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宋帝江山(全)第27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萧山说出这句话后,心中一下子变得轻松了不少。

赵瑗却根本不知道萧山在想些什么,他只是看着萧山微微笑了笑,道:“彬甫说,你缺军费,准备让秦老爹出海做生意?”

萧山道:“是的,我这次过来,也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他大概过个三四天就要出海了,但也没什么好东西能够弄出去,正在为这个事情发愁,我打算会镇江府看看能不能弄到些茶叶瓷器什么的。”萧山见到赵瑗家里并不奢华,仆佣都十分的朴素,根本没打算找他借钱,所以说出来的时候也没什么顾忌。

赵瑗却道:“我本是不太赞成你养私兵的……”

萧山忙道:“不是私兵,我也没打算养多长时间,再说也养不起,能够支持个几年就好。”

赵瑗用一种无奈的眼神看着萧山,这种眼神让萧山的心立刻化为了一滩水。

赵瑗道:“你听我把话说完,出海贸易,虽然很辛苦,但风险小,获利高,也是条不错的路子。我府上有些东西,留着也没用,不如先借给你充作军费好了!”

72、再次表白

萧山吃惊的看着赵瑗,秀王府他已经转过一圈了,看得出来并不奢华,萧山很担心这会让赵瑗为难,因为毕竟是一笔不小的钱:“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赵瑗打断萧山的话:“玉石珍宝虽然不多,但古玩字画却是不少。明天给你一些,外邦人士不认得古玩字画,你要先在内地换成银钱,再用去买一些普通的瓷器,绢帛,茶叶等物,应该足够你装两大船了。”

萧山听到赵瑗这样说,才放下心来,却还是觉得很过意不去:“等获利归来,定然赎回,物归原主。”

赵瑗随意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了,自顾自的写字。萧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见到赵瑗一笔一划认真的在写《洛神赋》,便没话找话道:“殿下喜欢曹子建?”

赵瑗头也没抬:“我不喜欢。只是官家甚爱这篇,我打算写了之后,送给官家做正旦礼物。”

萧山哦了一声,明白赵瑗这是想要努力的返回临安。过了一会儿,萧山又说:“夜深了,殿下还是该早些歇息,身体要紧。”

赵瑗放下笔,抬头看着萧山:“你不肯走,是还有什么事情吗?”

萧山扭头看着别处,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次前来见殿下,也不是什么正好路过,是有事来的。”

赵瑗道:“我知道,是为了军费之事,现在已经解决,你可以出去了。”

萧山上前一步,道:“不是这件事情。我……是为了那天的事情来的……”

赵瑗语气淡淡的:“公事已经说完,如果是你自己的私事,我并不是很想听,你请回吧!”

萧山道:“你心里还在生气是不是?”

赵瑗道:“我不是很知道你在说什么,不早了,我要歇息了,你回去吧!”

萧山见了赵瑗这种态度,就知道他一点都不想提起那天发生的事情了。

他转过身,朝外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却又不甘心就这样白来一趟,他猛然伸手,将书房的门关上,转过头来:“我知道你心里很生气,肯定恨不得把我大卸八块,砍头剥皮才痛快!”

赵瑗双手合拢,放在书案上,挑眉看着萧山:“既然知道,又何必多问?”

萧山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我……我想,可能是有些误会……我那天,那天不是有意冒犯的。”

赵瑗的脸上泛起一股淡淡的红晕,但说出的话依旧毫不客气:“这件事情我不想再提,你不用说了。”

萧山觉得自己好像面对着一只警戒状态的刺猬,他心里涌起一股烦躁,想要转头离去,但却根本不甘心。他走上前去,双手撑在赵瑗的书案前,俯视着赵瑗。

他本来想说我不是对你有那种想法,那天强吻,不过是一时愤怒,以后决不会有半点逾越。但这个时候,从这种角度他见到赵瑗秀美修长的脖颈,却发现准备好的话是那样的无力。

萧山数次张口,却又数次闭上,赵瑗则保持着那个姿势,一动不动。

末了,萧山才道:“我打算娶妻了。”

赵瑗低低嗯了一声,道:“这是件好事,日子定了就告诉我一声,我好派人送贺礼。”

萧山道:“你真的觉得这是好事?我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更加不喜欢对方!有什么好庆贺的?”

赵瑗的身体微微后倾,靠在了椅背上,抬眼看着萧山。

萧山看见赵瑗的喉结在微微抖动,微弱的烛光,将周围的一切映照的朦朦胧胧。

两人隔得很近,但萧山却觉得,自己从未离赵瑗这么远过。

萧山想要伸手,将隔着书案的这个人,按在自己的怀里,但却始终不能。

两人就这样静静的对望着,彼此在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一丝绝望的神色。

赵瑗道:“你娶妻之后,就会知道有些事情是很荒唐可笑的。”

萧山在心中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两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如果时间能够倒回,他决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萧山转身而出,他拉开书房的门,夜中的冷风呼的扑了进来,将书房中的蜡烛吹灭。

房中一片黑暗,萧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隐忍:“殿下,我知错了……”

房中的脚步声响起,赵瑗起身,缓缓的走到萧山身边。两人一起站在门外,天空中一轮皓月,将院中枯树的影子映在地上,好似水藻交错。

赵瑗道:“阿猫,我……我很看好你,不希望你走错半步。”

萧山回过头来,有些失神的看着赵瑗,他一点都不明白面前的这个人是怎么想的,如果真的很讨厌自己,又为什么不直接了当的将自己大骂一顿。

赵瑗道:“我想,你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做一个佞幸。那天的事情,我当时的确很生气,但现在气已经消了。你……你还是早些成亲的好……”

萧山点了点头,觉得自己心底有什么东西在破碎,声音清晰可闻:“并非如殿下所想的那样。我只是,只是在军中多年,一时冲动罢了。那样的事情,不会再有第二次。你也……也不用这样软硬兼施。我这次回去就回娶妻,你应该大可以放心了!”

赵瑗微微闭了眼,过了片刻,道:“迷途知返,这样最好。人谁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萧山朝着赵瑗深深行了个礼,转身而去,他没有回头,所以也无法看见身后赵瑗的目光中所流露出来的任何情绪。

萧山第二天一早便离开了,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必要还留在这里。

虞允文则留了下来,赵瑗所借的古玩字画需要人去典当,而且还有一些后续事情要做,萧山一来没时间,二来也根本不想再见赵瑗,他觉得既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多留一刻,便是多一份的煎熬。虞允文留下处理后续事宜,正是上上之策。

萧山返回家中,王美娘再一次提出萧山的婚事:“阿猫,有没有相好的姑娘?”

萧山摇头:“没有,婚事但凭母亲做主。”

王美娘笑逐颜开,萧山又添上一句:“但那姑娘我要见过才能定。我……还是希望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一生。”

王美娘连连点头:“行,只要阿猫你肯成亲,怎样都行!”

萧山回到驻地的时候,已经是初冬了,树上的叶子全部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军中的训练有条不紊,还是按照他离开时的样子。萧山看着翻耕过的荒地,心中默默的想:今天冬天恐怕是不能种粮食了,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播种。

既然没有粮食,那摆在萧山面前的两个问题就日渐凸显了出来——缺粮食,没有冬衣。

粮食方面还好说,萧山可以找邵宏远支援一些,这次他回家也带来了一些钱,能够在市面上购买一些,再加上野菜什么的,勉强能够支撑。

但冬衣就比较麻烦了,萧山看着手下那些士兵,在大冬天还冻得瑟瑟发抖,甚至连弓都难以张开的时候,感觉有些焦头烂额。可他也没什么其它的好办法,只能鼓励部下,并且为了不引起部队的X福乱去抢劫附近的农舍,除了严肃纪律外,萧山也和所有人一样,穿着单衣在大冷天里训练,以示同甘共苦之意。

这天半夜的时候,天气就变得特别冷,萧山半夜被冻醒,发现有很多士兵在这样严寒的夜中也无法入睡,他只能命部队砍伐附近山上的树木,制作成炭火,用来半夜寒冷时取暖。

因为队伍只顾着吃饭生产的事情,训练不可避免的就要耽误,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期间虞允文回来过一趟,告诉萧山说秦重出海顺利,十天之后就应该回来了。

萧山听了这个消息后,心中稍有安慰,但是这十天,也很难支撑。尽管萧山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个别士兵偷偷的出营,前去附近的农户抢劫。

农户找到部队中,为了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萧山只能将那个出去抢劫的士兵斩首示众,并且将他的队长打了一顿板子。希望能够通过严酷的军令,杜绝这种现象。

可是这只是萧山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尽管杀了人,却还是有士兵甘冒生命危险,要去附近的农户中抢一块肉吃。

看着在冬季穿着单衣,已经瘦得不成样子的士兵,萧山心中的难过可想而知,他和军中的几位副将商议,但没有一个人有好的办法。

萧山只能不断的鼓励众人,告诉他们这支军队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光复中原,保家卫国,而不是用来祸害百姓的。并且告诉他们,再坚持几天,就能够有冬衣和食物到来。

但是天气的变化比他想象中的要来的更快,这一天,黄昏时分,他发现今年竟然提前下雪了!

萧山的身上也和普通士兵一样,穿着秋天的单衣,幸而体格强壮,虽然冷但也没有生病。但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军中的士兵病倒了足足有一半。雪上加霜的是,周宏和金胜两人带着亲兵身穿裘袍过来探望,虽然他们是好意,也留下了一些食物和几件冬衣,但这个行为也动摇了萧山所部的军心。

当夜就有二十多个士兵偷偷的跑到了周宏处,要前去投奔。周宏将那二十多个士兵给送了回来,那些士兵冻得鼻涕横流,吓得瑟瑟发抖,害怕会因此斩首。

萧山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召集所有的士兵:现在有困难,愿意走的,不再强留了。但是留下的,今后将会是自己的兄弟,同生共死,绝不食言。

这次的结果是走了一百名士兵,但还有八百名剩下,愿意继续坚持。

因为天气寒冷,食物不足,衣服也少,萧山终于不得不下令,暂停日常的训练,但需要适当的做一些文娱活动,他害怕这些人一旦没事情做,会更加难以控制。

萧山将一些后世的歌曲,交给这些士兵唱,又趁机教这些人识字念书,从千字文开始,这些士兵倒是学的很快,几天时间,大部分已经学了五六十个字了。萧山不指望他们都会写,但能够认得也十分不错了。

当年寄名在赵瑗名下的李虎臣等人,现在也归入萧山所部,这几个悍匪流氓倒让萧山很意外,居然非常老实,体力都不错,竟然在不需要训练的时候,还能够在营地中央开辟出的演武场上演习骑射。

萧山所部并没有任何骑兵,所谓的骑射,也不可能真的骑马,只是做了木马的样子,让他们练习上马和下马。这和真实的骑马显然相差很大,但也是无奈之举。

这天夜晚,又是一场大雪,萧山担心会有人冻死,半夜起来查看,让士兵们喝下热汤后,忽然见到空旷的演武场上,有着一个身影,大雪天竟然□上身,在那里练习射箭。

这让萧山十分的惊奇,他在那人背后默默的站了一会儿,看到对方的姿势并不怎么标准,射出的箭有些扎在了靶子上,有些则射到了一旁。

萧山心想:这样的士兵应该加以鼓励。

他走过去,拍了拍那个士兵的肩膀,道:“你姿势有些不对!把弓箭给我。”

那个小兵回过头来,先是一呆,随即脸上呈现出狂喜。

萧山也愣住了,刚刚雪地又隔得远,看不清楚到底是谁,现在就在旁边,打了个照面,萧山看得清楚,这人竟然是那个叫霓裳的小馆。

霓裳向萧山行礼:“见过将军。”

萧山见他深夜还在刻苦,心中总算是有了一丝欣慰,道:“你不错,但也应该注意休息,现在天气冷,你小心别生病。”

霓裳答了一声是,又说:“萧将军,小人那天之后,改了名字。”

萧山有些讶异,但并不意外,因为这个小馆之前的名字的确太不像话,早就该改掉了。

萧山问:“你现在叫什么?”

小兵低头恭敬:“属下本姓伍,那日将军教我们识字,我觉得峦字好,就给自己取名叫伍峦。”

73、相亲和私奔

“那日将军教我们识字,我觉得峦字好,就给自己取名叫伍峦。”

萧山道:“这名字好,山峦叠嶂,很有气概。”

伍峦道:“多谢将军夸奖。”

萧山点了点头,拉开伍峦递过来的弓,深深的吸气,然后将其拉满。

拉弓的时候萧山有些吃惊,他没想到伍峦竟然开得是一张硬弓。宋时的硬弓,拉开需要一百五十斤的拉力。有些射程远的,更是要三百斤。

能够挽弓三百斤的人并不多,两宋三百年,达到这个记录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萧山目前只是能够勉强挽弓三百斤,但也只能射几次就没了力气,想要做到运用自如还有些难度。他现在一拉弓,立刻感到这张硬弓至少不下两百斤。他不知道伍峦怎么弄了这么一张硬弓来,因为这张弓并不太适合伍峦,需要很大的力气。

萧山将身子微微蹲下,双脚分开,道:“你刚刚站得太直了,重心所以不太稳,需沉肩坠肘,腰上用力。”

伍峦点了点头,认真的看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的。

萧山瞄准后松手,嗖的一箭射出,正中百米外的靶心。

伍峦看着萧山的目光中,露出倾慕之色。

萧山将手中的弓箭递给伍峦,道:“你换一个射程没那么远的弓,应该会更加适合一些。”

伍峦点了点头,却没有照做,只是接过萧山手中的硬弓,开始练习。

萧山就在一旁看着,伍峦并不聪明,根本没有领会到萧山刚刚所说的东西。萧山要反复的跟他讲上两三遍,又亲手纠正他的动作之后,他才能明白过来。但他却十分刻苦,不停的射箭,射完了就跑去把扎在靶子上的箭拔下来继续练习。

周围静悄悄的,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雪,夜已经深了,伍峦的进展却还是很有限。

萧山忽然就想到了赵瑗,如果是赵瑗的话,说一遍就能够完全领会了吧。萧山的眼前不由的浮现出赵瑗的影子,他用力的摇摇头,将它们甩出去。

冬夜中,空旷的演武场上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一个小兵不停的张弓射箭,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身旁的将军,却静静的站在原地,手扶重剑,在思考着如何改变别人乃至天下的命运。

当天半夜的时候,虞允文带着大批的冬衣和粮食终于赶到了。当萧山看到虞允文所拉来的骡车时,觉得他从未有今天这样好看过。

虞允文将大批物资交到副将手中后,搓着手不停的烤火,又说:“知道这边粮食都紧缺,故此在秦老爹还没回来的时候,我就在秀州,嘉兴附近,定做了好了冬衣,只等钱一到就能够交货走人。”

萧山大笑着拍着虞允文的肩膀,心中赞叹:虞允文不愧是虞允文,我还在发愁怎么用钱买到粮食和冬衣的时候,他已经全部办好了。

等到众人都走了之后,虞允文才脱下他的靴子,放在火盆边烤干,整个房中都充满了脚臭气。

萧山毫不掩饰的捏住鼻子,准备出去透气,却被虞允文叫住:“贤弟,别忙走,我还有件私事要跟你说!”

萧山只能回来继续忍受他的脚臭。

虞允文已经将满是泥泞的鞋子烤干,在火盆上将那些干掉的土磕掉,一边磕一边说:“你娘让我给你带句话,她说给你找了个好亲事,让你有时间回去看一看。”

萧山点了点头,说:“好!”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问:“这次出海赚了多少?够银子把普安郡王的古玩字画赎回来不?”

虞允文摊手:“赚了足足十倍,但我想的是,先不忙赎回来,把这些剩下的钱再多买一些货物,再次出海贩卖,等有了多余的钱再赎回来不迟。”

萧山也就不再问了,军中本就有人专管钱财,这些事情交给他们去办就好。

两人聊了一会儿,萧山便劝说虞允文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