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5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我一惊:“陈使两月前才来过,此番藉以何名?

齐央道:“仍是陈公遣来探视国君身体,且下月夫人之丧积年……”说到这里,她顿住,冷冷一笑:“竟也好意思摆出夫人。”

我沉吟,母亲的丧服期满后,另立继室的事便可以提上日程,陈国竟如此心急。

“长嫂,”想了会,我安慰道:“君父虽病弱,却清明仍在,他既有心授君位与兄长,此事必慎重以待。”

齐央蹙起眉头,道:“我也曾如此想过,只是,陈地数倍于杞,且有大姬之亲,杞实不及也。若其联合宗伯,国君退避,当真要立继室,如之奈何?我实不敢安心。”

我低头不语。

齐央说的我何尝未曾想到过。我也曾考虑过直接去问父亲,但反复地想还是放弃。首先,父亲的态度尚不明却,做子女的在这种事上也没什么发言权,实在无法指望能产生什么影响。其次,正如齐央所言,陈国势大,又是邻国,而且宗伯在些事务上的分量极大,两者联合,父亲即便不情愿,也要顾及他们的压力。

不过办法倒也不是没有……我琢磨着,心思渐渐沉淀下来,拿定主意,即向齐央告别,快步地离开了。

回到宫室,我立即叫寺人调墨,自己在案前坐下,拿来两卷空牍,想了想,提笔疾书。写完之后,我浏览一遍,将两卷分别封好,派人唤来使者。

我将旁边的寺人都遣开,将一卷牍书交给使者:“此书交与太子。”

使者应诺接过

我又递去另一卷:“去宗周前,先往卫国,将此书交与卫伯。”

使者面露讶色:“卫伯?”

“然。”我吩咐道:“此信甚紧要,你且速往。”

使者答应,受书退下。

手头的事情暂时完成了,望向外面仍明亮的光,长长地吐了口气。交给觪的信很短,只跟他通通消息;而给王孙牟的信里,语气急切,把整件事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王孙牟是聪明人,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他一眼就会明白。

我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按礼法,既然是立继室,母亲随媵中的人才是最佳人选。

卫国是母亲的母国,无论势力或亲缘都是陈国无法比拟的,若卫国出面干涉,陈国便无可奈。现在母亲丧期未满,卫国不好先提什么,而陈国之所以这样急切,大概就是想抢在卫国有所动作之前……我起身走到堂前,望着萧瑟的庭院,秋风正紧,黄叶在树上舞动,吹得哗哗作响。

我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说我谨慎也好顾忌也罢,或许因为母亲,对父亲仍然难以敞开心胸。两个月来,我们的感情确实拉进许多,父女两人的相处也不乏主动,却似乎总隔着一道沟,难以逾越……

麻头蓬乱,擦在简片上,发出窣窣的碎响。

我清理了几片简牍上的积尘,抬眼瞟瞟前面,父亲和益皆神情专注,仔细地将残简上的麻绳换作皮条,慢慢编起。我复又低下头去,室中静悄悄的,谁也没有话,似乎将一切心思都收纳在了木竹碰撞的清脆声音之中。

一晃过去三日,陈国使者以关心公子樵伤势为名,一直待在杞国。期间,不出意料,他与宗伯等人来往频繁,还见了几次陈妫。

不过据我所知,益却没怎么见过陈使。因为陈使到达的第二日,守藏史来跟父亲藏室中积累许多残简,想请父亲遣人帮他整理。父亲听,表现得很感兴趣,此后,他每每空闲下来,必定要叫上益和随他起修补简牍。

忽然,听到父亲低低地笑起来。诧然望去,只见他将片宽宽的木牍拿着,看了又看,递给我:“姮可还记得此物?”

我接过来一看。那牍片上画着堆线条,有粗有细,歪歪扭扭,像是画,又更像是字。惑然,是什么?

“不记得?”父亲看着我,脸上绽开笑容,缓缓地说:“当年你要习字,却不愿画沙盘,只日日来为父处摹牍。”

我恍然大悟,终于记起,竟是当年认字的杰作。那时,我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受过十几年教育的人,怎么能真和白丁小儿样拿沙盘练字?我不干,死活只要拿笔,用牍片练。母亲拗我不过,于是藏室就成了我常来的地方。

那个时代的文字虽原始,字形字义也与后世差别很大,但有以前知识的铺垫,我的习字速度还是算很快的,以至于母亲和父亲来检查时,常常吃惊不小。不过,我对书法的研究也始终有限得很,觪就说过,我的字乍看还不错,但仔细观察就会觉得线条怪怪的……

我端详着牍片,不禁莞尔。以前的情景似在眼前浮现,心中不由地升起一阵柔和:“许多年过去,不想竟还在。”

父亲笑笑,道:“那时存下许多废牍,母亲却总不肯丢掉,如今还能翻出许多。”

蜗牛微笑,抬眼,看到益正在对面看着,神色深沉不辨。我的视线没有停留,看向案上的散简,伸手将几支拢到面前,继续整理。

陈国使者逗留几日,终于离开杞国。

期间还正值母亲丧中,杞国的接待没什么内容,除父亲的亲自接见以外,饭食朴素,更没有乐歌佐宴。不过陈国似乎并不以为意,听寺人说,使者带来的礼品中,有陈君吊唁母亲离世和为父亲身体祈福而作的鼎。

“却是亏难了陈公,”丘也私下里语带鄙夷地评论道:“陈当年不过以比邻之国送媵,如今这般礼节,倒比卫国还哀痛几分。”

“陈国以补药贻公子樵,又以贵方良驹赠公子益,竟无一物献于太子,何其无礼。”齐央更是不满。

当然,宫中并非人人这般态度。陈妫近来气色不错,宫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陈国使者向父亲提出,如今夫人去世,公子益失母,而其本为陈女所生,还当过继给陈妫。父亲没有反对,应允了。

这事在有心人眼里意义非凡。宗伯那边似乎就等母亲丧期过后着手操办;嫡室边则提起就愤懑不已,抱怨父亲糊涂云云。而面对诸多议论,父亲却表现淡定,任大夫们争执,只各自抚慰番,仍不改心意。

益则更加低调,除每日探望父亲,几乎闭门不出。他与我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显得微妙,话语交流更少,视线偶尔相触,他便很快地收回,像要避开什么样。我也没有发表意见,只心等待卫国的消息。果不其然,陈国使者离开的第三日,卫国遣名上卿来到杞国。

除了我,包括父亲在内的所有人都吃惊。谁也没料到风波未平,卫国的使者便接踵而至。

那大夫携些王孙牟的慰问之物前来,先拜见父亲,又祭悼了母亲,之后,也无多余礼节,直接在正宫中与父亲商谈,一坐就是半日。

殿堂上除主宾,只许骈父等卿大夫在旁,对于谈话的内容,其余人只能翘首猜测。

宫中气氛悄然发生转折。齐央抱着庚来到的宫室里,人人都像预见到什么似的,脸上表情轻松,其乐融融。

“到底是卫国。”丘边帮着齐央给庚换下尿片,一边微笑着:“老妇就知晓,卫伯定不弃太子。”

齐央也笑,叹道:“我只知担心,竟忘了还有卫国。”想了想,又说:“幸好卫伯遣使及时,却似得信般。”

“卫伯得信?”齐央的侍姆在旁道:“莫非是太子?”的

我淡笑不语,只逗着庚玩耍。众人纷纷猜想,却又都觉得不准,讨论了会,这话题不了了之。

过了许久,寺人终于来报,说父亲他们已经谈完。

我与齐央相觑一眼,把庚交给她,起身向宫外走去。

“国君还将与使者共膳否?”往正宫的路上,我问寺人。

“小人不知。”寺人答道:“方才小人来时,卫伯使者与众大夫已从堂上出来,小人在宫道上遇见公子益。”

“公子益?”眉头微皱,加快脚下的步伐。

正宫的堂上空空无人,一路又走到后庭,却见益正站在庑廊下,正与一名寺人话。见我来,那寺人躬身行礼,道:“君主留步,国君已往寝中歇息,且命小人在此守候,无论何人皆不得打扰。”

我微讶,稍稍向旁边瞅去,益没有看,脸上表情沉静。

“如此。”,我吩咐那寺人在父亲醒来后给报信,说完,转身离开。

庭中色暗沉,接近深秋,雨水渐渐又多起来,一片萧索的秋色。

我踱到阶前,止住步子。心中总有块大石放不下,觉得父亲刻意地告诉我们他不想让人打扰,像是带有情绪的。是方才与使者的会谈有所不快吗……我心绪翻转着,举目望向空旷的四周,西边,母亲宫室的屋脊远远地在飞檐后露出黑乎乎的段。

忽然想起叔姬。

叔姬服侍母亲多年,熟悉宫务,又没有子嗣,不会对觪的地位产生一丝妨碍。如果卫国来使与父亲商议再立继室,最有可能推出的人当属她……心中有些唏嘘,母亲对叔姬等媵侍一向不乏防备,亲近而不依赖,最终却还须将命运联结在起。

这就是宗族的力量,随媵虽不为认同,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合理。只是其中伴随的恩怨冷暖纠缠为何,唯有各人自己知晓罢……

身后传来一个脚步声,我回头,益正从堂上出来。四目相遇,他的步子似缓下片刻,却没有停下,径直向我走过来。

“兄长。”我行礼。

益颔首还礼,走到与我并排的地方,止住脚步。他看看我:“庄在此处作甚?”

我弯弯唇角:“无他,望望秋景。”

益略一点头,没说话,也不挪步子,与我一道望向庭中。大风从墙垣外吹来,卷起淡淡的尘沙,将庭中石板走道扫得干干净净。

“卫伯使者是招来的。”沉默了会,我只听益沉声开口道。

诧然望去,他的眼睛肯定地看着我,神色莫测。

我心中并无慌乱,不置可否地笑笑,没有回答,反问道:“兄长可中意那鬼方良驹?”

益有怔,看着我,眉间掠过摸暗色:“何意?”

唇边莞尔:“兄长以为何意?”

益的表情稍稍敛起:“曾入夷阵救出陈国公子,此驹乃陈公谢礼。”

“原来如此。”我仍是笑,却盯着他的眼睛:“那姮当再作他问。兄长,姮一直在想,那日若无上卿阻止,兄长可仍将射那大侯?”

这话瞬间挑明,益的目光凝注,瞬间炯炯。

物品与他直直对视,毫不相让。

“君主!”正在这时,堂上的一声呼喊打破沉寂。名寺人急急地跑过来:“国君方才在室中晕厥!”

110章 庙告

我大惊:“晕厥?”心里一紧,再顾不上益,立即快步与那寺人走向后庭。

只见内室中一片忙乱,父亲躺在榻上一动不动,一名年长的寺人正一边用手掐父亲的人中,一边急急地叫旁人将父亲的衣领敞开。

我在榻旁不断地唤父亲,他的眼睛闭得却仍闭得紧紧的,面色苍白。我又惊又急,问室中侍从父亲怎么晕厥。

他们神色无措,嗫嗫嚅嚅,只说父亲从堂上回来之后就独自进入室中,方才他们在屋外听到里面有一声异响传出,心觉不妙,忙进去查看,竟发现父亲倒在地上。

我见问不出什么,焦急不已。

这时,医师赶到,寺人们纷纷让开。医师来到榻前,向我匆匆一礼,即检查父亲的病情,动手施救。

没多久,父亲的眼皮终于动了动,缓缓地睁眼,众人顿时松下口气。“君父。” 我一喜,忙轻声唤道。

父亲的眼睛朝我看来,停顿片刻,却又将眼合上。

“君父?” 我愣了一愣,正欲再开口,旁边的医师道:“君主勿忧,国君此番晕厥乃为劳累过度而起,并无大碍。现下国君方清醒。小臣还须施砭,君主可暂往事外回避片刻。”

我看看医师,又看看父亲,他至始至终没有再睁眼,像是睡熟。我心中仍惴惴, 却还是咽下了话头,微微颔首。

室外, 我看到益正站在廊下。灰白的光下,他眉头微锁,似乎也来了许久,却不知有没有进去过。

“君父现下如何?”对视片刻,他问。

“已无恙。” 我答道。

他点点头,神色稍解。

刚才在堂前的情景又回到脑海中,两人各自沉默, 却愈发觉得不自在。稍倾, 我瞥向他,“医师正为君父施砭,还须等候一阵。”

益看着我,过了一会,道:“无妨, 我稍后便回宫,并不入内。”

我讶然。

益却神色不改,目光意味深远:“君父现下,无论何人皆不欲见。”面前的光线忽而被遮住了一些。他稍稍凑近,看着我的眼睛,声音低缓而清晰:“庄当真以为君父一无所知?”

我的表情凝固在脸上,双眼依旧直直地看着他。

这时,闱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似是妇人的声音。有寺人从那边疾走过来,向我禀道:”君主,陈妫等庶夫人闻之国君晕厥,要来探望。”

陈妫? 我微微皱眉,瞅了一眼益,迈步朝闱门走去。

还没到门前,陈妫的声音已经能听到,似有怒气:“…… 我等虽庶妇,然夫人既薨,当此国君染恙之际,身侧无人, 等岂可坐视?竟连探视也……”廊道尽头的宫门豁然出现在眼前,所有人的目光一下都朝我射过来,话音戛然而止。

只见陈妫及几名庶室正在门外,脚已经上阶,两名寺人将身体挡在道口,似在试图阻拦。

我看着她们,缓步上前。

陈妫敛起僵色,盯着我,稍稍昂首。

“姮见过诸位庶母。” 我走到她们面前,行礼道。

陈妫等人还礼,稍候,只听陈妫不紧不慢地说:“不知君主也在此。”

我看看她,道:“君父方才昏厥,姮正在照看。”

陈妫与旁边几人对视,略颔首,眉间柔和些:“我等也是挂念,虽知庶室不得擅入正宫,但还是担忧国君身体,可否……”

我唇边淡笑:“庶母安心勿虑,君父已无恙。”

陈妫的脸再度绷起, 我视若无睹,向她们再度一礼,又对门边的寺人吩咐道:“国君须静养,汝等当多加看守。”

寺人应诺。

我不再说什么,此时情景也无须多说,转身朝宫内走去。背后似乎能感觉到汇集而来的犀利视线,心因为一番按捺而碰撞起来。此刻,我的脑中却忽而浮起母亲雍容的脸庞,不禁想,如果她看到这幕,唇边是否仍会浮起那抹嘲讽的笑?

再回到父亲的寝室前,益已经走了。寺人告诉我,医师已经施砭完毕,父亲方才醒来,说想休息。

我望向房室,门紧闭着,将里头的一切都遮在后面。益刚才的话似仍在耳旁, 我默然,命人好生照看,离开父亲宫室。

接下来的时间里,正宫那边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派人去询问,也只父亲无恙。近来难得在自己宫中用膳,丘们也好奇得很,不住的问是不是在那边吃腻了,国君今可要与卫国使臣一起用膳等等。

我没有回答她们,对着案上的食物,一点食欲也没有。

父亲的反应也我曾猜想过,但情急之下容不得考虑许多,现在,我明白地感受到父亲的恼怒。但尽管如此,我很明白,如果让时间倒流, 我依然会做同样的事。父亲已经答应陈妫收养益的要求, 与他给母亲的承诺毫不相干;如果卫国不介入,他也极可能在宗伯和陈国的压力下答应纳陈妫为继室, 同样与他给母亲的承诺毫不相干。两者加在一起,便是觪身后莫大的隐患,父亲又已是老病之年,即便有心意在,他可撑得住一切?

我无法笃信父亲一定会做到什么程度,也无法任由事情的发展交托出去,而自己只在一旁等待……

夜晚的觉睡得很不踏实,梦境纷纷扰扰。

我一会看到觪, 一会又看到父亲。觪的神色悠哉,似乎正骑在马上奔跑;父亲坐在案旁,不说话,脸色阴沉地吓人……光影交错,小悠忽而出现在面前,我大喜,正要过去,又发现旁边什么时候多了个身影,姬舆的脸在我眼前放大,清晰无比。心中一漾,想唤他,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他也并没有看我,只低头捉笔,敛眉沉思。纠结间,突然,一声“姮”从身后传来。我讶然回头,迷蒙中,只见有人影若隐若现,似曾相识,却辨不清是谁。

“姮……”那声音又唤了一遍, 我猛地怔住。记忆通透而飘渺,似隔着时空般遥远,又似从未离开过。不由地迈步朝那边走去,却曲曲折折,无论如何也无法靠近。只有那声音不断地唤着,一遍遍地愈加清晰,突然,我发觉它改了声调,叫:“君主……”近得如同就在耳边。

“君主……”

我睁开眼睛,寺人衿的脸就在上方。晨光透来,我不适地闭起眼睛,艰难地转过身去。手上传来被褥的触感,自己真实地躺在床上。

“何事?” 我嘟哝道。

“君主,”寺人衿语气匆忙:“方才国君遣人来,请君主往公宫。”公宫? 我反应了好一会,从床上坐起。撩起幔帐望了望门外光景, 疑惑地问寺人衿:“今非祭祀之日,为何往公宫?”

“小人也不知,”寺人衿边拿来衣服边说:“小人得话,便即刻来唤醒君主。”

“ 哦。” 我心中疑惑,却没有耽搁,起身穿衣洗漱。

当赶到公宫的时候,只见里面已经来了许多的人,皆冠冕楚楚,有骈父等卿大夫,有宗伯等族中长老及成员,还有众公子,益也在其中。父亲还没有到,所有人都议论纷纷,表情困惑。看到齐央也抱着庚来,站在众妇中。

“庄。”齐央向我打招呼。

我走过去,两人互相见礼。庚伏在齐央的肩上瞅着看我,嘴里含着根手指,“呜呜”地出声,似乎很兴奋。“庚。” 我笑笑,拍拍他的脸蛋,没有伸手去抱。经过几次抓头发的经历, 我已经学乖了。

“长嫂可知今日为何来此?” 我问齐央。

“ 我也不?br />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