丽、不止绣功好,质材也好,尤其那额顶宝石,更是奢华至极。
反观自己帽子,虽然式样独特新鲜,但并无多余装饰,也不值几个钱。
一时间,如晴忽然觉得自己拿不出手了。
如善望着如晴,唇角浅浅地挂着笑,“四妹妹也给文哥儿绣了帽子么?拿来与我瞧瞧。”
如晴正犹豫,但如善早已先一步夺过沉香放在袋子里帽子,迫不及待地拿了出来,略略打量,吃吃地笑着,“四妹妹女红可不了得,居然绣得这般精致。向家公子还真有福气。”
其他人瞧着如晴绣的帽子,也纷纷夸奖起来。
如晴微笑着,“哪里,和二姐姐一比,可就比到天边去了。二姐姐绣的更是漂亮。”
如善掩唇笑道:“我哪儿能绣这些东西呀,太费时间了,我也不会。只是从外头买来,瞧着喜欢,就买下来了。虽然挺贵,但文哥儿戴着着实好看,便给买了。”
众人又忍不住望着文哥儿头上帽子,只见如善起身,轻轻给文哥儿把戴歪了帽子重新扶正,刚好露出明丽华贵红宝石来,又是一阵轻呼,其中一个妇人笑道:“二姑娘可真是大手笔,这么贵重也舍得出手。足见姑嫂和睦。”
如晴又细细打量文哥儿头上帽子,果真是实打实红宝石镶嵌。于是微微笑着,“估计花不少银子吧?”
如善仍是一派秀气斯文,“也不过几吊钱而已。”
如晴倒吸一口气,几吊钱?到底是几吊呢?两吊,九吊?可怜自己一月就那么两吊钱月银,每日里除了打赏些下人外,便所剩无几了。她倒好,居然一出手就几吊钱礼物。
其他妇人也忍不住艳羡地对何氏道:“你倒是有福气,居然有如此大方乖巧姑子。哪像----”
何氏满足地笑了,带笑眸子在如善如晴间来回扫视,笑道:“是呀,我可真有福气。有这么个懂事乖巧妹子。”目光温暖地射向如晴。
如晴被她盯得心头暖暖,刚才因如善挑衅举动弄出的火花也渐渐淡去。
如善不悦何氏瞅如晴的目光,若无其事地道:“这马上就快入冬了,昨儿个无意间发现一家专卖小孩子衣裳铺子,式样倒是不错,改明儿再给文哥儿买几套来。只是不知文哥儿穿多大衣裳。”
余夫人下意识望了如善,问:“二姑娘说的是哪间铺子?”
“就是西街那个铺子,铺子叫什么来着,好像叫贵子坊吧。专卖料子,也做小孩子的衣裳。”
余夫人笑道:“那间铺子我也听说过,我家两个小淘气衣裳也都是去那儿买。二姑娘好大手笔。想必府上月钱应该很是丰厚吧。”
如善唇角微翘,“不多,一月就两吊钱而已。”
余夫人愕然,何氏则代为解释,“我这个二妹子呀,可真了不得,不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做生意呢。诸位或许有所不知,这个妹子,还在外头开了间铺子做起了生意来,还做得有模有样呢。一月挣个百十两银子也不是难事。”
一时间,各个惊讶,艳羡目光都射向如善。
如善被说得不好意思,微微低了头道:“嫂子也太夸张了,也不过就够些零花而已。”
何氏微笑道:“是呀,你这零花标准也不过每月里在钱庄里存上个**十两银子而已。”
一阵吸气声偷偷响来,在座诸位官家夫人,或许其夫家在朝为官,颇有声望,但并不是所有当官都有钱,也并不是所有官太太都是吃穿不愁,总有那么几个是寒族子弟熬出头,或是家无恒产又无经商头脑更无理财本领,只能守着朝庭每月发放俸禄苦哈哈过日子,比如说,何氏表妹高夫人,及何氏一闺中蜜友朱夫人。
就连何氏嫡亲的姐姐余夫人,虽然嫁妆丰厚,夫家官位也不低,但余大人也只是中等官家富户罢了,每月里手头流通个几十两银子还有泰半归作家用,哪有人家如善一月里能百十两银子直接进自己腰包来得痛快。
如晴也忍不住羡慕地望着如善,穿越女一朝穿越,那可是十有九个都能玩转古代,要不就是冠盖满京华,要不就是独特气质惹得众多男主洒热血抛头颅,要不就是做起生意来,如吸钞机似,只见大把银子往自己口袋里飞来着。
如善成功,更加衬得自己黯淡无光,如晴很忧郁,很自惭。
51 江家八卦
又与大家说了会子话后,如善问什么时辰了,得知快到酉时,自言自语道:“相必这个时候凝香坊掌柜应该替我把东西准备好了。”然后起身,对诸人笑道:“诸位夫人嫂子继续玩,我出去一躺。去凝香坊给我姨娘拿胭脂水粉去。 ”
高夫人奇道:“那凝香坊胭脂水粉可是出了名贵,但品种却是齐。何须预订呢?”
如善笑道:“是这样。前阵子我听说凝香坊新进了一批西洋胭脂,一直供不应求,我昨儿个去时已然告罄,掌柜与我说今日里会到一批,所以我先预付了定钱,今天儿准备去货。”
一时间诸人神色各异,有羡幕,有讶然,还有不以为然。
“姐姐府上可真够宽厚了,对个妾室都那么大方。”说话余夫人,她是对何氏说。
如善略有不悦,但脸上却是笑意盎然:“姨娘每月里也就那么两吊钱过日子,平时候打赏下人再来几趟人情往来早已捉襟见肘。这凝香坊西洋胭脂,则是咱们私房里出。 ”
如善带着一身香气离开后,屋内诸人神色各异,何氏神色不变,又招呼着大家继续用茶,又拉过如晴,抓了一碟子瓜果点心与她:“好久没来我这了,今儿个可得多呆一会。”然后拿过如晴所绣帽子打量一番,道:“这大冬天,你就绣一项来,可不够换呀,至少得再绣个三五顶。”
如晴乍舌,嘟唇:“嫂嫂就爱欺负我。二姐姐不是才给文哥儿买了帽子吗? ”
何氏笑道:“你二姐姐买太贵了,文哥儿可没那个福份戴这么贵帽子。还是你绣好,又朴实大方,又不花钱。我用着也不心疼。”
一时间屋内诸人跟着笑了起来,余夫人取笑何氏:“还说你是个温厚,原来也是个蹭鼻子上脸,羞也不羞。”与如晴道:“妹子千万别由着她,你嫂嫂就是个人心不足。她以为绣顶帽子就像喝白开水一样简单呀,真是。 ”
朱夫人也跟着笑道:“可不是,还不是个见高爬高。这一针一线绣出来,外头可是银子都买不到。你倒是好,又舍不得花银子,只想着蹭小姑子针钱,确实不害躁。”
众人又捂着唇笑得东倒西歪,何氏也跟着无耐地笑着:“罢了罢了,我脸皮厚,你们就尽管呈嘴皮子功夫吧,反正能吃到葡萄,就我一人而已。”
这下子,何氏可谓是惹犯了众怒,包括余夫人在内几位妇人一并上前捎何氏胳膊窝,何氏连忙告绕,把如晴给推到前头抵挡,大家笑闹了好一会儿,眼见天色渐黑,这才起身告辞。
在回去路上,玲珑忍不住嘻嘻地笑道:“二姑娘花了银子还讨不了好,真可怜。”
沉香斩斥:“又胡说八道。主子们事,岂是咱们下人能编排?”
玲珑连忙关住嘴巴。
回到写意居后,如晴把今天事儿与老太太讲了,老太太轻轻一笑:“你羡慕她了?”
如晴讪讪地道:“没有人不喜欢银子。二姐姐能挣银子,我当然羡慕了。”同样是穿越女,人家如善活得风声水起,而自己呢,却没没无闻养在深闺。想来就悲催。
人家如善不只才学出众,做生意也还有一套呢。
虽说大庆朝开国以来便明文规定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但这条规定经过百十年后,早已没什么法律威力性。因为,京中各大钟鼎鸣食权贵豪门,哪一个屁股是干净?大家都知道,想靠奉禄或是御赐田庄宅子过活一辈子,只能图个温饱,只能大贵,却无法大富。而权贵之家一旦离了金钱支撑,哪还能贵得起来。如果没有银子铺垫,估计有泰半世家都只能乖乖回家种地去。 三代人中便出了两位首辅何家,如果没有大把银子四处打点,估计至多就只能混到普通官员角色吧。高贵如平阳侯府,就是因为不会钻营,不懂生财之道,虽顶着二等爵位,因没银子和实权傍身,也只能是个空有尊贵名份,实则稍微有点眼力人家也断不会把姑娘嫁过去。方敬澜敢把如真嫁过去,也不过是瞧中钟进这个女婿挺上进,并且上无高堂管制,左右无妯娌制肘。
三等爵位永宁伯府,人家因实权傍身,自然有大把人来巴结,银子自然而然地落进腰包,人家云氏腰板儿才会这么硬挺。
一等爵位荣国公府,全是一群只负责吃负责喝负责生败家子,人家至今能有这份风光,多亏了家里出了个皇妃。
但也是因为这个皇妃,荣国府银子失得更快。
所以,顶有爵位不一定有钱,但有实权勋爵之家,肯定得有大把银子傍身,如果再经商,那肯定是富得流油了。
世家权贵各官员们经商,真是最好一种致富方式。
如今,京城豪门权贵里,稍微有眼力家族,有近半都在或明或暗地经商。
如善经商也颇有一套,她厉害在于,她租铺子并不是旺铺地段,只是挨着西城门一个偏胡同里毫不起眼角落,卖些米面之类民生用品,那儿虽然不起眼,但人流量极大,虽然只是些低层贫穷老百姓,但这米粮可是家家户户必备呀。再来,听说如善卖得便宜,足足比别家铺子还便宜两成,生意好那是情理之中事来。
如善腰包里有了银钱,又雅名在外,在方府越发派头起来。反观如晴,则被挤到角落里去了,再加上向家虽然经济小康,但对于方家来说,也还不够看----如晴屋里头三等丫头就有两个已向老太太表明:日后由老子娘安排婚事,就不陪如晴一并嫁到向家去了。
老太太并未多说什么,准了两个丫头及老子娘恳求,只等着如晴嫁人后,再另行出府嫁人。
至于如晴对如善羡慕,老太太却不置一词,只是对如晴道:“你看外头哪家闺阁姑娘有像她那样抛头露面做起生意?如今她有了银子腰板儿硬了,不过呀,这后头日子还长着呢。咱们走着瞧吧。”
如晴听得稀里糊涂,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外出经商,只能依附父兄或夫家过活,但如善自力更生,增加了收入,又养活了自己,岂不更好?为何连老太太这么高瞻远瞩之人也会如此看轻她呢?
不过后来夏林家与如晴解了惑,夏林家偷偷对如晴道:“二姑娘经商不是不好,可一个闺阁女子这样抛头露面又毫无顾忌,却是不妥。”
如晴明白了,虽然经商来钱最快,但真正决定别人认可,仍是地位、身家、名份及其娘家父兄带来利益。
如善能挣银子,但对于那些权贵来说,仍是不被放眼里。
寒风凛冽腊月里,方敬宣二儿子赵谨成亲大喜日子,新娘子是六品大理寺詹事之女。
身为方敬宣娘家亲戚,为了给方敬澜挣面子,方府阖府都出动了,足足坐了两大桌子。
身为赵勤嫡亲姑姑,豫郡王妃这回却没来,只是命管家送了份厚礼过来。原因:府里出了点事,一时走不开。
然后立马有嘴碎客人则悄声道:还能有什么事,还不是那个小妾生了个儿子,又得豫郡王喜欢,她坐不住了呗。
虽然这位夫人说是事实,也是众所周知事,但没人敢附和。
云氏也差人送了份礼来,方敬宣却没那个胆子学林氏那样,明张目胆把礼物丢至大门外,堆着笑脸问对方管事,夫人和世子为何没来?
那管事回答道:“世子身体抱漾,夫人担心世子病情,无法喝上贵府二公子喜酒,还请夫人见谅。”
方敬宣连忙问:“也听闻世子病下了,这严重么?”
管事回答:“已请了御医瞧过了,喝了几贴药,已经无大碍了。”
等那管事离开后,一屋子客人又相互交谈了起来。
一个妇人惊讶道:“前阵子还听闻江家世子病都快起不了床了,怎么这么快就好了?”
另一个妇人接过话来:“刚才没听到么?人家请可是御医呢。有御医出马,定是药到病除。”
“这永宁伯府还真厉害,连御医都能请动。”另一个妇人羡慕地说道。
有消息灵通连忙接过话来:“听说是走靖王妃门路。”
在座诸人也听说了江家与方家事,纷纷似有似无地望着方老太太和如晴,但顾忌着方家及赵家颜面,倒也没有明着说出来,只大家在各自肚皮里打打官司罢了。
老太太不喜这些古怪目光,更担心会对如晴造成伤害,便对方敬宣道,身子有些泛了。然后,方敬宣大儿媳妇刘氏亲自领了老太太和如晴去了厢房歇下。
走在去厢房抄手回廊上,如晴打量这赵家内院,很好,比起上一回这内院略有看头了,说明赵家经济条件开始好转。池子里水不再枯绿,地上也不再是枝叶横生。
52 家长里短八卦事,冤家路窄,有人心虚
参加完赵家婚礼后不久,何氏三妹也跟着嫁进了庆昌侯府。
本来何家三姑娘要明年才及笄,但庆昌侯府老`却在进入寒冬里便染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何家为怕老夫人翘掉了,庆昌侯爷就得守三年孝,为怕女儿终身大事生变,便主动提出先办喜事,顺便给老夫人冲喜。
然后,冬月十五这一天,诸事皆宜,庆昌侯府迎娶何家三姑娘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