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三国之帝国崛起第48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吴懿看着贾诩地眼睛,却看不出什么意思来。心中也是忐忑,他少有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可跟了刘焉入巴蜀,多年来尽忠职守,已经磨平了他胸中的大志。毕竟刘焉对他是很不错的。他也没什么好怨恨的。

“但求大将军能善待三公子,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好,吴将军果然忠义。你放心,我已经接到大将军的鹞鹰传信。请三公子去一趟长安,大将军亲自册封。”

这下吴懿心中也安定了,郑啸亲自册封。贾诩都没有这个权力。看来给你的官爵不小。可惜必然是没有实权的,不过做个逍遥侯爷。也比丢了性命强,刘璋地性子吴懿知道,实在是不适合现在这个乱世。总算对得起刘焉,保住他地血脉就好了。

“吴将军,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安南将军了,恭喜,恭喜。”

吴懿只有礼谢,巴蜀地兵权本身一大半就在他手上,现在名号高了,手下那些兵丁必然会被郑啸整编。不过他投降,就是想沙场建功,一直窝在巴蜀,像样地仗都没得打,心中的热血都快冷了。

现在有了机会,那里有不要之理?在说了,自己那宝贝妹妹还在长安郑啸府中呢,他那妹妹的心思他岂会不知。怕是也逃不出大将军的虎口,不过这样更好,一旦联成姻亲,他吴家的地位自然会高,他吴懿的愿望也更容易实现。

这夜间,刘备果然突围,一个壮士断腕之举,王威率领一万人马断后。杨怀自然不会放过,感叹下贾诩算计简直和鬼一样,便挥军追杀。

刘备的滑溜,是任何人想不到的。杨怀好不容易杀散了断后的军队,已经是血染征衣,将士疲惫。却根本连刘备地影子都没见到,让杨怀心中好不气恼,大鱼居然就这么溜了,太可惜了,不行,要继续追。

杨怀刚一下令追击,旁边亲信说:“将军,军师让我们追杀刘备军队。已经击溃一支部队了,我们在追击合适吗?万一有埋伏怎么办?”

“我说追就追。军师的命令是让我们追击敌军。当然是指的刘备本军了,杀散断后军队顶屁用啊,连个虾米都没捞着,真是晦气,给我追。能有什么埋伏,刘备现在和兔子一样在跑,能有屁的埋伏。”

杨怀挥军直追,追的正欢。却不料一声号炮。四下杀出无数敌人,指挥者却是关羽。这一下杨怀顶不住了,军队已经疲惫,队伍又拉开了,一时间聚拢不起来,被分割了。

黑夜中又看不真切有多少敌人,只听地金鼓连绵,四下都是伏兵。关羽地威武,杨怀自然知道。麾下的士兵都被打散了,这仗还怎么打?努力了好一阵也没聚拢起来多少士兵,好汉不吃眼前亏,日后在报仇吧。

连杨怀尚且要逃,更不用士兵了。杨怀带的都是刘诞原先的部队,虽然战力还可以,但是军纪实在不怎么样。一中埋伏,四散而去,狼狈不堪,落荒而逃。

关羽却传令收兵走人。手下不解:“将军,此时是追杀的好时候。这些王八蛋杀了我们多少兄弟啊。”

“不是时候。若两军对决,他现在已经是横尸遍野了,走。”

关羽一声令下,收兵。不在追杀。掩护了前军撤退,现在还不走,等着被追杀啊?

杨怀灰头土脸的回营,贾诩却不怪他,只是安慰到:“关云长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必挂怀。此次你无功无过,你可服气。”

能逃了处罚。当然最好,就是白忙活一场,杨怀也只有自己个闷闷不乐去了。

此时在帐中地张松却开口问了:“军师另一路人马必然已经高奏凯歌了吧。”

高顺当时就对这位容貌特异,骨骼清奇的张松高看一眼。

“哈哈,张别驾好眼力。猜到我另派了一路追兵。”

“军师大才,怎么会中了对方这雕虫小技。刘备撤军,必然使大将断后。其人选八成是关羽。关羽此人,颇有才华。可惜傲气冲天。杀败杨将军追兵是必然之事,此时必然心悬刘备,欲赶去会合,保护刘备,他地弱点便在傲气之上。”

“这是为何?傲气与打仗有什么关系?”郁闷中的杨怀也好奇了。

“当然有。关羽眼中。只有他三兄弟,别人皆不放在眼中。在他看来,自己他在刘备身边才可靠,所以击退追兵,他必然急着前去会合,太过傲气,这就是他的破绽。杨将军也须在意,一军主将的心性也是战阵上的一个考虑方面。”

“请赐教。”杨怀一副好学地样子。转头就嘀咕了一句:“这红脸贼,有什么可傲气地。还不是被大将军打的满地爬。”

看了看贾诩,张松开口说到:“献丑了,杨将军,便拿这关羽来说吧。此人也称得上有勇有谋,只是他心气太高,太过自傲,又着紧刘备安危。警惕之心必然会放松几分。”

“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若无杨将军先败一阵,关羽必然严阵以待,潜藏在暗处。不知道地敌人才可怕,一旦关羽行踪败露,那么那也就不是威胁了。反而会被追杀,毕竟高将军麾下士兵之精锐不是关羽能比地了的。”

杨怀一副受教的模样,闷头喝酒,不在说话了。

“报,张绣将军,捷报回营。击溃关羽断后部队,但追赶刘备不及,现已撤

听到消息,众人哈哈大笑,就连生闷气的杨怀也觉得出了一口恶气。苦笑了起来,自己费了半天劲,却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刘备败兵一路急行,跑的叫一个快。一路奔回巴郡江州,防御不出,等待水军接应。准备退回荆州,虽然巴蜀拿不下了,可刘备一道命令,可也没有让部下们空手而归。

“翼德,你带领人马,将巴郡,涪陵郡,巴东郡三郡的府库全部梳理一遍,能搬走的搬走,搬不走的烧了。”

刘备本来还想学袁绍一般,将各地的富户都迁回荆州。可是一想,这太耗费时间了,敌人可不会给自己这么多时间。在说,自己可不是袁绍,没有那么大的根基和力量。

非常时期,还是自己退走重要。但是留给郑啸几个空地府库,和一团糟的地方机构,让他们慢慢收拾吧。

刘备军一败,张松也是很轻易的说服了刘璋投降。至于刘诞,从一睡下就再也没有起来过,活是活着,可就是不醒。这也让人奇怪,这是什么怪病啊?还是瞌睡虫附身不走了?

刘璋虽然投降了,可益州只是名义上归了郑啸,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巴郡,涪陵郡,巴东郡还在刘备手上。建宁郡,兴古郡又叛乱。

郑啸得到消息。既喜又愁,这巴蜀看样子是没有什么意外了。可自己要处理的事情又要多了,现在每天处理地事情就够头大的了,真是崩溃啊。

看着田丰又拿来一大堆公文,郑啸挫败了。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了

风起云涌二百三十九章制订规矩

更新时间:2009…4…1523:03:24本章字数:6299

“元皓先生,怎么还有这么多。有些事情您也要帮我决断着点啊。”

田丰呵呵一笑。心道,要不是我帮你处理了大部分事情,怕是现在公文都能把你埋了起来。

“主公,有些事情是必须您亲自处理的。放权有放权的规则,太小了,不显的您重用人;太大了,很容易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也是您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也多亏元皓先生了,要不然我还真有点不知所谓了。”郑啸起身行了一礼:“当以元皓先生为师,多多学习。年轻时,逆悖老爹,不愿学文,只练了一身武艺。现在才知道,错的有多么厉害。”

田丰很高兴,浪子回头金不换啊。更何况,郑啸有一颗赤子之心,还没有被政治玷污掉。现在的郑啸,还是一块浑金璞玉,很好雕琢。虽然郑啸没有学到他老爹百分之一的本事,但是却也被他老爹打了扎实的基本功,学起来还会不快?

“主公言重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方今乱世,若无武力支持,一切都是空谈。掌握武力,掌握军队也是您成就大事的根基,现在您做的很好,已经是所有士兵心目中的神。”

“元皓先生谬赞了。”

“同时。”田丰话锋一转,开始教导了:“战国时,齐国大司马田穰苴说过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的天下,第一是战争,第二是战争。第三还是战争,所有的都为战争服务。

好战必亡的意思,不是说一直打仗就会失败。现在的天下。必须一直打仗,否则无法完成统一战争。好战必亡地意思,是不顾国力。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故国亡耳。主公您不会有这个问题,单单主公您爱民,就不会让您陷入这个深渊。”

郑啸也放下公文,听田丰说了起来。他对田丰很尊敬。不单单是尊敬田丰的才华,更尊敬的田丰地实干。可以说这几年自己征战四方,钱粮无虞,全是自己这位外管家田丰的功劳。

“这忘战必危,现在还不到时候,一旦天下一统。太平的时间久了,忘记战争,忘记磨难。就会滋生蛀虫硕鼠。啃食王朝根基,直到王朝轰然倒塌,汉朝便是前车之鉴啊。”

“不错,这门阀吏治是根本问题。我现在已经在着手改造这些,只是任重而道远啊。”

“主公您已经做地很不错了。汉之所以亡,是因为失去了民心。为什么会失去民心,除了当皇帝的昏庸无道。更因为门阀官场陋习过多。积弊难改。”

“削弱门阀,难。改革官场。更难。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啊。”

“哈哈……。”田丰一阵大笑:“主公您也有忧虑的事情啊,其实很简单。门阀吏治必须改革,而且也容不得您不改革了。”

“为何?”

“您现在的行为已经动摇了门阀官吏的规则,他们同您已经势同水火。必须决出胜负,到一方臣服为止。”

“是这样,只是任重而道远啊。”

“主公您何必作此慨叹。您地风格那里去了?只要您坚持您的风格,却是这世上百姓的福气。”

“我的作风?我的作风可是用强啊,呵呵,这点不好,您不是常常劝我要修身养性吗。”

“修身养性是没有错,但是那是对于拥护您的,对于百姓。而对于您的敌人,您杀伐果断的性格是必须地。主公可知为何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先生请赐教。”

“呵呵,大乱之时,山河颠覆,百姓流离。一场场腥风血雨是必须地,可就是因为这一场场腥风血雨才造就了后面的大治。

这天下一统,最终是要武力解决的。武力解决的基础是一个杀伐果断,强势无比的君主。无人敢于违逆,无人敢于作乱,官场陋习为之一轻,门阀弊端为之一松。为何?皆因杀伐二字。”

“可是杀戮过重不是不好吗?大秦仅有十几年的寿命,不就是因为刑法太过严苛,杀伐太过残暴嘛。”

“那只是汉朝儒士们诋毁大秦之言,大秦灭亡的根源依然是门阀官场。官场积弊导致太子赢扶苏死,大秦后继无人,二世赢胡亥不过是傀儡。门阀则是六国遗脉,这些门阀尚未肃清,而秦始皇却死了。门阀作乱,官场倾轧才造成了大秦地覆亡。

朝堂之上赵高一个阉人指鹿为马,百官莫敢反对。百姓民不聊生,受尽欺凌。此时门阀登高一呼,百姓自然望风景从。”

“可这门阀官场陋习依然存在啊。”

“是地,依然存在。为何会大乱之后才有大治呢,就是大乱之中,君王强势,门阀官场之风被镇压。这个就是潜伏的危险,若皇帝圣明强势,这些都不是问题。若君王昏聩,这些就成加速王朝灭亡地诱因了。”

“明白了,一场大乱。将门阀官场之风彻底砸烂,需要时间形成新的风气,才有可能让这皇帝放开手脚,治理国家。”

“不错,这就是为什么世家门阀皆以家族延续为第一,而跟从谁,却全然无所谓的原因。试想,现在天下,豪门世家是国家的支柱。可同时,总容易出问题,最容易叛变,最容易滋生想法的也是这些人。

这国家的支柱是什么?是百姓,而不是所谓的贵族。门阀只要存在一日,这危险就潜伏一日。若压制了门阀官场之风,便可大治。”

郑啸心中恍然,怪不得田丰让自己用自己的风格呢。杀伐,打烂了重新建设,这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元皓先生。可这官场门阀该如何是好?总不能不让人做官吧,那如何治理领土。若是将门阀全部杀光,那也就动摇国本了。”

“呵呵。主公您也不必担心。官场陋习可以压制,世家门阀一样可以打压。只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是不可能与您对抗的。贸然行事地下场。只有死。而您现在所处的时机也是最好的,大乱之中,彻底地砸烂这些,在重新建立,就可以得到您想要的。”

“恩,先生说。我已经触犯了世家豪门的规则,这个事情该如何处理呢?”

“不做处理,规则是人订立地,而订立这个规则的人就是最强大,最暴力的人,恰恰您就是。什么狗屁规则,主公您只需将他们全部砸烂,订立您想要的规则即可。”

“哈哈……难得元皓先生口出恶言一回。看来先生确实对这些积弊是深恶痛绝啊。但是现在世家的力量可不小啊。”

“狗屁二字算是抬举他们了。在强大能强大过您。您现在实施的也是很柔和地计划。在削弱着世家,等您统一天下后,锐意进取,这些世家门阀迟早会被您消灭。”

“元皓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吗?”

“收其特权即可。”

“元皓先生果然高才,首先,我将之下所有田地收归国有,收归天下奴仆佃户为国有。同时废除征辟制和举荐制。改为选拔制。所有官员皆有各地学宫中选拔。逐步实现这两项您看是否可行?”

田丰心中一笑,若是不行我实施的时候我早就来谏议了。还会等到现在:“主公,这两项确实是抓住了命脉。只是想完全废除门阀,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他们向良性发展。”

“门阀太庞大了?我也只有一步一步来啊。”

“必然的,当今之世,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才依然出于豪门。普及教育是必须的,这一点您做的很完善,以寒门百姓子弟与门阀子弟竞争为官,可减少门阀的影响。

而官场,官场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皇帝。汉灵帝便是前车之鉴。当然,官员往往是门阀中出现地,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这些门阀,既是王朝的擎天之柱,又是王朝的头上利剑。”

郑啸心中好笑,是啊,汉灵帝卖官都卖疯了。就自己开始的那武威郡守到西凉刺史都花钱买的,那自己也算是门阀了,哈哈…………

“是啊,这门阀不除,实在难办。那先生所说的良性发展确实指什么呢?”

“为我所用。”

“如何让其为我所用呢?”

“危机,只有危机了,他们才需要保护者,而这个保护者恰恰是您这位废除他们特权的人。”

“我都废除他们地特权了,怎么又成了他们地保护者?”

“大部分人眼中,还是命比较重要的。你保护他们地性命,又可以随时要了他们的性命,那他们还不为您所用吗?”

“危机,危机也会让他们团结起来和我对抗啊。”郑啸也头大。

“是啊,这样的事情是很可能的。但是只要他们手中没有武力,他们如何与您抗衡?只要监管得力,数百年后门阀将不再有多少力量。就算门阀在有钱,可是他们的钱随时都可能变成皇帝的钱。所以,对于这些人,武力才是根治的方式。”

“啊,现在天下大乱,我可以在最小的反抗的基础下将所有门阀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谈何容易。若是计划不得当,这些门阀甚至会毁了您的基业,所以要慎重啊。同时,在打击旧有门阀的基础上,还要预防新的门阀出现。”

“还真是麻烦。”

“呵呵,要成大事,岂有不麻烦之理?主公您的时机是最好的了。定然能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繁荣王朝。”

“诚如先生之言,任重而道远啊。这个我们回头慢慢商量,今天有什么继续处理的事情吗?”

“有,辽东郡雪太大,压垮了六千多间民房。二万余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

郑啸有点晕,现在怎么张口闭口的就是上万人。真是有些麻木了。当然这是废话,不上万人的受灾规模根本就不会上报给郑啸。

“这个责成庞德去救济就好了,我记得现在的幽州别驾秦风是从张绣铁壁营出去地。这小子不错。心思细密,他办事可以放心。”

“恩,粮食从府库从,算成赈贷。可房屋是重中之重,继续重建家园啊。”

“现在是冬天,确实不好动工。可在有不到一个月就新年了。让百姓过年都没个地方住,不好。这样吧,命令庞德,调动一部分护军,在征一部分民夫,帮助他们帮忙盖房子,就当冬训了。”

“是。”

“还有什么事情吗?”

“其他的没有什么急需处理的事情,公文都在。您慢慢批阅。”

一看那一堆公文。郑啸地脸当即垮了下来,救命啊……………………

曹操在刘备的“帮助”下,终于击败了袁术,权势滔天的袁家失去了他们地霸主。而曹操,现在却面对的是一个让他发愁的摊子。

中原是很不错,但是曹操这一段时间是又气又急。领地内的经济措施改换了一波又一波,可每次都是功亏一篑。之下百姓怨声载道。他辛苦经营了半辈子的名声毁于一旦。

军屯的田地又歉收,让他地军粮也开始捉襟见肘。要不是属下众多人劝解。他定然多征收粮食了。

好在击败了袁术,曹操也效仿郑啸,抄家,还好袁术家是巨富。要是没有这些钱财,怕是曹操治下已经乱了。

民生凋敝,军粮不足。曹操却一直找不出谁在幕后操作,给了他这么大的麻烦。本来以为是袁术,可仗都打完了,袁术都失踪了,这还是一样。这个时候谁也说不好,刘琦,郑啸,孙策,陶谦,都有可能策划这些事情。

郑啸,最强大的敌人。但是郑啸只是个武夫,这样的计划对他来说,应该不会采用。

孙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北上,就是折腾这些也没用。

陶谦,这家伙是个精怪人物,可他没有什么进取之心,偏安徐州。

刘琦,最有可能是他了。否则在最后,荆州大将文聘举兵攻打袁术,时机上太巧合了。他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战争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将庐江郡和安丰郡取走。

虽然此举是帮了自己大忙,可他刘琦的势力也扩大了不少,拿下了长江以北地大片土地。而时机,恰恰就是这个时机,把握地恰到好处,九成就是刘琦干的。要不然他刘琦刚在巴蜀和郑啸打了一仗,损兵折将的,又怎么会这么有把握的开战了。

曹操心中将敌人打了转,可最终也没能确认是谁干的,现在都是猜测,等待有证据了再说吧。

其实曹操不在乎证据不证据,他更需要的对策,至于到底是谁干的却不是眼前之急。连荀攸荀公达这般才华都被这计策弄地焦头烂额,狠毒啊。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太好地对策,让曹操一筹莫展。

再这样下去,不用别人来攻,民变就能将他击垮。现在曹操不得不采用戏志才给他的出地主意,各地官府开市。

开市的时候有官府专门派人坐镇,一旦发现有使用劣质铜钱的立即拿下。现在曹操就在和几个人商量是不是铸造新铜钱呢。

或赞同,或反对。最后曹操看向自己的心腹戏志才,看他的想法。

“主公,这铸新钱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新钱和旧钱之间如何兑换?这是关乎百姓民生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啊。

同时,即便我们铸造了新钱。敌人就不会造假了吗?显然会继续,不管我们在怎么变换,一样会被造假,铸新钱只能延缓一时之急。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打败这个敌人才是解决之道。而我一直认为,这件事情的主谋,还是郑啸。”

“郑啸?他一个莽夫,会使用这样的计策?”夏侯不服气了。

“夏侯将军,人都是会变的。现在的郑啸已非昔日之郑啸,若还是用以前的目光看他,会吃大亏的。”

曹操也点点头:“那你说说,为什么认为是郑啸干的,而不是别人。”

“第一,郑啸有这个便利,并州的铜山春秋时代就有名气了,他要铸造铜钱就有先天的优势。

第二,郑啸有这个实力。铸造铜钱并不是多简单的事情,而郑啸下属的匠造坊却可以很轻易的造出铜钱,且是以很低廉的成本。

第三,郑啸有这个动机,铜钱的使用普遍应用在百姓身上。而百姓一旦无法无法过活,会如何?不管是逃荒还是迁徙,那么黄河以北就是他们最好的出去。

所以我说是郑啸做的,而不是别人。”

“刘琦呢?有可能吗?”

“也有,只是他的可能性比郑啸小多了。我也怀疑过是刘琦干的,就是因为他举兵攻打袁术的时间太巧合了。这个时候袁术已经被我军打残,这个时间出手。我们无法继续战争,袁术更无力战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得手了。这也只能说明,有高人指点刘琦。

可铸造劣质铜钱导致的后果是,郑啸得利大,刘琦得利小,而我们损失。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派去四方使用这些劣质铜钱换回货物的地方,郑啸这边最少,徐州陶谦这边最多。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不管是不是郑啸干的,我们都必须打败郑啸,否则我们永无宁日。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就目前而言,打劫最实际。”

“打劫谁?”

“最富有的人。”

风起云涌第二百四十章劫掠与反劫掠

更新时间:2009…4…1620:07:27本章字数:6096

现在谁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很难说,但是郑啸绝对是最富有的人其中之一,因为他是整个北方的霸主,有一句话窃国者侯,现在郑啸不就是第一窃国大盗嘛…………

曹操手下众人也开始考虑了,这个办法合适不合适。

“孝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曹操问起了毛。他知道毛不会无的放矢,既然毛提出了这个建议,自然有他的道理。不过郑啸此人性格,那是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

“主公,现在领地内经济混乱,民生凋敝。不管这是不是郑啸干的,我们却只管去郑啸那里劫掠,来补充我们的不足。”

“能行吗?郑啸那边可不是那么容易劫掠的,他的兵可不是死人。”于禁问了起来。

“于将军多虑了,我军多于郑啸军隔黄河对峙。前期无法迅速击败袁术,就是因为郑啸牵制了我们太多的兵力。这么长的防线,进去个数千人烧杀抢掠,而后迅速退回,想必他郑啸追也追不上,栏又拦不住。”

“应该是可以,虽然麻烦一点,会有一定损失。但是劫掠的风险值得吗?”

“值得,郑啸治下,向来安定。而且有一点,一旦我军劫掠,郑啸不会看着不管,他会帮助这些灾民的。”

曹操考虑了一下:“这是疲兵之计。但是郑啸举兵来攻该如何?”

“主公,现在郑啸大军正在巴蜀平乱。对于巴蜀我们鞭长莫及,但是冀州与我们只隔一条黄河。我们可以派出多部小军队,去进行劫掠,让郑啸疲于奔命。一面弥补我们的损失,一面打击郑啸。至于大军,就是我们不去郑啸领地劫掠。他就不会来攻吗?”

大家一想也是,以郑啸的性格,就是不和他敌对。他一样是要打过来的。

“可是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现在是冬天,百姓死伤会不会太大了。”荀攸有点担忧。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些百姓也是郑啸的支持者,留着他们做什么?给郑啸提供钱粮兵员?我看这个主意不错。”夏侯是支持者。

曹操犹豫了一下:“这是个好计策,但是也要小心。敌人也不是好对付的,你们商量下,看出多少路人马。每路出多少人比较好。让这些人就粮于郑啸,呵呵。”

就粮,这是军队打劫的比较文明点地说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抢钱抢粮抢女人啊,烧光,杀光,抢光随便了…………

“文若,今年因为军粮的问题,白白让刘琦占了个便宜,明年要小心在意了。”

“是。”“恩,在派人去和刘琦联系一下。最好能结成同盟。共抗郑啸。”曹操忍住一口气,大敌当前,希望刘琦明白这个道理。

十二月,就快新年了,可是蒙翔却很头大。阳平郡,平原郡。乐陵郡不断地出现强盗。到村庄里烧杀抢掠,虽然县城比较安全,可是也频频受到骚扰。

据查很有可能是曹操军扮成强盗,四处劫掠。房子被烧了,粮食钱财被抢了,人也被杀了不少,许多百姓无家可归。无粮可吃。

这些难民纷纷向魏郡邺城而来,这里还是最安全的。

“大人,城外难民已经有万余人了,我们准备的帐篷寒衣不够了。”

听到禀报蒙翔直皱眉头,真麻烦。这剿匪的事情还真难做,这些人人数不多,都是几百一伙。不是出现在这里。就是出现在那里。让守军疲于奔命,却效果甚微。

“主公有令。从府库调拨粮食去救济,还愣着做什么?”

“这个,大人,粮食是够吃。就是寒衣帐篷不够了,这样下去会冻死人的。”

“怎么会不够,府库里不是还有很多吗?”

“大人,那是军用物质啊。”

“真是麻烦。别驾大人呢?”

“别驾大人去安置灾民了。”

“上报吧,先将军用帐篷拉一部分支援。让城里的大户人家也支援一些。”

“大人,这个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还有什么不好说地。”蒙翔看着自己的心腹,觉得他今天话有点多。

“别驾大人似乎另有心思,而且现在城中的很多豪门对我们很有意见,怕是不会帮助我们。”

蒙翔心道,还用你说。老子在这里戳着,就是因为主公不放心沮授,至于那些大户,被削掉了不少特权,虽然不敢反抗,但是暗地里使绊子下套可是他们?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