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也认出自家夫君易容出现,心中好笑。在看这吴鸳的愤怒,看来自家夫君和这个小姑娘之间似乎不那么简单啊。
有心想上前,可又怕郑啸怪罪,只好在一边旁观了。郑啸现在一个头两个大,这纠缠不清的小姑娘,怎么跑到长安来了。真是麻烦,要不是看在你哥哥是吴懿的份上,早就对你不客气了,现在可是在长安。自己地地盘上。
现在郑啸的兴趣可不在这个青涩的小丫头身上:“典韦,退下,我来会会这个小妞。”还是这个前凸后翘的蛮人小妞有看头,转移视线先,嘿嘿……
典韦应命退开,郑啸上前:“小姑娘,我可没得罪你吧,怎么这般无礼?”
“你得罪我妹子就是得罪我。今日定要教训教训你。”又是一拳直击郑啸。
“打前,你总的通报下姓名吧。”
“少废话,姑奶奶祝融是也,看招。”
这祝融根本就不是郑啸对手,真要打一招估计就将这祝融拿下了。祝融拳脚交加,却是连郑啸衣角都沾不上。
“你还是不是男人,连招都不敢接。”
郑啸贼贼一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哈哈……”
伸手抓住祝融踢来左脚。手上用力,钳住了祝融脚踝,调戏了起来…………
祝融用力,却敌不过郑啸的力量。翻身腾空,右脚再踢,郑啸贼心一起。瞬间加力,将祝融左脚推出。祝融人在空中,无法调整,整个人一个前倾,变成了投怀送抱……
郑啸怎会客气,张开膀子就抱住。恩,果然不错…………
祝融现在可是黄花大闺女,那里受过这般羞辱。一下子跌在郑啸怀中,却没有力气挣脱开来。
“你这禽兽,快放我姐姐。”小恶霸吴鸳一见祝融被擒。也来助战。
郑啸哈哈一笑,放开祝融,退到卫士身后。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向前一挡。这吴鸳是别想前进半步。只得眼睁睁看郑啸走了,郑啸不想伤害他们,一走远,留下的几名亲卫也撤离了。
看着这些人走了,祝融也说到:“妹子,怪姐姐没本事,不能给你出气。等我回去取兵器来,咱们在找这混蛋打过。”
“姐姐。可我们都不知道他住在那里。”
“就在这长安城中。总能查到。我就不信他能飞出长安去。”
听地这两位准备打上门去,一边的董琳也凑了上来:“两位姐妹。怎么了?你们怎么和他起了冲突。还是快离开长安吧,他可是长安城有名的恶霸呢。”
“你认识他?”吴鸳的语气带着欣喜也带着忿恨。
“恩,也算熟悉吧。那人在长安城中势力大的很,你们快走吧,晚了就怕来不及了。”
“我不怕,我倒要看看这混蛋有什么本事。”
董琳看着这位倔强的小姑娘,心中好笑。这小姑娘到现在还没弄清楚郑啸的身份,这就找上门来了,自家这位夫君实在是…………想必和这小姑娘之间也不简单,先稳住她们探探口风在说。
原来是这为吴大小姐整日念念不忘要找郑啸报仇,甘宁也跑了,只知道郑啸在长安,干脆瞒着哥哥偷偷跑到长安来了。出门又结识了蛮女祝融,两人很谈得来。这祝融仗着自己武艺高,要替吴鸳出头,她到成都本就是见识见识,要去长安也没什么区别,于是两人就结伴到了长安。
寻找多日却没有消息,这是必然的。若是找郑啸,怕是一瞬间就找到了,可当初郑啸是化名周仲了,她们怎么找的到哇,却不料今天在这里遇到了。
郑啸被这么一闹。学宫也不去了,干脆回府吧。心中暗说倒霉,怎么随意出门会遇到这位拎不清地人物,不过那个蛮女祝融还是很不错的啊,嘿嘿…………
这个时候,有人禀报,郭图求见。郑啸心想,这郭图忽然来做什么?
“拜见主公。”
“公则无需多礼,有什么急事?看你一脸紧张的样子。”
“主公,近日我在坊间听到颇多传闻。仔细打听了一下,这田丰有问题。”
“什么?”郑啸大惊,自己的暗卫系统都没有查出问题,这郭图倒查出问题了,难道这小子有这么大本事?
“主公,我在坊间听闻。这百姓多有交口称赞田丰的,几乎到了知道田公而不知道大将军您了。这样下去。怕是会有问题,须知功高盖主者,就是没有心思也会变地有心思。大将军威加海内,岂可容忍田丰这般行径。”
郑啸一听,勃然大怒,寒着脸直盯这郭图,看地郭图心头发毛,难道自己说错话了?
“来人。召集所有臣属。”郑啸终于发话了。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郑啸说到:“各位,近日听到坊间传闻,据说你们中有人功高震主了。”
这个事情大家虽然是第一次听说,可心中都是不无嘀咕。功高盖主,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忌讳的事情,甚至是就算自己不认识自己功高盖主,但是主公一旦这么认为了,那更让他们担心。
现在郑啸的基业一步步扩大。正是大家发奋图强,名留青史的时候,现在可谁都不愿意沾上这个名头,一旦沾上了,怕是仕途就到头了,只有终老了……
“元皓先生。你对于这个事情怎么看?”郑啸却点名问开田丰了。
田丰出来:“主公,凡此事多有忌讳,几不可明言。其实自古以来,没有功高震主之臣,只有无能之君。”“说的好,元皓先生说的好啊,只有无能之君。我是不是无能我也说不好,我说了也不算。但是,在这里,我绝不会害怕有人功高震主。更不要说也震不了我。我麾下臣属皆是一时俊才,豪杰辈出。
若我以为会有什么功高震主之人的话,那不可能。天下文治武功。当世无人超越我。我治下,百姓安定,生活安平。我麾下,将士用命,战无不胜。凭地是什么?不是我郑啸有多厉害,凭的是你们,我的臣属们皆是当世俊才。”
看着郑啸豪气大发,众人也被感染。郑啸全不居功。都是他们地功劳啊。
“诸位,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年轻德薄。才华不彰,全赖各位尽心尽力,才有今日之局面。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各位地功劳。是你们同心协力,才开创出今天这一份局面。我得以名扬天下,不是我有多么勇武,不是我有多少德行,是因为我有你们这样的当世俊才在辅佐我。
什么功高震主,元皓先生说的好。这世上没有震主之臣,只有无能之君。你们尽管施展自己地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若在有小人谗言,我必不轻饶。”
这一番话,说的郭图冷汗连连,这郑啸这么大的信心?他就真不怕有人掩盖了他的光芒?看来这个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了。
郑啸是哈哈大笑,他地特色是鲁莽,现在就干脆给所有人一个鲁莽地样子,也安了众人之心,他郑啸一诺千金,说是如何便是如何。
既然已经在世人眼中成为莽夫,那么露巧不如藏拙,就让别人还以为自己是个莽夫吧。
众人散去,各司其职。郭图看着郑啸的眼神直发飘,就怕郑啸一声令下,将他拿下砍了,急急地跑回家中,思索如何应对了,如何猜测郑啸的心思了…………
“夫君。”
正在处理公文的郑啸抬头一看,却是董琳俏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
“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您,也向您通报。那两个女子住在隆兴客栈,夫君可斟酌处置。妾告退。”说完董琳风情万种的丢了个眼神给郑啸,便转身去了。
郑啸又想起,这为吴大小姐可是难缠。自己正谋划着取巴蜀,这位大小姐倒先杀到长安来了。不过这小妞,这才一年不见,就变化这么大,真是女大多变啊。
不过在变也还是个小丫头,没多少兴趣啊。倒是那个蛮女祝融,很有味道啊,有空在说吧,郑啸吩咐一名亲卫去盯着,自己又埋头处理公文了。“报,蜀中使者杨怀求见。”
“是刘诞的使者还是刘璋的使者?”
“是刘诞的人。”
“原来是他地,好,先让文和先生招待他,我随后就到。叫蒙捷来。”
这杨怀的名字颇为熟悉,应该在那里看到过,只是一时记不起来了。
蒙老头一来。郑啸就问:“蒙叔,这蜀中来了使者,叫杨怀。我好像听你提到过这个人,他是什么人?”
“少爷,这杨怀是我们地人。”
这一下郑啸也来了精神:“怎么回事?”
“少爷,前面您吩咐拉拢益州地文武臣子,这杨怀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之一,前面杨怀已经投效了您。这杨怀在蜀中也算一号人物。尤其他是刘诞的心腹。可现在他已经是您麾下的暗间了。”
“他公然来此,必然有事情,他可曾传来什么消息?”
“刚刚传到,他找到机会请您入蜀了。”
既然已经是自己的人了,那这就不必在意了。亲自去看看吧,想这杨怀,八成是来邀功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亲自来。
郑啸亲自接见杨怀,也做足了架势。毕竟现在杨怀的身份是使节,不是自己地暗间。
“拜见大将军。”
“贵使免礼,不知贵使忽然到来,有何要事?”
“大将军,益州劫难,刘大人病逝。三公子璋构陷二公子弑父。妄自起兵攻伐。灭伦常,陷忠义。二公子危机,请大将军主持公道,救益州百姓于水火。”
恩,人才啊。郑啸心中一声叹息,杨怀这小子看起来是一副雄武模样,这言辞很犀利啊。有点意思,要不是你是我地人,我早就清楚事情地始末,还真的有点相信你地话了。
“当年我与刘益州几面之缘。交往虽然不深。可刘益州英雄人物,却不想天不假年,可惜啊。可惜。只是我才结束大战,需要休整,这大军出动,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大将军且请放心,我家公子早已准备好大军一切用度,只在梓潼等候大将军正义之师。”
“我倒不是担心大家出征的用度,只是这大军出动,可不是说去就去的。只怕我准备妥当。也来不及了。”
“大将军。我家公子有言。但请大将军主持公道,必当厚报。”
这俩人在这里演戏。不过是需要借助所有的人口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其实一切都在贾诩地计划中,从这杨怀来求救到后期的出兵。
陈仓八万大军早已休整完毕,枕戈待旦,只等郑啸一声令下就出击了。现在郑啸不过是在和杨怀唱大戏而已…………
“恩,贵使远来辛苦,且请休息。明日,我定然答复贵使。”
等杨怀退下了,郑啸才问起大家的意见:“你们怎么看?”
“主公,这是个好机会。对于巴蜀,难就难在地形上,道路崎岖,关隘多建于险要之地。难以行军,这既然有了刘家二公子的名义,这入蜀顺理成章,可以顺势为之,拿下巴蜀。”
“怎么可以这样,礼乐崩坏。趁火打劫,此乃小人行径。”崔琰出来反对田丰的论调。
“天下大乱,百姓遭殃。主公仁义遍布四方,正该保境安民,取巴蜀,安天下。且可称之为小人行径?崔琰,你不要诋毁主公。现在益州战火连绵,兄弟相争,祸起萧墙。主公应大义,主持公道,这才是大义之举,怎么是小人行径?”郭图出来说了。
崔琰被郭图气了个半死,这郭图,归降了郑啸怎么还这样子。袁绍的基业就是败坏这班小人手中,现在却不变本加厉,越发地嚣张了。
“你,你,小人。”
看着崔琰吹胡子瞪眼的,郭图心中畅快。郑啸却说话了:“你们不要争这个,我出兵是为应大义,不是去谋夺益州,你们都别乱说。”
郑啸这话一出口,下面人顿时心中腹诽。大义,咱这位主公可不是应大义的人,要说他对巴蜀没想法,鬼都不信。可说的这么一本正经的,这个都知道是拉大旗扯虎皮了…………
陈宫出来也说:“大将军统管天下兵马,这征讨叛逆本为大将军份内之事。此时入蜀,当是主持公道,这个是应天意,顺民心之举,自当为之。”
“恩,不错。我是要主持这个公道了。”郑啸是一锤定音,这本来早就准备好的计划,只是现在实施而已。
“只是这益州道路难行,该派遣多少军队去呢?去少了,平不了叛逆,去多了,后勤上怕是有些吃力吧。”蒙明出来说起了实质问题。
“你怕什么,刚才刘诞使者不是都说了,大军补给,皆由他们提供吗?”郭图是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岂可将大军命脉交予他们之手?”
郑啸也说了:“不必担心,此次我打算派遣八万大军入蜀。这应该足够了,只要粮道贯通,这补给不是问题。”
下面郑啸原来臣属并不惊异,新投效的人却吃了一惊,不过转念也就不奇怪了。郑啸兵围南皮的时候,兵力多达三十万之众,后勤都没有出问题,现在八万大军,自然不在话下。
果然是大手笔啊,这下又要开仗了。郑啸也太着急了吧,领地扩大的太迅速,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不少人也起了忧心,这样发展太过于迅速了吧。说是去主持公道,可郑啸地臣属们谁不知道郑啸是打益州的主意。扩张领地是好事,但是扩张过快,治理上除了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个道理郑啸不会不明白。
但是现在确实是一个拿下巴蜀的好机会,巴蜀内乱。刘诞可以说是内应了,有这个人在,大军入蜀是一个顺理成章地事情。
换个时候,入蜀首先就要面临这道路的问题,在加上一堆雄关。要拿下巴蜀,那就不知道要出征多少军队,耗费多少时间才能拿到了。巴蜀的军队也不是摆设,就算打不过你,光防守那些险要之地,拖也拖死你…………
风起云涌第二百三十三章不战而下
更新时间:2009…4…1318:38:18本章字数:6261
公元194年九月,郑啸应刘诞的请求,起兵入蜀。拜高顺为帅,贾诩为军师。统兵八万,兵出陈仓。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郑啸的意思是在巴蜀。郑啸好战不休,麾下士兵也是渴望求战,打仗不过迟早的事情,可这么快就发动战争,也让人们惊讶,这家伙实力得有多强悍。
得到消息的刘诞大喜过望,这郑啸这么轻易就被杨怀说服了,简直和做梦一样。莽夫就是莽夫,没有一点脑子,有了这个靠山,自己定然能击败刘璋。
至于郑啸大军会不会走,刘诞不是没想过。但是自己眼看就败了,只能缩在梓潼一地防御,根本就是等死,蜀中门阀也没有多少支持自己的了。不请大将军入蜀,只有等死一途了。要他舍弃这一切逃跑,还不如杀了他…………
郑啸来了也没什么,就算他有异心,自己毕竟掌握着他大军的粮草补给,粮草一断,我看你怎么打仗。就算翻脸,那个时候自己手上也有力量了,在蜀中,还不怕你郑啸的军队。
更何况,这次刘诞邀请的可不止郑啸一家。在杨怀传回消息不久,荆州刘琦也答应了刘诞的条件,举兵入蜀。
现在荆州之中,刘备掌握了实权,刘琦对他是言听计从,这次入蜀也是刘备的主意。
从庞德公家主出来。这刘备是既兴奋又可惜。果然是高人啊,只是这高人总有高人地风范啊…………
“大哥,这庞德公实在无礼,你等着,我这就去烧了他家。”一边张飞脸拉的老长,这家伙,自家大哥请他做官是给他面子,居然敢不来。
刘备急忙拦住:“翼德。不可鲁莽。庞先生是高人,岂能唐突。”高人?不但是才华高,更是庞家的人。这庞家在荆州可不是小门户,好不容易才理顺了和庞家的关系,这要是得罪了庞德公,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庞德公可以庞家举足轻重的人物啊。
“什么高人,我看是装模作样。”
“人家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你不可鲁莽。”
大哥这么说了。张飞也只有算了,不能违逆了大哥。
“好了,翼德,快去整军吧。云长已经出发了,我们也该动身了,能不能拿下益州也就看我们的了。”
刘备现在很遗憾。这庞德公确实有才华,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题在他这里请教,那是随口就应对了。见识之高,很难想象啊…………
刘备走后,庞德公后宅转出两个孩子:“山民,统儿。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庞山民是庞德公的儿子,年纪比庞统大一些。先开口说到:“刘备为人圆滑,结好世家。其人有大志,只缺一个机会。”
庞德公将目光转向自己的侄子庞统,这庞统今年不过十五岁。却已经让庞德公颇为看重了。庞德开口说到:“刘备此人…………恩,阴柔。看似醇和,其实暗藏机锋。胸中有大志,本该令人钦佩。但其行事却让人不得好感。”
“为何?”庞德公为起。
“这个。”庞统也犹豫了一下才说:“刚才我在暗处观察了一下,这刘备多处行事宛如黄门中人。虽然及其细微,但是我心中总有些厌恶。”
这个时候若是刘备在这里,估计当即就要和张飞一起杀人灭口了。他刘备变成太监的事情这天下之有他们三兄弟和那个已经被灭口的郎中知道。若他知道被庞统看出来,那就一切休提了。
“呵呵,统儿此言差矣。但凡有才之人,总有傲气。刘备是有过人之处的。所以他有点特别嗜好也没什么大碍。统儿多心了,你怎知道黄门中人如何行事。”
“上次钦差来荆州宣旨。我好奇。仔细观察那位小黄门的。”
“统儿,我们现在不是谈乱这刘备行事方式如何。是让你谈论下此人的成就,莫让观感误导了你地判断。”
“是,我观刘备此人,貌似通达,实则狭隘。有才华,可得人心,但仇恨心过重。怕是他的成就会毁在这仇恨上。”
“那你二人看这刘备可值得辅佐?”
“不值得。”“不值得。”两人却是异口同声的说了起来。
“恩,说说,山民,你先说。”
“他虽宽仁,但是其胸中锋锐太盛,我料不出数年,这荆州之主就会换成他。其位不正,其心难料啊。”
“呵呵,统儿,你的意思呢?”
“兄长基本都说完了,我只有一点补充。刘备太急,现在虽然表面上是他在荆州呼风唤雨,但是实质上却不这么简单。一旦有人挑唆带头,怕是这荆州就是一片腥风血雨,他经营出的人望怕是要毁于一旦。”
“不错,你两人都很不错了,继续努力。我不愿出仕,是不想打破平静的生活,以刘备地性子,也不会害了我们,只是你们平日里也不可外出惹是生非,明白吗?”
两人应是退下。庞德公心中暗叹,难道这荆州也难得太平了?天下大势啊…………
这个时候,汉中张鲁这里接到禀报:“报,郑啸大军已经到达阳平关前。关上守将杨昂不敢放行,请大师君定夺。”
张鲁已经知道郑啸起兵帮助刘诞的事情,但是他一直犹豫,这杨怀凭什么就能说服郑啸,起兵而来,怕就怕着郑啸来者不善,自然是要防着……
他在犹豫。麾下功曹阎圃也谏到:“师君,郑啸此人,野心勃勃。虽然名义上是出兵帮助二公子,但是其居心难料。我们也要小心,提防郑啸现在别用了假途灭虢地招数。”
“有道理,但是现在名义上他们是去帮助二公子。我要是阻拦,这占不上理啊。”
“在汉中,理不理的还不是师君您说了算。只是郑啸势大。我们很难对抗。”
“有什么怕的,我天师道,我汉中军民可不怕他郑啸。”
张鲁嘴上这么说,可连夜就又派了阎圃出使,直奔高顺大营,快马加鞭,一定要赶在高顺大军攻击之前赶到,至于如何应对就看阎圃的了。
现在杨昂也是头大,这高顺陈兵关下。这几天自己一直和杨怀扯皮。就是不开关,杨怀是威逼利诱,在不放行怕是大军就要攻城了。
“报,将军,阎大人到了。”
一听阎圃到了,杨昂喜出望外。这事情总算来了做主的。急忙迎接。
阎圃见了他,二话不说就问:“郑啸大军可攻城了?”
“还没有。”
“那就好,那就好。送我去高顺大营。”
“这个,阎功曹,您不休息一下吗?”
“还休息什么,快点。”
杨昂急忙派人护送阎圃出关,往高顺大营而去。
到了高顺大营,阎圃也仔细观察了一下,高顺大营之中,士兵井井有条。个个雄武。阎圃可以看的出来,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百战精兵。在掂量掂量自己这边的实力,要是开战。真是只有挨打的份。
这也坚定了他归降郑啸地决心,现在张鲁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算识时务,打算投降了郑啸,只要郑啸依然让他发展天师道。
可阎圃却不看好张鲁,张鲁虽然是五斗米教的师君,在民间声望甚高。前不久更是害了张修,成了汉中的霸主。可是一旦和郑啸打起来。怕是有败无胜。更不要说归降后在图谋了,暴民作乱地下场更为凄惨…………
“见过骠骑将军。”
高顺一挥手:“请坐。”
贾诩问到:“使者此来。可是让我军通行的?”
见高顺不说话,杨怀又在,这阎圃有点为难了,这个事情不能当着杨怀说啊,这杨怀还是二公子的人。
当下阎圃瞎扯了一阵子就以劳累为理由,稍作休息在谈。
等众人退下了,高顺才问贾诩:“先生如何看待?”
贾诩也无奈的看看高顺,这家伙,多说几句话会死啊…………
“高将军,我料这阎圃此来,不过是投降。汉中一地,实在无法抵挡我军儿郎。张鲁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知道如何选择。”
“可有诈?”
“在主公实力未有大损之前,不会有诈。张鲁虽然算不上什么智慧人物,但是他是个明白人,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顺应大势是他的长处。呵呵。”
这时帐外来报,阎圃秘密求见。高顺与贾诩对视一笑,来了。
“现在没有外人,只有我和高将军两人,贵使有话请讲。”
“其实我来,是来请降的。师君见刘氏父子昏聩,本有自立之心,保汉中一方百姓。今大将军进兵,师君愿意投效。”
“好事啊,张师君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我等必然上报,请我主周全。”
阎圃很意外,这么轻易就放过了张鲁?这个不会有问题吧,看着笑眯眯地贾诩,阎圃也只有打起精神应对了。
“大将军威加海内,雄风皆知。爱护百姓,师君常常称赞。现在大将军起兵,师君愿效犬马之劳。此次派我前来,就是接引大军通过,配合骠骑将军,但有所需,皆尽力供给。”
“甚好,张师君之心,我必然上报我主。”
“只是师君大志未筹,有所顾虑。”
“有何顾虑,贵使不妨明说。以张师君拳拳之心,我家主公必然体谅。”
“师君有言。大将军爱护百姓,治理地方是百姓之福。只是师君继承先祖基业,这天师道如何走向,还请大将军给予便利。”
贾诩一笑,这个事情自己早就和郑啸说过了,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贵使放心,我家主公有言。张师君是有道高人,汉中之地因为天师道民生安定。有功于天下。既然张师君有投效之心,主公必将张师君奉为上宾,请张天师继续主持天师道。”
这一下阎圃心情可是畅快了,最基本地条件没有什么阻碍就谈成了。对于张鲁来说,这天师道可比汉中太守地职位来地重要,虽然投降了郑啸就不可能在实施政教合一的政策,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顽抗是死路一条,跟着天师道也必然被郑啸剿灭,还不如投降献城。保住自己地天师道,才有继续发展地机会。毕竟汉中是自己谋下来的,可这天师道却是祖上传下来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