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军开拔前,江采萍率多次见报、在瑞金名声日响的红鹰突击队参加了战前动员大会。动员会上彭德怀作了战前动员报告,接着工农剧社蓝衫团演出了活报剧位置在前线。
蓝衫团的同志年轻,可爱,每人一袭蓝衫,三角形的上襟里红外白,登台时翻出红的代表革命人物,翻出白的代表反动人物。表演时内容明确,人也可以代表机器车马等事物,能以种种组合和动作象征各种情况,所以叫“活报剧”。这种戏剧形式是从苏联学来的,在苏区各地非常盛行。
江采萍和蓝衫团学校的校长李伯钊熟悉,正好前几天碰了面。李伯钊早就闻听了红鹰突击队的大名,特意邀请她们参加这个战前动员会。江采萍非常乐意,因为她从实践中现,这种文艺演出的宣传功效是强大的。江采萍去赣州当交通员之前部队虽然也重视宣传工作,但一般只有各军团自己的宣传小组,还没有这样正规的文艺团体。这次重回瑞金,她承认苏区戏剧运动进入了广泛展的时刻,这是那个追马丽追得极紧的红色中华报记者万文在文章里下的结论。
突击队这段时间每到一处扩红、征粮,都有演出。节目是现成的,如青秧的软功表演,周春霞的采茶戏,刘观音的鼓与青秧的舞相结合的“鼓舞”。这些节目已演过不止三十回,所以江采萍不担心献丑。
不出所料,当晚红鹰突击队的节目赢得了一片喝彩,战士们连声欢呼,青秧只好返场表演了轻易不出手的“飞刀削果”。
这飞刀削果看似轻松,其实极危险。刘观音伸直的右手托着一个小小的橘子,几米开外的青秧必须在三招内用飞刀把果子拦腰削断。当青秧在台上宣布这几个要点时,台下的战士们轰动了。她真将橘子削断后,有几个年轻战士冲上台,将一身劲装打扮、头塞在军帽中、看上去崽俚一般的青秧高高抛起。台下掌声如雷,台上的青秧兴奋得出一声声尖叫。这时,有个鲁莽的连长找到江采萍,向她“讨要”青秧:
“让他到我们连来吧。这样机灵的卵鬼我们用得着。”
江采萍很是疑惑:“你们部队有女兵班吗”
那连长睁大眼睛看着她:“什么她是女的”然后不等江采萍回话,他三步二步窜回了人群,把江采萍和周春霞、杨兰英笑出了眼泪。
“哪里来的孱头,公母都分不出。”
杨兰英边搓麻绳边说。这种场合没她什么事,她便将麻条缠在腰间,得空便解下皮带扣上刘罗仔托人从前线捎回的战利品,一只上半部缺了一块的搪瓷缸装满水,扯下一束麻泡开,然后开始搓麻绳。为这事江采萍批评过她好几次,觉得她影响形象,可她就是不改。再说,她搓麻绳也是为了给部队做军鞋,江采萍也就默许了她这种古怪的习惯。没想到在这样的庆功会上她还不忘搓麻绳,江采萍正要开口批评她,杨兰英倒先说话了:
“队长,你别忘了,我们队也是领了任务的,一人两双军鞋哪。”
中央机关这段时间开展支前工作,动所有的妇女同志做军鞋支援前线。江采萍从外贸局领了任务,可回来后却愁眉不展,她、周春霞、马丽、青秧都是会看不会做,结果杨兰英一人把八双军鞋的任务揽下了。所以她这一说江采萍赶紧挥手:“知道知道,你辛苦了。不过你还是坐边上去点儿,这样给人看到不雅。”
杨兰英不依:“坐那边我看不到节目再讲,大家都在看戏,还有谁看我呀我又不像周春霞和你那样长得那么靓,我矮冬瓜一个,谁看了谁呕。”
红翻天第二十一章2
杨兰英现在也学坏了,嘴巴不饶人,江采萍没奈何,只好作罢。不过杨兰英没说错,江采萍和周春霞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一个娴静知性,一个青春靓丽。特别是周春霞,已经有了几个暗恋者,其中保卫局的苏干事就经常光顾突击队驻地。周春霞不理他,苏干事被相思痛折磨得有些儿消瘦。这回演出他也来看了,但周春霞还是不理他,苏干事在她边上待了几分钟后怏怏离去。
“这个鬼人,嫌死他了。”
周春霞坐在江采萍身边说话,忽然有个高大英俊的年轻军官跑来做江采萍的工作,要她和周春霞、青秧一起参加蓝衫团。
春霞好奇道:“你是蓝衫团的领导吧我看你刚从那边过来。哎,你怎么不穿蓝衫啊”
年轻军官挠挠头,开朗地笑起来,露出满口雪白的牙齿:“你眼睛好尖呀,我是蓝衫团的副团长孙力。”
“孙丽你怎么叫个女同志的名字啊不好听”刚从战士的包围中脱身出来的青秧没大没小地打岔道,然后蹦到旁边去卸妆。
“力气的力,不是美丽的丽。哎,小朋友,到我们蓝衫团来吧。”孙副团长指指含笑不语的江采萍。“这位同志已经答应去了。”
青秧眼一翻:“乱讲,她是我们队长,怎么会去你们那儿”
孙力像刚才那位连长一样睁大了眼睛:“啊,你们是红鹰突击队的我刚才忙,没听见介绍。我只是看你们长得客气,身条好,到蓝衫团正合适。对不起,你贵姓”
孙力似乎有些书呆子气,他一一询问了姓名,还煞有介事地从口袋里掏出本子来记。周春霞觉得他既英俊又有趣,不由多说了几句话。孙力本来就是冲着她来的,几句话说下来,两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孙力,孙力,该你上场了。”
晒场那边有人在喊,孙力匆匆跑去。跑了几步,又回头冲春霞喊:“小周同志,常联系。”
江采萍见孙力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皱起了眉,她很认真地对春霞道:
“春霞,他们的李伯钊校长跟我讲过,这人蛮虚浮的。听讲是赣州人,家里很有钱,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