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49 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杨秀清微微一怔,他从没见过萧朝贵这么顶撞他的,从前不论是什么时候,萧朝贵总是很听他杨秀清的主意,怎么今日会变得如此正愣神间,萧云贵已经拂袖而去,望着晃动的帐帘,杨秀清的脸色慢慢阴沉了下来。

走出大帐后,萧云贵深吸了一口气,不远处洪韵儿抱着双手站在杏黄大旗下望着他发笑。萧云贵面色不豫的走上前问道:“你笑什么”

洪韵儿还是面带笑意的道:“适才李开芳出来说东王又提起要西殿兵马杀戮旗人之事了,似乎你心有不愿,所以东王留你下来单独议事。怎么他还是非要你动手不可么”

萧云贵阴沉着脸点点头道:“是啊,难道真要以杀止杀才算是对的么”

洪韵儿缓缓摇头道:“世间之事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就好像秦皇一统六合,对当年六国百姓来说,他是杀人无算的暴君,但对中华后世来说,他当时所做的又似乎是大势所趋。非常时期用非常法,对错并不能以一时而论。”

萧云贵疑惑的道:“难道你是支持杀人的去杀那些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

洪韵儿轻咬红唇道:“旗人现下享受着比汉人和其他族人没有的特权,比如清朝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又比如满清官制中的官员有官缺,分为满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原则上官缺由本族人担任,实际却是满缺不能任汉人,汉缺则旗人当然可以担任。八旗入关之后,圈占土地、强迫汉人为奴、八旗子弟无需纳粮还可由朝廷养活,说白了天下旗人都是汉人供养。清末满人翘楚端方说,汉人无不纳税,旗人则以兵之名额,坐领饷糈,有分利之人,而无生利之人,便是此种真实写照。甚至旗人犯罪比汉人都有特殊法令,如此种种便是满清旗人所特有的权力。”

“旗人生来便能有旗籍,便能享有种种特权,马克思曾经说过,咳咳,或许这会儿还没说,但总之是说过,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他是所在群体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所在的群体有罪,也许你没做过什么,但是你就有罪,事实就是如此,你无法改变,大抵这就是后世我们曾今听说过的出身很好。”洪韵儿轻声续道:“那些老弱妇孺在你我看来确实没什么罪,但在太平军看来,他们是旗人,是特权阶级,是吃百姓血肉的人,所以他们现在只能死。或许有一天,旗人能放弃特权,和其他族人百姓一样的时候,太平军才会放下手中的刀。说白了现下我们要剥夺的是他们的特权,他们是旗人一定不会甘心失掉的利益,无论到哪里,他们都将会是太平天国的敌人,所以是他们旗人的身份害死了他们自己,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洪韵儿的嘴炮一开就滔滔不绝,但萧云贵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杨秀清刚才话中的含义,或许是他所知有限,分析的没有洪韵儿这么透彻,但杨秀清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向来大权利益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的惨烈局面,除非利益分配平衡之后,杀戮才会停止,这就是人的天性,说白了这场杀戮和什么族人大义其实无关,仅仅是因为利益。

萧云贵沉吟半晌才道:“那我们怎么办还要按杨秀清的意思去办么”

洪韵儿皱眉道:“看你的样子适才定是顶撞了杨秀清,待会儿要是杨秀清再有将令来,可千万不能违抗了,真惹怒了他,天父下凡那可就糟了。”

话音才落,便有东殿参护从帐内转出来,手持东王令旗,翻身上马往城内疾驰而去,边跑边喊道:“午时三刻湘江岸边祭旗出队,东殿大小将士杀清妖祭旗啦”

东王的将令分驰各处,很快整个妙高峰的西殿将士都知道了,杨秀清号令由东殿将士在湘江边斩杀旗人祭旗出征,萧云贵暗暗松了口气,有些不明白杨秀清为何会改了主意,由他东殿人马亲自动手,不会是杨秀清他另有什么谋算吧。

正惴惴不安的想着时,只见杨秀清走出大帐,数十名东殿参护急忙牵马跟上。

萧云贵只得硬着头皮迎了上去,洪韵儿也急忙跟上想听听说些什么。

到了近前,杨秀清已经翻身上马,萧云贵有些不好意思的上前抱拳道:“四兄,我”

话才出口,杨秀清便冷着脸,一扬马鞭打断道:“出队在即,本王不想空费时辰说些废话,你马上召集人马,准备到湘江岸边,准备随大军祭旗出征”说罢也是一催马匹头也不回的带着人马去了。

萧云贵面面相觑的望着洪韵儿,这四眼妹却摸着娇俏的下巴,若有所思的喃喃低声说道:“这杨秀清向来是说一不二、直来直去的,怎么今日会改主意难道他是个外冷内热之人还顾念萧朝贵和他的兄弟情分不对啊,在郴州的时候,看起来最想杀你的便是他啊,真是想不通。”

萧云贵暗暗一笑,他怕洪韵儿担心,所以还没和洪韵儿说起杨秀清其实想要除去的原本是她,现下也不是说话的时候,呵呵一笑道:“想不通就暂时别想了,咱们先整理人马准备出队吧。”

杀戮终于开始,在旗人们被栓成一串串的迁到湘江边上的时候,他们似乎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震天的惨嚎和哭喊声令人不忍耳闻。

湘江被染了个殷红,江内密密麻麻的尸体顺江流下,让人不忍多看。但太平军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呐喊之声来,萧云贵觉得这喊声是那么的刺耳,但他无力改变什么,原来自己走上的这条不归血路上,除了自己人的鲜血之外,还有敌人的鲜血,也还会有很多无辜人的鲜血。他渐渐明白了过来,不流血的变革那是痴人说梦,在这场变革之中,每个人都需要忍受变革带来的阵痛,为了迎来心中的天国,这种付出值得吗不值得吗队伍已经行出很远,萧云贵在马背上还在想着这个问题,洪韵儿没有随军出征,所以没人和他分说,他只能自己想着。

从长沙通往湘潭县县城的驿道有三条,从西面走塔岭、马坡里、杉树巷到湘潭瞻岳门为一条;从湖头岭入湘潭北门拱极门是一条;从后坊坪入湘潭东门熙春门是一条。

走西面需要渡过湘江,萧云贵并不考虑这条路线,全军八千余人分为三路,萧云贵统领吉文元、朱锡能二将并三千余人走湖头领,攻打北门;林凤祥、林启容领兵两千五百余人走东面,准备攻打湘潭城东;李开芳、李以文领兵两千五百余人为后队策应。

湘潭的清军守将乃是先前败阵的邓绍良,井塘村一战,邓绍良部清军折损惨重,只余四百余人。退守湘潭后,邓绍良只得重新招募新兵,号召湘潭地方官吏、豪绅捐饷、兴办团练助守,几番辛苦,新招募的兵丁加上湘潭原有官军,也只拉起一支一千余人的队伍,加上他所部老兵四百余人,共有清军一千五百多人。

多日来,郴州太平军浩浩荡荡的往长沙开进,邓绍良都在城中战战兢兢的,只怕太平军忽然掉头来打湘潭,以他手中的兵力是万万敌不过太平军的。好在太平军急于赶路,并未来犯,让邓绍良大大的缓了口气。

近日收到消息,衡州官军大队前锋张国梁部已经到了醴陵。邓绍良出身绿营军旅,本来很看不起张国梁这个出身天地会的贼将。张国梁,初名嘉祥,字殿臣,广东高要人。曾在广西贵县参加天地会起事,曾和罗大纲并肩作战,活动于横州、灵山、钦州、宾州等地。甚至一度流窜越南与清军周旋,清道光二十九年,张国梁归返镇南关,受清军广西按察使劳崇光招抚,最终归降清军。其后张国梁归录向荣帐下为守备之职,一直跟随向荣剿匪,他熟悉贼匪作战风格,手段毒辣,最是凶悍,靠着屠杀昔日的战友,张国梁已经升任参将一职。

邓绍良素来鄙视张国梁为人,也看不起张国梁出身贼寇,更看不起张国梁所部清军沿途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却忘了他邓绍良的部下也经常这么干。但此时火烧眉毛,邓绍良只得派人联络张国梁,希望张国梁部能向湘潭靠拢。

邓绍良的信使才走半天,他便收到长沙太平军出队的消息。邓绍良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平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只得调集兵力准备守城,同时接连派出八名信使向张国梁求援。

这天一大早,清晨的薄雾中,邓绍良没有等到醴陵来的援军,却看到城北湖头领上竖起的太平天国杏黄大旗

第一百一十五章出城别走

初冬清早的天气非常寒凉,在湖头岭扎下营寨的太平军一大早起来,发现枯黄的野草上已经满是一层层薄薄的秋霜。提供不远处的湘潭城被浓浓的雾气笼罩,只能隐约看到城墙的轮廓。

早饭很丰盛,每个太平圣兵分到了一碗肉汤,一些干菜和肉脯,大米面饭管够。苏冀默默的坐在地上吃着饭食,看着周身二十几个少年说道:“吃饱点,待会儿打起来才有气力”

苏冀跟随李以文征战长沙之后,和其他参加过长沙之役的太平军兵士一样,得到了官升三级的奖励,从一个尾牌升到了童子兵两司马之职,管着手下二十三个童子兵。面前这些少年都是在长沙新近投军的,最大的年纪不过十七岁,最小的只有十四岁,都是浏阳人,他们在清军劫掠浏阳时失去了父母,最后是太平军收纳了他们。

十几天的训练下来,苏冀不知道自己能交会他们多少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入伍才一个月的新兵,但他经历过几次实战,杀过八个清军,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太平军将士了。

号角战鼓声响起,整队的号令旗竖起,苏冀大声吆喝着让众童子兵列队。童子兵们倒极为听命,很快便列成四排队列,在冷风中站得笔直。他们头上裹着红巾,身上是穿着新发的棉袄,外面罩着成年太平军的大号号衣,个头稍小的看起来很是滑稽,一般的灰布棉裤,脚下蹬着草鞋,双脚都冻得有些乌青。

他们的一身行头都是出发前新领到的军服,军中得了西王号令,所有冬衣号衣优先供应童子兵和新兵,原因很简单,很多新兵入伍时差不多都是衣不蔽体的。军中的老长毛也没多少怨言,他们还是穿着原来破旧的号衣,但他们发到的武器却是最好的,特别是火器,差不多都集中在了老长毛的手中。

童子兵手中多是一些杂乱的兵器,甚至还有人扛着竹枪,只有苏冀腰间挎着一柄钢刀,算是像样一点的武器了。要苏冀来说,他宁可去成年太平军队中做一个小小尾牌,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领着一群童子兵,因为他从没指挥过别人,感觉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他可不想一战下来,不见了谁,又谁的手没了,谁又战死了。但李以文非让他做这个童子兵的两司马,说他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带兵的,总要有担当才能成长的快些。

卒长旗高举起来,苏冀领着他这一队童兵居于阵位,站在湖头岭上,只见数千名太平军已经列队完毕,从岭上望下去,不大的湖头岭山脚密密麻麻的都是红头巾的太平军。跟着只听三声号炮响过,太平军前沿的炮队开始向湘潭城外围清军据点发炮,数队太平军在旗帜的引导下,开始往城外清军险要之地的营垒移动过去。

邓绍良这个老狐狸依托城外民房、险要之地设立了不少清军据点、营垒,防止太平军直接攻打城墙,同时设在城头的清军十余门劈山炮却可以轰击到这些据点、营垒的前沿,给太平军重大杀伤。劈山炮在明朝时就有了,名字叫做“千子雷炮”,主要是发射散弹,散弹一般为铅制,在作战时主要是轰击密集的士兵,湘潭城内邓绍良共有十二门四百斤劈山炮,都被他布置在城北,打算太平军密集冲城时,多杀伤太平军士卒。

太平军这边萧云贵这次从长沙带来了不少火炮,主要有二十门五百斤的劈山炮,八门八百斤大炮,和两门千斤大将军铁炮,都是长沙城墙上拆下来的清军铁炮,为此西殿专门成立了一个五百人的炮队。开始进攻前,太平军的火炮开始轰击,声响好似炸雷,声震四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