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6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书,若是读书有成边继续读下去,如是长到十六七岁,这就要出外做生意的。 玉川书屋手机版”

“原来是这样。”世芸随即问道:“这位是······”

汪太太笑道:“这是我家大儿媳妇。她娘家的弟弟才二十出头便中了进士,如今放在外头做知县。”她见世芸对大儿媳妇到颇为入眼,便将大媳妇推了出去。

世芸笑着让人端了凳子请汪大奶奶坐了:“我是说大奶奶瞧上去一般,只是王夫人只心疼小儿媳,到让我误会了。可见这天下的父母都是偏心的,喜欢小儿子的。”

瓦罐汤他见世芸居然说了这么多的话,精神更来的,笑着道:“小儿子到不怎么见得喜欢,倒是我们那有个风俗,家里人都是喜欢次子的。”她已然打听清楚章延闿在家排行老二,这么说无非是要讨知州太太高兴。

“这是怎么说的?”

汪太太只把脸转向了大儿媳妇:“你同夫人说吧。”

汪大奶奶低着头,只苦道,婆婆怎么会降这个事丢给自己,若是自己说了不满意怎么办?她揣度着汪太太的意思无非是要同这位知州太太多说说话,拉近关系,在加上这两日她听到的那些个谣言,心里立马有了主意。这才抬起头来,面上带着一丝苦涩:“我们徽商妇苦。家里的男子到了十六七岁便要背井离乡到他地从商谋生,只是,路途艰难,险恶莫测。能活着回来也只是十之四五。我们徽人又有个臭脾气,在外面一定要有出息才回来。这一去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许多人回来了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孩子便是妇人唯一的挂念,只要还有孩子便是再苦再难都能承受。这宗桃一事便是妇人唯一的挂念,只要还有孩子便是再苦再难也都能承受。这宗桃一事便是重中之重。大家都想着儿子越多越好。第一个是安心,第二个是定心。所以这第二个儿子就看的格外的重要。”

“十六七岁出去,五十才还,这其中都不回来么?”

“回来的是少之又少。”

世芸听着汪大奶奶的讲述心中颇为震动。十六七出门从商做贾,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才回来,这一走就是三、四十年。那些妇人是怎么熬过着的日子的。

“夫人若是去了我们徽州边晓得了。我们那里牌坊最多,贞节牌坊更多。很多人一守就是一辈子。”汪大奶奶说着,眼睛一红落下了泪儿,“我们妇人在家里替他们操持着,孝经父母,抚育子女。可是多年得等待,等到最后,确实等来他们在他乡另娶。”

“天下居然有这样的事?停妻再娶?要是我知道,非宰了他不恶口。”胡太太拍案而起,一双虎目瞪得大大,一双拳头早已握起,愤怒的盯着汪大奶奶。

“家中已然有妻室,怎能另娶?”

汪大奶奶凄然的笑了笑:“这么多奶奶不回家,在外头自然是要另娶的。世人都以为那外头的是正室,哪里晓得内里的情形。”汪大奶奶说着说着便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哭了起来?”如果是因为感怀商妇的苦难,像方才红眼落泪还能说得过去,怎么这会子嘤嘤的哭了起来。

汪太太已经明了大儿媳妇的意图了。这一日她才真正的认识了大儿媳。大儿媳妇家里也不是做生意的,什么都不是,来做她的大媳妇,显然是不够的。娶她进门,不过是汪家老太爷一意孤行。只是今日,她确是明白了,为什么身为八大总商的老太爷会定了她做长孙媳妇。

“这孩子自己便吃了这样的苦。”汪太太摸了眼泪,“着孩子的父亲早年出去从商,她母亲跟前只有她跟她弟弟两个人。她弟弟长到十二岁,她母亲便带着他们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好几年,后来才找着,她父亲却是没了。哪里想到,她父亲在外地另娶了,还生了孩子,那所有的家业都由那个儿子继承了,没他们一点的事。当地人都晓得他父亲是明媒正娶了那继室的,也没听过他老家还有什么妻室孩子的。你说这到哪里说理去?”

汪大奶奶触动了心事,哭得更厉害,上气不接下气,一声声的梗咽述说着自己多年的不幸,连将母亲的苦难都一并哭了出来。

世芸拍着桌子:“天下居然有这样没有王法的事。”

汪大奶奶凄然道:“我母亲生生的气病了,我们那时候又没有钱,也不能为她延医请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母亲客死他乡。”

世芸深深的叹着气,这故事比那陈世美的故事还要令人心酸。秦香莲至少还有包拯为她主持公道,但是徽商妇又有谁为她伸冤呢?

“俗话说,好男不靠家底厚。等你们有出息了,让那个继室后悔去。”

汪大奶奶听了这话微微露出一抹笑容:“夫人这话说得极是。那时候弟弟便发誓回去要做大事,一定要盖过那人,让那人跪在母亲的坟头赔罪。我同弟弟一路乞讨回去,只是······多亏遇上了老太爷,老太爷收留了我们姐弟,还供我弟弟读书。只说,从商做贾挣再多的钱也不能让他屈服,若是要让他屈服,只有好好读书,做官儿。士农工商,这一条如何都改不了。”

世芸点点头。

“我弟弟也极有出息,他读书格外认真,苦读了十多年,他终于谋了一官半职。他得官职后,便到那迁了父亲同母亲的棺椁回乡。那人晓得了,要见他,弟弟只说他并不小的父亲在外另娶,将他们原来说的话又再次还了回去,到底为母亲除了口气。”

世芸对这位王大奶奶颇有些相知,章延闿不也是这样么,虽然不是同样的身世,但是都为了给母亲,为自己争面子,让曾经瞧不起他们的人低下他们那高傲的头颅,豁出命的努力着。

“正是这话。为人子女若是连这一点事情都不记得,那还叫什么孝道。”

话题打开了,这几人说话到随便了些。

汪太太走前却是邀请了世芸十六赏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还要请知州太太到我家逛逛。”

世芸欣然答应下。

汪太太带着人出去,过了那连廊的地方,正遇到胖婆子过来,倩儿一见本家太太忙蹲了礼,对着汪太太道:“这位是在京城老太太跟前伺候的大娘,大娘这是我本家太太。”

汪太太见是章夫人跟前伺候的人,还是从京城来的,依然有了计较,含笑同胖婆子说了几句话便告辞而去。

胖婆子这里还没到世芸那里,就有汪家的丫头匆匆而来,找到了倩儿同胖婆子,递了个匣子过去:“太太说,见到大娘心里着实高兴,还请大娘替她在太夫人面前请安。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胖婆子笑着接了,只是觉得那没什么分量,也就颇不为然。待回到屋子里,开了那匣子,胖婆子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气,这已经是很厚重的了,两只沉重的赤金镯子,上面还镶嵌着红宝石,另外还有两颗圆润的珍珠,这样打的珍珠就是章太太为姑娘们置办的嫁妆也不过如此,这就送给她了?

看来二爷在这里好处不少,天天青菜豆腐不过是掩人耳目,装穷而已。她回去一定禀告太太。

不,在告诉太太前,她可要好生的赚上一笔。

136章 做客(上)

中秋拜月却是女子们的事情,以往在他地也没什么讲究,大家摆了月饼瓜果在外头只赏月,到了这济宁城,拜月一事又要重新开始了。世芸从来都是在旁人的带领下拜月,这一年却要她领养众人行礼,不由的有些紧张。认真的回想着以前拜月的情形,四下无人之时还悄悄的练着,生怕那哪里错了。

章延闿见她如此小心不由好笑:“你那么认真做什么,你只领养她们磕头就是了,到时候把月饼瓜果拿上来谁还笑你?大家吃都来不及了。”

世芸只白了他一眼。却赞同他说的话:“我原也没想到这一节,却是早上胖婆子来说了一遭。结果那几个丫头听了便怂恿起来。湘儿也听了,吵着要拜月,我只得依了她。”

章延闿巧了嘴角,世芸见他这样子,晓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只等着他开口,却不想他只伸了个懒腰便起身而去。

世芸准备得相当简单,设了大香案,燃了大红花烛,对着月亮摆了从街上买来的纸制高四五尺的月光马。那上头绘了太阴星君及月宫还有那捣药的一玉兔。又摆上月饼西瓜鲜藕李子葡萄等果子做祭品,那西瓜还切成了莲花状。

拜了月神之后,便切了月饼,再把下人的都赏了下去。

旁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吃月饼,吃瓜果说着话,惟有胖婆子面上不大高兴,她是见世芸办的简单,心里颇有些不快,越发信了世芸平日里在是装穷,只算计着明日到汪家支好生的赚上一笔。

这里一夜无话,第二日世芸睡了午觉起来便梳妆,快到了时辰领着湘儿出门,临上马车装扮一新的胖婆子匆匆赶来,想是赶得急,气喘吁吁的,略微涂了脂粉的脸上都是汗。她赶到世芸车前,来不及顺气便赔笑着道:“听说奶奶今日要出门,还是带是老婆子吧。”她只看着簇水她们,笑着道:“她们都年轻,没经历过大事,奶奶出门这样大的事情她们哪里能办的好?还是让我跟着奶奶,马前马后的也好照亮着。省得叫人小瞧了奶奶。”

世芸只是笑了笑,招了胖婆子:“大娘到我车上坐。”

胖婆子是连连答应,忙上了马车。见湘儿在,又欠了身子算是行礼,满口的夸赞着湘儿:“姐儿今日这打扮到跟月宫里的嫦娥仙子一般,小的差点就认不出来了。”

湘儿把嘴巴一嘟:“我才不要当嫦娥呢!”

胖婆子叫湘儿堵话,微微一怔。这小孩子都喜欢旁人说自己漂亮,这姐儿反倒是不高兴。

世芸笑着搂住湘儿:“怎么能跟嬷嬷这么说话?娘先头怎么教你的,旁人说你好,你要说什么呢?”

湘儿嘟着嘴,小声的同世芸讨价:“哪里是说我好。”

呃,小丫头不晓得么?世芸道:“昨儿你不是见了么?仙子长得那样的好看。 嬷嬷是在夸你长得跟仙子一样啊。”

小丫头愤怒的抗议着:“才不是!嫦娥是坏人!我才不要当坏人!”

世芸又是一愣,好好的嫦娥怎么又成了坏人。

胖小子也是一怔赔笑着:“姐儿,嫦娥仙子怎么是坏人了?”

湘儿认真的道:“她偷吃了仙药。”

世芸一禁一笑。原来是这样,因为嫦娥偷吃了后羿的仙药,所以湘儿认为嫦娥是坏人,却是这样。她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节。她颇为高兴的抚着湘儿的脑袋:“原来是这样啊。好,我们不像嫦娥,咱们是缇萦好不好?”

世芸只当这样小丫头会高兴,哪里晓得她还是不干,她饶有兴致的问着:“那我们湘儿以后要做什么?”

“我要做花木兰,我要做大将军!”小小的孩子,挺着小小的胸脯,用她稚嫩的嗓音诉说着自己的愿望。

胖婆子一听忙道:“哪里有女子做大将军的?”

“有。穆桂英是大将军,梁红玉也是大将军,怎么说没有。”

胖婆子道:“那都是旁人胡说的,姐儿别叫人糊弄了。”

偏偏小丫头执拗的很,只是不听,还拉来了世芸:“娘,你说有没有?有是不是?我没说谎是不是?”

小孩子很纯直,生怕旁人认为她说谎,一定要追究个清清楚楚。

世芸笑道:“当然有了。你什么时候知道的那么多?”她并未同女儿说什么花木兰穆桂英的故事,女儿是从哪是晓得的。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舅舅讲给我听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是五姨夫

讲给我听的。可是我喜欢爹爹说故事,爹爹说的故事最好听了。舅舅说的故事,只是比爹爹差是了么一点点。姨夫说的一点都不好听。他不会讲说故事。他说的我都想睡觉。”湘儿仰着头向世芸讲述着她对几个为她说故事人的评价。

郑濬给湘儿说故事,世芸中想都不敢想的,那个冷面候爷居然会说故事。还好这是在马车上,若是叫郑濬晓得湘儿还嫌弃他,他怕是又要动怒了。

胖婆子一听提到了郑濬,忙道:“泰宁候都说了些什么?”

湘儿疑惑的看着胖婆子:“我不晓得啊。”

胖婆子一愣,是了,她怎么了,她忙道:“就是姐儿的五姨夫。”

湘儿轻轻地哦了声,道:“就是说故事啊。”

胖婆子还想再问,世芸却叫停了湘儿:“乖乖的坐吧。别到了地方没精力玩了。”

湘儿忙乖乖的坐好,俨然是个小大人。

胖婆子见世芸闭上了眼,显然是不同她说话的,心里有些懊恼自己太心急了,怎么就一下子问出了口,还是这样的直白,这二奶奶定是有什么想法了。

湘儿只坐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就有些耐不住了,抿了抿口,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扯了世芸的袖口。睁着一双童目,纯真的望着你,欲语还休。

世芸为由道:“怎么了?”

“娘,我的兔儿灯带了没有?”

这孩子,从昨晚睡觉前就还是数着今日到汪家估客要带些什么,就是现在还记挂着。她笑着道:“带了。你昨儿不是亲自放到小箱子时面的么?”

得到了世芸的肯定的答复,湘儿这才又坐好,很快她又叫外头的吆喝声吸引了目光,掀了车帘子,凑着瞧。

胖婆子忙拦着:“姐儿,这是在外头……”

“大娘没事,隔着纱,外头哪里能睢的清楚。”

世芸开了口,胖婆子也不坚持,却趁机同世芸说话:“奶奶,您太爱惜姐儿了。姐儿虽说才四岁,可孩子一年一年的大的快的很,转眼姐儿就要说人家的年纪。小时候,大家是不以为意,到了大时,叫人知道了就晚了……”

“大娘怎么就想到了那么老远的年。等她嫁人,那还有十几年的事,您说的我都不敢想了,到了那时候,我怕就是老太婆了。每日都愁怎么遮白发同皱纹了。大娘,您在太太跟前,右晓得有什么好方子么?太太一点也睢不出来像是五十岁的人,一点白发也没有。”

胖婆子冷不防世芸又转到了这有什么返老还童的好方子上了。她只得同世芸说了一些日常的保养,一面琢磨着自己要如何把话给转开,偏偏无论她怎么转,还是叫世芸给兜了回来。

汪家在济宁新城,他家是那一条街上最大的人家,人们也都习惯将他家门口的街道叫了汪家大街。门口的人瞧着知州太太的马车过来,已经跑回去禀告去了。

汪太太带着媳妇等人接了世芸,又换了二人抬的小竹椅,直往后院去了。因为是在新城,汪家又是有钱的主儿,先占了好地方,占了大地方。

此时天已渐渐暗沉下来,汪府已然点上了灯笼,照得整个地方通明不已。

她家的院子极大,绕过小廊右处开的圆月门,穿过太湖石,但见曲廊数折,两亭浮水,穿过曲廊一处精致的小屋现于眼前。绕过小屋,但见遍地花园,盆景中种有矮小松杨之类,花则月季丛菊为主,树则剪丫除肄,根枝盘曲而有环抱之势。其下养苔如针,点以小石,谓之花树点景。又江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多黄石、宣石、太湖、灵璧之属。

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世芸瞧得是只有赞叹的份儿。湘儿本还觉得自己手中的兔儿爷灯笼稀奇,再见到汪家的灯笼便觉得自己心爱之物没什么稀奇的。

汪太太将世芸请到了楼上,这是一处十六间屋子三层阁楼,周围雕

栏画栋。一路走来,只瞧着那砖上雕着画,四周横梁也都花式繁多,世芸见着不由的咂舌,这样的讲究,要花多少的银钱,果然是富贵之家。

二楼只摆了一桌酒,客人只有世芸同湘儿一人,湘儿被请一隔壁的屋子,安坐着的都是汪家七岁以下的女孩儿,小女孩们在一处自然有她们玩的。

至于胖婆子她们则是被请下去吃酒,世芸身边只留了一个簇水。

安排好后,汪太太捧了茶点这才坐下同世芸说话:“今日只是家宴并未有请旁人。”

第137章 做客(下)

大凡富贵之家都有蓄养小戏子的习惯,以便自己随时取乐。汪家更是养了两班的小戏子,一个是徽州老家的徽州腔,再一支则是昆腔。世芸看着汪太太递来的戏册子不由赞叹这家人的细心周到,满足了个各地人的需求,有这样的心思难怪家业做得那样的大。

世芸随意地点了两首,让给了汪太太,汪太太又点了一首,接戏单子的仆妇才接了过去,不久,对面戏楼便拉响了胡琴。

这是世芸点的《三击掌》。她原以为是平日在家看过的王宝钏薛平贵所谓的三击掌,又想着头一次听徽腔,挑选自己熟悉的剧目也晓得在唱些什么。却不想这上头的《三击掌》却说的是另一个故事,为西汉朱买臣妻子崔氏嫌朱买臣家贫悔婚一事。

她是头一次听徽州腔,生怕听不明白,却不想这徽州腔流丽悠远,远在昆腔之上,更喜的是通俗易懂。

故事很快便进入崔氏求去,再嫁农夫一节,这是故事的一个芓宫,辞藻华丽,曲调清丽,最是吸引人的眼球。

只是汪二奶奶开口道:“这崔氏好没眼力,放着朱买臣这样的人不要,却要嫁于一个农夫。”

她说话过于突然,众人微微一怔。

汪大奶奶只朝世芸这边看了一眼,又撇过头,瞧着戏台上,好像方才是有人唤她一般。

众人没有搭腔,汪二奶奶非但不感到窘迫,反而对着世芸道:“太太,您说是不是?”她将话丢向了世芸。

世芸只是笑了笑。她没什么感觉,只觉得这个演崔氏的小戏子颇好,眼神传神,口吻中说不尽的恨铁不成钢。

汪太太将话锋接了过来:“这同有没有眼力有什么关系。若是说她不自重倒还说得过去。我们女子最要讲究从一而终,怎能因为夫婿唱歌而感到羞耻呢?”她将脸转向了世芸。

世芸晓得这是一定要让自己开口的,便道:“汪太太说的是,二奶奶说的也是。”

汪二奶奶颇为放肆,笑着道:“夫人这话说的不好,是是非非,哪里什么都好呢?”

簇水笑着道:“汪太太说的是,二奶奶说的也是。奴婢的小见识是,这崔氏怎么晓得朱买臣日后大富大贵?这世上若是都晓得日后回怎么样,也就守株待兔了,哪里有那些烦心事。我若是早一个月晓得汪太太要请我们奶奶看戏吃酒,我一定要饿肚子不吃东西的。”

世上的事都没有预知,如果大家都知道章延闿其实是个有出息的,如果大家知道章延闿日后的仕途顺当,当初就不会有她什么事。如果当初她没有被逼到绝境,她怎么会嫁给章延闿,那时候的章延闿说实话不是什么良配。

世芸想到以前的事嘴角微微翘起。

众人见世芸嘴角翘起,忙应和地笑着。

汪太太抿口道:“嫂子快到边上吃酒。”又让人并一桌席面摆在外头,让了几个体面的媳妇丫头陪着簇水。

簇水笑道:“我去吃酒了,我们奶奶怎么办?还是太太拣了让我带走,等我回去了,也不用伺候我们奶奶了,我好好地吃些。”

汪太太忙点头:“你只管吃,喜欢什么就说来,我让人做了你再带回去。”

簇水道:“我这有吃有拿的,到让太太请了两回,我们奶奶却只送了一份薄利,这么算来还是太吃亏了。”

众人又是一笑,汪太太让人请了簇水吃酒,又让自己身边的一个丫头伺候世芸:“这位嫂子倒是好风趣。”

世芸笑道:“她以前倒不这样,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不晓得怎么了,嫁了人之后便这样了。我倒嫌她烦了。”

汪太太道:“我闺女也一样。上回带着外孙来,风风火火的,外孙一不听话,她便顺手教训,到把我吓一跳。”

“令爱嫁到哪里的?”

“她夫家在扬州。”

世芸点点头,转了头又去看戏,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朱买臣坐到会稽太守返回故里,与前妻相见,前妻愧然,自缢而亡。

世芸听着汪二奶奶叹息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又说朱买臣仁义备至,还出钱为前妻修冢,实为大丈夫,气度斐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