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王本来以为他们一到京城,李治就会派兵平定叛乱,再送他们回去,一个个的把条件开得好好的,什么永尊大唐为主这类不要钱的话说得刚刚的。
李治和朝臣除了安慰之外,就还是安慰,反正说话又不要钱。
于是这些人有点慌了,疯狂的给朝臣送礼,段家也有,而且一点也不轻,现在人家也是做了调查研究的,他们发现自从大唐有了这位段大人之后,所有来大唐学习的留学生们日子都变得不好过起来,除了儒学、五经四义、之外,其它的不再教了,以前想学什么学什么,大唐还给补贴,现在交钱也不给学。想去世面上买书自学,那也是不行的,更不要说带回本国。
因为段大人说了,这些技术类的书籍流到外族手中,就是卖国行为,所以谁愿意背上一个卖国贼的骂名?
大家也不会因为他的官职小而轻视于他,送的反而是最重的。他们好像觉得段大人只怕是最恨外族的。
段断这次没退,学着韦小宝当殿展出,告诉李治这点小恩小惠是收买不了自己的,他全部上交,支援国家建设。
李治却不如康熙敞亮,人家笑mimi的收了,气得段断回家直骂娘。但因为段断的当众亮礼的行为,让其它人坐不住了,一是想着有气,人官那么小,还得这么重的礼,红果果的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嘛,老子又不缺这点玩艺,你不是寒碜人吗?
于是大家也都上交了,一至把三小国的元首们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李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东西收回国库,转头把三人叫到大殿里,话里话外的敲打了一番,你们逃过来了,就好好的待着,大唐自然会保你们平安,至于说你收买大臣这是干什么?难不成想鸠占鹊巢?
吓得三位低头请罪,也自恨倒霉,自己真没做什么啊,怎么这位段大人这么恨自己们?现在好了,财宝去了大半,从刚刚大皇帝的口中也知道,他们不想管他们内部的事务。所以他们也在等着结果,只是想想这个结果会是他们所想要的吗?若是等三国内乱平熄,那么大皇帝承认他们的地位怎么办?三位一个个忧心忡忡。
“陛下想围死他们?”武MM从内殿走出。
“叛乱是国内无粮,而贵族不肯开仓放粮,可是贵族们能有多少粮食?等着吧,肯乱呢,只要围死,三国之间就得打起来,贵族们死光了,百姓们又不识字,没有谋略,用清扬的话说,用时间换空间。
“不怕突厥趁火打劫?”
“已经预先埋好了炸药,只要敢动,炸得他们再不敢出来。”李治笑容满面。
“明明都是书生,想的法这么阴毒。”武MM摇头叹息,想想段断那阳光的脸,怎么也想不出这小子会出这么损的招。
“他说‘非我族内,其心必异。不一次打死,后患无穷’。”
“他让依依来说,他现在喜欢玉,让您看着给,前汉后汉的无所谓,大点的,美一点的,他都喜欢。”武MM一脸无奈。
李治脸扭曲了一下,却最终哈哈大笑起来。
当初三国送礼的事,他知道了,还以为段断会像上次那样退了,结果他收了,李治还觉得很诧异呢。结果一早他运着东西来了。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结果自己笑讷了,段断那脸臭得能滴出水来。再见他时,竟然说自己不敞亮,他给了一个多好的机会给他收买人心,直接说,清扬忠心可嘉,这东西当朕赏的就是了,再说一句,三国所送各位大臣之物也不用交回,只呈上礼单,交由内务府造册,算为御赐。一次帮他把人情全做了。结果倒好,让国库发了财。
“你说他气不气人,又要交,又舍不得,真真的小人也”
“真小人总好过伪君子,至少他也不打算当名臣良将,就喜欢财帛之物,由他就是了。”武MM笑着摇头,的确是太像清扬做的事了,想来让依依进来讨赏,是交礼之后的后续。
“以朕看来,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真小人就该把礼收了,藏在家里,然后继续骂三国,朕也不能真的把他怎么办吧。”
“若清扬这般了,陛下只怕就该害怕了。”武MM卟的笑了出来。
“朕是不惯他这毛病”李治跳着脚。()
第二三六章狐狸与猎手
第二三六章狐狸与猎手
段断才不管李治夫妇是不是害怕呢,他真后悔了,为啥要上交呢?至少别全上交啊至少留下几件给老婆打首饰也好吧
想到这儿,他突然跳了起来,“媳妇,我给你打过首饰没?”
“没有,大唐不兴带戒指,说那是奴隶的标志。而其它的,干娘,姑妈,武MM都送了我不少。怎么啦?”唐依本人不爱戴首饰,不然来了大唐怎么会只有一堆粉盒,一条丝巾了。大唐的首饰也讲究,什么品阶戴什么样的,还真不是她能乱戴的,薛夫人、静慧、武MM都很了解这点,挑她能戴的派人送来,平常几位公主也是,看到好的,也会送几样给她,只不过因为她只戴必须的,倒也不觉得自己首饰少。
“走,咱们打首饰去。”
“为什么?”唐依真是服了段断为间歇性的抽风行为。
“送老婆首饰,天经地义。”
“可是现在你的就是我的,你送我东西基本上是从我左边的口袋掏到了右边的口袋。”唐依一如既往的没情调。
“老婆,你说你这样,我要是出去变心了,你会不会后悔?”段断很无语了,老夫老妻是这样吗?
“唉,亲爱的,你总得告诉我,为什么突然要去打首饰吧?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想用这个补偿,我觉得你可以省了,因为那全是我的。你没钥匙,连库房的门都找不到。若是你想给我一个惊喜,现在好像是你没做对……你不是真的有外遇了吗?”唐依还真不是前几年那位了,现在看小段的那眼神可不再幽怨了,当然更不是最早的冷洌。人家现在很黄很暴力的前兆。
“我下班就回家,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我上哪外遇去,遇得最多的是大丫了,人有老公”段断后知后觉,十分的哀怨啊。
“要不咱们把祖训拿出来,给您纳几位美人?”唐依的口气有点危险了。
“我要……”段断总算明白了,跳了起来,“老婆,我们说打首饰呢,你怎么说那去了?”
“为什么突然要给我打首饰?”唐依回归话题。
“唉”小段童鞋叹息了一声,把自己的幽怨说给了唐依听。唐依愣愣的听完,最后爆笑当场。
“你不生气?那么多好东西呢也算是奇珍异宝呢,都是人家从宫里带出来的,现在好了,全便宜李治了。”段断更肉疼了。
“你真是,你要这么想,已经够损失了,再拿咱们自己的钱,珠宝去打首饰不是亏上加亏?就跟人说请你吃饭,结果你自己把账结了,转头,你气不过,又掏一笔钱再请自己一个道理。同志,阿Q精神是要不得的。”笑完了,唐依开始循循善诱起来。
段断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又哀怨的坐下了。还是肉疼
“你一知识份子,是不是应该把物质放开点?”唐依看段断怎么越来越可爱了,不禁逗起他来。
“知识份子也是人,我就不信真的那些人不讲物质,你看电视里说某某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支持建设,我就好笑,我不是说大家们人品不高尚啊,他们的精神是很让我敬佩的,就是讨厌那写词的。那些人要的是更深层次的追求好不,物质很重要,而且他们回来了,物质也许比不上国外,可是比起大多数国人,他们的待遇可是最高的。得看跟谁比。你让我去美国研究院当个普通研究员,弄不好还说你是间谍好,还是回来弄个院长,兼博导干干好?是比在美国赚得少,可是你得看你在美国拿几等,回国了拿几等啊”段断吼道。
唐依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他们这一排海归心里都明白,不然他们回来干嘛?只是这些话不能明说出来罢了,不然段断为啥说,回美国去经营牧场?
“那些东西交了是对的,你不过是想让李治给个合法的名目还给你罢了,可是这时跟康熙那会能一样吗?康熙那时年少,吴三桂却势大,康熙想削藩,阻力重重,当然要收买人心。可是李治现在是这周边最大的,他无所畏惧,你敢不交,虽然现在他不会说什么,将来就是罪。”唐依安抚着段断。
那些东西送进来她也看过,说不动心那是假的,她也是女人,虽然不爱戴首饰,可不爱珠宝美器的女人又能有几个?可她还是同意段断的说法,留不住,上交吧珠宝不易得,可是小命更可贵不是。
“你师姐会跟李治说送我点别的吗?不然我的病是不能好了。”段断躺在春凳上长长的叹息着。
“师姐不是给了你一块玉璧吗?那个可是她的珍藏,让我没事时抱着玩玩,说是对身体很好的。”那天唐依进宫把段断的愤怒当笑话讲给武MM听,武MM就让人拿了那玉璧出来,她说本来就是要给他们的,现在正好让唐依拿回去交差。
“所以说还是武MM人敞亮,下回李治再阴我,我就改支持他老婆算了。”段断发着狠,玉璧还是不错的,正经的和田籽玉,后世可没这么好,这么大的料了。雕工更是精美绝伦,总算让段断安静了几天,主要是李治没表示,让段断又哀怨上了。
“行了,咱们又不缺钱花。心疼两天就算了,知道的是你心疼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装蒜呢”
“装蒜?”
“嗯,避祸。萧何当宰相之后怕刘邦怀疑他,就拼命的贪污腐化,因为他跟张良是不同的,张良可以退隐,可是他退隐了刘邦更得怀疑,所以你现在为那点东西要死要活的,李治他们是了解咱们,可是帝心不可测,谁知道他们过几天会怎么想。”
“你不是历史不成吗?”
“再不成,这个还能不知道,你当我高中白混了?”唐依吼了一声。
段断耷拉下了脑袋,他真是肉疼啊。难得收一次重礼,还上交了,他不纠结才怪,别说帝心不可测了,其实人心也是。当人送了礼,他接下时,倒没多大的反应,这是他预料之中的,可把东西一看,他就吓着了。
不是人人都有当贪官的心理素质,而且据所有贪官的笔录,人第一次收礼时,几乎也都没睡着过,后来收着收着习惯了,才好点。
段断这些年倒是都挺顺溜,可是大家也知道,他不喜欢跟人有太多的纠缠,所以送他也都是赶着他家里有事,有由头的情况下,人家随礼了,你还能把他往外推。所以心理上,他还真没把自己往贪官的范畴里划拉。
失眠了一夜,还是没敢,于是第二天一早顶着黑眼圈就把东西全送去宫了,当然也有侥幸心理,希望着李治退还,至少还一半。结果第二天,他还是失眠了,这回不是吓的,改气的了。
然后段断得了结论,贪官固然难当,他**的清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太伤心了
俩口子一个劝,一个伤心着,终于救唐依于水火的圣旨终于来了,理由是唐依给皇后出了好主意,为大唐的人口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封为魏国夫人,赏赐若干。
唐依听着魏国夫人有点耳熟,侧头看着段断,段断也是一脸便密样。于是他们也不管赏了啥,把太监恭敬的送走了,唐依忙问着段断。
“这魏国夫人怎么我听着这么耳熟?”
“我看出李治那小子不地道了,我让他不爽,他就得想法再找补回来。”段断现在不幽怨了,改愤怒了。
“怎么啦?”
“王皇后的妈就是前魏国夫人,王家倒了,那位的封号自然收回了,改封给你了。更可气的是什么你知道吗?魏国夫人历史上是给慧之的”段断哇哇乱叫。
“慧之?”唐依一时没反应过来。
“魏国夫人贺兰氏,历史上高宗的小蜜想要皇后之位,结果被武MM喀嚓了。”段断言简意赅。
唐依拍拍脑袋,慧之在自己家多年,她早把这茬给忘记了,慧之此时在她心里可是好外甥女,好侄媳妇,一点没把她跟李治那坏坯联系在一块过。
“咱们能去跟武MM说说换个?”
“怎么说?说这个衔不吉利,都死于非命?你说了他们更得把这个摁在咱们身上了。李治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坏坯”段断愤怒啊。
“看到没,跟皇帝斗心眼子,只有被皇帝玩的份以后老实点吧。钱财身外物,现在好了,更得夹着尾巴做人了,什么事啊”唐依也怒啊,她又不能对着李治夫妇来,只能吼着段断。
段断当然知道李治也没法知道历史同轨之中还有一个他,还有一位魏国夫人的小蜜,当然他这么做绝对没安好心。这是存心恶心自己呢
赏赐不提段断,只提唐依,把唐依一下子提成了一品国夫人,那段断算什么?小白脸,吃软饭,东西赏了,可那是赏给唐依的,跟自己没啥关系,让自己吃个哑巴亏还不能说啥,果然能干皇帝的都不是什么好鸟,太阴险了这一役段断再次完败,段断想想,自己和李治的战役之中好像从来就没赢过,太杯具了。()
第二三七章 愤怒的段断(上)
第二三七章 愤怒的段断(上)
魏国夫人这事也就这么定了,虽然让段断俩口子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办,封建皇权,你敢怎么着。当然换到现代,主席真给你个你不想要的头衔,你也不得小心接着,照样不敢说个不字。想想当年的郭沫若,就神马都是浮云了。
半岛彻底的乱了,守关的严阵以待,想逃难的平民可进,不过,要经过审查,有难民安置点,说好了,等那边事了了,他们还可以回去,吃喝不要钱,但要守规矩。带兵器的不管是谁,远远看到了,直接就射成刺猬,来了这么几下,大家也都老实了,想避难的,全都把身上带铁的全扔了。
难民营也不是那么好待,先学上国语言,认点字,对他们说,总不能给你们还得找几个翻译吧人家想想也是,也就老实的听话,除了吃饭,也都自觉的学习,不知不觉被洗了脑。
当初锁边时,边境这边的土地全都拨给了军队,老百姓全迁到别处了,现在有人了,也派上地方官,拨上些土地,让他们自己种着玩,反正闲着也闲着,当然有手艺的也另外再安排,这些老百姓一想也是,大唐虽然坐壁上观,可也真没把他们怎么着,现在收容了大家,给碗饭吃,那头的仗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先安顿下来最重要。
于是大家改在大唐重建家园了,要不咋说老百姓其实是天下最可爱的人?人家要求还真不高,有口饭吃,有小块地能养活家里人,人就把你当天。此时大唐皇帝在半岛老百姓中的威望那是相当的高,问他还想之前的大王不,人家一定回你,“那是谁?”
半岛的局势也就越发的诡异起来,三方先乱的也许是老百姓,那是因为真的活不下去了,可是后来就不是了,几位野心勃勃的世家趁火打劫了。
历史实际上也一再的证明了这点,真正的农民起义军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你看混得最好的就算闯王了,结果呢,坐上龙庭没几天就被人赶下来了。
而闯王座下可都有小地主出身的军师、谋士,不然也跑不到北京去。可是他本人的素质不成,白瞎了人家的一片苦心了。(别跟小P说朱元璋,他算是异类,并不能真的算是农民起义,而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小P有空再写他)
所以等农民起义被世家代替之后,现在半岛就是几家有钱有粮的世家打来打去,开始时有钱有粮,当然能打,结果没打几天,发现不成了,自己家的存粮再多也不够兵士消耗的。想发展经济,没人,地也荒了。每家情况也差不多,一商量,得,别打了,枪口一至对外,先抢来粮食才是正经的。
周边,突厥太强,他们不敢;大唐也不好惹,人家也严防死守,再说了,考虑到将来大唐说不定也是退路之一,所以大家一至把目光投向了其它地方了。
问题是,人家也这么想着呢,于是越打人越少,越打越穷了。终于这些人看清形式了,原来大家都半斤八两,半岛上的粮食就那么多,现在也没有来源了,当然吃一粒就少一粒了,现在他们明白为啥大王丞相他们都跑了,就是比他们早一步看清了形式。
后悔来不及了,只能马上不打,坐下和谈,可是谈有屁的结果。各自为界,还是没钱没粮、还没人,照样活不下去啊
他们想来想去,总觉得不能白干一场不是,总得捞点啥回来,只要自己给大唐皇帝的条件够优厚,让大唐皇帝承认自己的政权,自己这一仗就不算白了打了。于是各自上表大唐大皇帝,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只要大唐承认他们,以后他们把大唐当爹。不是假的那种阳奉阴违式的,而是当亲爹。顺便还把前政权的一些不轨事迹报了上来,表明自己跟大唐是一边的,他们是在为大唐除了害了。
连段断都不能不说这些棒子们真是很不要脸,反叛输了,还能想出这更不要脸的办法来,果然人至贱而无敌了。
李治把人的降表和那些报告扔给了半岛前主们,啥也不说,你们自己看看吧但表情很能说明问题了,朕这么真心的待你们,合着这些年,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朕的?
在京的那些大王们看完了,当然不干了,先赌咒发誓的说这些全是子虚乌有,他们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子;等看到李治略缓和一点有脸色,就慢慢的再说起对新政权的确立上了。
大王们心里有个共同的心声,‘凭什么’
可想想他们到长安之后的日子,他们也看明白了,大唐根本就没有帮自己的打算,所以想回去当土皇帝,人家才不支持呢。
现在看看那些人的降表,还有构陷自己的报告,当然也有些不是构陷。但本着,我得不到,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们也别想的宗旨,这几家本来是世仇的大王们凑一块,得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直接请求大唐把三地并入大唐版图,他们愿在长安终老。
这些人虽然逃离本土,可人家是正经的法人代表,手上都有正儿八经的传国玉玺。
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