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救济制度其实有古法可寻,西汉王莽篡权后,王莽就有一套很特别的信贷制度。我认为其中有不少可取之处。”
“孝直。王莽不是失败了吗?而且下场很凄惨,用他的制度合适吗?”蒙明出来阻止了。
“这个不是问题,我们只需要取其精华便可。”新投奔的陈宫也出来了。
郑啸有意考校一下这陈宫地才学:“公台,你且说说,这王莽改革措施的得失吧。”
“是,王莽改革中有他好的地方,也有他失败的地方。王莽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三点,其改革中三点最大地缺失,也是他失败的根源。
第一,王莽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成为“王田”,不准买卖,每个不足八个男人的家庭,使用地田不得超过一井,超过部分必须分给九族邻里,原来没有田的人可以免费受田。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是给了百姓以实惠,但是却触动了世家宗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王莽将所有的奴仆定为“私属”。不得买卖。此举似乎也是为百姓着想,但是上一条中他剥夺了世家豪强的土地。那么世家豪强留那么奴仆做什么呢?而不得买卖奴仆也让很多衣食无着的百姓无法当仆役出卖劳力。两边都不讨好。
第三,王莽改革货币,评定物价。这个出发点也是很好的,但是实施却出了问题。这评定物价的权利掌握在豪强和官僚手中,又没有合适的监察制度。这样一来,造成了官员用这个权利狠命捞钱,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在如此情况下,王莽地改革只有无疾而终,也为他的失败种下祸根。”
这个见解一出,郑啸当即对陈宫另眼相看了,人才啊:“那你说说王莽改革值得效法的地方吧。”
“是,王莽改革中,提出了放贷于民。这一点是值得借鉴,也正是主公您需要的。王莽在放贷于民中,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产贷”,这是针对性的扶持百姓进行生产,这一类的贷是有利息的。另一类是“赈贷”,这是针对遇到灾祸地贫民进行赈济,保住性命,这一类地贷是没有利息的。”
“不错,这一点确实是很有可取之处地。那你说说现在我们适用这些吗?”
“适用,但是我们不能象王莽那样去做,要加强监管,否则很难说这些钱有多少能落到百姓手中。”
法正却出来说:“主公,我认为现在实行这个制度还不是时机。”
“噢,为何?”郑啸奇怪。
“这个制度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却不适合我们现在实行。主公,现在是乱世,货币混乱。各地都有私筑的五铢钱,这就限制了我们实行这个制度。没有一个稳定的货币制度,贸然实施这个政策会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恩,继续。”郑啸也开始思考了。
“其实就王莽失败地原因,还有一点公台没有说,那就是货币的问题。王莽在位时间很短,但是数次改钱,这本身就很难让百姓接受。而王莽的“宝货制”更是离谱。钱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这些货币足足分了二十一个等级,各级的价值不一。如此繁杂的货币百姓如何能使用?更不要说王莽数次铸造新钱,大钱,剥夺百姓的财富。这般下来,百姓又如何会支持他?”
“现在仅有五铢钱,为何我依然不能实施救济制度呢?”
“主公,虽然现在只有五铢钱,但是这铸币的人却不是朝廷。任何一个诸侯都有能力铸造,主公您将钱币贷放给百姓。一旦其他诸侯将私铸的钱币流入百姓手中,在归还到主公您手中。那么这就成了资助敌人了。”
郑啸一听,确实如此。这是必然地,这诸侯那个是省油的灯。一旦自己实施这个救济制度,那自己的财富没有救济到百姓,反而救济到诸侯去了。绝不能这样。
“难道这一利国利民的制度就这样无法实行了,太可惜了。奉孝,你怎么看?”
郑啸忽然发现郭嘉在一边老神在在的样子。心中来气,好你个郭奉孝,有主意不拿出来,藏着掖着的…………
郭嘉还是那样微笑着说:“以谷代钱,以货易货。”
不过八个字,郑啸的心思一下开了。是啊,货币不行,干脆回到原始的以物易物的程序上去,就不信百姓还上的谷物还能是假地,这样别人又有什么办法。
“好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是好办法。虽然都在腹诽。都知道的事情,又被郭嘉抢了先。不过无可奈何,谁叫郭嘉在郑啸心中的地位最高呢。
“这个事情就这样办,法正,陈宫。你们两人制定一个具体的章程,切记完善。”
“是。”
“高顺,现在军队整编的情况如何?”
“一切都在计划内。”
“蒙明。匠造坊现在有能力为部队全部更换武器装备吗?”
蒙明捋捋胡子:“匠造坊是没有问题。但是府库调拨地金钱怕是不足以完成军队的全部换装。”
“什么,只是给十万正规军更换装备还不够吗?护军的装备暂不更换。”
“主公。这些太耗钱了,十万大军啊,现在不过才完成四成地装备,先期调拨的钱财就快耗尽了。这些装备太费钱了,有必要这样装备普通士兵吗?”
蒙明这句话一说,张绣那边跳出来了:“老蒙头,你个吝啬鬼。战士们没有好的武器盔甲会多死多少你知道吗?你是拿战士的命不当命了。”
“哼,沙场搏命,本来就是这样。你要是怕死还当什么将
“你……”
郑啸一见两人吵了起来:“停,张绣,你退下。蒙明,这个事情是已经决定的事情,钱不够就从府库追加。”
“主公,不是我哭穷。现在到处都要用钱,怕是府库中调拨不出多少钱财了。”
“尽力,能挤多少就挤多少,在不够从我内库调拨。我的战士都是好儿郎,不能因为武器不好而丢了性命,太亏了。”
“可是,主公…………”
“行了,蒙明你不要说了,执行吧。一身装备才需要多少钱,可我训练一个战士要花多少时间啊?没有一年的训练根本就别想进正规军,这些人都经历了战场惨烈厮杀的。他们存活的越多,对我以后越有利。”
蒙明只有退下,这个时候郑啸已经定了主意他就不能在反驳了。这些钱虽然多,但是府库也还是拿的出地,只是其他的方面要受到一定影响了。他这个当家理财的人还是要吝惜一些,才能应付的了郑啸这位有名“败家子”。
现在郑啸给战士们配备的武器装备实在是一个奢侈啊,让多少人看的都眼红。而郑啸现在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可以大肆使用家族传承下来地大秦地技术了。………
风起云涌第一百九十七章军功封爵
更新时间:2009…3…2720:53:33本章字数:4029
现在郑啸给军中战士的装备,也是很奢侈了。但是就这样,郑啸依然在花大力气更换装备,现在得到家族的记录后,他可以组建更多的大秦的作战序列。
秦弩,这个由来已久,步骑两用,是他从西凉开始就一直在使用的。
长矛手依然使用七米长枪,密集成林。这些长矛异常沉重,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根本不可能使用他们来作战的。
戈手使用的是两米长的戈,刀手使用的是长刀。以及盾兵,传承自大秦的这个兵种也让郑啸惊讶无比。
盾兵的装备只有一把剑和一张大盾,只是这盾牌宽一米,高两米。郑啸需要专门挑选强壮的士兵才能自由的使用这些大盾,但是一旦组成盾阵,这些盾兵组成的就是一道盾墙,可以完全的抵御敌人的攻击。
弩手,长矛手,戈手,刀手,和盾兵,可以完美的组成一个个军阵。看着校场上进行演练的士兵们,郑啸心中发出无穷的豪气,大秦的辉煌即将在一次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所有的步兵都装备了牛皮甲,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却让士兵们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郑啸看着这些传承自大秦的皮甲,非常满意。
为什么?这些皮甲对于前方的防护做的很好,侧方也有保护,但是对后背的保护却是少的可怜。这样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大秦地士兵只有前进,前进,在前进。一旦转身逃跑,那么这盔甲将不在为他们提供保护。
现在郑啸一样这样教育自己的战士,只有前进,前进,获得胜利。
作为郑啸王牌的西凉骑兵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武装到牙齿。秦弩。投枪,钢刀。以及更为优质的皮制盔甲。这使得骑兵们的作战方式更加的多样化。灵活化。
现在郑啸在按照老爹的办法组建重甲步兵和重甲骑兵,只是两个军种一直没有合适的战法,现在还是在研究阶段。
而现在郑啸又提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地建议。
“各位,我打算在军中开始实行军功进爵制度。各位有什么意见?”
“可是前秦时候的军功进爵制度?”陈宫问到。
“不错。”
“只是现在公然使用秦时候地制度,怕是不大好吧…………”众人无不担忧。
郑啸鼻子哼了一声:“有什么不好的。汉传秦制。现在使用的先秦的制度多的很,难道这也有问题吗?”
贾诩站了出来:“不错,现在乱世,谁会起管你使用了什么制度。只要是好地,对我们有利的,完全可以使用。“文和先生所说不错。”
贾诩又说到:“西汉刘劭著《爵制》,其中有云。秦依古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率人皆军卒也,有功赐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公士)以上至于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命之义也,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关内侯者。依古圻内子男之义也。秦都山西,以关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也。列侯者,依列国诸侯之义也。然则卿、大夫、士下之品,皆放古比朝之制而异其名,亦所以殊军国也。”
一口气说完这些。贾诩缓了口气继续说到:“现在使用军功进爵制度。完全可以使用这个制度,这些都是汉制了。谁有能说什么。”
高顺也罕见的多说了几句:“有军功进爵,那么战士在战场之上必然更加勇猛。这对战士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情,只是需要更严酷的监管制度,不能让士兵贪军功而忽略军纪,那样必然适得其反。”
“高将军所言甚是。”
蒙明却跳出来发对了:“主公,这军功进爵固然是好,但是这因为进爵而获得丰厚赏赐又从何而来?现在主公对于军功的赏赐已经够丰厚了,难道要撤除这些赏赐而改军功进爵的赏赐?那也是不行地。”
陈宫也出来反对到:“主公,这军功进爵一旦实施。传承问题又当如何?这天下大乱,战争要打很多年,军爵一旦传承下去,那有多少土地才够给战士们封的啊。”
郑啸听到这里也是头大,土地兼并问题是一个大难题。这个事情虽然他老爹也给他留下了对策,但是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蒙明和陈宫说的也是隐患,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以后啊。
更何况没有完善的实施制度以前,就象高顺说的一样。士兵们为了军功而不顾军令,那是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让士兵们杀良冒功。杀良冒功也就罢了,一旦是因为抢夺军功而导致战斗失败,那才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呢。
“恩,各位所言有理。我已经有了限制军功封爵传承的办法,只是我暂时还没有想清楚,是该撤除现有封赏,全部改成军功进爵制度呢,还是在现在赏赐地基础上在加入军功爵位的赏赐。”
一听这话,蒙明呼的就钻了出来:“主公不可,现在对于军士的赏赐已经很丰厚了,不能再增加了。”
现在对于军功的赏赐之丰厚已经让蒙明肉痛了,在加赏赐,不如要了他这条老命吧…………
看到大家都有所反对,郑啸也不好说什么,这个还需要更好的时机。还需要更完善地计划,否则会起反效果。
“恩,这个军功进爵先放下,等有了更合适,更完善地办法后在议。蒙明。全力提供匠造坊开工,要在最短地时间内让所有地士兵换装。”
“是。”
郑啸心中虽然将军功进爵暂时搁下了,但是这个不会太久,在有了合适的时机和制约措施后这是必然要实施的措施。
“奉孝,现在河套那边开发的怎么样了?”
“河套现在已经移民过去三十余万人。田丰在那边主持,一切都很顺利。只是人还是少,河套有大片土地没有开发。同时,南匈奴长来骚扰一下。带来不少麻烦。”
啪的一声,郑啸拍案勃然大怒:“又是南匈奴这些畜生。去统计一下。死伤了多少人,一条汉人的性命,我要用十条外人的性命来偿还,哼……”
“主公,现在并非对匈奴用兵之良机啊。袁绍才是目下最大地敌人。”贾诩一见郑啸发怒,赶紧出来劝阻。
“我知道,我又没说现在要出兵匈奴。待我消灭了袁绍,我定然要匈奴这些畜生血债血偿。”
贾诩也是一愣,这么容易就说服了?顿时准备的一肚子话全部没有了用武之地……
“好了,大家不必着急。现在还不是用兵地最好时机,这一年时间虽然有了很大的回复。但是还不够,在怎么样也要等秋收后在动兵了。现在大家的任务就是全力发展,恢复元气。”郑啸开始发号施令了。
“法正,你去清理这次所抄家的十一个世家的土地财产,全部收入府库。”
“贾诩,你去安抚其他世家宗族。务必稳住他们,现在不能生乱子。”
“陈宫,你负责给我将这个赈济制度订出章程,而后实施。”
“高顺。节制诸军,加紧训练。不可有一丝懈怠。”
“徐晃,我任命你为洛阳城守,紧守洛阳门户,不得有误。”
“陈琳,在长安华夏学宫中开医家。请张机开堂讲学。学生由你挑选。”
“蒙明。你负责领内百姓春耕事宜,务必保证今秋地收获。”
“马超。你统带你的部署,仔细摸索重甲骑兵的作战。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组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重甲骑兵。”
“张绣,你带领所部,以研究重甲步兵作战为主。”
“典韦,扩大特种部队,受训后人员由你亲自挑选,不要选了废物进来。”
“阎行,你辅助贾诩,若有谁不听劝告,哼哼……”
“赵云,你负责新组建护军的选拔,要注意人员素质。”
郑啸留下郭嘉和庞德后让其他人都退下了,拉着庞德和郭嘉就去找张机。
当初他邀请华佗来的时候就是打的这个心思,现在,华佗还没来,张机却来了。这就赶紧地吧,郭嘉和庞德却是都不明白。找张机,干嘛要拉上自己呢?
见了张机,郑啸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位名传天下的名医,除了神色比一般人精神一些以外,别的都和平常人一样。
“见过镇西将军。”
“仲景先生不必多礼,今天我只是来求医的。”
“噢,将军您神色正常,似乎不象有什么病症的样子啊?”
“不是我,是他俩。”说完指着郭嘉说:“这位是郭嘉,他这个小子,从小体弱多病,希望先生帮帮忙。我和奉孝有兄弟之情,听闻先生的饮食疗法非常神奇,还请先生出手看看。”
“哈哈,将军开口,自当遵命。”
“还有,这位是庞德。在洛阳战役的时候,替我受伤。虽然已经好了,但是我怕我这员爱将落下什么病根,也请先生帮忙了。”
“将军爱护属下,让人敬佩啊。我自然要尽力了。呵呵郭嘉还好,庞德却已经是眼中泪光闪闪了。都是性情中人,作为主公却能关心部下这些,着实不易啊…………
张机替郭嘉诊脉后说到:“没有什么问题,你自小体弱,但却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本身的关系,你原先应该是南方人吧。到了西北多年,这个是气候原因导致了身体素质地增强,没有什么问题。”
替庞德诊治一番,张机也赞叹到:“你的身体甚是强壮,很是少见。你身上创伤不少,但是没有什么大问题,我开个方子。你在调养,按照这个方子注意饮食。这身上的暗疾就不成问题了。”
郑啸听到张机这么说,心中也是定下了,总算去了一块心病啊。
风起云涌第一百九十八章暗处的争斗
更新时间:2009…3…280:10:25本章字数:4012
回到家中的郑啸,却被蒙捷拉住了。
“老爷,有情报。”老蒙捷一脸严肃的说。
“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紧张?”
“少爷,您让我彻查扬州细作系统。的确有问题,但是抓到的人,却死活不说,怎么用刑都没得到多少有用的情报。”
“现在得到了什么消息?”
“现在只知道这个神秘组织规模不小,目的不明,他们在各地进行渗透,但是内部却争斗不断,非常神秘。”
“那我麾下军队有没有被渗透?”
“这个还不清楚。”
“恩,这个事情高度重视。我要确保军队不能被渗透,这个神秘组织,你继续查访。不过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蒙叔,通知在冀州和幽州的细作们,要有大一些的行动。”
“是,不知是什么行动。”
“买粮食,冀州和幽州的细作系统现在情况如何?”
“冀州的还好,幽州的细作系统被破坏的比较大。袁绍和公孙瓒在幽州打的不可开交,也破坏了不少我们的细作系统。”
“恩…………既然是这样,让冀州的细作们行动起来。小心些,收购民间的粮食,最好能将袁绍府库里的粮食也能弄一些出来,花高价也在所不惜。”“是。”
“吩咐他们,要做的隐秘一些。不要被袁绍发现了。袁绍手下可是有人才地,不要着急,暴露了自己就得不偿失了。”
嘿嘿。袁绍,等到了时候,你忽然发现自己的粮食不够了,我看你强行征收粮食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别小看百姓,许多时候平民地愤怒是可怕的。
不过郑啸当然不会以为,能将袁绍的粮食买光。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做的这一切,不过是让袁绍征收粮食的时候会出一点什么事情。
袁绍可看不起黎民百姓,而百姓手上多余的粮食一旦被郑啸的细作们囤积起来。袁绍要征收黎民百姓手上的粮食就难了。可以预见,袁绍必然会用一些强力手段,民怨一起,看他袁绍怎么应付。
自己和袁绍地战争,不可能很快完结。虽然自己的战争潜力比袁绍更为雄厚。但是袁绍也不简单,现在的袁绍是自己的劲敌。
河北富庶,袁家的势力又庞大无比,就财力而言,袁绍比自己只强不弱。就兵力而言,袁绍现在已经有足足二十万大军,不是好啃地骨头。
虽然前期有公孙瓒拖住了袁绍的脚步。却并不理想。袁绍现在已经将公孙瓒击败了,公孙瓒只能在北平城内苟延残喘了。而袁绍现在可谓春风得意,收拢人才无数,他袁家的势力本就非常之大,现在的袁绍占据冀,幽两州,可以说这天下只有郑啸的劲敌了。
而郑啸眼中,现在最有威胁的也就是袁绍和曹操两人。曹操那边有自己支持的青州黄巾军骚扰,虽然打不过曹操。但是曹操也别想安生。
而袁绍这里就比较麻烦了,公孙瓒败亡在即,除非自己出兵,要不然已经很难限制袁绍了,现在还不是出兵地时机。
思索中的郑啸,不知不觉的走进了后院。一缕琴音在他耳边响起。文姬又在弹琴了。郑啸笑呵呵的窜了过去。和做贼一样…………
轻手轻脚的走到文姬身后,一路示意下人丫鬟们不许吱声。一把从后面将蔡文姬抱起,也惹的蔡文姬惊叫一声。
待感觉出是自己夫君后,蔡文姬也是忍俊不已:“夫君,怎么和一个小孩子一般。要是传扬出去,你这堂堂镇西将军的名声可不怎么好吧。”
“哈哈,我有个啥名声啊。我现在残暴武夫的名声可是享誉天下了。”
“那不过都是别人有意中伤,我自然知道夫君是什么样的人。夫君治下百姓自然知道夫君是什么样地人。”
“只是人言可畏啊。可我也没有太多办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索性就让他们去说吧。”
“夫君,您多虑了。要知道现在多数百姓还是听文人儒生的话,百姓多愚昧,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夫君您不妨从这些文人儒生下手。”
“噢,有什么好办法,讲来听听。”
“妾身妇人之见……”
郑啸挥手打断了蔡文姬的话:“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文姬你的才学?若你是男儿身,必然不输于管仲之辈。但讲无妨。”
蔡文姬粲然一笑,直让院中百花失色。看的郑啸一口口水咽下去,咕嘟一声,下人皆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样子。蔡文姬急忙让下人都下去,自家这位夫君,还是如以往一般啊…………
“夫君,其实对于文人儒士,夫君您有非常便利地条件,只是夫君太重武事,一直没有涉足罢了。老爷创立西凉学宫,这是天下所有读书人地圣地,加以利用,自然水到渠成。”
“文姬有什么好办法,快说说。”
“只需在各地学宫开办论道大会,让文人们畅谈国事,夫君派人将您的思想讲出,自然会有人将其传播四方。夫君爱民,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地。现在西北之地,百姓莫不对夫君感恩戴德,只要宣扬出去,那不是事半功倍。“有道理,这个事情。我让师兄陈琳帮助你来做吧,由你挂帅,我也当当文姬手下的兵丁如何。嘿嘿…………”
“妾身是妇道人家,怎可如此。其实这个事情以夫君您的名义来做最好。老爷当年名传天下,是一代大儒。夫君您作为他地儿子,向来也对文人尊敬。由您出面效果更好。”
“恩。是这个道理,还有岳丈大人的名声那么响亮。我也想以你的名义去号召一些士林清流参与,你看可好。”
蔡文姬默然不语,泪水却下来了。郑啸顿时头大,好好地说蔡邕做什么,这女人都是水做的……掉眼泪还真快…………
“文姬莫哭,岳丈大人一声清名。这样也能让人们都记得岳丈大人的功绩,是好事啊。你可别哭,你一哭我这心就乱了。”
听着自家夫君这笨拙的情话。蔡文姬心中也是高兴。郑啸何等英雄人物,综合驰骋,天下谁人可敌。居然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语来,看这郑啸棱角分明的脸庞一副着急的样子,蔡文姬的心也醉了……
轻轻靠在郑啸怀中:“夫君这般英雄。却委屈自己,我自然是十分开心,真不知该如何报答夫君了。”
“嘿嘿…………你现在人都是我的了,还说什么报答。既然这样,不如在多给我生几个儿子吧。”郑啸抱起蔡文姬就向房中走去。
“夫君,现在还是白天呢。”
“管他白天黑夜呢。哈哈…………”
一场云雨之欢,郑啸却越发地精神了。蔡文姬疲惫的睡下了。郑啸却起身了,因为蒙捷求见………………
“蒙叔,什么事情。”
“老爷,益州那边有情况了。”
“益州的情况?可是刘焉死了?”
“还没有,只是刘焉的子嗣们之间并不太平。刘范遇刺神往,刘璋也受重伤,生死未卜。”
“怎么只有刘诞没有事情,难道是刘诞下的手?”
“这个还没有确切消息,当时刘诞身在军营。听说也受到了袭击。但是没有得逞。”
“这个事情有蹊跷啊。看样子刘焉地性命不久了,这几个孩子之间已经开始行动了。恩,这样,通知我们在益州的人,密切注意,一有消息就来报告。”
“是。”
“还有。趁着这个机会。派人尽量多拉拢一些文臣武将,为日后进军巴蜀做好准备。”
“是。”
看着老蒙捷远去的身影。郑啸也陷入了沉思。巴蜀看来也快不太平了,现在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