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挽红颜

作 者:秋天的静类别:浪漫言情-穿越时空

作品关键字:宋未语,赢天池

一次偶然的误闯,一个平凡的女子,开启了她瑰丽的人生;

一个清新的女子,一个非凡的帝皇,交织出了灿烂的爱情;

一个是彷徨、抗拒,极力想守住自己的心,

一个是强势、深情,努力想留住这一抹幽兰,

终于,美丽的邂逅,永远有美丽的结局。 玉川书屋

正文

第一章 雾里不知何时地 第二章 遥遥路途莫可测 第三章 上林春深初见君

第四章 歌舞升平京都事 第五章 佩声归到凤池头 第六章 夜深殿前按歌声

第七章 青冥绿水起波澜(上) 第七章 青冥绿水起波澜(下) 第八章 煎熬情意语迟迟

第九章 始觉玉颜生光辉 第十章 大江茫茫卿欲去 第十一章 芙蓉有意朝玉京

后记

挽红颜 正文 第一章 雾里不知何时地

未语迷失了方向,四周全是高大的树木,脚下虽还是平整的石板,未语却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天色渐暗,烟雾在这山腰间弥漫,未语有些后悔,明知道自己方向感不好,就不该一个人出来,老老实实待在房间里,也可以安静地想些事情。

夏天的傍晚,风吹过不太冷,未语默默地往回走,松林瑟瑟,树叶悄无声息的飘落,未语想如果自己就此消失,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未语一个人笑了起来,有谁想得到看起来随遇而安的她竟然会有这样消极的念头,叔叔知道了,肯定很难过。

未语是遗腹子,母亲在勉力产下她之后追随丈夫而去,是叔叔把襁褓之中的未语接到自己家中抚育,所幸父母有留下一笔不小的资产,叔叔又经营着照相馆,家境还不错,至于婶婶,那是完全看在那笔钱的份上,经常动辄说起他们一家对未语的恩情。叔叔很正直,觉得既然是兄嫂留给未语的,就应该由未语来支配,未语未成年,那钱就不能动用。婶婶心中怨怼,虽未虐待未语,可总也冷眼冷语,没什么好脸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未语是内敛的,但她又不像母亲那样性子孱弱,心里颇有主见,她平日里喜欢唐诗宋词,对诗中描写的种种优美景致早就心动神仪,今年她满二十岁,接到大学录取通知单,就决定庐山一游,来作为自己的礼物,为此婶婶还颇有微词,说她不知柴米油盐苦,还没挣钱,先学会享受。想到这里,未语苦笑,婶婶的心结,就是认为未语该把那笔巨款都拿出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她临出门时,一向疼爱她的叔叔还以为她受了委屈,不放心她一个人单独出行,未语再三保证,每天会及时报平安,叔叔还是不太开怀,未语想起自己刚才的念头,不由叹息,出发前,未语去了银行,只给自己留下三分之一的数目,把其余的钱和妈妈留下的首饰都委托律师交给叔叔,叔叔的照相馆早该扩充了,婶婶又何止一次在叔叔面前哭闹,希望这一次可以让婶婶满意,从此不会再为难叔叔了。

暮色越来越浓,未语有点着急了,她已经走了一段路,好似走进了迷宫,树木森森,眼前又是一条岔道,方才还自嘲的未语可真笑不出来了。晚饭后,她谢绝了旅伴的邀请,独自出来散步,贪看庐山翠影红霞,落日坠入湖中的美景,竟不知不觉走入小径,如果等别人发觉她不在下榻的旅馆至少要到明天早晨,她才试着与导游联络,偏生山里头讯号不佳,真有些无计可施了,走哪一条道呢?她握住胸前的玉貔貅,这是她从小佩戴的,也是唯一留下来的母亲的遗物,暗自说了声“好运”就沿着右边的山路走了过去。

也许母亲真的庇佑着她,没有多久眼前开阔起来,月光如洗,照耀着这一片明亮,树影摇曳,未语略微放下心,突然,有二个人影从她身边掠过,速度极快,也不停留,未语吓了一跳,心中惊疑,又想大约是当地人,正好可以问问路,也不管先前导游曾警告过不要随便与人搭腔,叫道“请停一下好吗?我问个路,云阶怎么走?”,那二人似乎停顿了一下,却还是往前走,未语跟在后面,小跑了几步,“请你们告诉我好吗?我迷路了。”未语硬着头皮,睹那二人不是歹徒之类,手心握着貔貅沁出了冷汗,她边走边说,也没有留意周围地烟雾越发的浓烈。

那俩个人终于止住了脚步,同时转过身来,却是一对衣着朴实的一男一女,年纪有六十左右,看起来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笑眯眯地看着未语,双眼放光,异口同声地说“姑娘,就是你了”

未语心头打了个突,觉得言词有些古怪,后知后觉地回过神,后退几步,耳边竟有小溪潺潺流水,极目一扫,不由得吃了一惊,呀的一声,未语失色了。

这才发现三个人竟是站在一片莽莽的平原上,红日高照,柔软的风儿拂过她的脸颊,清新的芬芳扑鼻,未语有几分呆滞,心怦怦乱跳,饶是她平素性子稳重,这会子也有些张皇了,“这。。。。这。。。。”

她闭上眼睛,希望这是一场梦,她捏住自己的手臂,狠狠得掐,“雪”轻呼一声,很痛喔。张眼,什么都没变。

“呵呵”那二人见未语稚气的动作笑了起来,未语羞红了脸,那二人收住笑声,“姑娘心里一定有很多疑问,不如就此坐下,让我等二人细细地告诉姑娘。”二人语气之间甚是恭谨,又夹杂着喜悦。

未语的心怦怦乱跳,似乎要跃出来,茫茫地,她依言席地而坐,触手的是柔软湿润的青草,这不是什么梦境,方才她明明还走在庐山的山径,可眼前的人、朗朗的天空,世上真有乱力怪神活生生地呈现在她的面前,这是书上才有的情节啊,未语真的无语以对,人,真的不能太铁齿,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目光交流,那二人露出赞赏,更相信眼前这位清丽的女子应该是几代人想找却不可遇的命定之人,他们何其有幸,二人神色之间更加恭敬,“姑娘,我二人姓姬,是兄妹,是秦之帝国的长老。”

“秦之帝国?长老?”未语喃喃重复。

“是,此话说来很长,姑娘学识渊博,一定学过晋代大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就是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先秦的后人,我们有机会找到连接两个时空的交接之处,也是拜此文所赐,也因此造就了伟大的秦之帝国。”二人娓娓道来,十分骄傲。

原来秦之帝国的历史可以从东晋太原年间追溯起,当时有一渔夫无意中经过一片桃花林进入了后世流传的桃花源,渔夫离开后,桃花源不再平静,人心有了浮动,对另一世界生活的好奇,有人终于寻机走了出去,有一去不回的,也有人重新回来,把外界的争权夺势、贪婪、正义带进了这片净土,人们开始你争我斗,无休止的循环往复,几十年过去人们惊异地发现,他们居住的土地原非如此狭小,于是疆域慢慢扩张,建立了郡县,睿智的有学之士意识到这就是先祖带进的文牒中提过的另一个空间,先祖曾苦苦追寻,误打正撞进入这异世界后,先祖却不知,只把它作为一个避难场所。经过多年的征战,这个空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一支赢姓家族,他们也是秦王室的族裔,当年是他们带领众人避开战乱发现此地,在纪元645年,建立秦之帝国,辅佐建立帝国的是姬氏家族。由于战争,两个时空的交接处遭到破坏,渐渐消失殆尽,渐渐地成为传说,成为史书上的记载。纪元1024年,秦之帝国通过兼并、战争,成为最大的国家,幅员辽阔,富庶浩瀚,姬氏一族也世为帝国的辅臣,其中拥有最强灵力的被称为长老,终其一生不能婚配,对帝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姬氏一族不能担当实职,这也是帝皇为了防止姬家挟长老自重,起了异心,使皇权旁落,这种事情也曾发生过,致使帝国一时式微。每一代长老都传承着一个绝世之秘,在帝国境内的琛江平原上有连接另一时空的通道。就是秦之帝国的帝皇,需要被这一代的长老认同才有可能获悉这个秘密,并须立誓终身守秘,不得传承任何之人。秦之帝国的几位明君也因此吸纳了许多外界睿智的决策,例如盛唐时的国策,秦之帝国成为这个时空最强悍的帝国,虽有几代的内乱,却不足以动摇其国本。

并非所有的长老都拥有足够能力进出通道,即使拥有能力的至一生也不会超过二、三次,而且出通道必须奉帝旨,如果帝皇不贤,虽拥有能力也不得枉自出行,否则会遭到天谴,姬氏家族的灵力将被收回,通道也将永远关闭。原来在纪元645年,帝国建立后,当时的帝皇和长老怕这唯一的通道消失,又恐外界的民众闯入,自从《桃花源记》广泛传读后,不断有外界之人前来寻访,便合族中有灵力者,在通道处设下结界--松林,立下互相制肘的誓言,这片松林,能力不够强的长老就只能依稀可见,却不能通行,也怕若是能力不强的长老出去后不能适应外界的生活反受其害,削弱姬氏家族的地位。故而在这一代的姬衡、姬卿兄妹继承长老之前的二百多年间没有长老能走出通道,所以这二百年间间或有帝皇知道这个秘密,心里也不太相信,只姑且听之。

姬衡、姬卿兄妹同时拥有非同寻常的能力,在三十五岁同时成为帝国长老,这在帝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出了两位长老。当时的仁德帝青年登基,正欲有所作为来结束国内安享靡乐、不思进取而邻国朱兹、许国、陈国等逐渐坐大的局势,重用贤臣良将,轻赋薄徭,罢免权贵世袭特权,重新开创中兴之世。姬氏兄妹幸甚遇上明主,奉命走出通道,时值中国锐意改革,西方科技资讯迅猛发展时期,姬氏兄妹回去之后,仁德帝决哲远见,采纳了许多带回的真知灼见,大刀阔斧,对国内的律法、治政、军事、经济、进行了改进,由于陈旧势力的阻碍,也由于改革触动了权贵的利益。仁德帝性子慈柔,他的的施政受到百般干扰,困难重重,仁德帝殚精竭虑,终于英年早逝,继位的宣德帝年幼,外戚把持朝政,权贵重又抬头,腐败、鬻官横行,姬氏兄妹受到排斥,自行闭关,直至宣德十二年,帝亲政,罢黜权要,肃清宫廷内争,涤荡朝廷,姬氏出关,为帝重用。帝性刚硬冷酷,推行先帝的改革,毫不容情,宣德十八年,帝亲舅卖科举试题敛财,太后周氏亲求,帝避母于大明宫,赐舅弃市,朝野为之惊悚,不敢侧目。姬氏兄妹遂按例把传世之秘告知宣德帝,并再次于一年前奉帝旨出通道,采风另一时空的商业和军事,不料回程进入松林时,未语尾随而入。

未语听得张口结舌,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心绪烦乱,半晌才问了一句“二位长老,不知何时再出通道?”

姬衡说“我们身为长老,虽有能力,一则出通道须奉帝旨,其二出去须要足够的能力,我们兄妹联手,二十五年内也不过二次,我们这次回去向帝皇禀告后,将重新闭关,一、二年后出关,以选定继承人,我俩就会卸下长老之位,进入元老院专心培养家族中有灵力者。”

未语急道“那我不是永远回不去了吗?”

姬衡笑道“那也不其然,姑娘是有缘人,身份尊贵,能不能回去应是由得姑娘,姑娘若看得见身后的松林,就能原路返回。”

未语忙回首,失望地只见一片草原,远处牛羊成群,不由嗔道:“长老,不是拿我开心么?难道我要一直等在这里。”未语心想,这里可什么也没有,或许没等到看见松林,她就先饿死在此地了。

“不敢,不敢,”姬衡拱手,姬卿推了推兄长,说道:“姑娘也不必着急,还有一个法子,待我们选出继承人后,到时合力,说不定能送姑娘出去,我等不出通道,也不算违背帝皇的旨意。即使不行,我俩那时已无有责任,可陪姑娘在此等候。”

其实姬氏兄妹心里想的还有一事,三十五年前,他们继承长老之位后,无意中在姬氏的宗谱上发现一条古老的卦象,“双生子,后仪天下,天下从此皆归”姬氏兄妹正是孪生子,然仁德帝后妃众多,宫闱纷杂,今帝虽不曾立后,依制有嫔御侍妾,而二人又已到了闭关选继承人的年龄,二人几乎已把此卦抛之脑后,想来应是不到时机,孰料未语出现,二人同心意,抱了一线希望,未语很可能就是应卦之人,这一千多年来,除了晋武陵渔夫进入桃花源后再无来者。但二老是智慧之士,深信命虽由天定,运却由自主,命运二字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就如他们兄妹也并非单纯靠天定,而是奋发努力修行,才在众多的候选人脱颖而出。所以二老没有说出口,再则未语虽未惊惶失措,但这种种定已扰乱了她的神思,她需要有时间来接受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化,若再闻此言,会以为是极其荒诞的,一旦有了抵触,将来更难放下感情。

未语再次闭上双目,逼迫自己冷静,她深吸了一口气,默念从一到十,睁开秀目,欠身:“如此就请二位长老费心了,我姓宋,名未语,二老称呼我未语就可。”

挽红颜 正文 第二章 遥遥路途莫可测

莫可奈何地,未语随姬氏兄妹踏上回秦之帝国的国都-上京的旅途。

姬氏兄妹对外宣称在各地游历,行事非常低调,他们置身的草原是帝国境内四大平原之一琛江平原上的自由放牧区,除了牧民,帝国内的文人墨客、行僧经常出入,故此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突兀的出现,为了方便出行,姬卿带未语至僻静处更换服饰,未语束发长袍正好是一派帝国儒生的模样,姬卿告诉她帝国至今沿用的是中国唐时的体制,民情、服饰、文字、语言、乃至度量都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她不必担虑会被他人以为怪异。

三人约定以甥舅相称,在草原上徒步了三个时辰后,日当正午,他们进入了一个集市。

琛江平原隶属东北郡是帝国的粮米基地和集散地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游牧区,帝国军队彪悍的战马都从这里出产,牧区设有都护府,由帝皇直接委派都督管辖,按律,民间禁止私自蓄养、买卖战马,商队、马帮运输的马匹都必须定时向官府登记数目,报备损耗,从官府处增加马匹,若私下授受,就会受到严惩,抄没产业,若向邻国出售,则以叛乱罪处置,杀无赦。而一般的牛羊牲畜则可以在自由放牧区内自由蓄养,随意买卖,三人进入的集市就是一个自由贸易区,集市上人头攒动,商铺林立,车辆、马匹来来往往,可以看得出商贸十分活跃。未语注意到房舍已颇有规模,一、二层的房子随处可见,大的驿馆旅舍酒家有三四层高,但都没有超过五层,姬衡见她注目,在旁低声说道:“五层已上,须是官府、官邸才可,也须依制,不能僭越。”

由于受肤色、语言文化的限制,出去的长老一般也就在中国国内游历,回来后,帝皇实施的措施都有选择,只有那些有利于王朝统治的才会被采用、推行,也怕一些先进的技术若流行后引来他国的觑觎,造成对本国的威胁,进而引起争夺,挑起各国间的战乱,因为这个时空发展到今日,还是以农牧业为主,仿如明清,那些在另一时空的科技、现代在此处是无处可觅的。而在未语看来,她只不过是一过客,一、二年后自回自己的天空,就权当作一场梦的旅途罢了,只不过梦境太过匪夷所思,太过漫长了,她何须要知晓这一切,帝国如何,又干她何事?

姬卿到底是女子,心细,见未语一路闷闷,今日所发生之事对她来说太过震撼,再加未语清丽出众的气质已经惹人回首,有大胆的女子频频抛过媚眼来,对兄长使个眼色,“阿语”姬卿亲热地称呼,“今天就在此处歇息,你看如何?大哥,阿语累了。”

在一家不大的客栈里,三人用过午饭,姬卿陪未语坐在房里休憩,当老板的女儿第三次借口送茶点偷窥她吃吃笑着出去后,未语终于忍不住说,“卿姨”这是姬卿再三要求的,“贵国的女子都这般活泼主动吗?”像是花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