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现在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时间进入了炎黄422年的春天,在鲁肃启用了吕蒙之后,吕蒙南征北讨,平息着各处的叛贼,扬州整个大环境也平定了下来。
百姓们也展开了春耕,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那个皇帝当政,百姓总是要吃饭的。秦国皇帝也发出通告,这税收上比以前少了,百姓们也就不愿意去造反了。中原百姓就是这样,大凡有口饭吃,有太平日子过,他们是不会造反的。
更何况现在朝廷的赈济源源不绝,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只要顶到了秋收,这生活地希望就到来了。江东地门阀们虽然暗中小动作不断,从资助叛军到亲自派人参与叛军不等。但是却掀不起什么浪花。
吕蒙在扬州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往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小有名气。自曹操吞并了江东之后,他就一直被闲置,但是他却没有气馁,在家中好学不倦。一直到了秦军到来,鲁肃欣赏他,提拔他,也让他有了发挥地余地。
一经施展,他也发挥出了他的才能。平定江东扬州各地叛乱,功不可没。扬州各地表面上以及走上了正规,虽然暗地中的反抗不断,却不是嬴啸在意的,这些人,交给鲁肃去应付就是了。
对于鲁肃的工作,嬴啸很满意,这位当初和他一样有“败家子”称号的家伙,也体现他的才华。不枉费自己当年专门把他从临淮拐回长安…………
南方的战事一切顺利,让嬴啸心情大好。只是这个时候高顺却脸色严峻的来给他上奏折了。
分割线
对于占婆人,有一种说法,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来自印尼群岛。对于十一年前印尼屠杀华人的事件。苍穹没有什么作为,也做不出什么事情。只有在中yy一下,以血还血,首先将这些貌似是印尼土人的占婆人先屠杀,而后全部抓成奴隶。支持苍穹的砸票,不支持的砸砖头。呵呵,苍穹是草根级别的小白新写手,缺失很多。大家有不满意的地方尽管喷苍穹吧,只是不要带上家人…………
风起云涌第三百四十三章庞大的预备军
更新时间:2009…6…522:54:24本章字数:6104
对于高顺那张锅底脸,嬴啸习惯了。高顺很少说话,基本都是上奏折,可是却很少亲自跑来递送奏折,让嬴啸很奇怪,难道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急忙打开高顺的奏折,一看之下,他的额头也有点冒汗了。太夸张了吧,高顺所奏之时是关于帝国护军训练的事情。因为嬴啸一直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所有到达十五岁的男丁都要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从中选拔优秀的进入护军。必要时,这些人全部都是战士。
当然不是全部时间,嬴啸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只是在夏秋两季农闲的时候,各县的人都集中,送到郡上,进行集中训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愁兵源,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补充入护军,而后正规军也是在护军中挑选优秀的,同时可以确保秦军的素质。
而坏处就是,花费太大,这些人训练虽然不发钱,但是总要吃饭吧,总的有武器护甲吧,难道让他们饿着肚子,拿根木棒子训练?那连山贼都不如…………而一旦装备武器护甲就有损耗,这又是一笔钱。
以往都没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人丁不断增多。尤其恐怖的是,因为嬴啸的惠民政策,让百姓得以修养生息,开枝散叶,这些年的新生儿越来越多。今年的护军训练人员就接近了七十万。
这还能过得去,毕竟他们又不是专职士兵,只是训练一下而已,不过这也让嬴啸耗费无数钱粮去养他们这半年的训练了。而明年,训练了两年的人就不用来了,不断的轮换,嬴啸还撑得住。
可按照田丰那里的户籍统计状况推算,未来,每年参加训练的人将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养护可是要耗费越来越多的金钱。这实在是个花钱的大项,军费将持续地增加。根据估算,五到八年后,每年参加护军训练选拔的人将达到三百万之巨。
自炎黄405年黄巾之乱开始。天下大乱。一直到现在,炎黄422年嬴啸基本平定了天下,就剩下交州一地。这十七年的时间,却让天下人口减少了无数。
纵观现在秦国的人口年龄,五到十五岁地孩子占据了帝国的一半人口。这些大都是嬴啸治下新生的孩子,而以往的壮丁却因为天灾人祸,诸侯战争。伤亡巨大,这也让嬴啸无比头痛,要不然他也不会要使用全民皆兵的政策了。
而现在,随着新生儿的成长,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帝国总人口四千多万,却有一半是孩子,负担重大啊。大汉顶峰时期,人口有五千六百万,但是经历了这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却只剩下两千万适龄人口。是人口,不是人丁,壮丁更少…………
“高顺。你说这个事情该如何?朕可不想停止这个政策。”
“陛下。臣有三策。”
“说说看。”
“一。所有参加训练地人。自备粮食。”
嬴啸摇摇头。现在百姓地生活还不是很好。训练是大体力活动。训练地人是很能吃。百姓现在还不一定能承受这样地负担。能放下生活来训练就已经很给官府面子了。
见嬴啸摇头。高顺说到:“二。钱粮出陛下内库。”
说完高顺也是有些担心。内库是嬴啸地私家财产。让他出钱。整个一个虎口夺食嘛。还好嬴啸并没有恼怒。只是问到:“这笔钱。朕地内库出地起吗?”
高顺也说不好。他虽然不知道嬴啸的内库有多少钱。有多少收入。但是他知道,嬴啸作为天下最大的大地主。大商人,这钱他出得起。但是不想在这里多做纠缠,也就直接说出了第三策:“三,扩大抓捕奴隶,进行奴隶屯田,专司供养护军训练。”
这个办法好,现在奴隶的抓捕日益火爆。只是国家出面抓捕奴隶?面子上过不去。不过不要紧,找个代理人还不容易。现在中原地荒地多了去了,而这些荒地都是他嬴啸做主的。
抓捕奴隶去开荒屯田,专门供养护军训练,这也是个办法,只是这要多少奴隶啊。嬴啸都有点想象不出这个场面了…………实在是太庞大了。
其实高顺说内库出钱,只是一个预防。他真正的目地就是在奴隶的垦荒之上,但是他也害怕嬴啸在意脸面,不愿意使用这个办法。
不过很明显,他的担心多余了,嬴啸立即同意了第三点。只是这个问题比较麻烦,这么大规模的奴隶抓捕,以及大规模的屯田。这要实施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立即召来田丰,糜竺,杨松,贾诩等一班大臣,这个事情是要大办地,但是却要私下进行。放在明面上的话,朝廷的脸面上过不去啊…………
简易的让小太监读了一下高顺的奏折:“诸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高顺的办法大家也都知道了,对于第一和第二策,大家自动忽略了。第一个是损失百姓的利益,第二个是损失嬴啸的皇家利益,都不好惹啊。
那么第三策,抓捕奴隶屯田就成了可行之策,荒地多了去了,而奴隶,现在奴隶的来源也不愁,一旦嬴啸出手,大军出动,那自然不是那些奴隶能比地。商人抓能抓几个?一旦嬴啸出手,怕是整个国家地人都要成了奴隶了。
田丰还是有些顾忌的:“陛下,这事情不好吧。朝廷脸面上过不去啊。”
“这个不要紧,让私人出面就是了。糜竺,甄豫,这件事情就由你们两家派人出面,你们家本就是商人出身,以商人地身份去抓捕奴隶,明白了吗?”
糜家,甄家都有皇妃,都是皇亲。又都有商家的身份,他们出面倒也好。可以放心,同时也是他们两家赚取财富的事情。即便只是蒙个遮羞布,可别人知道又能怎么样?难道敢来找嬴啸对质不成?
“陛下,这些奴隶一旦大规模聚集。要耗费不少军队去看押了,要不然一旦叛乱,也是不好收拾。”贾诩也提出了他的担心。
“这些奴隶只要种田,自然有护军去看管他们。今年就有数十万的人丁参加军事训练,难道还找不出人来看管这些奴隶?养军的消耗,这些奴隶自然会创造。”
“可是陛下,这么大规模的奴隶。要去那里找啊?”甄豫也提出了疑问。
贾诩却笑呵呵替嬴啸解答了:“我军在交州南三郡平乱,已经抓捕了上万占婆奴隶,随着战事,还会有更多的奴隶。更何况,东瀛郡那些人,不服王化,妄自尊大,早该收拾他们了,害怕没有奴隶么?”贾诩省略了一些话,占婆人地壮丁还有可能成为奴隶。其他的人,下场只有死。屠杀汉人的下场,他们是不可能安然活在世上的。同时。贾诩对嬴啸地心思很了解,倭国是注定要灭亡的,这些土人刚好拿来当奴隶,养活大军。
嬴啸也笑着点点头,补充到:“还有三韩,这些人只是上表称臣。请求援助。朕才懒得管他们的内战呢,他们久受汉文化的恩惠,却无时不刻的在想着吞并中原,真是自大的不行。”
说到这里,贾诩却皱起了眉头,只是没有说话,一直到谈论完毕。让田丰会同高顺一起拿出一个具体计划,散了以后,贾诩才禀报。
“陛下。我们在三韩的细作发现一些奇怪地人。”
“三韩?那些人能有什么出众的人物?”
“那倒没有。只是细作在新近崛起的符国势力中发现一些江东孙家的旧臣以及周瑜的身影。”
“周瑜,这小子跑去三韩了?怪不得到处找不到他呢。”
“不但是如此。现在有战神之称的符国国主更是个奇怪的人。”
“不是周瑜吗?还有什么人能统合江东旧将的?”
“不是周瑜,此人深居简出,总是面具遮面,很是神秘,我们牺牲了不少人才探查到一个不可能的结果。”
“什么结果?”
“细作怀疑,这将三韩打的屁滚尿流地人是孙策。”
“不可能。”嬴啸霍的一下起身了,孙策已经死了,他的尸体是嬴啸亲眼看到地,怎么可能是孙策呢?
“现在细作也只是怀疑,还不能确定。”
“吩咐细作,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探查到真相。朕就不信了,这真有死而复生的人。现在三韩那边情况如何?”
“马韩与弁韩基本被符国平定,辰韩也是岌岌可危。他们实在顶不住了,才到陛下这里来求取庇护的。”
“还真是快啊,不过也不意外,有周瑜在,这些人不过是一群棒子而已。不过朕才不会管他们呢,一点好处都不给,就想朕出兵帮助他们平叛?真是妄想。”
想起那些来求援的三韩使者,嬴啸是气愤。一个个张口闭口都是什么天朝上国,要求出兵帮助他们平叛,他们自然提供王师军粮。但是一说到,前些年诸侯混战之时,马韩与辰韩趁机占据去的带方郡一部分以及乐浪郡一部分的土地地时候。这些死棒子却说这些是他们的固有国土,他们怎么敢侵犯天朝上国呢。
对于这些人颠倒黑白,嬴啸也怒了,只是吩咐沮授,不必理会他们。前面自己一直忙着统一战争,腾不出手,在等待一些时间,等荆州、扬州、交州安定了,自己在去收拾他们。而现在,周瑜和那个神秘的符国国主自然会收拾这些棒子。
嬴啸在听贾诩的以后也开始了猜测,这神秘的国主是不是孙策呢。虽然这个国主带领军队冲杀的时候都是带着面具,他的亲卫军也是带着鬼怪面具。让三韩人称呼他们为“鬼面军”,纵横三韩,成了无敌的存在。
最著名的一次战役,鬼面军两千人,从正面击溃了马韩地三万大军,从此马韩一蹶不振,任符国侵略,鬼面军也让三韩人闻风丧胆。也让嬴啸开始了怀疑。这很有可能就是孙策,孙策便是这般地勇武。
魏延现在也有点犯难了,他刚刚打了胜仗。可是俘虏太多了,现在抓捕的占婆奴隶已经有三万多人了。被杀地更是不计其数。他地战士们也有些疲惫了,他们只是士兵,不是杀人狂…………
无奈之下,魏延向着海边转进,押着大量的俘虏。休整一段时间,同时等待甘宁的水军将这些俘虏都押回去。看着自己的部队,魏延也摇了摇头。这些人已经不行了。在不休整就要崩溃了,他们可以不休止地作战,但是他们不能无休止的屠杀,他们是人,不是畜生。
可是陛下那里下达了屠杀令,他们只有遵守。平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是休整一下,想必谁也不会怪罪吧,在说这一片是他魏延说了算的。
太史慈激战了两个月,终于攻陷了合浦。斩杀了士徽,士家瓦解了。只是这交州还很麻烦,南三郡还在平乱。这里的治理才要刚刚开始。
还好嬴啸因为山越人协助有功,给予了和五溪蛮一样的待遇。只要走出深山,融入汉人中,可以享受大秦自由民的一切待遇,只是山越人中地宗族部落比较难瓦解。扬州和交州的山越人也是相当的多,要同化他们还有相当的历程的。
只是这个事情嘛。是鲁肃要头痛的事情,太史慈是将军,只要掌管好军队就行了。
“将军,我们缴获了一点好东西,底下的小崽子给您献上来了。”亲卫给太史慈献上了一堆珍珠。
好大的珍珠啊,太史慈当即被打头的一颗珍珠给震住了,这么大的珍珠,怕是皇宫之中也没有吧。剩下地几百颗珍珠也晃花了太史慈的眼睛,以太史慈的定力也险些迷失当中。
“将军。这三百六十五颗珍珠一模一样大小。相传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是珍宝中地珍宝啊。还是这颗珍珠。乖乖,我还以为这是石头呢,那里有这么大的珍珠啊。”
听着亲卫的解释,太史慈也恢复了,他娘的,珍珠,果然迷人。只是这般珍宝,他可不敢私藏,这般珍宝,也只有陛下有资格享受了。幸好当场没有女人存在,要不然看到这堆珍珠,怕是要疯狂了…………
“你去挑选九千心腹。牢牢的保护住这些珍珠,一点都不能有缺失,我先上表给陛下。”
天啊,这些珍珠真的可以称呼为国宝了,太史慈差点没抵挡住诱惑。现在暂时没有战事,等陛下下达了命令,太史慈打算亲自护送这些珍宝去长安。
果然,快马奏报到了长安,嬴啸也是高兴。立即下旨,让太史慈将珍珠派人护送到长安来。太史慈在奏章中也是将这些珍珠夸地天上地下的,嬴啸也想见识一下,只是长安距离合浦遥远,还要等一段时间了。
珠宝只是小事,现在的大事是挑选合适的地方进行奴隶屯田。因为江东的战乱,让江东人口减少了许多,这里有大量的荒地,而这里又适合水稻的种植,是个生产粮食的好地方。
嬴啸和大臣们商议的最后结果是,在吴郡(现在地苏杭)地区开垦大量地田地,以供应以后越来越庞大的参与护军训练地人员。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里有密集的水网,可以通过水运,将粮食分散到全国各地。
若是效果好,嬴啸以后必然要大量的建立这类的奴隶屯田基地。奴隶好啊,给饭吃就行了,收成全部上缴,要是不努力干活,监工的人手中的鞭子可不是摆着看的。要是造反?看押他们的士兵就会露出锋利的爪牙了。
同时,现在大量奴隶是占婆人,这些人在甘宁舰队的运输下,大部分到达了吴郡,小部分…………葬身大海了。在专门调拨的军队监视下,他们也开始了开垦田地。形成了独特的奴隶村镇。
天下基本平定了,即便有小的叛乱,也不是什么问题了。夏天的骄阳散发着无穷的热力,一支军队在行进在樊城到长安的驰道之上。
“还是有驰道走舒服。交州那边的破山,真他娘的难走。”一个士兵也小声发出了感慨,引得附近的士兵频频点头。
他们是太史慈麾下的军队,平定了交州士家,他们班师回长安。而交州,交给魏延主持大局,继续平定交州南三郡的叛乱,而太史慈麾下的大部分军队却留在了交州,嬴啸并不打算放过林邑国的。
更何况,嬴啸的野心可不只有林邑国,扶南,真腊都是他的目标。蛮人慢慢被他纳入到帝国的统治之中,以后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内让祝融炎成为蛮王,而后让已经被嬴啸洗脑了的祝融怒取代他爹祝融炎的位置。
这个时候,帝国就将不费一兵一卒占据大量的土地。蛮人现在的分布地是很广大的,从中国的两湖、贵州、四川一直到缅甸大部,这是一块巨大的土地,虽然还很原始,但是嬴啸却决心将他们纳入大秦的体系,慢慢开发,让文明的曙光照耀到这片土地上。
同样的,扶南,真腊,林邑这些东南亚的古国,也是逃不出嬴啸手心的,这里注定成为大秦的州郡。
居安思危,嬴啸要建立一个空前的大帝国,那么疆土他是不会嫌多的。只是如何有效的统治,就成了嬴啸要头大的问题。这个时代的通讯太落后了,就是加急奏报,交州的信息也要十天才能送到长安,更不要说更远的地方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嬴啸了。
风起云涌第三百四十四章璀璨的冕冠
更新时间:2009…6…620:16:03本章字数:5698
而现在因为驰道的大举修建,在驰道上的快马传递的消息,一路不停的换人换马,速度可以达到一日一夜一千五百里,这是个伟大的创举。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大山怎么办?往往因为山体的存在要绕很多路。
开山破石是一件非常费工夫的事情,嬴啸现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要他发愁的事情多着呢。一个帝王,在人前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他的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
天下统一了,但是各地方的公文奏折却越来越多,让嬴啸快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很久没有去后宫了………
“陛下,前线战报,魏延将军已经基本平定了交州南的叛乱,只是现在交州南部十室九空,人丁稀少。”
“知道了,召丞相来。”
占婆人基本被肃清了,而前面占婆人又屠杀了汉人,使得这里成了荒凉之地,只是现在全国各地都缺少人力,如何移民?从那里移民?谁有愿意去那么遥远的地方?
等到田丰来了,一说起这个事情,田丰也犯难。这会不比当初,天下已经太平了,谁愿意背井离乡开始新生活?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离开家乡。
“陛下,现在那边也还不太平,现在就移民过去怕是人都不愿意去。不如吸纳一些外人去那里居住。”
“外人?你指的是?”
“主要以百越人为主,现在许多百越人还没有走出山林。只要陛下给予他们土地,他们在那里一样可以生息。同时准许扶南人,真腊人进入。只要到官府登记。学习汉话汉礼,便可以成为我大秦的子民,生活在那里。同时,臣发布通告,行文全国,让一些生活没有着落的破落子弟去那里,陛下也一样会赏赐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生活。”
嬴啸叹了一口气,现在也只能这样了。那里毕竟太遥远了。而据说那里也适合种植水稻,应该可以很快就能建立起居民点,而且那里气候温和,就是冬天。一样可以种植庄稼。只是这个方法有些慢,但也只有先这样了。
可惜朕手上地人太少了。若是有足够地人。这还是问题吗?也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田丰所说地准许福男人。真腊人也到这里。却并不好半。嬴啸以后是要对这些国家用兵地。现在这些人迁到这里。一旦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后不是要叛乱了?
“主要以百越人和汉人为主吧。至于真腊人。扶南人。他们想去那里。便地让他们完全地说汉话行汉礼。并且加入秦国籍贯。从那一刻起。他们就是秦国人。在不是真腊人和扶南人了。注意这一点。同时要服从地方官地管理。遵守大秦地律法。否则他们会被驱逐。”
现在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了。虽然这里有魏延地大军停驻。暂时还能威慑周边。但是魏延地大军是要去征讨林邑国地。一旦离开了。威慑力没有了。难保其他地方不起觊觎之心。而百越人刚好弥补这个不足。只是对于百越人现在地宗族构架让嬴啸也很头痛。
百越人以宗族为谱系。族中地命令甚至比皇命还管用。要同化他们也是一个艰难地事情。但是目前也只有这样了。若现在强行剥离这种习俗。那恐怕百越人立即就要造反了。
两人正在讨论该如何处置这些事情地时候。外面有人来报:“陛下。太史慈将军马上就到长安了。现在距离长安只有三十里地距离。”
“好。让治儿替朕去迎接太史将军吧。丞相你组织一下百官也去迎接一下吧。这次太史慈可谓劳苦功高了。朕还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他说地珍宝有多么绚丽。”
只是迎接大军礼仪繁琐,整整折腾了一天。第二天朝会之上,太史慈亲自在殿上献上珍宝。这一下也让群臣开眼了,果然是珍宝啊。就那一颗最大的珍珠就让所有人惊讶,和拳头一样大的珍珠,那是什么概念,其珠形如水滴,三寸长,差不多两寸厚。
就这一颗巨大地珍珠就震住了所有人,在加上那三百六十五颗一模一样大的小珍珠,更是让群臣目不暇接。嬴啸看的大喜,当即拍板:“好,果然是稀世珍宝,此珠可有称号?”
“还没有,请陛下赐名。”
嬴啸也是无语,赐名,他最不愿意的就是赐名。不过实在是喜爱这颗巨大的珍珠,便也不推辞说到:“便叫他帝国之星吧,合了兴的意思,希望帝国兴旺辉煌。此珠便镶嵌到朕的冕冠之上,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帝国之星的存在。”
群臣心中也是嘀咕,这明显是私人收藏了吗。能见皇帝地有几个人?让所有人都知道,开玩笑,要是所有人都能见到皇帝,那国家不是乱了…………
而皇帝冕冠也不是时时都带在头上的,日常都戴的是简易的。只有祭祀或者大朝之时会带上这冕冠。而冕冠由冕板、冕旒、笄、、充耳等组成。以往的冕冠上是没有珍珠的,嬴啸这一下,倒是给冕冠加上了这么大一颗珍珠,只是显摆啊。
以后地皇帝要是没有这么大的珍珠在冕冠之上,都不好意思说是冕冠了。不过陛下心情好,谁也不会为这么个事情去扫了陛下的兴致。同时,华美的冕冠也是体现大秦强大的地方,但有外国使臣前来,见到嬴啸,一见必然大惊,嬴啸的冕冠之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珍珠璀璨生辉。
那是什么概念,只能说明大秦的富足强大,国家强大了,他们这些臣子面上也有光不是吗。再说。谁手上有这么巨大的珍珠而不献给陛下,那是他傻了,看嬴啸高兴地样子,这下太史慈地封赏是少不了。除非是收藏,要不然珍宝的意义就是换取地位财富。
在让人将这巨大地珍珠镶嵌到冕冠上,嬴啸对太史慈以及出征的将士大肆封赏一番,而后有开始忙碌了。百废俱兴,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驰道的修建。
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的统治就成了问题。最后只有大肆修建驰道。嬴啸准备有十年的时间。修建出一条贯穿全国所有郡府与军事要塞地驰道网。有了这样的驰道网,各个郡治的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到长安。
而一般地事情,完全由郡守处置,嬴啸的巡查人员与各州别驾都是监察人员。也能在一定意义上减少郡守们贪赃枉法的机会。
随着百姓生活的不断好转。税收也再度攀升。汉朝本就不歧视商人,而嬴啸秉承了这个原则,商业也开始了空前的繁荣。同时,扬州都传来好消息,在交州发现大量矿藏之后,扬州也发现了巨大的铜矿。或许现代的铜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铜却是国有资源之一,因为铜不但是制作铜器皿,更重要地是,铸钱,铸造这个时候的铜钱。
自后秦建立以来,半两钱的铸造一直很严格。铜钱的铜锡比例完全按照规定,重量也是半两一枚,足色足重。严禁的铸造工艺就让私人化铜器铸钱无利可图了。
私人融化铜器铸钱,是加入大量的锡与杂质。而这些东西一多。铜钱显得白。一眼就能看出来,即便重量差不多,色泽,形状就不一样了。诸侯混战的时代,私人铸钱成风,也导致了大量劣质铜钱的流通。严重的损害了国家经济。也导致了许多地方人们根本不使用铜钱,干脆用粮食布匹作为交换物。
在秦地统一战争中,半两钱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收买了不少人心。因为秦半两钱成色好,几乎没有仿制品,即使有假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让许多百姓自动使用了秦钱,这可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为强势的经济政策,因为百姓普遍使用秦铜钱。虽然在不断的铸造。还是导致了大秦地半两铜钱一直不大够用。
而现在大量铜矿的发现,国家不必在铜而发愁。可以铸造更多的半两钱流通于世。现在市面上的半两钱数量还远不够使用,荆州那边的官员都有想法将寺院中的铜佛像融了铸钱。
还好这个想法没有实现,要不然那些信徒必然不答应。对于现在的佛教,嬴啸虽然没有禁止传播,但是也给他们带上了一层紧箍咒。将其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先,对于佛教的教义,就作出了重大地修改。而现在地佛教,只在荆州一地传播,没有向外流传,要修改还是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现在佛教地领头人,慧能大和尚,根本就是嬴啸的应声虫,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不然就等死吧。
而教义的修改,也让佛教根本性的被扭曲了,现在的佛教初来中原大地,完全没有后世那么繁杂博大。只有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一些说法,比之后世的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等是简单的很了。
十二因缘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两重因果关系,称为三世两重因果。和因果业报密不可分,这个当即就被废除了。轮回之说彻底消失在中原佛教的教义之中,改成了君权天授论,也符合了嬴啸的统治意义。
其中规定,出家人在不是方外之人,因为皇帝陛下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