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了一刻钟,二门里来了传话的小厮说中院老太君已经起了。张氏忙叫人唤了陈愈一家子去给老太君请安。
陈府分东南西北中五院,大、二、三房分住在东、西、南院,中院是老太君的院子,北院住的下人。
沐清跟着家里人在院子里绕了几绕,穿过一条狭长的夹道,深处拐进一侧的小门,便到了陈家正中老太君住的院子。
老太君住的院子约莫是陈愈家住的小院的两倍大小,结构差不多,四四方方,中间是井字道,院子正中栽了株银杏树,枝繁叶茂,遮住了午间烈日,院子里凉快了不少。阳光透过,叶子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影子,风过,地上光点闪动,如同撒了金子。
沐清让地上的金光晃了眼,赶紧别过头不再看,就听见有人喊:“来了,来了!西院二夫人和愈四爷一家来了!”婆子喊话的声音让沐清打了个抖,这口气听着还真像是进了陈家大观园。
张氏领着陈愈一家子进了老太君院子的正厅。
空气里带着白檀的香气,很轻很淡,沐清偷偷瞄见屋内家具皆是乌木制的,花瓶摆设都挺素净淡雅,让人有种超脱世俗的感觉,只是抬眼一看屋子正中簇拥着的“花红柳绿”,这份美感转瞬就消失不见了,虽然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
张氏等人进屋后,本来热闹的屋子顿时静了下来。
片刻,在老太君身后替她捏肩的红衣妇人先开了口,“我说今儿大早在老太君院子里听见喜鹊叫呢,原来是给老太君报咱们四郎一家今儿回来。”
“呵呵,是啊!早上那鹊儿叫得确实欢实。启正走时都没告诉我四郎今儿回来,还是午睡起来才得了二媳妇的信儿。”
陈愈在二人说话间,已经先上前一步,跪下给老太君行礼道:“孙儿给老太君请安!这多年孙儿没能在您老人家身前尽孝,实在罪过。”
“快,快把四郎扶起了。一路劳累幸苦,刚回来就给老婆子我下跪,仔细身子!”老太君发话了,旁边伺候的丫鬟赶紧过来将陈愈扶起。
“你在眉州劳心劳力,这几年来在生意上费了不少心思,家里的人也都知道。我这次做主让你放下眉州的事情,那你就别回去了,在杭州陪我这老婆子,可好?”
陈愈一愣,想起丹棱铺子的事,不免有些不悦,面上又不能表现,嘴角微带苦涩地弯起,应道:“一切听太君的。”
“四郎多年不见母亲,留下来侍奉太君也是应该的!”张氏一面打圆场,一面示意身后的钱氏和沐清上来,“四娘和四郎的闺女也回来了。”
此时,钱氏拉着沐清也上前跪了下来。
这次跪下没了蒲团,不过幸好这堂上铺着毯子,跪上去虽然有些硬,沐清倒也不觉得咯得慌。只是她感觉到刚才跪下时,钱氏拉着自己的手又紧了紧,手心满是湿意,不由皱了皱眉,怎么感觉钱氏比自己还紧张。
“孙媳给祖老太君请安!”钱氏磕头行礼,“沐清快给老太君见礼!”
沐清等着钱氏叩完,标标准准地行了跪拜之礼,嘴里甜甜地喊着,“给老太君请安,祝老太君福寿安康!”
好听话,向来老少皆宜。沐清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陈家老太君跟大家出身的张氏不一样,虽说钱氏选的这身的行头她不喜,可也不难看出陈老太君的喜好,老人家喜欢可爱的小孩子。如今自己虽然面色苍白了点,但还保有婴儿肥的小脸,再配上那双圆杏眼还算符合可爱这个标准,沐清此刻奶声奶气地扮起了粉嫩的萝莉,还不忘多加了句“吉祥话”。
“都起身吧!瞧瞧,四郎家的闺女小嘴真甜,这身打扮也好。过来让太婆婆仔细瞧瞧。”老太君直盯着沐清看,笑得开怀。
两人起了身,沐清偷瞄了眼钱氏如释重负的表情,脸上露出个灿烂的笑容,乖巧地走到老太君身边。
许是陈家老太君信佛,沐清从她身上闻到了股淡淡的檀香味。陈老太君面庞清瘦,满头银丝盘起,鬓角梳得齐整,仅别着两支云纹木钗,虽然眼角岁月留下的痕迹深重,但精神矍铄,看不出是年届古稀之人。
老太君瞧了瞧沐清,说道:“这小脸生得标致……对了,四郎回来了还没去拜见一下那些叔伯兄弟,就别杵在我们这女人堆里,把你媳妇和闺女留在我这里再陪我呆会就行,你且先去吧。”
陈愈本来也有几分不自在,听老太君说放人,自然乐得先行。临出门前,钱氏还不忘小声叮咛他若要去记得先问问碧烟。陈愈知道她一时走不脱,让他找碧烟自然是不要忘了给诸家兄弟带着礼物,点头应下就离开了中院。
送走陈愈,老太君乐呵呵地搂着沐清左瞧右看,渐渐地,眼中流露出慈爱的目光多了种异样的热切。
张氏想着沐清还没给在座的人行礼,便提醒了一句,老太君这才记起,忙笑道:“快给屋子里的这些婆婆姑姑婶婶们见礼,今儿太婆婆给你做个见证,哪个不给见面礼,哪个不能出我这房门!你们这些一毛不拔的,打马贪去老婆子多少钱,今儿通通都吐出来。”
沐清觉得这陈家老太君虽然白发如霜雪,但说话爽直,看起来倒也不是个难相处的人。现下行礼就有东西拿,沐清心里偷着乐,迈开小短腿绕着圈给堂上坐着的一众“花红柳绿”行礼。
这围坐在老太君身边的大多是长房的人,陈家长子陈启文的正室何氏和两个儿媳大娘刘氏、二娘周氏,这周氏也就是恕二的媳妇,另外还有老太君本家兄弟的正室杨氏和她儿媳。
沐清一圈拜下来,虽然被人拉来抱去,看了又看,但装金锞子的小荷包、玉镯子,琉璃钗等一堆小物件收了七八件,沐清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等沐清行完礼,老太君又将她拉到身前,看看她都得了什么物件。
老太君捡了一只白玉镯子,朝已经退到下首坐下的红衣妇人道:“你个破落户,平日里只进不出,今儿你舍了出来,赶明儿别到我跟前哭诉。”
(喵~咋米人说话呢?收藏,票票,鲜花来招呼哈~)
马:双陆棋的俗称。中国古代的双陆棋是一种类似赌博的棋戏,相传是在由印度传入的波罗塞戏基础上,由曹魏时王子曹植糅合六博的特点而创设的,初期有两枚骰子,唐朝末年后逐渐加到六枚。双陆棋子为马形,故俗称马。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按点行棋。双陆棋从唐朝起曾风靡一时,但明朝和清朝时,由于麻将和象棋的出现,使得下双陆棋的人数逐渐减少,最终导致双陆棋在清朝中叶时失传。
第一卷 归江南 第九章 到底长得像谁
红衣妇人正是大房长子陈念的媳妇刘氏。
沐清见老太君点了她,就特意多看了两眼,单看刘氏的五官,还真是普通,眼睛不大,鼻子不挺,嘴唇不红,好在一切皆小巧,配上她那张瓜子脸,倒自带了几分江南水乡的轻灵之气。
老太君揶揄刘氏,就听她接着说:“老太君,您这不是冤枉我吗?这一大家子人里里外外我若不仔细些,便是对不住老太君的信任。再说,今个儿四郎回来是大喜事,匆匆忙忙也没带几样好东西,都是些随身的小物件,也就那样能拿得出手。我就那么个不省心的小子,真真稀罕女儿家,见了沐清欢喜。清儿啊,赶明大伯娘再给你添几样精巧的物件送去。”
刘氏看向沐清笑了笑,随即转向老太君,又道:“只是,老太君,咱们小辈都送了,您何时出手啊?”
“呵呵,就知道你没那么好心,怕我老婆子把你比了下去不成?”
“哪能呢?老太君拿出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
老太君嗔了刘氏一眼,缓缓地从脖子上解了样东西下来,沐清瞧清楚了,红绳上系了件翠绿的玉佛,晶莹剔透,内里似绿水清流,一看便知不是凡品。沐清满怀的战利品比起这件,还真是相去甚远。
“来,清儿,太婆婆给你戴上。”
沐清本想立马上前,可身后传来低低地惊讶声,她刚刚挪动了小半步的脚又停了下来,回头看向身后。刘氏依旧笑着,不过好像有点僵硬;大婆婆何氏面上无波,没了笑容;自家祖母张氏笑得跟朵花似的,眼神像是鼓励她快冲上去;钱氏一脸震惊,还没回过神来。
“怎么不过来,不喜欢?”
沐清抿着小嘴,犹豫了半晌,似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太婆婆,清儿有好东西都是藏起来不让别人随便看。这玉佛您贴身戴着藏在衣服里面,定是您心爱之物。娘说过,不能拿了人家所爱之物,那样人家会难过。清儿不想太婆婆难过,清儿不要。”
“好清儿!这物件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只是年头长了点。太婆婆疼你才给你。”老太君说着多瞧了钱氏几眼,“你娘平日里这般说也是对的,只是如今太婆婆见你戴上才欢喜,那沐清戴不戴?”
沐清嫣然一笑,不再推辞,“嗯,太婆婆欢喜,清儿戴!”
当老太君亲手给沐清戴上,红色丝绳因戴久了而褪了颜色,都说人养玉,佛身握在手心微暖,泛着温润的柔光。沐清喜滋滋地将玉佛小心收在衣襟里,在众人的各色目光扫射下,心中窃喜,以退为进,方为上策!
“沐清谢太婆婆赏!”沐清拉开与老太君的距离,福身行礼谢过。
老太君欣慰一笑,“嗯!”
众人皆知那玉佛是老太君的宝贝,从未离身,如今却轻易给了四郎家的闺女,着实让人猜不透老太君的心思。
一幕祖慈孙孝过后,各家的人心里都有了些变化,思量着今后该如何对待四郎一家。
刘氏先笑着道:“老太君还真疼爱沐清!估摸着今儿四郎跟他那些个兄弟要吃酒,现霞姑娘也回来了,晚间我做东,借着给四娘和沐清洗尘,再叫上六娘,咱们一家子女人凑个桌吃酒。老太君,你可要给媳妇给面子,别和我争。”
“难得你今儿大方,老婆子不和你争,呵呵!”
老太君笑了,一屋子人也陪着笑。
“瞧沐清儿笑起来真俊,咦,老太君我怎么瞅着沐清笑起来像个人?嗯,好像有几分像小六……”一直没吭声的周氏忽然开口说了句不清不楚的话,众人听了一愣,笑声戛然而止,无一人应声。
一会儿,紧挨着老太君的娣妇杨氏沉吟了一声,“嗯,二娘说得不错,还真是越看越像懋儿。”
大夫人何氏附和,“是啊,尤其那双眸子,晶晶亮亮的。”
……
沐清不明所以,猫儿是谁?她抬头看向钱氏,似在询问,可自家娘亲此时不知怎的,神思恍惚地站在那里不动,察觉到她的目光,才抿嘴笑了笑以示安抚,只是这笑容在沐清眼里有些勉强。
“沐清自然是因着像我家四郎,才会有几分神似。”张氏冷冷地看了何氏一眼,说了一句便闭上了嘴。
“还不知哪个生了一双杏眼?”周氏撇嘴小声嘀咕了一声,不过这声量控制得挺好,不大不小刚好这满屋里的人都能听到了。
沐清扭头看向老太君,此时老人家也正看着她,神色复杂,随即老太君眼光一闪,转向了诸人,“我乏了,都回去吧!”
瞬间没了一丝声响,像电影即将步入芓宫却卡了壳。一屋子女人以不同的姿势定格在那里,室内静得有些诡异。那句不知有心还是无心的话,挑起的一场“八卦”就被老太君的一句就此镇压下去。任谁都听得出,老太君刚午睡起身就乏了,明摆着赶人呗!
老太君让沐清回到钱氏身边,朝众人挥了挥手,“歇了吧!”
沐清小心翼翼地走回钱氏身边,心里嘀咕:唉!太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杨氏与霞姑娘等人走后,刘氏借口说找后厨商量晚间席面的事也告了退,大夫人何氏也领着脸像吞了苍蝇的二娘周氏、五娘王氏行礼告退了,只是何氏转身的一刻,沐清瞥见那张含笑的脸一下子由晴转阴了。
张氏坐在那里冷眼旁观,保持沉默,直到何氏出门前经过自己的那一刻,才轻描淡写地看了她一眼,唇角几不可察翘了翘,鼻子里轻哼了一声。
这一变一笑,让沐清想起了样板戏里那句经典唱词:这(两)个女人——不简单……
沐清收回了目光,随张氏、钱氏行礼,最后出了门。
老太君望着走出门的小身影,片刻失神,喃喃道:“明月,我好像看见懋儿了……”
“老太君,诵经的时辰到了。”
“嗯,去佛堂。”
……
一出门,沐清伸出小手拉下钱氏的胳膊,探进衣袖,小手握住大手,满足地笑笑,还是这样牵着娘的手最舒坦。她扬起小脸,声音很轻,柔柔地唤了声,“娘,清儿不像猫儿,清儿长得像爹和娘。”
还在神游太虚的钱氏微微一怔,片刻眼中愁云尽散,“对,清儿最像爹和娘。”
钱氏别过头去,继续牵着沐清向前走。阳光下,钱氏细密浓黑的睫毛上似有晶莹闪动。
(呵呵,明晚是圣诞前夜鸟~大家出去玩儿前,多砸点推荐给偶吧~不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样的南珠?)
第一卷 归江南 第十章 宴前小事(小修)
陈启正、陈启文两人不在,陈愈兄弟们少了约束,除了任上回不来的二房长子三郎陈意外,陈家子侄辈的都聚在一起,为陈愈接风。等钱氏和沐清回了西院,碧烟说东院大爷已经让人传话回来,两房的弟兄和子侄在大爷院里听风斋小聚,为陈愈设宴洗尘,要晚些回来。钱氏点头应下,又问起中间陈愈有没有再回来过,碧烟说了没有,就让人把带回来的礼物分了,送到各院去,然后就领着沐清回房。
从见老太君到现在,钱氏才松了口气,略略理了理头发,靠坐在椅子上歇息,笑着看沐清坐在一旁拨弄着下午得来的战利品。
碧烟进来上了两盏祛暑降燥的雪泡缩皮饮,等钱氏与沐清喝完就退了出去,屋子里就剩下沐清母女两人。钱氏将沐清叫到身边,交待了她几句晚上席面上的事情,大抵意思就是要她少说多看,又细说了家里各房都有些什么人,顺带让她复述了几遍。直到沐清都说齐全了,钱氏才长舒了口气,躺下了小憩了一会。
虽然钱氏面上没什么异样,可沐清觉得拜谒过后钱氏的心事越重了。
……
夏日傍晚,天色未暗,西面天燃成一片金红色。流岚轩院子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洒金绿树衬得撑起屋子那根根红色粗壮的柱子愈发光鲜亮丽。
窗外景色旖旎,但沐清没什么心思欣赏,满屋子脂粉香油的味道不禁让她的鼻子有些不舒服,除了面前桌上的吃食,她对这屋子里的一切没什么兴趣。
左手边白瓷盘里葡萄粒紫中透红,挂着水珠,莹莹发亮,正是下午刘氏送来的那种“兔眼”葡萄。右手边的则是频婆果,沐清看着这一个个青里透红的果子不由暗笑,频婆果原来竟是苹果。来了宋朝许久,只吃不问,没想到吃的东西叫法相差如此之大。她寻摸着是不是该多进进厨房,也不知日常吃的东西有多少古今叫法不同,这要都不识得,定会闹笑话了。再者,以后自个儿真是五谷不分的话,还怎么过日子?
沐清听了钱氏的话装淑女,别人不动,她也不动,直挺挺地坐在钱氏身边,规规矩矩地听钱氏和祖母张氏和院里的媳妇们唠家常,不禁皱皱眉头暗道,赴宴也是个累人的活儿啊,这些人就不口渴,怎么都只说不吃呢?
门口一阵响动,看门的婆子喊了声“老太君到了”,众人皆起身相迎。
老太君携着位妇人走了进来。老太君换了件暗红色的凉衫,头上去了云纹木钗,换上了支累银丝缠枝红宝荷花簪,银丝红宝相得益彰,褪去了不食烟火气的装束,此刻的老太君仪态雍容,恢复了陈家当家主母的风范。
再看搀扶着老太君的妇人,一袭淡绿色绸衫领口缀着淡紫丁香,烟霞色的绢纱长裙曳地,鹅黄|色围腰一束,纤腰立现,二十八九岁的年纪,下巴尖削,皮肤色白如雪却不带血色,略显出几分愁态,眉眼如丝,眸中似蒙着水雾,我见犹怜。
沐清怔了怔,这相貌,这身段,还真有几分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之姿,莫不是林妹妹掉下来嫁人了?
“瞧老太君这通身的气派,足足年轻了十岁!”今晚做东的刘氏迎了上去。
“你这嘴片子上下一拍,还真能让半空里下大雪……”老太君瞪了眼刘氏,伸手放在刘氏递过来的手上,走了两步坐上了主席位。
刘氏扶着老太君做好,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问道:“孙媳驽钝,听不出老太君这话里的深意,呵呵!”
“大嫂,老太君是说您说话儿就好似……”跟着后面的妇人抿嘴低声笑了,“天花乱坠!”
“啊!”刘氏惊呼,“老太君这是损我还是夸我啊!不得不得,一会子定要劝老太君多吃几杯。您老吃了我的酒,往后可别在众人面前数落我的短处!”
老太君瞧着刘氏一惊一乍的表情,开怀一笑,旁的人自然也跟着笑了。沐清口干,心思根本没放在听刚才的三口相声上,随便跟着咧咧嘴巴应应景儿,众人坐下,陪着老太君听刘氏闲侃野趣杂闻,没人注意她了。她这才伸手捏了两粒案几上盘子里的葡萄就往嘴里塞,低头嚼了起来,汁液满口,真甜!
沐清刚要吞下,却听见周氏尖细的声音响起,吓得呛到了,不住地咳嗽。
“我说清儿啊,兔眼好吃吗?瞧瞧这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
下载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