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3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公族,余子为公室,庶子为公行,赐给土地,作为食邑u远艿囊炷傅苷岳ū环馕公族大夫,儿子赵朔娶晋成公女儿为妻,6芊狻办赋抵族”使掌公行br >

早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就有了君弱卿强的趋势。

晋国是经历了以小宗武力取代大宗内乱稳定下来的。晋献公时晋国为了吸取之前公室相争的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举起了杀戮的屠刀和放逐的鞭子,任用异姓大臣进入权力核心。客观地说,最后瓜分晋国领土的赵、韩、魏三家都是春秋前期受封的卿大夫,对晋国的霸业和守成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长期推进了国家政权的运转。赵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摄取晋国政权的。

这里就有一个君主和臣工之间的关系难题。君主离不开臣工的辅助,而成为贤臣,辅佐君主成就大业就是多数臣工的人生目标。历史上有多少人梦寐成为赵盾那样大权在握、推行抱负的大臣。必须认识到的是,没有君主希望永远被置于受辅助的状态。中国古代君主从小就被灌输了天之骄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乾纲独断等思想。时间越往后推移,君主对天下视如己出的观念,对权力的渴望就越强。于是,君主和贤臣的权力矛盾就出现了。对君主来说,他和权臣、贤臣的斗争是理所应当的;而臣工们在辅佐君王之前,最好思考清楚君主是否需要这样的帮助。君臣关系可能是古代历史上最难处的人际关系了。弄不好就刀光剑影,让人唏嘘不已。

难判对错2

我们举两个历史上的例子。乾隆朝的和|是个弄权的大贪官,乾隆本人多少也知道和的所作所为。但和|做到一点,那就是他弄权是自我约束的,对乾隆的权威是时刻维护的。当时的天下可能没有人比和更照顾到乾隆的情绪,维护乾隆的权力了。乾隆本人始终大权独揽,没有任何受威胁的感觉。所以乾隆对和|始终宠爱。诸葛亮可能是古代读书人入仕时衳碌淖畲蟮目模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是难以否定的权臣,国家事无大秀决于诸葛亮府上。好在刘禅是个傻子a蛘呤窃谧吧担,蜀汉君臣才没有爆发权力冲突。在三国实義员戎校蜀汉的羇孔畋∪酰最经不起权利冲突,因此更需要君臣顾全大局。诸葛亮固然可敬,但切不可成为为臣的学习榜样。如果让乾峦诸葛亮成为搭档,国家不出现权力冲突才怪。君臣的权力冲突没有对错可言。君臣各有道理,关键是顾全大局,寻找权力的平衡点6史上相对最和谐的君臣状态当属制度成熟的明朝s行巳さ亩琳呖梢苑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里面对君臣关系有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论断br >

在某种意义上,晋灵公夷皋和赵盾的权力冲突,也不能用对错来评断。

晋景公时,四朝元老赵盾逝世,享年约5o多岁。晋国给赵盾谥号宣孟。

晋景公也对赵家的庞大力量忧心忡忡。他成功地利用朝臣矛盾几乎灭亡了赵氏之族。 15年后,赵家的遗腹子赵武在赵家残余势力和其他公卿大家的支持下重新让赵家参政执政。我国戏剧史上有两个名剧闹朝击犬和赵氏孤儿,说的就是赵家势力在晋国的沉浮。人们在感叹赵家传奇经历的同时,很少想到晋国分裂的种子正在这段时期萌芽、成长。以后,异姓大臣的势力在晋国日渐强大。晋厉公为了扭转这个局势,加强公室,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大臣,但他自己却被自危的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杀死。晋国君弱臣强的局面成了不可逆转的定局。晋昭公以后,晋国形成了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国家内政开始因为六卿之间的争权夺利而激烈动荡。

吴国的季札出使晋国的时候就敏锐意识到“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赵、韩、魏”的必然结局。春秋后期,六卿采取屠杀公族,细分国君直接控制的土地,进一步削弱公室,“晋益弱,六卿皆大”。六卿之间也展开了残酷的斗争。公元前457年,智、赵、韩、魏四家攻灭并分占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晋出公怒了,公卿大夫竟然背着国君私分土地。他计划联合齐、鲁讨伐四卿。结果四卿反过来进攻晋出公。晋出公兵败,逃往齐国,结果死在了路上。人们不禁感叹:天道真的是变了。赵、韩、魏又联合灭亡了智氏,瓜分土地。晋幽公时期,晋国国君害怕三位大夫的力量,反过来朝拜韩、赵、魏三大夫。公元前4o3年,周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一个级大国以解体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晋国就是没有处理好权力悖论而走向解体的反面典型。

握剑在手1

春秋时有一位刺客成就了一场政变,而这场政变也成就了这位刺客,让他成为刺客的千古代表和效仿的楷模。这场政变就是吴国公子光动的推翻吴王僚的政变,这位刺客就是专诸。

公元前514年冬天,远在郢都的楚平王的死讯在吴国都姑苏掀起了轩然大波。

吴国觊觎楚国的国际地位和领土财富已经很久了。无奈从各方面来看,吴国和楚国都类似于小蛇与大象。尽管吴国是一条灵活多变、富有进取精神的小蛇,依然熬不过楚国的正面打击。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吴国骚扰楚国的边境地区、蚕食楚国的附庸小国,胜多败少,还没有在实质上改变两国的实力对比。吴国需要的是一次能够置楚国于死地的机会。楚平王的死讯传来后,公子光坚持认为吴国等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鼓吹吴国趁楚国国丧的混乱时期出兵伐楚。吴王僚表示赞同。伐楚一事就此拍板。

第二年春天,吴国的精锐部队在姑苏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吴王僚的两个弟弟盖余、属庸担任伐楚主帅,将军锋指向楚国的潜城。吴王僚率领百官亲自到城门给两位弟弟送行。当时正是江南的春天,小草已经萌芽,林木已经复苏,花蕾等待绽放的时候。大军出征时,整个姑苏都沐浴在初春阳光的照耀下和群情激昂的氛围中。将士们6续出,大群百姓围观送行,有热烈欢呼的,有恋恋不舍的,也有父母祝福儿子、妻儿挥别丈夫和父亲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