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8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糟了!

徐嗣谆脑子里一时有点懵。

二月间,朝廷要往福建、浙江运送饷银。条件是承运的楼号要先拿出三百万两银子押金。这押金,已

是整个饷银的四分之三了。要是到时候朝廷不认帐怎么办?燕京的几家银楼在犹豫的时候,从安徽来燕京开

分店的大丰号不声不响地接了这单买卖,然后私下向燕京的几家有实力的人家借银,月利二十点。白大总管

借了二十万两出去,说好三月中旬就还。当时父亲曾嘱咐他,让他把这件事盯紧一点。万一大丰号五月中旬

还没有把银子还上,就赶紧去找顺王。那个时候他正忙着找做灯笼的铺子……五月中旬他去看帐的时候,本

钱和利钱都还上了。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听说大丰号银子不够,一共借了一百万两。

徐嗣谆思忖着。

肯定不是三月份还的。

如果大丰号有办法,就兴地出那么高的利了。

不过,到底是四月还是五月还的呢?

他实在是没有印象了!

可父亲目光如炬地望着他,他心里开始发慌起来:“是五月份还的……”声音无法掩饰的不确定。

徐令宜眉头微窒蹙,叫了白总管进来:“大丰号的银子是什么时候还上的?”

白总管有奇怪,恭敬地道:“三月底本、利全还上了。”

徐令宜瞥了一眼徐嗣谆。

徐嗣谆额头上全是汗。

“这样看来,这大丰号是借着承运饷银的事要在燕京开打局面了?”徐令宜面色如常,和白总管讨论

着这件事。

“是啊!”白总管笑道,“他们一来就接了承运饷银的事,肯定庙堂上有人。一口气借了一百万两,

全找的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连本带利,一个月就还清了。听说还银子的时候,不少人家表示,如果大丰号还

要借银子,到时候只管开口。说实在的,这大丰号的掌柜还真不是一般的精明。”

“那你就去大丰号帮我借二十万两银子回来!”徐令宜吩咐道,“尽量和他们谈利银,能少多少是多

少。”

白总管虽然奇怪,但更相信徐令宜的能力,恭敬地应“是”,快步出了书房。

徐令宜这才转身,冷冷地望着徐嗣谆:“我不想泼了你的面子。我就不问白总管了。你自己跟我说,

你这些日子都在干什么?”

“我,我……”徐嗣谆面白如纸。

“做灯笼去了?”徐令宜冷冷地望着他。

他一回来就听说了。

不过是三、四千两银子的事。

他把谨哥儿带去了大同,十一娘心里只怕空荡荡的。徐嗣谆这样一闹腾,太夫人也好。十一娘也好,

心里肯定好过些。

何况徐嗣谆从小就喜欢做灯笼,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肯定也很高兴。

他问也没问。

可现在看来,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徐嗣谆为了做灯笼,能把他的话都抛到了脑后,到底是为了让大家高高兴兴地过个端午还是想满足他

做灯笼的嗜好,只怕还是两说。

“好,好,好。”徐令宜气极而笑,“我不知道我们家还出了个做灯笼的大师。为了做灯笼,可什么

也不顾。”

徐嗣谆僵在那里。

他无话可说。

徐令宜望着那张木然的面孔,也无话可说。

他拂袖而去。

第675章 沮丧(上)

父亲曾对他失望无奈,曾对他怒目以视,曾对他耐心教导,却从来没对他拂袖而去。

徐嗣谆呆呆地站在屋子中央,手脚冰凉,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回过神来,跄踉着出了门。

“四少爷,您这是怎么了?”王树忙上前扶了他。

“没事,没事!”阳光下,他面如白纸。

王树不敢多问,扶着他回了淡泊斋。

姜氏已经快要临盆,挺着大肚子和贴身的丫鬟宝珠在收拾前些日子给未出世孩子做的小衣裳、小被子。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拿出去晒晒。”,她眼角眉梢间全是将为人母的喜悦和安祥,“只是别让太阳直接

晒上去,免得有热气,孩子捂了上火。”

宝珠嘻嘻笑:“这是太太说的吧!”,她嘴里的太太,是指姜氏的生母。女儿快生了,又是头胎,她很

担心,隔三岔五地写信来嘱咐这,嘱咐那的。

“就你知道的多!”姜氏嗔道,并不生气,嘴角还隐隐露出几分欢喜。

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谆突然有点害怕面对这样的妻子。

他没有惊动姜氏,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徐嗣诫在上课,还没有回来。

他径直去了徐嗣诫的书房。

丫鬟喜儿忙端了茶点。

“你们下去吧!”徐嗣谆摆了摆手,“我在这里等五弟。”,两人一向亲厚,徐嗣谆的性子又随和,喜

儿应酬了几句,就带着小丫鬟退了下去。

徐嗣谆打量着屋子。

临窗一张大炕,铺了半新不旧的大红色五福捧寿的坐垫,黑漆炕桌炕几。炕桌上只摆了套甜白瓷的茶盅

,炕几上却堆着书。窗台上供了天青色梅瓶,斜斜地插了一两支半凋的桂花。屋子正中一张镶万字不断头玟

的黑漆大书案左手满满摆着四书五经,右手是笔洗、砚台,只留了正中双肘大小的一块地方铺了笔垫,用来

写字用。身后人高的四个多宝阁架子,满满都塞着书。不是种摆放整整齐齐的书,而是或冒出半截书签或摆

放的些歪斜,一看就知道这多宝阁架子上的书常有人翻阅不是摆设。

徐嗣谆随手拿了本躺在了月亮窗下放着的醉翁椅上。腰间却被什么东西搁着。他扭头望去,原来醉翁椅

上还放着本《四书注解》。

他扭身想把书放到一旁的黑漆小几上,结果黑漆小几上也放着几要《大学注解》之类的书。

徐嗣谆失笑,躺在了醉翁椅上。

醉翁椅晃动起来一抬头,正好看见墙角花几放着的一盆玉兰花。晶莹剔透的花瓣颤颤巍巍,开得正是时

候。

真是个好地方!

徐嗣谆不由感慨。

他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徐嗣诫的书房布置的这样舒适雅致呢!

念头闪过,他失去了看书的兴趣,闭上了眼睛,人随着醉翁椅起起落落,心也随着醉翁椅沉沉浮浮。

父亲对他一定很失望吧?

他没想到父亲会对大丰号这样重视。他以为只要大丰号按时还了钱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还的,根本不

重要。那段时间他虽然没有管庶务,可他每天都会问白总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父亲也说了,要学会抓

大放小。他抓住白总管就行了,何必要事事都亲力亲为呢?

想到这里他有些烦燥起来。

觉得这醉翁椅摇得人头昏。

他猛地站了起来高声喊“王树”,“五少爷还没有回来吗?”

门帘子“唰”地一声撩了起来,徐嗣诫的笑脸出来在徐嗣谆的眼前:“四哥怎么没在家陪四嫂,跑我这

里来了?”他打趣着徐嗣谆。

自从姜氏有了身孕以后徐嗣谆大多数的时候都陪着姜氏。

被自己的弟弟调侃,徐嗣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天天呆在家里想到你这里来蹭顿饭吃。怎么?不

欢迎啊!”

“没有的事!”徐嗣诫笑吩咐喜儿让厨房里加菜,“四哥在这里吃饭。”

喜儿笑盈盈地应了,走到门口却被徐嗣谆叫住:“有没有酒,弄点金华酒来!”

徐嗣诫和喜儿都有些意外。喜儿更是劝道:“这才中午,侯爷又在府里……”

没等喜儿的话说话,徐嗣谆已泄气地道:“算了,你下去准备午膳吧。”

喜儿反而不好做主了,她朝徐嗣诫望去。

笑意从徐嗣诫的脸上褪去。

他朝喜儿摆了摆手,示意退下。

“四哥,出了什么事?”,徐嗣诫拉徐嗣谆在临窗的大炕上坐下,表情肃然地问他。

徐嗣谆望着弟弟还带着几份稚气的脸,到了嘴边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憋了半天,他问徐嗣诫:“你

的功课还好吧?”

徐嗣诫本是个敏感的孩子,徐嗣谆越是不想说,他越觉得这件事重要。

可也不能强迫徐嗣谆吧?

“还行吧!”,徐嗣诫一面和徐嗣谆说着话,一面仔细地观察着他的表情,“常先生让我在写文章上花

些力气。”他笑道,“说我用词或太过华藻,或太过清丽,以至于文章花团锦簇,少了几分质榫,让人有些

主次不分。”颇有些无可奈何的味道,“我现在反而不知道该怎样下笔了。”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徐嗣谆一听,忙安慰徐嗣诫,“你也别丧气。说不定遇到个主考官,就喜

欢你这样的文章呢!”

说的是他一直忧心忡忡的事,听的人又是他依赖的哥哥,徐嗣诫无所故忌:“话也不能这样说。要是万

一遇到个和常先生同好的主考官呢?下了场,总不能拿个运气当钟撞。何况常先生也说了,文章写得好,一

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要诗就诗,要赋就赋。可见我文章上头还要花些功夫。”他说着,眉宇间有了几分

飞扬,“我想,勤能补拙。我现在把常先生给我的改的文章全部都重新誊一遍,然后再和我原来的文章对照

,把常先生认为我写得不好的罗例出来,这样就知道我哪里写得不好了。常先生上次见了,称赞我这个方法

好。”

徐嗣谆没想到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望他的目光就有了几分认真:“五弟长大了!”

徐嗣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能让母亲总为我操心啊!”

徐嗣谆没有说话。

喜儿端了炕桌进来。

两人安静地吃了饭,徐胡诫安排徐嗣谆在书房歇下,徐嗣谆很快进入了梦乡。

去上学的时候过来,徐嗣谆还在睡。徐嗣诫吩咐喜儿几句“好生照料”之类的话,蹑走蹑脚地去了听涛

阁。只是他的脚步声还没有远去,徐嗣谆的眼睛就睁开了。

他躺在那里不想动。

不一会,徐嗣谆听到宝珠的声音:“……多谢喜儿姐姐了。既然四少爷还没有醒,那我就在这里等会吧

!”

“去我屋里坐吧!”喜儿的声音里含着浓浓的笑意,“让小丫鬟在这里守着,四少爷一有动静,我们就

过来。”,宝珠笑着道谢。

屋檐下没有了声响,显得空荡荡的。

“管青家的,真是这么说的?”姜氏望着神色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宝珠,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真是这么说的。”宝珠悄声道,“当时管青家的正要去给五少爷送吃食。看见我也在那里,就随口问

了问。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可我听着不会有错。早上侯爷把四少爷叫去,是为了大丰号的一笔银子……”把

早上发生的事告诉了姜氏。

管青家的叫琥珀,是婆婆身边最得力的。差事能当到这个份上,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偶然遇到了宝珠,

僭越地说起了外院书房里发生的事……自己怎么打听也没有打听到的事,就这样不费功夫全知道了。怎么想

都透着几分蹊跷!

念头掠过,姜氏一惊。

或者,管青家的根本就是奉了婆婆之命来提醒她的。

一想到这里,姜氏再也坐不住了。

“走,我们去看看四少爷去!”

十一娘坐在炕边,笑着俯身趴在了徐令宜的肩膀上:“怎么?气还没有消?”

徐令宜扭头,就看见一双似笑非笑的眸子。

他伸手去拧她的鼻子,她一歪头,躲了过去。

“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徐令宜长长地透了口气,“他身边的王树、火清、银针,哪个不是聪明能

干机敏过人的人。他到好,竟然亲自跑到铺子里亲自监工,真是。。。”,他直摇头,“该管的事不管,不

该管的赶趟子的管。”又道,“不知道多少恶仆欺主,见着主家没有个掌事的人,甚至有的掳了主家的财物

不说,还把小主子卖了人贩子,一辈子做了那贱籍的。“

“谆哥儿还不是因为这当管的人是白总管,您最信任的。要是换了别人,又怎么会这样马虎?”十一娘

笑道,“照您说的,他帐目记得一清二楚,知道您要银子,甚至没有迟疑一下就把自己有多少体己银子说子

,还让您直管拿去用……可见也不是您说的那样不堪!”,徐令宜不说话了,十一娘抿了嘴笑。

说是大毛病又不是,说不是毛病,关键的时候却会出大事。这也是徐令宜为什么这样恼火的原因吧!

要不然,她也不会吩咐琥珀给姜氏那边透个音,让姜氏帮着劝劝徐嗣谆了。

“对了”,说到这里,十一娘想起雍王借银子的事,“……那边不会是有别的什么事吧?莫非皇上不同

意雍王建院子?您这样,皇上不会心里不痛快吧?”

第676章 沮丧(中)

“是可以慢慢还。只是他开府的时候借了内务府六十万两银子到现在还没有还清呢!”徐令宜笑道,“何承

碧在福建大捷,皇上想趁机加强闽南防务,去年黄河决口,今年浙江大旱,皇上用钱的地方多着。他从前的

帐可以慢慢不还,可这当口,又哪里借得出银子来。”

十一娘不禁笑了起来:“那雍王爷是明着借还是暗着借?”

明着借,就是向皇上叫穷。暗着借,徐令宜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的银子,不知道皇上会不会起怀疑徐家的

财务状况。

“自然是明着借”

徐令宜笑道,“我拿二十万两出来,向银楼借二十万两,再向亲朋好友借十万两,也就借不多了。”

十一娘觉得有点不安:“这么一大笔银子,你就这样给雍王爷还了债。皇上会不会眼馋了让您再捐点啊

?”

“捐就捐。”徐令宜嘿嘿笑道,“大不了到时候我把大兴的田庄、燕京的铺子都卖了。”

“也不至于吧!”十一娘愣道,“燕京的铺子可是在东、西大街,卖了,以后就是有钱也买不回来了。

“我还怕他不逼着我卖呢!”徐令宜不以为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就放心吧,吃不了亏。”

两人在这边说着话,姜氏已到了徐嗣诫的书房。

“相公这是怎么了?”她坐在床边用手背试了徐嗣谆的额头.“你哪里不舒服?”

“我没事。”徐嗣谆没想到姜氏亲自来了,有些不好意思地坐了起来,“好久不见五弟了,过来和五弟

说说话,没想到睡着了。”说着,笑了两声。

“相公这些日子一直帮着公公打理庶务,想来是累了。”

姜氏笑道喊了宝珠,“去给四爷沏壶参茶过来。”

“不用了,”徐嗣谆忙道,“在五弟这里呢!”

“也是。”姜氏笑道,“相公,那我们回去吧!”

徐嗣谆不好再继续待在这里,随着姜氏回了淡泊斋。

姜氏亲自去沏了参茶,笑盈盈地坐在一旁着他喝茶。

“相公,过几天就是九月初九了,往年这个时候家里都是怎么过的?”

徐嗣谆见她话中有话道:“你有什么主意吗?”目光落在了她的腹部。

“我这个样子自然是要好好待在家里的。不然让祖母和母亲担心岂不是罪过。”姜氏娇嗔,“我是想,

要是府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不如我们做东道,请了祖母、母亲还有五婶婶、四象胡同的大伯大嫂他们一

起到淡泊斋来赏菊,吃螃蟹。你看怎样?”

徐嗣谆有些犹豫。

刚刚被父亲斥责,他就大摆宴席,没有一点反省之意,父亲知道了,只怕会更生气了。

姜氏看在心里。

只是她也有她的用意。

“相公觉得不好吗?”姜氏笑道,“重阳节请长辈是最好的。我又听大嫂说,过了重阳节大伯就要出去

收帐了。我们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聚一聚。要不然,就要等到过年了。”

“收帐!”徐嗣谆很是惊讶。徐嗣勤帮着方氏打理陪嫁的事两口子虽然没有到处宣扬,可天下没有不透

风的墙,徐嗣谆也隐隐听说了些,只是没想到徐嗣勤还要去收帐。

姜氏点头,很有感慨地道:“我从前觉得大伯为人爽朗,不曾想,大伯还是个踏实之人。要是换了别人

,谁还风里雨里的去收帐?派个信得过的管事就是了。”又道,“我听大嫂的口气,大伯之所以要去收帐,

主要还是想趁着这机会做些买卖,补贴补贴家用。”

“不会吧!”徐嗣谆有些不相信,“三伯父手里应该有不少银子才是。”

“坐吃山也空。”姜氏道,“三伯父毕竟分出去了这么多年,又没个正经的差事,用一个少一个,手头

不免要紧一些。可三伯父毕竟是永平侯府出来的,这一年四季的应酬,家里的人情往来,是一大笔开销。大

嫂就时常拿了体己银子救急。大伯不想用大嫂的嫁妆,准备做点小买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