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1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郭德纲幽默文集:逗你玩作者:徐德亮

德亮贤弟又要出书了;我很欣慰啊。

自九七年与徐贤弟相识,算来已是十年光景了。这个相交的过程,可谓由浅入深。那时的徐贤弟,与其他同龄人比较起来,便有极大的不同。他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并且对曲艺情有独钟相声、单弦、京韵大鼓都下过工夫。更因为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书卷气。北京德云社的初期,是相声鼓曲一起演出的形式。徐贤弟那时身兼数职,既说相声也唱单弦。曾有曲艺界前辈对徐贤弟大加赞赏,称这样的男单弦实在不可多得。他的嗓子偏窄,我常开玩笑说他“叽嘹叽嘹”的。但他懂得扬长避短,不但巧妙地化解了嗓音的缺憾,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韵味。

徐贤弟的相声也很是有点意思。早年他偏重文哏,表演的都是对春联、文章会等。但此类作品,文雅有余,实用不足。我曾与徐贤弟探讨过此类问题。况且,相声也不能只有文哏一种表现形式,好的相声演员应该全面展。单就文章会等两三段作品来说,也不足以支持一个演员的一生。徐贤弟这一点很好,依据自己的特点,创作翻新了许多作品。如女招待、家庭论、安得广厦千万间、进化论、批三国等。他的节目清新明快,有头有尾;节奏似和风细雨,想象如天马行空,与任何人都不重复,风格类型都很独特。

我对徐贤弟的为人极为赞赏,他不像大多数相声演员那样,急功近利,心胸狭窄,他把这一切看得很淡。德云社立社之初,经费紧张,徐贤弟从来没在钱上争过有也罢,无也罢,多也罢,少也罢,都一笑置之。北京德云社的成长有徐德亮的功劳,我永远承认这一点。

新书要出版了,贤弟嘱我作序。不敢违命,信笑涂鸦,污诸君耳目,见笑。望徐贤弟的艺术上突飞猛进,一路长红,再有二十年

就赶上我了。

郭德纲

2oo6年4月1日

。。

目录

上篇徐德亮点评段子

天才学生

古板老师

校园男女

整人短信

经典数字

往事精彩

鹦鹉笑话

爆笑历史

中篇徐德亮幽默文萃

俺的小猫猫丢了

学车惊魂记

余香宝剑

救火记

边城刀声

永庆颁金

千年元旦通宵记

下篇徐德亮曲艺评论

搞笑八角鼓白蛇传

从宝莲灯谈新编京剧的失误

红狗德云社自由主义及其他代后记

天才学生1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这两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兴的俺不知道,不过俺活的这二三十年,学生们一直都是伴随着这两句话茁壮成长起来的。其实还是挺怀念那些考试作弊的年代那些偷偷往大腿上贴的纸条,那些偷偷刻在桌子上的答案,真的凝固了太多美好的时光,让俺们这些半老不老的老东西着实感叹一把。

伴随上述两句“纲要”的,是这样两句话,叫做“宁可胡答,不能不答”;类似的语句还有“宁可胡写,不能不写”,这都是老师们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的大道理。因为考试的分数实在太重要,胡写还有可能得个一两分,空着就铁定一分也拿不着了。说实话,我一点都不认为这像传道授业的老师应该说的话。于是学生们私底下留传的话就被篡改成“宁可胡抄,不能不抄”,这是什么这是学生的幽默,也是学生的机智。我认为。

我记得一位职高的朋友给我讲:上学时有一次考试巨难,开考不久,班上一位大侠便交了白卷,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此时,另一位大侠站起来,一甩头,说:“英雄不寂寞”也走到讲台,放下白卷,昂然而去。立刻,四个考场之中,交白卷者风起云涌,所有的老师都不知所措。

这一番话,听得俺这个在普通高中里天天为分数拼命的四眼儿热血澎湃,心向往之。但俺们这些以高考为生的苦命人是打死也不敢这么干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