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30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东西玲珑,可也是三爷的一片心意。 ”

太夫人笑着点头,让玉版收到奁镜里:“难为他想得周到。”

三夫人听着,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她拿了几匹色彩绚丽的尺头递给十一娘和五夫人:“这是有名的蜀锦。我们这边用的少,西安府那边用得却多。特意挑了几匹时新的样子,给两位弟媳妇做小袄。”

十一娘和五夫人笑着道了谢。

有小丫鬟进来禀:“侯爷和三爷来了!”

知道三爷和三夫人回来,徐令宜在外院的仪门前等三爷,十一娘则在垂花门迎了三夫人进来。徐氏两兄弟在外院的书房说话,两妯娌则去了太夫人处。三夫人将从山阳带来的礼品送给各人。

“快让进来!”太夫人听着呵呵笑,露出几份期盼来。葛巾忙去撩了帘子,徐令宜和穿着官绿色十品县令官服的三爷走了进来。

“娘!”三爷跪下去给太夫人磕了三个头,徐令宜上前搀了哥哥,“你的身体还好吧!”

“好,好,好。”太夫人笑盈盈地携了三爷的手,“有你四弟和你五弟照顾,我好着呢!”然后问起三爷任上的事来。

有小丫鬟端了太师椅放在炕边,三爷坐下,细细地答着太夫人的话。知道这次考绩得三爷得了个“优”,太夫人笑容更威:“这就好,这就好!你是皇后娘娘的兄弟,出去了,就要给她挣颜面。”

立在一旁的三夫人听着,脸上就露出几份得意来。

“娘的话,我一直记得呢!”三爷道,“在家处理庶务也好,在外做官也好,当清清白白,本本份份。”

太夫人不住地点头,问:“小五怎么还没有回来!”

五夫人忙道:“已经差人去叫了,看时辰,就要回来了!”

她的话音刚落,有小丫鬟隔着帘子凛着:“五爷回来了

声音还设有落,帘子一撩,屋里乱了阵招风,徐令宽一溜烟地跑了进来

“三哥!”他笑着拍了三爷的肩膀。 ^

三爷肩膀一歪,打趣他:“三年不见,你怎么一点也没长进。”徐令宽嘿嘿地笑。

被娘抱在怀里的歆姐儿见了高声地喊着“爹爹

徐令宽走过去拉了拉歆姐儿的小手,冲着一旁的五夫人笑了笑。

杜妈妈进来:“侯爷,太夫人,酒宴已经安排好了!”

三爷就扶了太夫人下炕,落后太夫人半步服侍着住东次间去。徐令宜、徐令宽两兄弟紧跟其后,徐嗣勤和徐嗣俭挨着三夫夫,十一娘和贞姐儿一道,后面跟着顾妈妈抱了谨哥儿,徐嗣谆和徐嗣诫一左一右地跟着顾妈妈身边,徐嗣谕过了正月十五就回了落叶山,五夫人和抱着歆姐儿的||乳|娘走在最后,浩浩荡荡在东次间分主次、尊卑落了座,热热闹闹吃了顿饭,移到西次间喝茶。

“老三俩口子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一路奔波,人也累了。”

太夫人坐下喝了几口茶,就端了茶,“大家都散了吧!也好让老三和儿子们说说话。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众人齐声应“是”,鱼贯着退了下去。

徐令宽喊了三爷:“白惜香在听鹏馆唱堂会。三哥这几天要不要去部点卯。要是不急。我明天中午在听鹂馆给三哥洗尘。”又笑嘻嘻地望了徐令宜,“四哥坐陪!”

三爷就看了三夫人一眼,道:“我特意提早几天回来,就是想兄弟们聚一聚。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徐令宽说着,带着五夫人回了屋。 

徐令宁、徐令宽兄弟笑着就慢慢往东去。

“……你在家里的时候,和吏部那些官吏也打过交道一一他们虽然官小位卑,却十分精通部里的那些章程,你趁着这两天没有要正式递交文书,私下和他们多多走动一些总有好处。”徐令宜低声给三爷出着主意,“至于陈阁老那里,我会去打个招呼。”

陈阁老是文渊阁大学士兼更部尚书。

徐令宁点头,却担心别的事:“我怎么听人说,皇上这些日子要整治吏场……我们这样走陈阁老的路子,会不会?” 

“三哥只是想留任,又不是想升迁,”徐令宜淡淡地道, “何况三哥评了‘优’。顺手人情,没有人往外推的。”

三夫人一直和十一娘肩并肩默默地走在丈夫和小叔子的身后。 听了徐令宜这样句话,松了口气。她精神一振,见两个儿子远远地跟在她们身后,悄声和十一娘说起自己关心的话题来:“贞姐儿的婚期可有了眉目?”

“还早着呢!”十一娘笑道,“最早也要等明年!”

“没想到你真把贞姐儿留到十六岁!”三夫人听着笑道, “不过这样也好,免碍事情都挤一块了。”然后道,“前些日子我让甘老泉给你带话,她应该带到了吧?方县令次女只比长女大两岁,因为长女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次女的婚事就跟着耽搁了。我们两家商量,今年九月份就把婚事办了,这样一来,方家的次女也好早点议亲。况且我们家勤哥儿也不小了,成了亲,正好一心一意地读书,说不定以后还能中个进士之类的。”她笑道,“这也是我和你三哥这么急匆匆赶回来的原故。”

这么快

不过,勤哥儿也的确不小了……

“九月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十一娘笑道, “这日子成亲最好了。刚才太夫人、五夫人都在,三嫂怎么也不吭一声,大家也跟着高兴高兴。”

“我不是看着孩子们都在场吗?”三夫人听了笑道,“何况原也准备明天一早说给太夫人听。免得太夫人说我小家子气,沉不住气。说了个好媳妇就到处显摆!”

“这样好的事,别说三哥、三嫂这做父母的,就是我这个做婶婶的听了,也为勤哥儿高兴。”十一娘客气地和她寒暄, “太夫人又怎么会说三嫂‘小家子气’呢?”说着,她携了十一娘的手,“话说到这里,我正好有桩事要和你商量!” 

十一娘心生警惕。

三夫人这个人,虽然在大事上有些浅薄,可小事上绝对的精明。徐嗣勤马上要成亲了,家里缺的,不外是财产物和名声,她虽然主持中馈,可这些东西都不是她所有,未必就能做到。

“不知道三嫂有什么事要和我商量?”

三夫人就携了十一娘的手:“我想请你帮出面帮着我们家勤哥儿说媒!”

说媒,有好几种。一种是如镇南侯世子爷和余怡清为王泽、十二娘说媒,什么事双方都商量好了,请有名望的人去为婚礼锦上添花,类似于现在的主婚人,请的也多是男子。还有种如刑部给事中黄仁的夫人和福建布政使王大人的夫人给五娘、钱明说媒,一个代表女方,一个代表男方,具体商量聘金、嫁妆。各家的情况不同,时常会出来女方嫌男主的聘礼少了或是男主赚女方的嫁妆少了的事,这个是时候,说媒的就要各自代表所托一方出面讨价还价……处理得不好,男方或是女方嗔怪起来,婚事有了变故,常会把责任推给说媒的,说是说媒的把话传偏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都不能喜欢做媒的原故。

徐嗣勤连日子都订下来了,肯定不是会请她去做主婚人,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女人去做主持人的。那就是想让她出现和方家的媒人讨论聘礼、嫁妆的事了。

如果是别人,十一娘还会试一试。可托她的是三夫人——她为人小气,雁过都想拔毛,不是自己的东西都要想办法变成自己的,更别说名正言顺地向女方要嫁妆了!到时候她不怕掉底子狮子大开口,自己还没这个脸去向方家要!

不过,既然三夫人开了口,也不好就这样拒绝。

“我自生了谨哥儿就元气大伤,”十一娘委婉地道,“连家里的事都由娘在主持。勤哥儿的事,我只怕是有心无力了。”

说着,笑道,“不过,我们侯爷常常问起勤哥儿什么时候成亲。三嫂如果能请侯爷给勤哥儿媒人,侯爷心里定会十分高兴的。“如果是想借永平侯府的名声,徐令宜去做主婚人,也是一样。

三夫人听了很是失望。

她想了想,道:“要不,我让我娘家的大侄媳妇来帮你?有什么事,让她帮着跑腿就是。你只到时候只管跟方家的媒人说说话,把具体的婚期定下来!”犹不死心。

十一娘就更不想答应了——谁知道三夫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既然这样,我着不如就请三嫂娘家的大侄媳妇做媒人好了!”她道,“你那大侄媳妇我也见过,是个精明、能干的。交给她,三嫂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三夫人心中很是不快。说了句“既然四弟妹不方便,那以后再说”的话,快步上前,昂首走在了十一娘的前面。

第四百九十章 得意(下)

十一娘无奈何地笑了笑。

回到屋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徐令宜:“…也不知道三嫂怎么就看中我。让我这个毫无经验地去给勤哥儿做媒。 ”她语含笑意,尽量把这件事说的轻松随意。

徐令宜听了笑道:“你还没经验?贞姐儿不是你做的媒?十二姨不是你做的媒?你都没经验,还有谁敢说有经验!”

“那不同。”十一娘辩道,“我那是牵线,成与不成,看两人的缘纷。三嫂上让我说媒——我怎么知道多少茶叶算是重礼?几套衣裳算是厚嫁?我去和方家的媒人说这些事的时候,难道还能把宋妈妈带在身边,方家的媒人说一句,我就回头和宋妈妈和语商量一番不成?”

徐令宜听她说的有趣,忍俊不住大笑。

小丫鬟端了汤药进来。

十一娘不理他,径直端了青花小碗,一饮而尽,含了颗盐渍的橄榄在嘴里。

徐令宜就问她:“你现在好些了没有?”表情很温柔。

“好多了!”十一娘笑着点头。

徐令宜望着的表情更显温和。

顾妈妈抱着吃饱了的谨哥儿进来。

徐令宜看着嘴角就弯成了一个愉悦的弧度,他小心翼翼地抱了孩子。

谨哥儿立刻笑起来,高兴的冲着他直“哦哦”。

徐令宜亲了亲儿子的小脸,坐到了炕上,提醒十一娘:“你快去梳洗吧!今天早点歇了,今天早点去娘那里——三嫂既然打了这主意,难保她明天不起今早床到娘面前去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姻缘。偏偏你身体不好,到时候娘答应也不好,不答应也不好……弄得大家都为难。”这点十一娘早想到了。

她笑道:“我已经嘱咐值夜的婆子帮我注意着三嫂的动静了一一无论如何要赶在三嫂之前给太夫人问安!”

“鬼机灵!”满脸是笑。

十一娘转身去了净房。

谨哥儿就在父亲的你里“啊啊”地乱嚷。

“你也是个鬼机灵!”徐令宜笑着又亲了儿子一口。抱着他了下了炕,在屋里随意走动。一会儿停下来看看摆在花几上的文竹,一会到厅堂看寿挂着的五联珠大红灯笼,一会儿到长案前看看玉石葡萄盆景。

谨哥儿安静下来,张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

那边三爷和三夫人已经歇下了。

“十一娘不答应!”三夫人蹙着眉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这件事可怎么办?”

三爷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既然四弟妹不答应。

那就找你娘家的大侄媳妇做媒人好了!你先前不也说,你这大侄媳妇精明能干,由她出面帮着周旋,你放心吗?”旅途的劳累让他打了一个哈欠,“你也早点睡了吧!明天去娘那里请安的时候,记得跟娘把这件事说了。”他嘟呶着,躺了下去,

“方家的特意请了刑部刘侍郎的夫人做媒人。我们已经到了京里,就应该早点去拜访刘夫人才是,免得别人觉得我们不诚心。不管怎样,方县令这人挺不错的,何况你也说方小姐长得十分漂亮,不像知府家的小姐,矮矮墩墩、呆头呆脑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待三夫人俯身望去的时候,他已发出轻轻地鼾声。三夫人不由为之气结。

她不禁推操着三爷:“你先别睡啊!我还要话要说!”

三爷被她这么一闹,睡眼惺松地张开了眼睛:“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好了!”

“三爷!”三夫人不禁拔高了嗓子,“这可关系到勤哥以后的前途,你到底管还是不管?”

三爷听了忙睁大了眼睛:“我怎么不管了!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三夫人这才脸色微霁。她低声道:“想当初,要不是知府把你的政绩定了个‘差’,我又怎么会求到知府夫人那里去?我要不是去求知府夫人,又怎么会遇到方县令的夫人?”说到这里,她想到知府夫人那斜眼看人的不屑的表情,不由咬了咬牙,

“要是知府夫人礼贤下士,好好和我说几句话,我又何苦和方县令的夫人搭讪?要不是和方县令的夫人搭讪,又何至于说起儿女的婚事一一方县令的夫人也不用抱怨方县令眼光高,把女儿留到了十六岁,我也不会提起勤哥儿,说他被太夫人叫回了燕京,要亲自为勤哥儿保媒……”

这些话,三爷已经听了很多遍了。

妻子去求知府的夫人还不忘要面子,把知府夫人给惹毛了,待送走方县令的夫人就不怀好意地给妻子出主意,说什么方县令的哥哥和知府大人不仅是同科,而且还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与其求她给知府大人吹枕tou风,还不如请方县令出面说项一一这毕竟是男人的事,枕 头风未必就管用。又说那方县令为人耿介,决不会在这种事上给人说项。可方县令有个毛病,就是惧内。只要是方夫人的话,方县令从不敢违逆。而方夫人这个人,又是个明理贤淑的,官场上的事,从来不插手。要是从前,自然是不可能的。

可现在,方夫人有个心病,就是长女的婚事……要是两家做了儿女亲家,那又不一个样了……又语带讥讽说些“你们家看中人家,人家未必能看得中你们家”之类的话。

想当初知府家的女儿那样的人品、相貌,想把女儿嫁给勤哥儿的时候都是一副降尊行优的模样,何况方家书香世家,在清流中素有声誉……勤哥儿再好,没有这些读书人重视的功名,就不算好——这是他们夫妻这几年为两个孩子的婚事到处碰壁后明白的一个道理。

妻子知道这是知府夫人在借机羞辱她,面皮涨得紫红的回了家。

可没几天,就有“徐县令想给长子求娶方县令的长女,结果被方县令的夫人毫不留情地拒绝”了的话传出来……他们两口子知道这话是谁传出来的,可也没有半点办法。

没想到方县令和夫人亲自登门拜访,向他们澄清这件事。

这才有了之后两家的来往……而当妻子看到方县令长女的时,竟然真的就动了求娶之心。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事情竟然进展的很顺利一一不管是他的考绩还是儿子的婚事。

三爷闲上了眼睛。

凭心而论,这门亲事他很满意。不管是亲家的为人还是媳妇的出身。

长子的婚事定得好,次子的婚事自然也就顺利了。他不希望有什么意外,想早点把媳妇娶回家!

靠在床头迎枕上的三夫人却没有注意到丈夫的小动作,她继续道:“我这些日子仔仔细细地想了很久。方家虽然是清流,可清流总要吃饭穿衣吧?何况亲家的大伯早是昨日黄花了。方家答应这门亲事,肯定是瞧中了永平侯府这块招牌。

现在亲都没成,那些人就说方家小姐低嫁,要是成了亲,我们家勤哥儿在妻子面前哪还有夫纲可言?十一娘一向会说话,要是能请了她出面说媒,一来是议嫁妆的时候,我们家肯定不会吃亏,说不定还可以压一压方家;二来好让方家的人瞧瞧,我们家勤哥儿在永平侯府可是太夫人的心头肉。那方家想着也要掂量掂量才是。”说到这里,她语气里隐隐有了几分兴奋,“三爷,我跟您说。上次我去李县令家吃喜酒的时候,听李县令说,方家准备一万两银子嫁女儿。不知道是真是假?李县令的夫人一向老实,我觉得这话不是假的。你说,要是十一娘知道我们媳妇有一万两银子的陪嫁,到时候也会高看我们家媳妇一眼的。”

三夫人说完,等了半天也没有待到丈夫的回答。 

她不由俯身。

三爷已经睡着了。

三夫人推了三爷几下:“三爷,三爷……”

三爷翻了个身,睡得更沉了。

“每次和他正经事的时候都睡了!”三夫人只好吹了灯,在黑暗中喃喃地道,“勤哥儿怎么也是长孙,明天还是要去太夫人那里一趟才好!”

第二天一大早,秋雨服侍十一娘梳洗。

“三夫人还没有出门!”

十一娘点了点头,吃了点粥,亲了亲在床上和徐令宜玩的儿子.去了太夫人那里。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太夫人让人端了羊nai子她喝。

十一娘也不瞒太夫人,把三夫人求她给徐嗣勤做媒的事说了:“……我这做婶婶的,本应该帮忙,可这时机太不巧了。”

“她就是要面子。”太夫人听了反而安慰她,“你不必放在心上。你虽然不能帮勤哥儿说媒,可老四到时候做媒人,也算是全了她的心思。至于说媒,她要是求到我这里来,我就帮她请黄三奶奶走一趟。那也是个口舌伶俐的。”

十一娘安下心来。

太夫人问了问她的病情,知道她渐渐好起来,不住地嘱咐她好生休养。然后留了她吃早饭。

刚放下碗,三夫人来了。

看见十一娘在,她有些惊讶。笑道:“我有三年不在家,没想到家里的规矩都变了。四弟妹也不像住常辰初差一刻来给娘请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