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冲过了箭雨,迎接叛军的是密密麻麻的长枪与长戈。叛军骑兵立时被串成了糖葫芦。郑啸军的长枪手经过特殊训练,手中拿的是七米长的长枪,这些长枪手的单兵作战能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形成密集阵列,将是一个恐怖的存在。
叛军骑兵的冲锋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被长枪阵列抵挡住。战鼓隆隆,西凉军阵开始了前进,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向前,向前,在向前。
前排的刀盾手象一道移动的城墙一样缓缓前进;随后跟上的是戈手,手中拿着三米长的长戈,不断突刺收割叛军生命;在后是长枪手,手中七米的长枪形成了一道密林,长枪上挂满了叛军的尸体。
郑啸军的正面冲击是缓慢而有效的,不断的前移,不断的收割叛军性命。叛军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也无法冲破郑啸军的防线,两翼的郑啸军骑兵已经展开,只等中军统帅一声令下就开始冲锋,彻底击溃叛军。
在郑啸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叛军开始崩溃了。韩遂的秘密武器,披甲骑兵也在郑啸军的长枪密林中消失无踪。这下,韩遂只好鸣金收兵。
叛军们一听到撤退的命令当下是扭头就跑,前面的郑啸军太可怕了,根本没办法对抗,谁愿意去和这样的队伍厮杀,送命谁也不愿意。
郑啸一声令下,刀盾手撤盾分列,让后面的长戈兵,长枪兵,大刀兵前行冲击。两翼骑兵也开始冲击,象两柄尖刀直插叛军心脏。西凉骑兵是郑啸的精华兵力,一出手自然不凡。
这一下叛军全线崩溃,已经没有办法保持阵列,撤退变成了溃败。溃兵甚至冲击到了韩遂的本阵,韩遂连忙下令放箭射杀溃兵,自己的本军也向大营撤退。
郑啸军追杀到韩遂大营弓箭射程边缘时郑啸也鸣金收兵了,这个时候还不是攻韩遂大寨的时候。
这一战就斩首了叛军一万,俘虏七千。一战就砍掉了叛军七分之一的兵力,打的韩遂紧闭大营,高挂免战牌,任你怎么叫阵,我就是不出来。不过西凉兵的损失也是不小,毕竟有新近征召的三万大军,战斗力不怎么样。同样损失也不小,郑啸是暗下决心,自己得了西凉刺史的名号后一定要把西凉的所有兵力都整训一番,要不然都这样还谈什么争霸天下,能龟缩在西凉就不错了。
韩遂这边不出战,郑啸却一点也不着急,只是派出骑兵不断袭击叛军的运粮队伍。他自己的粮道很安全,粮食辎重都不是问题。要不是因为兵力不够,郑啸军都想把韩遂叛军直接围困起来。
而叛军这边的粮食补给却成了问题。运粮队不断的被郑啸军袭击,大营中粮食越来越难补充。可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现在的郑啸军中骑兵足有两万有余,又都是精锐部队。有足够的机动力和战力追杀,一个不好撤退就会变成溃退。
这下轮到韩遂头痛了,郑啸大军却安如泰山。每日除了例行叫阵就是派出骑兵不断袭击叛军运粮队。郑啸在这个时候却以调教彻里迷为乐,几次后这个羌人猛将被郑啸打的心服口服,奉郑啸为主,鞍前马后效忠了郑啸。
就这样对峙了一个月,韩遂顶不住了,军中粮食已经见底了。后方粮食很难运上来,能到大营的粮食百不存一,这要是没了粮食不用郑啸军打军队就崩溃了。
十二月的天气越发的寒冷了。韩遂这一日召来众将。
“现下情势危及,我军军粮不济。郑啸这混蛋的军队步步紧逼,我们现在是进退维谷。你们有什么办法都来议一议,”
当下众将一阵喧闹,可是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北宫伯玉站出来压下众将。
“韩帅,我们既然公推你为首领,那你就拿主意吧。现在我们也清楚一时打不过郑啸,你有主意就说吧,我羌人部众没有二话。”
当下众将纷纷附和,他们劫持韩遂为首领,一个是因为韩遂名望高再就是韩遂的军事能力比他们高出许多。
“那好,既然大家都听我的,那我就来说说。我观天气今晚必有大雪,我军可趁大雪之机撤退。但是撤退必然被郑啸军发现,断后的军队就成了大家能否撤退的关键。”
说完目光扫向众将,不用说,这断后的任务都知道是九死一生。看谁有这个勇气来承担了,毕竟都和郑啸军战斗过,都知道郑啸军的恐怖。
看到众将沉默,韩遂也是无奈,毕竟断后这个任务他关心的不是断后者的生死,而是断后者是否能顶住郑啸军的攻势足够的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都是一群没胆的东西,你们怕,我不怕。断后就让我来吧。”李文侯出来了,他权衡利弊才站出来的,反正他横竖都是个死,他已经把他的部落战士全部带出来造反,要是失败了他是必死无疑。
倒不如以自己的死换来部落的生存机会,看在自己拼死断后这个情分上,他韩遂总会善待自己的部众吧。有开口说到:“今夜必死战,若我战死。还请韩帅代我照顾我的部众。”
韩遂考虑一下,李文侯也确实是现在最好的人选。李文侯自己颇有勇力,他的部众作战也是悍不畏死,在给他配备一定精锐应该可以抵挡住郑啸追兵,当下满口答应,
“好,今夜趁雪撤退。文侯负责断后,你带领本部人马,我在给你七千精兵。一定要抵挡住郑啸军,时间越久越好。若你有不幸,你的部众我一定会安排好的。”
当夜,果然下起了纷纷大雪。郑啸军中早看出来韩遂的军粮不济,一直是紧盯着韩遂营地的。韩遂撤退的动作当然瞒不过郑啸军斥候。
郑啸一接到消息,立即点兵追击。韩遂军轻装撤退,速度却是非常之快。郑啸军开始是追之不及,韩遂的叛军作战一般,可这逃跑速度实在是一流。不过为了消灭叛军,也不顾大雪天甩开大脚板子追击吧。
追至东岭地带遭遇李文侯的断后部队,毕竟郑啸骑兵部队众多,一旦让骑兵黏上就不好跑了,在让郑啸大军杀到,那就真的要完蛋了。
李文侯部依托地形,开始和郑啸军骑兵作战,夜间作战很影响郑啸军的弩箭的精准。大雪也影响了骑兵的冲击,毕竟在泥泞的地面上放开马力冲锋是很危险的。
可这东岭附近有没有其他道路,让先追的骑兵们很是头痛。还好,步兵们来的够快。步兵发起冲锋的时候也是受到了相当大的难题,道路太窄了,兵力优势完全展不开。只有一曲两曲的向上派。
这道路只容得三五百人展开,派的多了只能在后面看,让他们很是无奈。就这样纠缠了半个时辰。这里就象怪兽一般吞噬了一曲一曲的士卒,郑啸急了,不能消灭叛军主力后面又要废无数周折。
他皱皱眉,传令放箭,无差别射击,前面奋战的一曲人也顾不上了。铺天盖地的箭雨登时覆盖了前面厮杀的两军,虽然弩手们尽量把箭射向叛军,可还是有不少自己人中箭倒地的,弩手们忠实的执行了命令,只是可惜了不少勇士死在自己人的箭雨中。
这一阵无差别射击完成后,前面能站着的人是寥寥无几,地上插满了箭矢,和一条羽箭平原一样。埋葬了敌人也埋葬了不少自己人。
箭雨完了后叛军又从各个隐蔽地点跑出来,可惜现在剩余的叛军和刚才的阵容已经没办法比了。赵云一马当先,带领一支骑兵发起了冲锋,只一个突击就冲散了叛军的断后队伍。
李文侯和数十亲卫被骑兵围住,赵云看着这个异族汉子也是很佩服,在战场上处于劣势依然不怕死的人都值得敬佩一下。
“你投降否,云佩服你这样不怕死的人。”赵云问起了一脸惨然的李文侯。
李文侯狰狞的一笑:“今日落败,有死而已。我羌人总有一天会杀尽汉人为我报仇雪恨。”说完挥刀冲向赵云。
他的亲卫随之跟上,可惜他们注定是失败的英雄。赵云不愿耽误时间,手一挥,无数弩箭飞出,李文侯和他的亲卫全部被射成了刺猬。
赵云看了一眼死不瞑目的李文侯吩咐厚葬李文侯。毕竟勇者是需要尊重的,尤其是死去的勇士。
解决了这支断后部队,天光已经放亮,虽然大雪还在飘落,可也阻挡不住郑啸军追击的步伐。
当郑啸军的骑兵看见韩遂的大军时候发出一阵高呼,终于逮住这个狡猾的兔子了。当下一个疾奔,也不冲杀,只是不停的饶着韩遂军放箭。
这下弄的韩遂十分不好受,手下士卒已经有不少逃跑的了。这些人是没有什么军纪可言的。自己不可能停下来进行战斗,一但停下被郑啸大军追上那是必败无疑。只有忍痛派出一队队士卒拖住西凉骑兵,自己带领大部队继续狂奔。
只是此时军心已丧,士兵都没有了战斗的心思。派出的军队在西凉铁骑面前一触即溃,西凉骑兵依然粘着韩遂大军不放。
韩遂的军队受到西凉骑兵的骚扰顿时速度又慢了下来,不断的有人脱离大军逃跑,对此韩遂也很无奈,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些逃跑的士卒了,他只想如何能脱离郑啸大军的追击,可惜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两军实力相差太大了。
正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阵阵战鼓冲天而起,西凉骑兵发出欢呼。韩遂一听,痛苦的闭上眼睛,完了,郑啸军主力赶上来了。
雏鹰展翅第三十一章凉州刺史
更新时间:2009…3…1519:09:16本章字数:3351
郑啸军主力赶到,韩遂登时红了眼睛。可他又无可奈何,看来跑是跑不掉了,可拼又拼不过。那又有什么办法,杀吧,难道投降?
韩遂高喝:“今日之战,有死而已。众军随我死战。”
叛军一看情况不对,悍勇的还有心冲杀一番,可胆小的却没有勇气在去面对虎狼般的郑啸大军。当下哄的一声,叛军乱了。有逃跑的,有冲杀的,还有干脆爬在地上装死的。
面对郑啸的大军,叛军崩溃只在瞬息之间。西凉骑兵的威风都见识过了,虽然西凉军中只有四万人的精锐,可这四万人的精锐就够了。在郑啸的带领下骑兵如烈火般冲散叛军,步兵们腰间挂着叛军的头颅不断冲击叛军,吓的叛军在无胆量作战。十万大军逃散无踪,韩遂杀出重围之时身边只剩下数百人,不由得韩遂悲痛。
原本他不想造反,他在西凉素有名望,大家也都很尊敬他,生活本来还不错,可以说在金城是呼风唤雨。只是北宫伯玉,李文侯找上他后便由不得他不造反了。
起事后部队发展迅猛,一度达到十五万之多,那时候是多么的志得意满啊。本以为这是自己晋身天下的资本,却不了这郑啸宛如九天魔神,不过月余时间就击溃了自己的十数万大军,让自己落魄如斯。
这个时候仇恨已经取代了被追杀的惊恐,韩遂现在生吃了郑啸的心都有了,只是现在他没有那个能力罢了。现在的西凉可以说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就去逃去其他州郡也要过那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何去何从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旁边一个羌人小帅凑了上来:“韩帅,你说现在我们怎么办?”
韩遂眼一瞪:“还能怎么办。先撤离此地在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难道在这里和他们死磕?”
当下命令羌人小帅带路,大汉的国土既然没有自己的去处,那便去西羌吧。那里总有自己建立功业的地盘。凭他韩遂和羌人的交情,求的庇护还是轻而易举的。何况李文侯必然是凶多吉少了,他的部众也是韩遂的晋身之资。
郑啸军击溃叛军后一路追剿,天黑才收兵。这一战杀敌近万,俘虏四万余,余者逃散无踪,韩遂之乱在经历三个月后就被郑啸全部扑灭。
郑啸军将士带着赏赐回家高高兴兴的过年去了,残余的叛军也兴不起什么风浪,金城郡自然会不停的追剿他们。
贼首北宫伯玉被擒,李文侯,边章战死,韩遂逃遁无踪。声势浩大的西凉叛乱不过三个月就被郑啸平定。这一下把郑啸的名望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前剿灭黄巾他也有很大的功绩,但那都是在皇甫嵩麾下作战。现在是他自己独立作战,现在的他已经从一个将才升级为帅才了。
新年来了,汉灵帝刘宏也很高兴。现在朝廷捷报频传。朱隽在南阳大胜黄巾,追杀至西鄂精山,彻底剿灭了宛城南阳一带的黄巾。皇甫嵩在曲阳斩杀了张宝,击破了黄巾最后的旗帜。
至此,黄巾起义的首领张氏三兄弟都死了,黄巾群龙无首,主力被剿灭,已经不足为虑了。
西北韩遂叛乱,刘宏大胆启用了年仅十六岁的名将郑啸,不过三个月就剿灭了声势浩大的西凉羌胡叛乱,除韩遂在逃外,其余匪首全部落网。
汉灵帝刘宏可谓志得意满,开心之余他决定改元。总要有新气象嘛,现在处处报捷也算是让自己的名声大盛。
新年伊始,汉灵帝改元中平,今年成中平元年,大赏群臣,赦免党人。
皇甫嵩升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候。
朱隽升右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封钱塘候。
卢植,免其罪,复拜尚书职。
董卓升东中郎将,领并州刺史,封斄乡侯。
曹操加骑都尉,升济南相,封武阳候。
郑啸升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封西乡候。
孙坚升会稽别部司马。
刘备升高唐令。
封赏无数,这些人不少都会成为未来的风云人物。
郑啸如愿以偿的得到凉州刺史一职,这下他可以在凉州公开的指手画脚了,毕竟他成了凉州的老大了,虽然以前他就是了,但顾及汉中央朝廷总要收敛些,现在却没了这许多麻烦。
黄巾之乱似乎是平定了,黄巾主力被消灭,可是各地的黄巾余党起义却是此起彼伏,连续不断。让大汉朝廷疲于奔命,很是头痛。
汉灵帝于是下方各州刺史以武备之权,剿灭黄巾可自己便宜行事。这固然可以有效的镇压黄巾起义,却也使得诸侯的野心不断膨胀了,有兵就是草头王啊。
在中原大地闹腾的欢快的时候,各地诸侯都在加紧增加自己的实力。
西凉的郑啸也没有闲着,他忙着安置无数因为黄巾之乱而迁徙西凉的百姓,初步统计这次迁徙者达到三百万之众,也是一次奇迹啊。
这些人被郑啸分散到凉州各郡,现在的西凉虽然依然寒冷,但是各地却都是热火朝天。移民们都在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官府如当初的承诺一般给每个壮丁分配了三十亩土地,这让移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这些地都是官地,只要支付了官府的田赋就不必担心别的了。
西凉的丁口税也不到中原的一半。中原之地丁口税一年一人要一百二十钱,而西凉却只要五十钱,十四岁以下的孩子不收。
西凉的徭役也比中原的轻很多,中原的徭役一家一年要出一丁服徭役五十余日,而西凉只有二十五日。
低税赋,低徭役,这成了百姓的福音。已经来到西凉的百姓高兴不已。他们也带信给许多亲朋好友,让更多得人来西凉享受有盼头的生活。
西凉大地本就地广人稀,在灵渠建成后,西凉大半土地成了沃土。郑啸需要人来耕种这些土地,毕竟土地扔到那里无人耕种是长不出粮食的。还不如以低廉的赋税吸引更多的人来西凉。
自从韩遂叛乱后,郑啸就对羌胡人开始了严格的管理,一旦从贼,全家诛灭。知情不举,罪加一等。但对于降服的羌胡人,郑啸和对待迁徙过来的百姓一样,分给土地牧场,只要你效忠,就不会剥夺你的财产。在军事上郑啸也是严厉打击羌胡盗匪,不断的轮换郡兵四处剿匪。
政治上,郑啸启用西凉学宫里的大量人才,西凉学宫顿时成了寒门子弟的晋身之地。毕竟这个时候若是出身不好很难当官,就是在西凉,寒门子弟大多也是担任属吏,只有极少数得郑啸赏识的寒门子弟能当上主官。
可不管再怎么艰难,总有了希望。别处可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一下子西凉学宫很是抢手。想做官的都想进入西凉太学宫,那里毕竟有机会。也使得郑啸不得不再次扩大西凉学宫的规模。
在这样人才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各郡的要害位置已经都被他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可以说他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西凉土皇帝。对于百姓来说,大汉皇帝太遥远了,可西凉刺史郑啸却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可以过上好日子。
西凉很快就成了郑啸的一言堂,大汉皇帝对于这块西北之地也并不上心,边郡对他来说怎么也不可能比中原富庶。虽然到处都在传郑啸治理西凉很有成绩。可再有成绩也不可能把那个贫瘠的西凉变成膏腴之地。
汉灵帝只关心郑啸每年能给他贡献多少金钱,至于其他的他才不在乎呢。在他的意识里能上供钱财的就是好地方官,至于当地百姓生活如何,那可不是他一个帝王关心的事情。
中原大地到处有黄巾残部起义,可西凉这边却没有什么大的叛乱,开春的西凉到处是在田地里耕作的农夫,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间的西凉天气还不温暖但是郑啸却听到一个好消息。马腾班师了。自去年自己出征黄巾后马腾率领三万大军征讨张掖属国,和匈奴打了无数仗。
在吞并了不少匈奴部落后,马腾成功的占领了大片土地,这里的土地对于匈奴来说是可有可无,因为这里的水草并不丰盛,但对于西凉来说却很关键。
雏鹰展翅第三十二章平匈奴策
更新时间:2009…3…1519:09:16本章字数:4456
张掖属国在手后,武威郡不会直接面对北匈奴,这里也是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对于农业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更让郑啸开心的是,马腾在征战中不断送回许多马匹牛羊。马匹可以送进牧场或者装备军队,牛可以发给百姓进行耕作,也解了移民多,耕牛少的燃眉之急。
郑啸亲自到武威城外三十里迎接马腾大军,当然屁股后面还要带上马云騄;马超两姐弟。一年的征战没有增添马腾的肃杀之气,他看起来还是如以往一样。
“舅父凯旋而归,啸不胜欣喜。”看着郑啸在那里拽文,马腾差点抓狂,这小子,这副样子和他爹越来越像了,一副看见就想打两拳的嘴脸。
不过这么多下属都在,马腾也不好说,只好先忍下来,进城回家在说。到了家里我看你小子能翻上天去。
当夜武威城内,郑啸大宴给马腾洗尘。出征众军也是赏赐丰厚,西凉本就重赏军功,这次郑啸又是特别恩赐,这一下可让许多人眼红的不行。这当兵也有这么好的待遇,有把子力气和有武艺在身的人也都想着入军博点功名赏赐。
马腾接受着众官的吹捧也是开心不已。毕竟花花轿子人人抬,谁不爱听好话啊。他马腾少年贫困,饱受人情冷暖,现在身居高位了,这官场习性虽然他不喜欢可也是得适应,虽然说起来现在他准女婿郑啸已经是西凉的头头了,他是有恃无恐,但是官场就是官场。
酒宴结束,翁婿俩单独聊起了这一路征伐。
“舅父,这一路征战,北匈奴军力到底如何?”郑啸很关心这个问题,羌胡人,匈奴人,月氏人都是西凉周边的大族群,这些人对西凉虎视眈眈,早晚会有一场大战。
“匈奴骑兵厉害啊。这次和我作战的只是少部分匈奴兵,大部分都只是他们的部落人马。可这些部落人马也不是好惹的,匈奴骑兵优势太明显了。尤其是在草原上,一阵冲杀而后远遁无踪。让你有力没地使。”马腾叹了口气,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麻烦的就是草原的地形,草原太庞大了。后勤补给难度太大,运粮的队伍还会受到匈奴骑兵的袭扰。匈奴人又是全民皆兵的,一旦全面开打我们现在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虽然被朝廷击败衰落,但是这么多年的恢复,现在的匈奴依然不可小视啊。”
匈奴果然是一个劲敌,现在还不是能和他们抗衡的时候,不过现在也没必要进攻匈奴,一旦把匈奴逼急了那就麻烦了,现在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整个匈奴。
“对了,苍宇啊,你爹和我说过他有对付匈奴的办法,会留给你。你回去找找,看看他有什么锦囊妙计。不过你爹的智慧我还是很佩服的,他应该不会说没把握的话吧。”
“我还不知道啊,那我回去找找,要是真的能解决匈奴这个大患可算去了一块心病啊。”
郑啸完全不知道他爹有什么对付匈奴的办法留下,他记得老爹也没和他说起具体的事情,虽然提起过但是也没有说办法,看来只有去仔细找找了。
回到府中叫来蒙捷,问起了关于他老爹有没有留下对匈奴的策略。老蒙捷也不多话,转身去找了篇竹简来给郑啸。
《平匈奴策》,看这个标题郑啸是兴奋异常,老爹果然留下有策略,先不管是不是管用,至少可以借鉴一下不是。
匈奴分裂,却不容小视。南匈奴归汉,汉庭以之防御北匈奴,然此法只治标不治本。匈奴世代居于草原,逐水草丰美之地迁徙。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不断的迁徙造就了匈奴人的彪悍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骑战能力。
匈奴骑兵的优势是汉人无法比拟的,远征草原大漠更是难上加难。征服匈奴应以腐蚀为主,兵甲为辅,全程分为三阶段。
一:腐蚀阶段。武装商队进驻草原,提供盐,铁,茶,丝绸,布匹,粮食,烈酒。全面控制匈奴经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当匈奴贵族习惯了中原的奢侈品,食物,烈酒之时必然是他们命脉丢失之时。并分化瓦解匈奴部众,可得奇效。
二,防御阶段,匈奴人的经济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们必然用出他们老手段,抢。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汉军很难在野战中取得胜利,值得依托城池进行防御。匈奴入侵之时可以空间换时间,正面战场节节抵抗,派出骑兵杀入匈奴腹地,屠杀老弱,消灭牛羊。则匈奴必退。
三,反攻阶段,此策略必须倾全国之力,否则难于使用,耗费钱粮太大。必到绝匈奴命脉之时方可使用。集结重兵步步推进,每到草原水源之地便筑土城以抗匈奴。土城附近可设堡垒无数,匈奴缺乏攻城手段,控制草原上水草丰美之地则匈奴命脉被断。
然此法难收急效,必须耗用无数周折,历时数年才得见成效。然此法狠毒,匈奴很难破解。若有足够力量使用此法必使匈奴无处遁形,唯有远迁以避。
虽匈奴依然实微,但亦需防其死灰复燃。不管他草原霸主如何转换,此策皆可实施。
开始实施这个策略的时间也要掌握得当,太早开始侵蚀不过滋长草原势力,太晚开始侵蚀很难分化瓦解草原贵族。切记,切记。
看完这简单的《平匈奴策》郑啸很是惊讶,这么小小的一篇文字里面包含了多少刀光剑影啊。虽然只是说匈奴,但这却对所有草原民族都有用啊。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可一旦成功草原民族必然被打到亡族灭种,这计策太毒了。不过这个棋盘太大,棋子太多,不是他郑啸现在玩的起的,等以后更有实力了在说吧。现在自己刚刚接手整个西凉,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说真的,虽然自己有钱有粮,但是西凉的实力却依然很弱小。
首先西凉的军队就只有武威郡兵还精锐,其他的都不怎么样,统一要训练裁弱留强。西凉虽然经过郑啸他老爹的倾力改造,但是依然实力不足,西凉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发展,毕竟基础太薄弱了,可以说现在郑啸的实力和其他诸侯比起来勉强二流,还是因为他拥有他爹给他留下的名望,有士人集团的支持,有他老爹留下的大量钱粮才勉强算的上二流。
可这些不转化为实力是不行的,实力是什么?是军队,是人才,有了足够的兵力才能保卫西凉,才能扩张地盘。况且西凉周围匈奴,西羌,月氏,鲜卑,那个不是虎视眈眈的,长长冲到西凉劫掠。
郑啸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安置流民。中原迁徙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也忙的他焦头烂额。这人多了自然什么人都有,可以征兵,可以种田,但人多了治安也成了大问题。
他手中的军队都不能动,要防备氏人,羌人,胡人作乱。要清剿以前留下的马贼盗匪。可治安仅靠各地衙役又不够,这治安问题就很成问题了。
无奈之下,咬咬牙。郑啸开始了一项花钱如流水的政策,全民皆兵。人口大普查后所有郡县里登记在册的男丁自十四岁到四十五岁都要接受训练。
所有人都参加轮流训练,且要保证每人每年有三十天的训练时间。各地由亭长挑选人员,组织地方护卫队,由地方自己随时征调,武器粮食由各县自备,名曰“护军”。其实就是预备役兵丁,平时保障地方安全,有需要可征调为军。西凉的军士太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口少就先天决定了这个情况。
对于护军刺史府平时不参与管理,因为这里人员都是各地方自己定的,除非有战争需要征调才会由刺史府直接接手征调。这些人都经过合格的军事训练,紧急时刻拉上战场就是战士。
同时对护军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刺史府的命令是第一位的,而各县护军的头都是从郑啸军现役部队拆下来的人。都是可以保证忠诚的,而这也成了护军军头的选拔定理,必须是在?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