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81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十一娘一看全是什么贤、淑、静、宁之类的名字,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她想到那个粉妆玉琢般的小宝宝,笑道:“我看,叫莹莹好了!良珠度寸,虽有白刃之水,不能掩其

莹。”

“这个名字好”徐令宜点头,“就叫莹莹好了”话音未落眼神已是一黯。

他一直想要个女儿。

十一娘知道他的心意,上前握了他的手。

第671章 凝视(下)

或者是这个孩子来得不容易,莹莹的满月礼不仅办得热闹,徐嗣谕还风尘仆仆地从乐安赶了回来。

抱着糯米团子似的女儿,他眼角微湿。

“很漂亮吧!”十一娘走过去,轻轻地摸了摸孩子乌黑的头发,“也很乖。吃饱了就睡,饿了、要拉

了就会小声地吭吭。二嫂说,像你小时候。”徐嗣谆咧了嘴笑,把睡着了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交给了|狂C娘。

“那我小时候呢?”谨哥儿扯着十一娘的衣袖。

“你小时候,一不如意就大声地哭。”十一娘揽了儿子的肩膀,“把我们哭得头都疼了。不知道有多

顽皮。”

谨哥儿凤目瞪得大大的:“不会吧?”他问徐嗣谆,“二哥,我小时候你一定见过。我乖不乖?”

“很乖!”徐嗣谕大笑。望着齐十一娘耳朵的瑾哥儿:“六弟已经长这么高了,我却还是一无所成!

”很是感慨的样子。

“出了什么事吗?”徐嗣谕很少说这样的话,十一娘不免有些担心。

“没有!”徐嗣谕笑莲,“我挺好的!”不由摸了摸头,“就是觉得。。。。。。现在都做父亲了,

明年的乡试要好好考才是。”像朋友一样,很自然地和十一娘说着他的心里话。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十一娘笑道,“这可不是论谁的力气大的事。”

项氏亲自端了茶进来。

徐嗣谕亲手奉给十一娘。

“让小丫鬟做就行了。”十一娘接过茶,吩咐项氏,“你这才刚满月呢!”

项氏眼角梢眉全是做母亲的喜悦:“躺了一个月,人都要生苔藓了!”

公公和婆婆为她的长女取了名字,她心里很感激。转身端了碟点心进来:“我让厨房现做的绿豆糕和

莲子糕。母亲和六叔尝尝这味道怎样?”

绿豆糕是谨哥儿最喜欢吃的,十一娘则比较喜欢吃莲子糕。

“嗯!好吃。”谨哥儿尝了一口,“里面好像加的是冰糖。”

“六叔真是厉害。”项氏笑着点头,“霜糖容易上火,我特意用了冰糖。”

谨哥儿对项氏的创意显然很赞赏,连吃了两块。

徐嗣谕望着谨哥儿呵呵地笑,眼底都是笑意。

“我把我觉得写得好的文章都誊了一份给岳父看。”他和十一娘说着话,“岳父觉得平稳有余而犀利

不足。让我去他任上看一看。我和姜先生商量过,决定这次回燕京小住几日就直下湖广,秋天再回乐安。”

三年前,项大人升了湖广布政使。

应试的重头戏策论,是要联系四书五经的内容谈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与其在家里闭门造车,不如到处

走走看看。

十一娘微微点头。

谨哥儿在一旁道:“二哥要去湖广吗?我过几天要跟着爹爹去大同。”

徐嗣谕有些意外。

十一娘笑道:“年前你父亲去了一趟保定府。回来后突然在家里待不住了。过完年说等莹莹的满月礼

后想去趟大同。现在你回来了,你父亲一时半会肯定不会走的。”

“父亲这些年都在家里,出去走走也好。”徐嗣谕恍然,笑着对谨哥儿道,“你陪在父亲的身边。要

照顾好父亲的身体。多看看,待你长大了,就知道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了。“机会有多难得他不知道,但照

顾父亲却是知道的。

谨哥儿笑道:“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还帮父亲打洗脚水、牵马呢?”很自豪的样子。可话音一落

,不由冒了头冷汗。

这可是父亲交待又交待的不让母亲知道的。

“娘,”他忙向十一娘解释,“爹爹是让我学着怎样服侍人……”

这话也不对,又道,“父亲的意思,是大丈夫能伸能屈,做个小厮,也要做最好的小厮,做让人离不

开的小厮……”这话好像也不对,“娘,是我自己觉得还挺好玩的……”

“好了,好了!”十一娘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我知道你爹爹这是在磨你的性子

呢……”

“对,对,对。”谨哥儿忙道,“爹爹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我要是能做小事,也就能做大事。”

徐嗣谕看着十一娘笑盈盈的样子,私下里吩咐项氏:“你要好好照顾莹莹。要是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

,就去请教母亲。母亲敦厚宽和,胸襟开阔,你看大姑奶奶,再看五弟…女子最要不得的就是小家子气。”

项氏连连点头。

徐嗣谕花了两天的时间去拜访长辈。

方冀闻讯而来:“你回燕京也不来看我!”

他如今在都察院任御史。

“这不是怕被你连累吗?”徐嗣谕打趣道。

方冀不由讪讪然。

他前些日子把中山侯给参了,中山侯因此被革去两年的奉禄,他也算是一战成名了。

“和你开玩笑的了!”徐嗣谕握拳轻轻地打在他的肩膀上,“我正准备去看你呢!”说着,拉他进了

书房,“我过两天准备去湖广…”把他的打算告诉了方冀。

“你早就该出去走走了。”方冀很赞同,“我还有几个同科在那里任县令。你也可以去看看。”他是

个说干就干的人,立刻让徐嗣谕叫小丫鬟进来磨墨,“我这就给你写几封信,你到时候也好上门拜访。”

接待布政使的女婿和接待同科的朋友又不一样。

徐嗣谕大喜。

接下来的几天和方冀同出同进,见了一些燕京的文坛名宿,也见了一些经史大家,收获颇丰,直到四

月给太夫人庆了寿辰才动身去了湖广。

徐令宜随后也带谨哥儿去了大同。

十一娘突然闲下来。

徐嗣诫不去上课的日子都陪着她。

“。。。。。。这金橙色本来就好,只要稍加打磨,就能熠熠生辉,加宝石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十一娘请了工匠翻修自己的首饰,徐嗣诫给她讲主意,“我看,不如打成箔金,做成牡丹花的样子,只戴

一朵,足以耀人眼目。”针线上的人来做秋衣,“先去东大街看看那些卖苏样的铺子。宫里还穿着月华裙,

外面的人都开始穿三寸的窄边襽裙。”

又告诉小丫鬟茉莉球挂在罗帐里,“比玉兰花的味道淡雅,比栀子花的味道隽永。”

十一娘觉得自己像养了个闺女似的。

“你的功课怎样?”

徐嗣诫翘了嘴微笑:“常先生说,让我明年下场试试。”

也就是说,学得还不错了!

十一娘替他高兴,亲自动手给他做考帘。

姜氏看在眼里,提醒徐嗣谆:“父亲和六弟都不在家,你有空也多去母亲那里坐坐。”徐嗣谆这两天

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常常不见人影。

“母亲那边不是有五弟陪着吗?”他笑道,“我们兄弟里面,只有五弟能和母亲谈那些首饰衣裳。我

们都插不上话啊!”有些为难的样子。

姜氏不由微微蹙眉。想了想,又道:“父亲那边,你可写信去了?我听二嫂说,二伯给二嫂写了封信

,让二嫂给父亲和六弟各做一对毛皮护膝。说父亲可能会从大同直接去宣同,要到冬天才回来。”

徐嗣谆有些惊讶:“我给父亲写信了。可父亲信上只说一切安好,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迟疑道

,“你会不会听错了?你秋天就要生了,父亲怎么可能冬天才回来?如果父亲冬天才回来,母亲应该早就得

了信才是。我今天早上去给母亲问安的时候都母亲说起父亲的归程,母亲可是什么也没有说!”

就是母亲都不知道,二伯却知道才让她担心。

“相公还是再给父亲写封信吧。”姜氏道,“问问父亲这些日子的饮食起居也好啊!”然后问起他这

些日子在干什么,“……父亲不在家,马上要过端午了,又是母亲的生辰。虽然有祖母在不能怎样操办,可

我们做子女的,也要花些心思才好!”“这件事你就别管了。”徐嗣谆笑道,“我自有打算!”说着,去摸

了摸姜氏的肚子,“我们的儿子顽皮不顽皮?”眉眼间全是愉悦和关心。

姜氏一时语凝。

待徐嗣谆去了双芙院后立刻吩咐袁宝柱家的:“你把我陪嫁的那几张狐皮找出来。我来给公公和六叔

做顶皮帽子。”

“四少奶奶,”袁宝柱家的不禁犹豫,“燕京天气冷,没有皮袄是不成的。那几张狐皮洁白如雪,是

有钱也买不到的品相。你是嫡房嫡孙,没有几件压箱底的东西怎么能成?与其动那几张狐皮,还不如悄悄到

外面去买几张好皮子来。这里是燕京,我们愿意花银子,还怕买不到好东西。”

姜氏想到跟着十一娘在花厅处置家务事的时侯,管厨房的黎妈妈婉转地表示这些日子外院的管事采购

不得力。婆婆还笑着说,这管事在养外室的事被正房发现了,家里正着着火,这些日子采购上的事自然有些

督管不力。当时那些常在内、外院走动的管事妈妈们都大吃一惊,显得是第一次听说。

“我婆婆虽然在内宅,外院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她,别说是内院的事。”她轻轻摇头.“我有好东西

因为是陪嫁就舍不得,到外面去买了东西孝敬公公和叔叔,到底落了下乘,会让人瞧不起的。这件事就算了

,我再想别的法子。“

第672章 微动(上)

袁宝柱家的话有道理。她这才刚进门,以后要打点的地方多着。用那白狐做帽子送给公公和六叔是很特别,

可这样一来,等到太夫人整寿或是公公婆婆过生辰,自己再拿什么东西送?

姜氏不由着急起来。偏偏徐嗣谆每次都只是笑着让她别管这些事。再多的,一句也问不出来了。让丫鬟

悄悄打听,回说这些日子徐嗣谆不在外院,家里的事都交给了白总管,白总管也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他到底在干什么?

姜氏变得有点焦灼起来。正好端午节要送节礼,她就跟十一娘请缨:“要不,四象胡同那边我去一趟吧

!”

三大人又病了。

十一娘去看了一次就没再去。

久病床前无孝子。她这样三天两头的就病,大家心里又都知道不是真病,或听到只当是没有听到,或是

去应个景儿。

“你怀着身孕。”十一娘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还是让你二嫂去吧!”

“不要紧。”姜氏笑道,“我身子骨好着呢!二嫂还要的弓弦胡同和四姨娘、五姨娘那里……”,她是

想出去透透气吧!

自姜氏怀了身孕,徐嗣谆就这样也不让她做,那也不让她去。要不是万三媳妇说这样不易生养,只怕天

天要姜氏躺在床上才甘心。

“那你去吧!”十一娘笑道,“只是要小心点。可别动了胎气。”

姜氏她高高兴兴地应“是”,去了四象胡同。

金氏正在院子里逗两个孩子玩,服侍的丫鬟、媳妇、婆子都笑眯眯在一旁服侍着,虽然没有高声嬉笑,

却也没有一丝郁色,很显然,大家对三夫人的病都颇有些不以为然。

看见姜氏,金氏忙让两个孩子喊婶婶,请姜氏去屋里坐了。

“大嫂正在婆婆屋里服侍。看这时辰,应该马上就要出来了。”金氏说着,亲自端了杯热茶给她。

每次有什么事三夫人在方氏那里吃了亏,就让要病着让方氏侍疾。这是家里公开的秘密,谁也不会点破

“那我也去给三婶婶问个安吧!”姜氏站起来。

“你有身孕,还是等我婆婆病好了再去吧!”,金氏留她。

虽然是假的,可该做的也应该做。她怀着身孕,是不适宜去看病人的。

姜氏没有坚持,和金氏说着家常:“我听相公说,三伯调任五城兵马司了?已经去上任了吗?”,“过

了端午就上任。”金氏闻言眼睛就笑成了弯月,“在五城兵马司任城南指挥使。虽然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员,

可好歹主事一方。不比在宫里,听上去威风,却事事要听人摆布。”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转念想到姜氏是

嫡房的嫡媳,笑道,“说起来,我们家相公还是沾了四叔父的光。要不是有这层关系,那么多人,他的上峰

又怎么会独独推荐他去了兵马司。只是这两天相公正在办交割的事,又要答谢同僚,忙得团团转。想着四叔

父那边是自家人,就安排在了最后——他这两天就会去那边给太夫人和四婶婶问安。”

姜氏知道金氏说的是客气话。

虽然徐嗣俭的上峰是看在了徐令宜的面子上,可如果徐嗣俭不会做人,人家也不会这样给面子。这件事

传到永平侯府的时候,徐令宜都有些惊讶,笑着说了声“这小子,还不错”,的话。

“那也是三伯有才能。”姜氏说着,有人撩帘面入,笑道,“在说谁有才能呢?”,姜氏抬头,看见一

个身长如玉,穿着姜黄|色绫袄,墨绿色褙子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

“大嫂!”她笑着迎上前去见了礼,妯娌三人坐下来说了会话,知道姜氏是来送节礼的,方氏和她去后

院清点礼单。

婆婆不是说,这些事随车的婆子做就行了?

莫非这又是三伯母为了折腾大嫂想出来的法子。

姜氏在心里思付着,和方氏去了后院。

方氏却把她拉到了一边的耳房。

“说吧?你为什么事找我?”她笑着和姜氏并肩坐到了罗汉床上。

姜氏惊讶地望着方氏。

方氏抿了嘴笑:“你怀着身孕还来给我们家送年节礼,不是有事找我还能是什么?快说吧,到底出了什

么事?”,姜氏不由讪讪然地笑。

自那天方氏为徐嗣谆解围后,她就对方氏心生好感。后来几次接触,更觉得方氏是大方爽快的的人,很

投她的脾气,两人渐渐得近了起来。

她原本只是想出来走走,也好散散心。方氏这样坦然,她不说,到显得有些不真诚。

姜氏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委婉地告诉了方氏。

方氏掩袖而笑:“这还不容易。既然四叔连四婶婶都不想让知道,二叔只怕是从其他地方得到的这消息

。而且还只是有可能冬天才回来。你用不着这么着急,不如看看再说。”

“是啊!”姜氏眼睛一亮,“我怎么糊涂了。”她眉目舒展开来,“就算是公公冬天回来,等他们回来

了我再送些药材之类的过去给公公和六叔补补身子也不迟啊!”,她不由拉了方氏的手:“多亏有大嫂指点

我。”

“我也只是这么一说罢了。”说话做事都要把握个度,近之让人嫌,远之让人怨。方氏笑着转移了话题

,“今年的端午想好怎么过了吗?”

“听说想在花厅摆酒吃一顿。”有些话,也不能再说深了。姜氏笑着和方氏说着家长。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大少奶奶,大少爷说这两天就回来。让小厮给您带了点东西回来。”

姜氏听着一愣:“大伯不在家吗?”

方氏笑道:“你大伯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去年春天的时候我就把我陪嫁的庄子交给了你大伯打理。你大

伯每年出去收四次帐。偶尔南货北买或是北货南买,做些小买卖补贴一下家用。”说的很含蓄,可看方氏用

钱的那大方样,只怕这样的卖买很有些赚头。

姜氏笑着,小厮奉了个红漆描金的匣子进来。

“大少爷说,这是给您的。老爷、太太和三少爷、三少奶奶等人的随车一起回来。”

方氏就问那小厮:“大少爷怎么没随你一起回来?”

小厮笑道:“大少爷还有两笔帐没有收齐。又怕大少奶奶担心,就让小的先回来禀大少奶奶一声。”

方氏放下心来,赏了那小厮银子。抬头看见姜氏冲着她直笑,脸一红,解释道:“你大伯是这样的性子

。”

姜氏就望着那匣子笑。

方氏脸上挂不住。

“哎哟!怎比得上四叔每天为四弟妹亲手做花灯。”

姜氏也闹了个大红脸。

两人互相打趣一番,看着时间不早,姜氏起身回了荷花里。

徐嗣谆正和王树在说着什么,见她进来,丢了一句“买一千匹回来”给王树,微笑着迎了上前:“坐了

大半天马车,你还好吧?”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她。

“我挺好的。”姜氏说着,目光落在了手里拿着团鹅黄|色绡纱的王树身上:“相公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

早?外院没什么事吗?”

这几天,徐嗣谆回来的都挺早的。

“哦,外院的事有白总管呢!”,徐嗣谆不以为意地说着,扶她到临窗的炕上坐了,“我让王树买几匹

绡纱。”

“怎么买那么多的绡纱啊?”姜氏笑道,“我库里还有些。相公要用,我让袁妈妈全拿出来,你也可以

少买几匹。”

“不用了!”徐嗣谆挠了挠头,有些为难地道,“我要的绡纱,要轻薄透韧,只有东大街韩记能定制。

一般的绡纱都太厚了。”,意思是她库里的都不合要求。

“相公要这样的绡纱做什么啊?”她有些不解。

“做点东西。”徐嗣谆含含糊糊地道,“对了,大伯父那边差了人来,说明天给我们送凉扇,你准备些

赏钱吧!”

这是姜氏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按风俗,娘家人要送扇子和凉簟。

姜氏笑着应了,转移叫了王?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