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9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群一笑,默默她的脸,“真当我无所不知了。林大娘看重的是你的手艺,人过去就可以了。不过若真要听我的建议,不如找几个学徒吧手艺教了,毕竟在厨房里做事太累了,你的身体还没好。”

这几个悦来悉心调养,渐渐看到了成效,但李群仍是这担心那担心,说她身子不好,要多休息,凡是重活都抢着做,后来又说应该所锻炼,天不亮拉着她爬清源山,牵着手爬山感觉确实不错--沈菊年心想,现代人谈恋爱大概也就这样吧--尤其是在山顶看日出,沏一壶好茶,盘坐山巅,看旭日东升,晨雾渐散,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沈菊年则觉得,日子过得悠闲快意,天天好吃好喝,她能犯什么病,李群是太小题大做了。

“如果找到生意好的话,我会考虑你的意见的。”沈菊年如是说。

林记小食铺开在文庙外十来步的地方,再过去便是东莱市,是一天最开始热闹起来的地方。林记小食铺也差不多在同个时间开门,卖的是热乎乎的面线糊,用大锅煮,勺子一搅,香味便远远散了开去,只要不是吃的撑了,总会忍不住过来吃上一碗。本来面线糊只是充饥解饿之用,结果反而勾起人的馋虫,让人越吃越饿。

林秀珠在一旁炸油条,林大娘煮着面线糊对沈菊年说道:“你别小看着面线糊,这里面有学问着。为什么卖面线糊的人这么多,就我们林记卖得最好?最重要的,就是这汤底。”说着舀了一勺放碗里,轻轻晃了几下,递给沈菊年。“汤最重要的就是要鲜美,我们这汤底都是用虾壳小伙煨炖,最鲜的都在这一部分。而且你别以为只有虾壳哦,有时候还要加些干贝,碎蟹肉,这样尝起来更甘甜。吧味道都煨出来了,再加进大骨汤里,那个味道才叫做香美。来,你尝尝看。”

沈菊年看在唇边轻轻吹了几口,等不那么烫嘴之后才尝了一口。

“这汤底少少的,全是精华,要舍得下料,才会有回头客”

只是一点汤,便让人觉得齿颊生香,舌底生津,胃里的馋虫都被勾了起来。

林大娘又道:“汤底、面线,这两样最重要。面线也一定要用好,要用我们泉州最上乘的面线糊、,那样煮起来才不会烂,你过来看看。”林大娘掌着大勺子在汤中搅拌,沈菊年仔细看了,发现那面线糊果然是糊而不烂,清而不浊,看着便觉得食指大动。

面线糊的味道之好,便在于入口即溶,且鲜美可口,无需在、咀嚼,那香味便勾引着人大口大口吞咽,一碗不够再来一碗,这稀稀淡淡的面线糊也能让人吃撑着,往来过客,大概是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的。

面线糊一般还要加上其他配料,多半是卤料,像是卤大肠、脆肠、卤猪肺、卤猪肝、卤鸭珍、炒猪心、炒猪腰,这些卤料本身便已极香,早先做好了,客人点选的时候便直接剪碎在碗里,倒上满满一勺面线糊,卤料便也烫熟了。小孩子更加喜欢加上炸醋肉、煸香菇丝、白灼鱿鱼卷,这样一碗下来,可以说是山珍海味俱全,精华尽在其中,再添上一两根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所谓人间美味,大概也不过如此了。早上寒意微微,喝上这么一碗鲜美至极的面线糊,是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真正的美食,不是深宫内院之中,只有皇亲国戚能够享用的燕窝鲍翅,而是这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吃,蕴藉着百姓的智慧,用最普通的食材煮出最地道最精华的美味,人人都能享用,而且不贵,加了三种卤料,一碗也不会超过十文钱。

沈菊年心想,这就是薄利多销了。林记小食铺虽然小,但也是远近闻名了。东莱市一大早便有许多阿嫲大婶来买菜,走过路过,吃得再饱也忍不住过来吃一碗。沈菊年道,以后家里也不用天天煮稀饭了,直接过来这边吃得了。

林记小食铺的店面不大不小,分前后区间,若只是买面线糊油条的话,是足够的,但要再卖些糕点的话,便有些拥挤了。

原先店内摆了两张桌子,外面摆上两张,外带的都是自己带锅碗来,四张桌子倒也够用了。若摆个糕点的柜台,两张桌子便要撤掉了。

沈菊年一整个早上都跟着林大娘商量着要怎么重新整修店面,结论是把隔壁的店铺也盘下来,两边打通了,一起卖!

林大娘算了一下,咂舌道:“隔壁那店铺,一个月租金只怕得三四两。”

这地方是临街旺铺,自然是相对较贵,隔壁的店铺是个姓庄的财主所有,或者说是个曾经的财主,因为富不过三代,祖上是打茶商,这一代沦落到要卖店买房过日子。只是他这店铺出得价格太高,竟要六十多两,租金也不肯降,因此一直空着,三四两一个月,那确实是高的有些离谱了。

沈菊年心里一盘算,发现明朝的房价到底还是比现代低了许多,至少大多数人攒几年还都是住得起宅子,在这地方,买下个“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也不过三十两。普通人家积蓄个三五年也就足够了。

“盘下来吧。”沈菊年说,“以后会有用的。”

这么说出口,她九觉得自己有点不像话了,简直像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果然金钱使人堕落,而她堕落的速度也忒快了些。

林大娘瞪着她看了半晌,然后苦口婆心道:“菊年,有钱要计划着花,不然再多钱也坐吃山空。六十两不是笔小数目,你得回去跟你家先生商量一下,我也得计划计划,不如先租几个月看看?”

她要跟李群商量的话,只要不高于十万两他大概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有个能让女人败家的男人是女人的运气,做个能让女人败家的男人同样是男人的福气。

沈菊年心想,月租如果在三两以上,那还不如直接买下了,你、毕竟装修之类所需的费用也不少。沈菊年支道林大娘家里可能并不宽裕,如果自己说愿意出六十两银子盘下,也怕伤到她的自尊。细细一想。沈菊年便道:“林婶,不如我入股林记小食铺?”

“入股?”林大娘怔了一下,“啥米东西?”

对于股份制,沈菊年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原先听萧锦琪提起过一些,还有现代的一些基础的理解,一时也难以想林大娘说明白,便道:“等我回去拟好了合约再同你细说吧。”

她只是有些模模糊糊的想法,回去问问审言好了,他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样子。

当然,如果萧锦琪在就更好了,毕竟他最内行。

似乎要开间糕点屋也不是那么容易呢。

|网友凉卡就木手打,转载请注明|

云都卷 第四章 杀价是门技术活

晚上李群回了家,吃过晚饭沈菊年便将入股的事同他一说,天宝柃着小凳子,说要听说书便跟着小伙伴出去了,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小地方,有熟识之人照应,沈菊年倒也不担心,收拾了碗筷,便和李群回了屋。

李群听了沈菊年的描述,觉得有些麻烦。“你既想开个糕点屋,不如吧整个临街两间门面都买下,连林记小食铺一同买下,何必这么麻烦呢?”

沈菊年无力地在心里叹了口气,心想审言果然是富家子弟在体验农家乐,并且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林记小食铺是林神的心血,我即便愿意买,她也未必肯卖。”

李群笑着摇摇头:“这世间万物都是有家的,只是看你出不出得起。对这店铺若没有感情,以市论价,你可以二十两银子买下她的招牌,但如果有感情,二十两,三十两她未必肯卖,但一百两,二百两,她便不可能不卖。所以所谓的感情,只是比实物更难估价而已。”

“我不是听你说教的!”沈菊年皱皱眉,坐到他面前,“即便买下来了又如何,日后见面难免尴尬。林婶是个好人,审言,我还是觉得入股是比较好的方法。”

沈菊年掰着手指头想了一下,抬头道:“我得仔细列张单子,不然明日又说不清楚。”说着便要起身回桌前,李群伸手拉住她,手上一用力,把她拉得踉跄了一下跌进他怀里,附在她耳边暧昧地吹了口气,低声说:“明日我陪你去,今天晚上你陪我。”

沈菊年心中一荡,扭过头看了他片刻,看得李群心神俱醉地抱住她上下其手,又吻又咬,才气喘吁吁道:“别闹,我不方便...”

李群怔了一下,僵硬地看着沈菊年翩翩然褪了衣服,自顾自到床上另一边躺下。

“明天中午休息的时候你出来找我们吧。”沈菊年如是说。

李群躺了一会儿,有翻过身去抱沈菊年柔声说:“菊年,你睡了吗?”

“睡了。”沈菊年淡淡道。

李群看这她的后颈,默默无言了半晌,终于听到外面传来天宝的叫门声。

“去开门吧。”“睡了”的沈菊年说。

认命的李群披了外衣出去开门,心里想,原来所谓的“人间烟火”就是这样,自己的理解还是有些片面了。

天宝是自己一个人回来的,李群关上门,拍了一下他的脑袋,佯装怒道:“怎么玩得这么晚?”

“去邻村看戏了。”天宝摸摸脑袋,嘻嘻笑道。

“下次不能这么晚回来了,不然你姑姑会担心。”李群说。

天宝哼哼笑道:“姑姑才不担心,不然就不会让姑父出来开门了。”

“古灵精怪。”李群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孩子到底像谁呢?说是菊年的外甥,一点也没有据年的样子,菊年的兄嫂又都是老实人......

李群又看了看天宝胖墩的小样子,心想,难道因为是我教出来的,所以会变得像我?

“天宝,不管怎么说,以后不能这么没规矩了,说好什么时候回来不能晚了。要稳重一点,有大哥的样子。”李群意思意思地尽了一回姑父的责任,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孩子长大了点不好管,也意思意思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李群看着天宝的背影心里连连叹气,觉得还是自己教育失败,应该让他多读些圣贤书,学会敬老尊贤...

隔天一早起来,沈菊年也没有煮早饭,左手小男人右手大男人直奔林记小食铺,天宝对此表示强烈欢迎,由此可见林记小食铺的魅力之大。

这天早上林大娘的丈夫也来了,毕竟涉及的银两数目较大,还是要男人出面拿主意。林大娘的丈夫是个高瘦男人,被日晒海风吹的,整个人黝黑黝黑,右手也是一杆烟枪不离手,看到李群和沈菊年的时候,露出乡下人特有的憨实笑容。这夫妻俩也是一胖一瘦,林大娘嗓门大,多说时候还是她在说话,看样子真正那注意的却还是她。

李群把自己这边的想法说了清楚,沈菊年这才诧异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闽南话了。毕竟闽南话被称为最难学的方言。

“买下隔壁的店铺,加上装修进货,合计一下大概需要九十两银子。我们这边可以出六十两,日后纯利扣除双方的月钱后,再对半分账,你看如何?”

林大娘夫妻对看一眼,眼里有些震惊。

一边六十两,一边三十两,却还愿意对半分账?

“按理说你们应该多分一份。”林大娘想了想,老实说。

李群微笑道:“林记小食铺这块招牌便至少值二十两,对半分是理所应当。”

这时候林秀珠上了茶,羞涩道:“先生请用茶。”

李群点头笑了笑,小姑娘脸上立刻红了。

沈菊年扫了一眼,转头对林大娘道:“林婶若没有意见,我们可以尽快约个时间跟店主见面。”

“没、没意见......”林大娘急忙道,心里想,李先生一家真是有钱没地方使了,不过真是好人......“店主是晋江庄家人,你们应该不认识,我和他们家老爷也算老邻居,晚些时候我先去跟他说一声,他大概明后两天就会过来。如果能够现银交易的话,他大概还会算便宜一点。”

“那没有问题。”沈菊年说了一句,又见时间不早,便对李群道:“你先去上课吧,不要迟了。”

李群在小食铺里吃过早饭,柃着天宝就回了学堂。

林大娘使唤自家人去晋江庄家报信,回头便跟沈菊年讨论起装修问题。

晋江离泉州几十里路,再过去便是陈埭,靠海多海鲜,常常有运送还显得牛车往来两地。林大娘的丈夫便是往来两地的渔夫之一,搭个顺风车下晋江,小半天便能到了。

天快黑的时候,林大娘的丈夫回来了,说是庄老爷隔天就有空,会一早过来谈价钱。林大娘拉住沈菊年偷偷说:“那庄老爷事业死要面子的脾气,祖上也有过功名,后来又当了盐商,富过一阵子,不过现在家败了,店面田地都卖得差不多,还当自己是老爷。其实也是个顺毛驴,顺着他的话说,这价钱说不定就能往下压个几两。”

沈菊年微笑说是。

隔天早上依旧没有做饭,在林记小食铺等了小半会儿,一个穿得金灿灿的土财主样的“老爷”便来了,身后还跟了个仆人。

庄老爷看上去四十开外,腆着个大肚子,两撇八字胡,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线,跟连环画里的恶财主形象差不多,走路的时候总是弯起手,先跨左脚再跨右脚,身子微微后仰,有用鼻孔看人的习惯。

但是人不可貌相,几句话交谈下来,沈菊年就发现,这也不过是个傻呼呼的地主罢了,论口茭猾,连林大娘的一半都不及,让林大娘几句话哄得服服帖帖,眼睛眯成了线。

仆人开了门,几人进内查看了一番,格局跟自家的差不多,早前的店主因为生意不好搬了,空了大半年,到处都是灰尘,林大娘语调一转,挑剔着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又说起世道艰难,直叫催人泪下,庄老爷的脸色也不好看了。

“啊你能出多少钱,说个数。”庄老爷瞟了沈菊年一眼,没怎么把她这个外地人放在眼里,一个外地人,一个外的女人,一个外地年轻女人,庄老爷对沈菊年的想法就是外地来打工的,哪里知道她才是大股东。

林大娘听了庄老爷这句话九直起腰板了,说:“最多五十两。”

庄老爷脸色立刻变了。“你这是割我的肉!”

沈菊年看着庄老爷一身肥肉,不禁忍笑。

“唉,你也知,现在世道艰难,这店铺位置也不是很好,之前那个都搬走了,赚的还不够租金......”林大娘开始掰着手指念经,庄老爷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忍不住了,说:“再加点儿!”

“五十二两。”林大娘比了两根手指。

庄老爷几欲吐血。“不成不成,六十两。”

“五十三两。”

“五十九两!”

“五十四两。”

“五十八两!”

“五十五两。”

“五十七两!”

“五十五两。”

“五十六两!”

“五十四两。”

“五十五......你怎么往回喊了?”庄老爷怔了一下。

林大娘扭着腰道:“就不准往回喊了?你要是吧价钱定低一点,我们现银付账,立刻就去县衙吧手续办了。”

庄老爷眼睛一亮,摸了摸胡子,“一次性付清?”

林大娘点点头。沈菊年那里海扣着一百两的银票。

“那好......”庄老爷咬咬牙。“五十五就五十五。”

“不是五十五,是五十两。”林大娘咧嘴一笑。

|网友凉卡就木手打,转载请注明|

云都卷 第五章 小沈菊年

终于敲定了价钱,五十两现金交易,三人立刻去了县衙,把房契过了,一个揣着银子心满意足地回去了,这一边又要开始忙装修的事了。

两人按着之前定下的方案,找了木工师傅谈妥之后,便在门上贴出了暂停营业七天的告示,这七天里,对沈菊年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拟定第一批出炉的糕点。

李林两家离得并不远,林大娘每天都过来和沈菊年探讨糕点里的学问,怎样才能作出融合泉州特色的糕点。

这边的甜品糕点多办事糯软微甜的,为了更了解当地人的口味,沈菊年去了一趟城里最大甜品坊“八宝斋”,几乎吧所有糕点甜品都买了一些,细细品尝过,仔细考虑改良方法,结果一转眼,就被天宝消灭了好几种,沈菊年无奈苦笑,撵了他出去,警告道:“再吃糖,小心牙疼!”

没试过蛀牙疼的人不知道害怕,搜了一大把贡糖就跑了出去,在门口撞到了林秀珠,姑娘啊地叫了一声,引得几人都回头看来。

林聪在外面招手大喊:“天宝,快出来,快来不及了!”

天宝对林秀珠陪了个笑脸,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沈菊年叹气摇头,对林秀珠笑道:“天宝不懂事,你别见怪。”

“不、不会。”林秀珠红着脸摇摇头,像只受惊的兔子。

林大娘拉了林秀珠到身边,对沈菊年说道:“阮家秀珠左右没事,这么多种糕点我怕你一个人做不来,就叫她来帮忙,她学会了你也不用那么辛苦。”

李群恰巧从外边进来,听到林大娘的话也表示赞同。

“菊年,你也不必事实亲历亲为。”

沈菊年淡淡一笑。“知道了,我有分寸。”

原先拟定的单子上一共有八种糕点,称为八珍。有酥软可口的绿豆糕,也有糯软香甜的吉红糕,另外有贡糖、满煎糕不同口味的地方糕点六种。沈菊年和林大娘一样想法,想要打开知名度,要有回头客,用的料一定要好,功夫一定要到家,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先保本了,再谋求更多利润。把林记小食铺开成泉州最大最有名的糕点屋,这就是一个乡下妇人的小小野心。

粗略计算了一下,每天要用到的糖、花生、面粉数量委实不少,只靠沈菊年一个人的话,确实做不来这么多工作,林大娘跟本地人比较熟悉,又会砍价,便由她负责进货,林秀珠跟在沈菊年身边,边学习边帮忙。

林秀珠比沈菊年略小一两岁,两人身形倒是差不多,林秀珠面庞圆润,秀气斯文,说话是含蓄带涩的模样倒有点几分沈菊年少女时的影子。林秀珠话不多,官话说得极差,但仍然能够听懂几句,和沈菊年磕磕绊绊地交流着,还算聪明伶俐,学得不慢,人也很勤快。大多数糕点做好之后还要放上半天至一天的时间,等待发酵或者冷却,因此第一日做的糕点,往往要第二天尝过才能确定失败还是成功。

第二天是旬休,李群正在院子外的打榕树下看几个老人磨棋盘,便看到沈菊年带着林秀珠捧了一大盘子糕点出来,粗粗看去,有翡翠绿有珍珠白,少说有四五种。

磨棋盘的几个老头子闻到香味都抬起头来,沈菊年笑着招呼说:“家里自己做了些糕点,大家不要客气,尽管常常。”

泉州人多好客,自己啊有好东西总也要左右送人品尝,因此几个老头子也不客气了,停下没有意义的磨棋盘,品尝起闻名遐迩的“李夫人糕点”。

李群就这茶尝了快吉红糕,这种糕点他之前却没有尝过。白白嫩嫩的,被切成方寸大小,看上去润泽如玉,倒像是豆腐,但比豆腐有弹性,表面裹了层稀薄的正清粉,糯软不粘牙,又嫩又韧,咀嚼间丝丝甜意渗了出来,与茶的清香完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