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3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绵绵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整天。第二天天气放晴,远远的向山里望去,偷偷地钻出地面小草,给湿润的土地铺上了一层嫩绿的地毯,干枯的树枝也发出嫩芽,给绵绵大山穿上了嫩绿的外衣。

春雨过后,春耕开始,村子里又开始了繁忙的景象,老老少少一起上阵,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连皓轩、浩宇哥俩现在也是上午上课,下午跟着大人们去地里干活。兄弟俩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干起活来已经却能赶上半个大人了。

至于,江海四兄弟,因为杜爷爷怕几个外孙回家后没法继续上学,耽误了他们学习,再加上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所以江海四兄弟还是住在清河湾,继续跟着上学。不过,由于他们几个不算是清河湾的村民,倒是不用去地里干活挣工分。不过对江海四兄弟来讲他们宁肯下地干活,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这不,芽儿又开始叫他们了。

“大海哥,水缸里没有水啦,赶紧去提两桶水过来,奶奶晚上做饭的时候要用”。

“小江哥,你先别扫院子啦,还没有喂猪呢,赶紧去打点猪草回来啦”。

“小海哥,咱们晚上拌荠菜吃,你去后山上挖点回来吧。记得要挖嫩一点的,哼,上次小海哥挖的野菜都老的咬不动了...”。

“大江哥,过来洗你们的衣服啦。我可洗不动这么多的衣服,以后衣服要你们自己洗啦”。

....

几个表哥每天都被小芽儿支使的团团转。出力气他们不怕,在家里也没少干过,但是他们实在是不愿意干洗衣服,喂猪之类的那些女娃子才干的活。可是,每当哥几个想反抗的时候,没等他们说出口,就被杜爷爷和杜爹联手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和上诉无效,直接驳回。

芽儿现在有了帮手,就主动的把家里的家务活揽过来一大半,让杜奶奶轻松了不少。虽然现在家里有十几口人,家务活是一点都不轻松,不过重活、脏活都被已经干习惯了的几个表哥主动的干了,一时间家里在兄妹几个的努力下,变得井井有条。杜奶奶见家务活基本上都被几个外孙和小孙女干了,自己都不用插手,每天只炒个菜,烧个饭什么的,那叫一个清闲。看着被几个孩子搭理的干干净净的家,杜奶奶每天都是乐的合不拢嘴,哎呦,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每天负责统筹安排的芽儿,有时候也会跟着小伙伴去挖点野菜什么的。不过,某一天,芽儿突然听见嘴馋的胖丫嘟囔了一句,“今年芦苇荡那里的野鸭子都跑哪里去了,咋还不下蛋呢。俺这两天天天去找,一共才找到一个,俺还想多捡几个让俺娘给俺腌咸鸭蛋吃呢”。

芽儿听胖丫这么一说,才想起来最近自己为什么总觉得少点啥了。可不是,去年这个时候,她可是隔三差五的就往芦苇荡跑,跟着小伙伴们捡鸭蛋。当然,她还要顺便放鸭蛋。今天要不是胖丫这么一说,自己还真的把这事给忘了呢。

这天晚上,芽儿等杜爹、杜妈他们睡着后,一个人控制着空间,往芦苇荡放了不少野鸭蛋。她现在莫名的对这个空间的掌控能力又增强了不少,都不用她自己不停的往芦苇荡跑,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放鸭蛋,芽儿对此表示十分高兴。

跟胖丫想法一样的娃子不在少数,去年捡鸭蛋捡的他们个个都上了瘾,简直就跟从天上掉馅饼一样。所以当第二天又在芦苇荡逛荡的娃子们,发现野鸭子终于开始下蛋了,新一轮的捡鸭蛋热潮又开始了。不过,由于去年被公社的吴主任给吓坏了,今年准备把捡来的野鸭蛋拿去卖的村民并不是很多,大多都准备留着自家吃。反正卖了钱也是为了给大人孩子们买点好吃的,倒不如直接吃掉算了,总比卖个鸭蛋还要担惊受怕的强。

江海四兄弟去年可就听皓轩他们说这事了,好奇的很,可惜去年他们没见到。所以他们几个一听说芦苇荡的野鸭子已经开始下蛋了,恨不得天天往那里跑。相对于都是些五六岁、六七岁的娃子们来说,江海四兄弟可算得上是大人了,他们要是卯足了劲头的捡,那些小娃子们就什么也捡不到了。

所以,杜爷爷经常拘着他们,让他们停个几天去捡四五个回来就行,要不然鸭蛋都被自家外孙捡回来,乡亲们该说闲话了。而且,杜爷爷虽然不知道自家小孙女是怎么弄的,但是他也能猜出来那些鸭蛋应该是芽儿放得。要不然前些年日子过得那么苦的时候,怎么没人发现呢。不过好在现在乡亲们能占到这么大的便宜,并没有人愿意去深究罢了。

忙碌的日子,简单而充实,转眼间马上就要开始夏收了。村子里的小学也放假了,每年的夏收和秋收的日子,也是乡亲们跟时间赛跑的日子,分秒必争,要不然一场雨下来,庄稼都毁在地里了,来年只能喝西北风了。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杜爷爷对杜爹说道,“趁着还没开始收庄稼,明天你跟村子里请个假,送他们兄弟几个回去,顺便看看你两个妹妹。她俩都大着肚子呢,让几个孩子回家也帮家里干点活”。

“哎,那我明天一大早就去跟村长说”,杜爹答应的十分干脆,他也担心两个妹子呢。

“你们几个回到家,也多帮着你们爹娘干点活,别惹他们生气”,杜爷爷见几个外孙一副激动的样子,也知道他们都想家了,不过,还是开口叮嘱了他们几句。

江海兄弟四个,听杜爷爷这么说,都连忙点头。以前他们也怕外公,可是在清河湾一住就是半年,他们才发现以前外公对他们算是好的了。现在他们可是隔三差五的就挨揍,杜爷爷的话对他们来讲就是圣旨,不听,行,等着挨揍吧。

杜奶奶一听明天杜爹要去看两个闺女,开始念叨开了。两个闺女都嫁的远,平时都很少见,再加上现在两个闺女都大着肚子呢,马上就要生了,这又赶上了农忙,所以,老太太担心了。

“明天你给她们俩带点鸭蛋,再把家里的那两只老母鸡带上,等生了孩子,让她俩炖鸡汤喝。还有,明天你从公社的供销社给她们称上几斤红糖,还有...”,杜奶奶越说越多,越说越不放心。

杜妈见婆婆这么担心两个小姑子,心里有点酸溜溜的,不过,当娘的哪里有不疼闺女的。再说了婆婆也好,两个小姑子也好,都对自己很不错。想到这里,杜妈忍不住开口道,“娘,反正明天芽儿他爹要送几个外甥回家,要不你也跟着看看两个妹妹去,看看你才能放心不是”。

听杜妈这么一说,杜奶奶眼前一亮,可是转念一想,又开始犹豫起来,“那明天中午你们这些人咋吃饭呢”。

“娘,这有啥好担心的,大不了我明天中午早点回来就是了,反正也少记不了多少公分。村子里那些家里没有长辈的,谁家不是这样过来的”。

在旁边听这婆媳俩说话的芽儿也点着小脑袋,“就是,就是,奶奶你就放心吧。家里还有我呢,我现在啥都能干了呢”,挺着小胸脯,一副把一切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样子。

杜妈见自家闺女这么懂事听话,心里也高兴,索性彻底的给婆婆卖个好,“娘,要不你干脆就在大妹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她生了你再回来。大妹跟小妹不一样,她婆婆不跟他们住一起,也没有人伺候她坐月子。再说了,即使你不去看着,在家里你也整天的担心不是”。

杜奶奶听儿媳妇和小孙女这么一说,高兴了。这儿媳妇贤惠孝顺,小孙女贴心懂事,自己果真像老姐妹们说的那样,是个有福气的老太太呢。想到这里,杜奶奶一拍大腿,得,就这么定了,明天自己就去闺女家住着,伺候闺女过月子去。

杜家一般大事是杜爷爷说了算,小事杜奶奶说了算。去闺女家住几天算是小事,杜奶奶定下了,杜爷爷也不反对,他也担心闺女呢。

于是,这件事就在所有人都支持的情况下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各位看文的亲,今天只有一更。

PS

有亲曾问俺,能不能上午更。

俺只能保证,如果上午有存文的话,俺会上午更的。

不过,由于俺个人的原因,这样的时候可能不会太多,在此表示歉意。

感谢昨天晚上以及今天送上炸弹的亲

shmily 雨羽绒 书香悠然 三位亲,炸的俺好**呐

74 小当家

第二天一大早,芽儿家,这个小小农家院里是鸡飞狗叫。准备带给两个姑姑的那两只老母鸡,好像是知道了它们马上要小命不保了似的,还没等杜爹抓住它们,就一个个的翅膀扇乎着,又飞又跳的,不肯束翅就擒。

几个皮小子一看,撵鸡逗狗的事可是他们最爱干的。这会一个个你追我堵的,势必要把这两只老母鸡逮到不可。小狗球球看众人玩的热闹,胖嘟嘟的四只小腿不停得倒腾着,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过,球球实在是狗小腿短,没等帮着几个小主人把那两只老母鸡逮住,它自己倒是被没注意脚底下的几个小主人踩了好几脚,踩的它汪汪直叫,一时间鸡鸣狗叫的实在是热闹。

当然,人多力量大,在绝对强势面前,那两只老母鸡最后也是无处可逃,只等着进两个姑姑的肚子,为芽儿即将出生的小表弟(妹)做一份贡献了。

带上两只老母鸡,几十个鸭蛋,再带上几斤小米,再带上...等杜奶奶把要带的东西准备齐了,本来众人是起个大清早的,结果只得赶个晚集了。

等送走了杜奶奶他们,家人也都准备去地里忙活去了,连张泽远也要一起去。

以前农活不太忙的时候,张泽远都是上午跟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下午教村子里的那几个孩子学医或者带着他们去附近的山上采些草药。当然,他还要兼职村子里的大夫,现在乡亲们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来找张泽远给开点药,或者让他扎上两针。自从乡亲们见到张泽远用这几根针,把五奶奶给扎好后,对张泽远的针灸技术那叫一个信服,好像不扎上两针,身上的病就好不了一样。

由于这个原因,虽然张泽远最初可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村子里那时候还是商量好按照一个成年男子的劳动量给他记工分。对此,村民们都没有任何意见,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得病,都还指望着他给免费看病呢。不过,村民们很就快发现,这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学习起东西来就是快,这才不到半年的工夫,张泽远庄稼地里的活计差不多都能上手了。虽说干得慢一些,力气小一些,但总比刚开始老是把庄稼苗当成杂草锄掉要强上几百倍。

张泽远对于现在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很满意。他也清楚的知道,这来之不易的平静是清河湾的乡亲们给他的,所以平时照顾起乡亲们的身体,那叫一个认真。他不光给乡亲们看病,有时还指导乡亲们一些保健的常识和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呢,自从张泽远住进了清河湾,清河湾的乡亲们可是少受了不少罪。村长每当想起来这事的时候,总是笑得像个老狐狸,狡猾狡猾滴。

因为张泽远也要一起出工,杜爷爷临出门的时候,见家里就剩下宝贝孙女一个了,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家里没个大人在,就小孙女一个人的话,咋想咋不放心。

虽说村子里的治安挺好的,但是万一有外人见自家的小宝贝这么可爱,把小孙女给拐走了,可就坏了。杜爷爷又想着要不就让小孙女跟着他们一起去地里算了,可是一想,地里那火辣辣的太阳,连个遮阴的地方都没有,要是把小孙女粉嫩嫩的小脸晒成了跟孙子们一样的黑炭脸,他又舍不得。

想到这里,杜爷爷只好反复的叮嘱芽儿不要随便出门,要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哪里也别去,除了家人外,谁叫也不开门...。

第一次见爷爷一口气能说这么多的话,芽儿是既感动又好笑,其实她真的一点都不好拐。

送走了爷爷他们,打扫好卫生,芽儿提起小篮子准备去外面的小坡地上挖点野菜回来,中午好加个菜。走到大门口,芽儿拉一下大门,不动,再拉一下,还是不动。得,芽儿这下终于明白为啥最后爷爷走的那么干脆了。杜爷爷这是来了一招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直接在外面把大门锁上,把她锁家里了,这下子不怕她被人拐走了。

嗯,既然被锁在家里,那干点啥好呢。鸡,早上已经喂过了,猪,现在没法出去打猪草,先让它们饿着。洗衣服,自己又打不动水。芽儿终于发现,几个表哥不在,自己能干的家务活,好像除了打扫一下卫生外,别的还真没有。

看了半上午的书,芽儿看了看日头,嗯,估计再等一个钟头,爷爷他们就该回来了。别的家务活自己干不了,做饭自己可是学了不短时间了,今天一定要给大家露一手,省的他们小瞧自己。

芽儿提着小篮子去了后院。后院的小菜园子被杜爷爷打理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长茄子紫的油光发亮,爬上墙的豆角架上垂下来一根根的豆角,带刺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尖尖的辣椒,园子里都是些产量多,生长期长的蔬菜,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菜篮子呢。

四季当中,夏天和秋天是老百姓最喜爱的季节。这两个季节随便去自家园子里,就能寻摸出不少能吃的来。到了秋天,勤劳的主妇们,把豆角要么腌成酸豆角,要么晒成干豆角,腌黄瓜条萝卜条,晒辣椒。光这些腌菜和菜干,就够家人吃大半个冬天呢。

芽儿摘了几个茄子和一把豆角,又摘了几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准备中午做个凉拌黄瓜,豆角炖茄子,西红柿蛋花汤,两菜一汤,相当丰盛了。

中午,田间,杜妈看看时间不早了,火急火燎的往家里赶。中午一共一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自己要是不赶紧把饭做好,耽误了下午上工就不好了。

杜妈紧赶慢赶的回到家里,打开公公特意锁上的大门,刚进院子,一股饼子的清香从厨房传了出来。哎呦,家里也没有别的人在,难道是宝贝闺女做饭呢。

担心闺女被烫着的杜妈,三五步走到厨房。正埋头烧火的小芽儿,听见动静,一抬头,小脸上一道黑,两道黄的,整一张小花脸,映入杜妈的眼睛里。黑的是锅底灰,黄的是玉米面,这农家灶做饭虽然香,但是一个人做起来其实很麻烦,典型的台上炒菜,台下烧火,要两头忙忙活。芽儿虽然是看着奶奶做了不少次了,但真的忙活起来也有些手忙脚乱的,连脸上成了花猫脸都不知道。

杜妈见最爱干净的小闺女顶着一张小花脸,甜甜的冲自己笑,这一刻,杜妈心里是又酸又甜,说不出来什么滋味。

芽儿见杜妈看着自己发呆,忍不住出声,“娘,你回来啦。午饭芽儿都做好了呢,等锅底下的这把柴火烧透了,锅里的饼子也该熟了。娘,你先到屋子里歇一会,等爷爷他们回来咱们就开饭”,芽儿边说边拉着杜妈往外走。

回过神来的杜妈,拉住芽儿上下打量,“快过来让娘看看有没有烫到哪里?你这孩子,不是说好了中午娘回来做饭吗,要是烫着你咋办呢”。

“娘,你就放心吧,俺可是跟着奶奶学了好长时间呢,不会烫着的。再说了,胖丫、荷花她们不也都帮着家里做饭呢,俺也能”。

等杜妈把闺女上下打量了一个遍,发现确实没有烫着,也没有伤着,才算放下心来,“你个小丫头,你比她俩小两岁呢。你站起来不比锅台高多少,万一掉进锅里头,我看你咋办”。

“娘亲,俺这么聪明,才不会掉到锅里去呢”,芽儿皱皱小鼻子,再加上小脸上的那几道像胡须的痕迹,越发像个正跟主人撒娇的小猫咪,就差喵喵叫上几声了。不过,芽儿甜甜软软的童音,跟小猫的叫声也差不到哪里去,看的杜妈这会心都快化成水了。

等铛铛铛的收工铃声响起,没多大会的工夫,大部队也回来了。皓宇、皓轩哥俩见杜妈正在屋子里坐着休息呢,不由的十分好奇,“娘,你做饭咋这么快,这会工夫就做好午饭了?俺们还以为要等上一会呢”。

没等杜妈回答,皓轩连忙又追问了一句,“娘,你不会中午就贴了饼子,让俺们就着咸菜疙瘩吃饭吧。俺们可是干了一上午的活了,咋说也得弄点豆角、黄瓜什么的吧,咱家园子里又不是没有”。

杜妈看了看两个只想着吃的儿子,没好气的说,“放心吧,饿不着你们,赶紧的洗手去,吃过饭还能歇上一小会”。

杜爷爷对午饭没有什么挑剔的,吃糠咽菜的日子他都过过,即使光吃饼子,他也一样吃的香甜。不过,等众人洗完脸,往饭桌旁一坐,看了看桌子上的那三盆子的菜,心里都冒出差不多的想法,“儿媳妇到底是年轻,手脚麻利”,“嫂子做饭真利索”,“娘做饭这么快啊”。

吃饭的时候,杜妈没等杜爷爷第一个下筷子,自己就先夹了一筷子尝了尝。她怕万一不好吃,自己就说自己没做好,千万不能让他们说出不好吃来,伤了小闺女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