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双方都没了剑,鹿岛明雪更是
一声罄响,表示比武结束。
再看天下第一,他张开了眼睛,评点道:“真宫寺小姐,你真是太让人失望了,你虽武功不错,但,打斗的时候,却半点也不用脑子。你挑飞对手的剑,最该做的,不是追打,而是后退一步,因为你的对手,临战的真打经验不足,遇到这样的事,给她时间,她一定会精神起伏,波动不一,到时,你再行步步紧逼,就可以把她打败,运气好,甚至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她自己主动投降,认输。可是你没有,你追打,发动快速技,这就没给对方,害怕的时间。要知道,一个人,害怕也是需要时间的。你不给对方害怕的时间,把对方完全当成了新人,不会武的人,这就给对方身体反应,抓住机会,把你的剑给夺了”
真宫寺九月和鹿岛明雪一战,打得是没错的,但,她的预算,不足。
在搅飞了鹿岛明雪的剑后,她最该的,是缓一缓,让对方恐惧,害怕,然后再进攻,会很好。可是,她太过于受到实打的训练,注重实际,一经得手,就不让人。
她的这种不让人,却起到了逼虎跳墙的效果,反作用。
被鹿岛明雪临机生变,以活心流的奥义,夺下了她的剑。几可说是,反败为胜。
真宫寺九月一时间,羞愧无比。
另一边,天下第一又对鹿岛明雪道:“临机快,反应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下对方的剑,很好,很不错。可是,你既然夺剑在手,为什么不利用对方的剑,立刻的发动反击活心流,果然是活人剑,反败为胜后,却不抓住机会,不进行反击,你没有争胜必杀的心,此局,本该是你胜利,但你主动的这么一停,本座判定,此为平局,你可有异议”
鹿岛明雪也是后悔,承认道:“天下第一评论公道,明雪承认平局”
真宫寺九月道:“九月承认平局”
“很好,事后,你二人可以再行一战,不过,此次,就算了”
一挥手,天下第一回去了,第一天的比武大会,就此结束。
没错,考虑到参赛的人,实是不多,又是开幕,所以今日,只打一场。
打一场,是必然的,比武大会奉行的是公平的比武。讲的就是一个公平。什么是公平就是大家出手,比武,没有意外,别的因素的种种干扰。如果两人比武的同时,还有别人,在别的台上,比武,这就会有一种影响的问题。一方被另一方影响,发挥不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在武林界,是很正常的。想要解决,就要这样。让每一场的比武,都是单独进行。比如说在鹿岛明雪和真宫寺九月比武时,别的地方,就没有人动手,比武。全部的注意力,可以只投入到她们两个人的身上。比武结束后,又会小心的分开。不会造成太大的,和对别人的影响。还给予时间,让人们自己讨论,研究。
这样,就可以对武道,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因为武者的心态,是高高在上的,是高傲的。
如果你不这样做,万一让他们,那些武者,意识到自己被小觑了,小瞧了,被看成了打把式的,他们是会走人的。就好比今用大师的作品,书剑恩仇录里,搞的那个,天下第一掌门人大会,最后有两个武林高手,觉得自己被朝庭,小瞧了,当成了耍猴的,一怒之下,两人拂袖而去。这就是一种,武人的风骨。不为其折腰。
第一场比武,水平不是很高。
但这只是一个说法,不是很高,指的是鹿岛明雪和真宫寺九月,相比刘郁,和郭行烈,那真不是很高。最尖端的高手,是瞧不上这样的比武的。可是,这些人,又能有多少
大多数人,很多,他们,还是瞧得起这场比武的。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其中,就有鹿岛明雪,和真宫寺九月。
两女就学到了很多,很多。
真宫寺九月学到了,在战斗中,不仅要打,还要动脑。虽然说,动手的时候,大脑最好处在一片空明,可是,那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说法,你该有最好的判断,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也就是出手的格局,大气。就好像带兵打仗,不会的,只能带著自己的兵,打自己理解范围内的战争,但高明的,却可以把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无不利用在于其内。
真宫寺九月的心理上,的确是差了很多,在思虑上,不够周全。
同样的,鹿岛明雪也有错误,她在抓住战机之后,犹豫了,手软了。
这种错误,是致命的。
假若,她夺刀之后,飞快的反击,一定会取得胜利,但她自己也被自己的成果给吓住了,懵住了,错失良机。以至于,本来反败为胜的一场比武,却是一个平局的下场。不能说是她的悲哀。因为,从这场比武,可以看出,她,其实是在真宫寺九月之下的,实力上,还略有不及的。这次错失机会,今后,她就难以再度利用这样的机会了。机会就是这样,机不可失,失,就不再来了。
同时,天下第一的点评,也让相当一部分人,更加的,认可了,刘郁,是天下第一。
第七百八十二章 :东瀛最强
天下第一,那就是天下第一啊指剑碎星河
很快,到了第二天,第二天的比武,抽出选号来,是东瀛武术家,拳道神蓝染明,和同样的东瀛大家,朝比奈兹。
朝比奈兹曾经败在过宇野阿比古的手上,对宇野阿比古,是恨之入骨。
不过,在他的设计中,利用刘郁,把宇野阿比古杀死之后,让他得全了御三千宝典。
拥有了御三千宝典,他得到了大夏古代的两部最强的功法,分别是,道心静气,和养心正气。这道心静气,是一种静而生霸的绝世武学,这门功夫,十分的威凌霸道,取自极静求极动的奥义。可以在静到极处,突然,迸发出无上的伟力。将敌人一举,摧枯拉朽的击败。
另一门是养心正气,可以养心舒意,开胸扩气,使身体的承受力,恢复力,保养力,自愈力,都无上的强劲,强大。
如果把这门功夫修好,无论是战力,耐力,都会是出类拔萃的。
十年,十年,十年。
花费了十年。
是的,十年。
此时的朝比奈兹,武功,武学,武道,已经是跳跃行的飞升一步。强大无比。
过去,要问东瀛武林界,谁是至霸最强,那一定是蓝染明。拳道神嘛。
空手道的第一大拿,第一no1。没有之一。
他就强成这个样子。
连毒岛龙之华都要仰望的一位,这么样的存在。
可是,现在,朝比奈兹,已经勇于,敢于,向他挑战了。
当然,武林界下方,也有人介意,觉得怎么是两个东瀛高手的较量,是不是一种规则保护。不过大家都没有说什么。毕竟,比武双方没说话,就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选的,选出的号,都是正规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的确是有一些偶然,和巧合,可这绝不是作弊得出来的。再者说了,真正的强者,就要有面对作弊产物的心胸。何况这里的底线,是这样的强大。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什么可以打破底线就是,比武方,让一个武者,进行车轮战。这是最忌讳的。
只要不是如此,那,一切都可以接受。
你怕其中的哪个人吗
如果怕,那就不要来比武。
如果不怕,你又介意,和谁打,和谁动手吗
反正,最后,第一名,只能是一个,不是么。
在这样的条件下,无敌心态的蓝染明,和最近,自信心狂暴的朝比奈兹,站了出来。
两人都是自信十足。
“听说,兹君你,最近,武功大进啊”
“不错,所以,京介君,请不要小觑我,拿出全部的实力和我战吧,不然,你会输不。即使是拿出了你全部的实力,你也有可能会输因为,现在的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现在的我,实力,十分的强大,我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打败一切。包括你”
“包括我好大的信心,是怎样的实力,可以给你这么大的信心好那就让我看看。朝比奈君,我们是比兵器呢,还是比拳脚”
在比武大会上,比武,有条件的。
那就是,选择,比拳脚,还是比兵器。
选择,打胜负,还是打生死。
这就是选择。
虽然,感觉,很残酷。
但是,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不是么。
朝比奈兹哪里会不明白,这是蓝染明试探自己的底子。是要看看自己的功夫,是怎样的一种进步。到底,是因为兵器功夫的进步,还是在拳脚上的进步。因为有的人,的确是学了新的武功,而导致的进步。这样的进步,其实,不算进步,只是弥补了自己的一项短板罢了。
拳道神蓝染明,与人动手,自然,是要动拳脚。哪有人和比兵器的意思。
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要逼,朝比奈兹,不要动兵器。当然,他要硬动兵器,也不是不可以,双方仍然是有的打,了不起,他蓝染明,把拳套戴起来就是了。不要以为比拳脚,就是赤手空拳,没那回事。现代的发展,武林界,动用拳脚的,也可以为自己配上铁尖鞋,和护拳套等东西。这些,是一样,强大的。是可以用来,同那些提抡兵器的人,一并抗争的。双方在一起,绝对是有的打。
“赤手空拳,一搏生死吧”朝比奈兹提出了条件。
他表示,可以和蓝染明,空手较量。
但是,他要求,打生死。
好胆略,好豪情。
果然是豪情高万丈。
比武大会,只有生死决,才会需要生死薄。正常的比武,是不用生死薄的。不签生死薄,就是说,打胜负,不是打生死。打胜负,输了,感觉自己不行了,只要喊出我认输,或是离开比武台,就可以。又或者,是不反抗,双手摊开,高高上举。当然,这个动作,是十分具有污辱行的。只要有一丁点的骨气,一个武者,哪怕是口中喊出我认输,也不会高举双手,做出投降状。
可是,只要签了文书,在生死薄上签下了名字,就是打生死。
在台上,输者,没有投降的资格,哪怕是投降了,喊出来了,高举双手,对方,仍是可以选择,将之斩杀。这便是,打生死,不打输赢。一般来说,没有生死大仇,没有必要的原因,不会在比武的这种行质下,说出要打生死。可是,朝比奈兹,却喊了。
因为,他觉得,他稳赢。
一个必胜的,稳赢的,当然不会在意生死,或是胜负。
不过考虑到,自己的武功大进,却需要别人的认可,就需要一只用来儆猴的鸡。
在朝比奈兹的眼里,这个拳道神,就是鸡,是他要用来,儆猴的鸡。
今天,你是鸡
杀气,豪情,肆无忌惮的张扬出来指剑碎星河。这也是武功大进的一个弊端。
蓝染明看出来了。
行情大变,看来,他是真的,武功大进了。不过,也因此,他的心理不稳,也好,就让我把他打打,让世人知道,我蓝染明,不,是我空手道,才是天下武道的正统
蓝染明哼了一声,拿出笔。笔,是毛笔。
出于一种恶趣味,举办方选择的笔,是毛笔。也就是说,只要是东方人,只要是大夏人,或是东瀛人,或多,或少,都是可以写上两笔的。在东瀛,不好说,但大夏,至少啊,是大夏,小学生,都用过描红本,都练过一点字。练的好不好,不去说,至少练过。写的好不好,不说,至少,拿著毛笔,是会写的。而这样的写,显然,也是以大夏汉体字为主。
你一个,啊,假如是西方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有点抓瞎。你说我是用毛笔好,还是不用毛笔好。我写名字,是用毛笔,笨拙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