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县城,听着清脆的牛鞭声,沐浴着渐渐西下的余晖,牛车上的老两口相视一眼,心情说不上来的复杂,但更多的是隐隐夹杂着的期盼和喜悦。谨慎低调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临老了,在这个亲人也能相互陷害的年头,就跟着了魔似的,凭着一句玩笑话、一面之缘认了一门亲戚,又把关系到自家身家性命的东西相托。
要是放在以前,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做这近似于疯狂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就做了,而且做的没有任何犹豫和后悔。可能是他们寂寞太久,可能是那个纯真可爱的小宝贝让他们不由的去相信。听着坐在前面的杜建国兴高采烈的跟他们唠叨着关于清河湾的事,老两口不由的又庆幸当时近似着魔的举动,他们做对了不是吗,他们现在不光有了一门能真心相待好亲戚,还有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宝贝孙女。
听见院子外面牛车咕噜的声音,家里的几个小的立马飞出院子,看的杜爷爷心里酸的不行,几个臭小子还就罢了,自家宝贝小孙女怎么也这么激动,自己可是亲爷爷,也从没见小孙女这么急着接过自己。不过,酸归酸,杜爷爷也紧跟着出了屋门,人家第一次来家里,咱的态度一定要热情,再说了,听说这亲戚确实不错。杜爷爷、杜奶奶对这件事很重视,下午早早的让皓轩把芽儿二叔一家也叫来,都认识认识。
刚下了牛车,还没有站稳的李清源和王雅芝立马就被几个孩子围了起来,其中有两个男孩子不认识,看着倒是跟皓宇、皓轩哥俩长的有点像,应该是芽儿叔叔家里的孩子了。这么一停顿的工夫,呼啦啦从院子里出来一群人,带头的是大约50多岁,身材高大结实的老汉,应该是芽儿的爷爷。
“老哥哥,老嫂子,你们终于来了,俺们可是都盼着呢”,杜爷爷爽朗一笑,拉着李清源的就往院子里面走,“现在天冷,咱们都进屋说话”。
杜奶奶也上前拉住了王奶奶的手,“老姐姐,走,咱们进屋说话去,这一路可是冷坏了吧”,杜妈他们也拥着四位长者进了屋子,一时间,原本还挺宽敞的屋子,挤满了人变得拥挤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说来也十分神奇,一番介绍之后,才刚刚见面的两拨人就跟一家人似的亲亲热热的说起家常来。
“老哥哥,咱们清河湾别的没有,但这山山水水的可是不错,尤其是到了春天,这里的风景可不比大城市差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可要在家里常住一段时间,俺这一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文化人,你可一定要帮着调教调教这几个皮猴子,这群小猴子,一个个皮的不得了”,杜爷爷说道激动处,嗓门立马高了几个声调。
李清源和王雅芝俩人就这一会的工夫,来之前的担心和忐忑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家都是朴实、热情的人呢。几个孩子也都亲亲热热的叫着李爷爷、王奶奶,不过倒是比平时安静了很多,最起码嗓门比以前要低。芽儿也早被王雅芝揽到怀里,静静的听他们说话。慢了一步的李清源只好把伸出去的胳膊再缩回来,看的杜爷爷想笑,自家的小宝贝就是招人疼,谁都想抱抱呢。
等杜爹把牛车上的东西大包小包的提进屋子的时候,杜爷爷有点不高兴了,“老哥哥,老嫂子,不是俺说你们,来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干嘛浪费钱买这些东西。你们吃国家粮的跟俺们种地的还不一样,啥东西都是定数的,以后你们缺了东西,俺看你们咋办”。
李清源见杜爷爷有点不高兴,也知道是对方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连连说道,“其实没啥东西,就是给孩子们买点吃的,没啥东西...”,说着还朝王奶奶使眼色,让王奶奶帮着解释解释。芽儿和王奶奶相视一笑,故意装作没看见求助的眼神,只让李爷爷自己面对杜爷爷的唠叨。
李清源解释了半天,杜爷爷才回道,“以后你们要是再带东西过来,俺可就不让你们在这里住了,这年头日子都不好过,你们可要省着点,给这些小孩子买东西都是浪费呢”。
几个皮小子的想法可是跟杜爷爷截然不同,看见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个心里想的是这么多东西里面肯定有不少好吃的,嘿嘿,有口福喽。
王雅芝见几个小子小眼神不停的往那堆东西那边瞄,心里乐的不行,这才像是小孩子的样子,小芽儿就是太乖,既不贪吃,也不贪玩,文静的不得了,可芽儿越是这样越让人爱的不得了。王雅芝这么想着随手从那堆东西里面挑出一个小包袱,拿出一袋子的水果糖和一包江米条递给几个小子。
看到果真是好吃的,尤其是那包一年也吃不到一次的江米条,几个皮小子乐的差点蹦起来,一口一个李爷爷、王奶奶,比刚才喊的还要甜,还要干脆。旁边的杜爹见几个小子这么没出息,突然就想到了自家妹子家的小气婆婆,有时候果真是东西比人有面子啊,这不就成了有奶就是娘了吗。
这边几位长辈说话,杜妈和二婶赶紧去厨房做饭。材料什么的下午就早早准备好了,大半个钟头的工夫,热腾腾的晚饭就端上了饭桌。快过年了,家里有前些天村子分的肉和鱼,再加上下午杀了一只老母鸡,这顿晚饭也是异常丰盛。杜爷爷把前几天杜爹去供销社买年货时给自己买的两瓶白酒拿了出来,准备一会喝上几杯。
现在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的人,本来说是分成两桌,杜妈和二婶带着几个孩子吃,但是李爷爷不同意,说是挤挤就能坐的下,而且大家坐一起吃饭才热闹,于是饭桌上是坐的满满的。跟杜爷爷一起坐在上首的李清源,看看坐在旁边的老伴,再看看齐刷刷坐在下面的孩子们,异常的满足,这才叫天伦之乐呢。
丰盛的饭菜,温馨的气氛,个个是吃的心满意足。尤其是几个小的吃的那叫一个欢快,嘿嘿,李爷爷他们一来,家里提前就过上年啦,过年的时候顶多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躺在烧的热乎乎的炕头上,身上盖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被子,被子还残留着太阳特有的味道,王雅芝忍不住掐了李清源一下,疼的李清源忍不住叫了出来,“老伴,你没事掐我干什么”。
“没事,就想看看现在这一切是不是做梦”,王雅芝一脸的感慨。
“是啊,今天热闹的就跟做梦一样”。
仅仅一个晚上的接触,就能看出来这一大家子都是善良朴实的人,也是,能这么温馨和谐的家庭,那家庭的成员肯定也都是淳朴、和善的。这一家子也把自己老两口当成一家人,真实而又热情。再想想宝贝小芽儿,这样的日子真好,可不就跟做梦似的。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今天?)有事外出,只好半夜爬起来码文传上来。
嘿嘿,俺又洛里啰嗦了一章,虽然俺都觉得有点拖沓了,
但是为了衔接的更好,请原谅俺在罗嗦几章吧。
看在俺半夜起来码文的份上,轻拍啊,一定要轻啊,一定要哦。
59 别样温情
第二天,没有每天早晨千篇一律的革命口号声响起,李清源老两口难得的睡个安稳觉。早晨起来,伸伸懒腰,呼吸一下略带寒意的新鲜空气,浑身都觉得舒坦。杜爷爷正好要出门遛弯,就随口问了一声李清源要不要一起去,话音还未落,李清源就立马跟上,出去溜达去了。
今天的早饭是老、中、少,家中唯有的四位女性一起做的,当然,芽儿的帮忙倒是有点越帮越忙的意思。王雅芝第一次见识了地道农家饭的做法,那满满一篮子的饼子平时可够他们老两口吃上好几天的,听杜妈一说才知道这只是今天早上一顿饭的量。又见识了杜奶奶腌的一小缸一小缸酸豆角、小黄瓜、辣白菜、大咸菜疙瘩。这些都看的王奶奶是一惊一乍的,这一缸缸的腌菜啥时候才能吃完。
但早上吃饭的时候,王奶奶看到杜爹他们的吃法,刚才的担心是给抛到天边去了,照这个吃法,那些腌菜不一定能吃到开春。不得不说王奶奶的眼光锐利的很,不管每年秋天腌多少,等不到开春肯定都能吃的差不多。好在开春一场春雨过后,后山上的成片成片的野菜也一个接一个的冒出头来,也稍稍缓解了春天没菜吃的难题。
这边溜达一圈回来的李爷爷面色红润,眉眼间是满满的笑意,整个人看着精神的不得了,吃饭的时候还多喝了一大碗的粥。王奶奶见老伴气色那么好,自己心里也是高兴的不行。可能在别人眼里这清河湾是穷乡僻壤,但在这老两口眼里倒成了世外桃源,仅仅一个晚上,原来在城市里的谨小慎微都消失的干干净净,现在俩人身上倒是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和洒脱。
马上就到年了,家家户户的主妇们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这年头大伙的日子虽然过的苦哈哈的,但是过年可是不能省的,平时舍不得吃的,吃不到的,这个时候都要拿出来端上饭桌。谁家家里年货准备的多,谁家年夜饭做的好吃,说出来可是很长这些勤劳主妇们的面子。
杜家这老、中、少三代,四位女性也是整天的忙个不停,蒸馒头、蒸包子、蒸年糕、炸丸子、炸豆腐、炸鱼...。刚刚下定决心做个合格的、勤快的小农家女的芽儿也是整天跟在杜妈屁股后面忙个不停。到底是萝莉外表成熟心,干什么都干的有模有样的,得到了杜奶奶她们一致的表扬。在她们朴素的思想里,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才更招人疼,最起码连身为知识女性的王奶奶也认为女孩子将来还是要以家为主,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可是根深地固的很。
看着眼前坐在小板凳上,白嫩嫩的小手拿着比她的手掌还大的包子皮,有模有样的捏着摺子,王奶奶、杜妈她们三人心里竟然不约而同的想到芽儿将来嫁人的事情上面去了。不知道将来哪个有福气的小子能娶到她们这个可爱又贴心的小宝贝,将来一定要好好挑挑孙女婿(女婿),要是敢对她们的小宝贝不好,就让芽儿的几个哥哥们直接揍上门去。不过,她们的小宝贝长的这么漂亮,人又聪明,关键是还贴心的很,将来肯定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喽。
正认真的包着包子的芽儿是一点也不知道奶奶们和自家娘亲复杂的心里活动,要是知道的话,估计也得头大,自己才刚刚五岁,现在考虑嫁人的问题是不是太早了,是真的太早吧。
相比忙着准备年货的杜妈她们,杜家的男同胞们可是轻松的多,他们可是一向坚持君子远离庖厨的原则。所以他们每天只有包子、馒头出锅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厨房。饿了,别说带馅的包子,就是白白的大馒头看着又暄又软还散发着浓浓的麦香,不用吃菜就能啃好几个,一样吃的香喷喷的,平时可是吃不上白面馒头。
杜爷爷和李爷爷两个老头,每天吃过饭,不是一起到村子里遛弯晒太阳、找其他老头聊天,就是坐在炕头上下棋。一个是严肃而又有点刻板的乡下老农,一个是豁达而又有点狡黠的高级知识分子,两人竟然意外的有话说,说到高兴处,那爽朗的笑声能传出二里地来。才几天的工夫,李爷爷倒是跟杜爷爷越来越像,嗓门是越来越大,笑的越来越爽朗。俩人下棋的时候更热闹,别看李爷爷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是个臭棋篓子,水平跟杜爷爷是半斤八两,两个人还都自我感觉良好,谁都不服谁。
“老哥,你咋又悔棋,这一局你都悔了好几次啦”,这不,杜爷爷响亮的嗓门又响起来了。厨房里忙着包包子的四个人,相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里看出无奈和好笑来,这两个老头,这会都返老还童了,只要一下棋,就跟孩子似的吵吵个不停。
“我可是跟你学的,不行,我不下这里了,我得换个地方”,李爷爷的嗓门同样不小。
“我说你个老李头,俺都让你抢了走了一半宝贝孙女啦,这会你就不能让让俺”,杜爷爷见自己马上要输,忍不住开口埋怨。
“嘿嘿,那是小芽儿跟我们有缘,可不是你让的。再说了现在小芽儿连爷爷都叫了,你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平时你这个老封建,不是最重男轻女吗,你就疼那几个皮小子就行,往后啊,小芽儿就由我们来疼喽”,李爷爷也是寸步不让。
“好你个李老头,俺是有点封建,但俺啥时候重男轻女啦,俺这些孙子辈里面最疼的可就是小芽儿啦,这话你可不能乱说,要是小芽儿听到,以为俺不疼她,俺可饶不了你...”。
类似的情景,每天都要上演。刚开始的时候,杜爹他们还怕俩老头真的吵翻了再打起来,可还没等他上前去劝,老哥俩不知道说到什么高兴的事,又哈哈大笑起来。所以到现在,俩老头就是吵翻了天,也没有人上前劝劝,因为停不了五分钟,俩人肯定就又有说有笑起来,这俩人的感情倒是越吵越好了。
不过,李爷爷的出现,倒是解放了张泽远。张泽远棋力非凡,但每次被杜爷爷拉着下棋都头疼得很。不能使劲赢老爷子,赢太多了杜爷爷不高兴。但是又不能特意输给他,要是特意输给他,老爷子就说看不起他。所以,每次张泽远跟杜爷爷下棋的时候,只能小心翼翼的在不让杜爷爷发现的前提下,有控制的赢一两个棋子,或者输一两个棋子,下棋下的那叫一个战战兢兢。这李爷爷来了,两人下棋水平都是差不多,俩人下的也痛快,解放了的张泽远也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在这样的气氛下,忙活着的王奶奶、乐呵着的李爷爷,这老两口现在在这里可是一点陌生感都没有,自在的很,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当然,芽儿一家,也没有把这老两口当成客人,而是当成亲人,所以一大家子都乐呵呵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之前该准备的年货都早早的准备好,连今天晚上要吃的饺子也在昨天晚上都包好放在门帘上在外面冻着,所以今天一家人倒是难得的都清闲起来,就等着到晚上的时候吃那顿丰盛的团圆饭了。
早晨刚刚吃过早饭,二叔和二婶手里提着一只刚杀好的老母鸡,一条大鲤鱼,拎这两瓶白酒过来了。后面还跟着穿着新衣服臭美的文昊、文博小哥俩。今年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得到了一身新衣服,布票还是王奶奶当时给的,要指望家里分到的那些布票,两三年也攒不够这几个孩子身上的新衣服。
王奶奶见几个孩子都在家里,赶紧从屋子里一下子提溜出来一串的新书包给孩子们当新年礼物。这可是上次听说这几个孩子刚开始上学,来之前特意去百货商店买的呢。包袱里还有四个,是给芽儿几个表哥准备的,他们来之前可是把芽儿家里的情况打听的清清楚楚,买书包的时候都个个都考虑到了。连小叔叔也得到一个塑皮笔记本和一只英雄牌的钢笔,小叔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的收下了,自己都这么大了结果还是被当成小孩子啊。
军绿色的帆布书包一拿出来,几个皮小子嗷的一声,兴奋的叫了出来。这书包可是跟小人书上小解放军背的一模一样,军绿色,上面还有红色的五角星,他们可是早盼着能有一个了。原来,自从上了学,这几个小子可是整天磨着杜奶奶要新书包,深受小人书影响的他们还特别指明一定要这种军绿色帆布书包。家人可是特意打听过了,这样的一个书包要两三块钱呢,哪里舍得给他们买。最后还是杜爷爷几个鞋底拍过去,几个皮小子才老老实实的背着杜奶奶用旧衣服给他们改的书包上学去了。
这会突然得到可以称得上是梦寐以求的书包,哥几个能不乐的蹦老高。一口一声谢谢李爷爷,谢谢王奶奶,叫的那叫一个腻歪,看的杜爷爷酸的不行,自己也没饿着几个臭小子啊。这个李老头,不光抢走了自家宝贝小孙女,现在又开始抢几个臭小子了,不过,自己可不稀罕这几个臭小子,谁爱稀罕他们就稀罕去。
杜妈见王奶奶给几个孩子发礼物,一拍脑袋,这几天光忙着准备年货了,咋把这事给忘了。赶紧回屋子拿了一个小包袱出来,“李叔,王姨,这是俺给你们做的新棉衣,是俺琢磨着你们尺寸做的,肥瘦不一定合适,你们将着穿,到时候俺再改一改。衣服用的东西还都是您那时候给俺的票买的呢,俺就搭了个工夫,你们也别嫌弃俺衣服做的丑。还有,这两双是二弟妹帮着给你们做的棉鞋,别看样子不怎么样,穿上可暖和的很”。
王雅芝接过杜妈递过来的小包袱,眼里突然一热,差点流出眼泪来,“哎,那可就谢谢你们妯娌两个了,我们这就去试试”,说着兴奋的竟然跟个孩子似的,拉着老伴就要去试新衣服。
两三分钟后,老两口穿着新棉衣,新棉鞋出来了,眼角虽然还有点微红,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衣服和鞋子,大小肥瘦都刚刚好,你们妯娌两个手可真巧”,王雅芝高兴的说道。
李清源竟然还特意走到杜爷爷面前,拽拽新棉衣,提了提裤角,把新鞋子露出来,朝着杜爷爷显摆自己的新衣服。杜爷爷撇撇嘴,立马回屋从柜子里也拿出一双杜妈给他做的新棉鞋示意给李清源看。这两个老头,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人了,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