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楚君凡闻言,眉头一皱。 他哪里会做什么诗啊
只是此刻楚皇既已这么说,他又那里能说出一个“不”字来。
“敢为陛下,可有命题”楚君凡闻道。这本就是普通文会作诗的规矩,若不然,大家都事前预备好一首诗,在此时拿出来,不同作品很难同时比较。
心想最好没有标题,所幸前世读书时记得的诗词还有那么几首,一会随意挑一首应付一下算了。
“如今适逢四月,春日渐浓,汝等可以春天成绩,或以春天的现象为题亦可。”楚皇定下了标题。
春天楚君凡正好想到了一首诗。乃是前世盛唐贺知章的七言绝句,咏柳。
楚君凡装作思索一番,然后启齿说道:“让小臣须臾之间即兴作诗倒是有所偏难了,不过小臣昔日在临城之时,目击早春二月,柳芽新发有感,曾做了一首咏柳,请陛下赏鉴”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楚君凡渐渐的一句一句将此诗背诵而出,一首诗完,立刻成了场间众人的中心。
“好”
“妙”
.......
场间赞赏的声响不绝于耳,连楚皇也悄然颔首。
这首诗其实算不得什么绝世大作,也没有什么深入涵义,只是巧思而已,生动得描写出了早春二月,柳枝新发,春枝低垂的那种美丽姿态。更让人称绝的是,诗中最后将春风比作剪刀,这是先人所不曾想到的。
东吴的使节闵子建听到这首诗也眼前一亮。
但这首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场间的赞赏一半出自礼节,一半出自内心。无论如何这首诗是场间的第一首诗,而且连楚皇都颔首的,谁敢说不好而且这首诗的确有独到之处。
“昔日殿中宾客,无论老幼官爵,众位可以畅所欲言,只需诗做的好,朕都会重重有赏”楚皇说道。
虽然楚皇是这么说的,但场中一些真正有身份的人,像内阁学士,六部尚书是相对不会在这时分出来插一腿的,由于昔日这种场合,分明是楚皇对年轻人的考究罢了。
楚君凡曾经开了好头,当下少不得有不少有心的人出来将本人的诗作奉上。
什么“最是一年春益处,绝胜烟柳满京都。”这是裸的马屁。
什么“三月三日天气新,京都水边多丽人。”这写得是春游。
种种不一。
即使以楚君凡这种非专业的目光,也能看出都是一些伟大之作。
倒是有个叫做长孙尘的年轻人做得一首不错的诗,引得场间一些人的称赞。
看起来楚国人作诗的水准也只是普通啊,楚君凡想到。
细心思索一番,这道理也很好了解。
诗词之类的东西,其实也只是天下间百年之内方才兴起的,并不像前世那样,阅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唐朝有一个大的巅峰。
说起来,汉武帝“独尊儒术”也只在一百多年前而已,而在之前的夏朝,儒生的地位很是低下。
虽然说先古之前也有诗词,留下些“蒹葭苍惨白露为霜”之类的句子,但那些与如今的诗词也大有不同之处。
楚皇和皇后稳坐高台,少有言语,听着下面各位才子公子所做的诗词,只是随意的勉励两句罢了。
诗词这东西,真正靠的是才情,不是人想做就能做出来了。
大约十几首诗词当时,便少有人出列现诗。
突然,东吴使节闵子建出列说道。
“外臣素以为楚国文坛人才辈出,如今细心瞧来,果真让外臣大吃一惊。”当今三国的形势,明眼人都知道战乱将起,当然说不上是敌对不和之邦,甚至边境之地从来鲜有真正的战争。
所以闵子建的此话,虽然语气很是普通,但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外面暗含对楚国士子的讥讽之意。当下有不少年轻的士子面色胀得通红。
“昔日恰逢贵国皇后寿辰,群臣吟诗以贺,外臣一时有感,文思泉涌,也有兴做上几首诗。”
“只是昔日这么好的日子,但是作诗而没有赌斗之彩,却是少了点兴趣。”
听到这里,大部分人都明白了闵子建意欲何为。
“哦你想怎样个比法”楚皇照旧淡淡的说道,仿佛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闵子建听到楚皇的问话,持续说道:“外臣只要一人,当然不敢一人应战楚国文武。只是外臣自诩作诗颇有天赋,昔日开心,说不定能一口吻做下十几首诗词,因此只想要应战一位贵国士子,至于比斗的结果,就以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比较吧。”
“至于赌注,就以宣德四年楚国侵占我东吴的七座城池做赌吧”
闵子建决计十足的说道,此番话后,场中又是一片喧哗。
这人居然如此嚣张在楚国文武之前发起应战不说,居然妄想赢回昔日楚国将士浴血奋战所博得的城池
很多年轻的大人、士子们恨不得立马跳起来承受应战,然后成功之后,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对方这是痴心妄想
只是想想对方话语里的意思,居然能一口吻做出十几首诗词,再想想本人,一首诗都做的困难无比,假设出名承受应战,那一定是自取其辱当下一个个却只能默不作声,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口将那个心爱的东吴使节吃掉。
楚君凡这才明白,难怪昔日北齐和四方城的使者都是武力值非常高的耶律苍狼和敖青青,而东吴的使节却是一位文人。
看起来对方不断是在等这样的时机啊昔日闵子建以诗约战的成败和赌注大小不说,单说昔日对方使节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敢于这样的发出应战,而假设楚国又不敢承受应战的话,这对楚国本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欺侮
正在此时,闵子建又说了一句话:“若是楚国为难的话,楚国可以同时派出三个人与我斗诗,我情愿以一斗三楚国不会不敢吧”
“这简直太嚣张了”
“这是对我楚国士子的欺侮”
......
几位性情急了点的臣子曾经末尾破口大骂了,对方这是裸的打脸啊
以一挑三
“朕承受你的赌注”
楚皇当然也知道昔日闵子建的应战,楚国真实不好拒绝。斗诗的成败不说,当年那七座城池虽然说打上去死了不少人,但让出来之后,便可以再夺回来。关键是昔日斗诗的人选,真实是不好选择啊他没听说楚国近些年出了那些了不起的诗才,可以跟早有预备而来的闵子建斗诗
若是真像闵子建那样说的,楚国派出三个人同时应战,倒是说不定可以成功,但这样对楚国来说也太耻辱了
一位半百了头的内阁学士站了起来,对楚皇说道:“陛下,让老臣应战吧”
正是内阁中排名第三的张大学士
楚皇看着自告奋勇的张大学士,昔年也是才思矫捷擅长作诗之人,只是如今张大学士年岁亦老,才思恐怕也不如早年。
他挺身应战,有以大欺小之嫌不说,若再失败,让大学士的颜面折损,这真实是太冤枉他了
罢了,大不了直接认输楚皇想到。
“张大学士,这是小辈的事情,你还是旁观吧”
年轻一辈中,当以长孙晟的大儿子文采风流,出类拔萃
楚皇看了过去,正看到长孙尘做在地位上,两只手不自然的握紧松开,再紧握,再松开。
楚皇略一猜想便知道是怎样回事。昔日若只是一人一首诗,也许长孙尘一定会自告奋勇,此刻闵子建所言都快诗,当真是难以应付之极,普通人若不做些预备,恐难应付。
正在楚皇纠结之时,一个年轻的大人,站了起来,启齿说道:“陛下,我有一人引荐”
第六十六章 皇后寿辰之赛诗
第六十六章皇后寿辰之赛诗
楚皇闻言心喜,连忙开口说道:“狄爱卿,你欲举荐何人,快快道来”
楚君凡看着站出来的那个年轻人,似乎在哪里见过。猛然想起,上次他参加朝会,站在自己旁边的那人可不正是他么
该位大人正是狄光远,昔日就是他站在楚君凡旁边,对楚君凡当然朝堂之上竟然公然偷偷睡觉的行为十分鄙夷。
“启禀陛下,下臣要推荐的不是旁人,正是北疆总督楚天伦的三儿子楚君凡”
“哦你为何举荐他莫非因为他之前的一首诗,便认为他才思敏捷,可做快诗”楚皇问道。
老实说之前楚君凡做的那首“咏柳诗”是不错,但很有可能是以前做的现成的,而只是今日拿来用而已。
楚皇并不以为楚君凡是作诗的天才。
楚君凡也觉得奇怪,他没想到此时忽然冒出来个人推荐自己去跟闵子建斗诗
“我推荐楚君凡,是因为上次我曾无意中听到他还做了另一首诗词”狄光远说道。
楚君凡更是纳闷,自己什么时候做诗了
“这一首诗,比之前的那首咏柳优秀多了。我将之背诵出来,想必陛下及诸位文武大臣对楚君凡的诗才也会有新的印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如果说咏柳是些小巧心思的话,那临江仙更像是一个经历世事的老人临死前对人生的感悟,似黄钟大吕,真通人心。
场中安静了几个弹指的功夫声,再次喧闹起来
“此诗当真是精妙绝伦啊”
“诗中有意无意中透出的对人生的感悟,与老夫有时的遐思颇为相合啊”
“妙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我更喜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句”
.......
一个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此时却是红光满面,激动不已,仿佛这首诗词是他们自己写的。至于那些年轻人,也不禁被这首临江仙里面所蕴含出的人生态度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