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现上面的问题都不止可能,而且是十分可能。
注释
1天塌下来的时候,1995年。序由威尔撰,跋则由魏斯特Johnanthonyest撰。hentheskyFe11,ithanintrodandafterordbyJohnanthonyest,ispub1ishedbystodartada,1995.
2见本书第一部。
第51章榔头与钟摆
有关地壳移动说,虽然已出本书讨论的范围,不过,佛列姆亚斯夫妇RandandRoseF1emath合著的天塌下来的时候一书,对这个理论有详细的解说。
如前所述,地壳移动说是由哈普古德教授率先倡导,并经爱因斯坦所肯定。简单地说,这个学说主张,地球大约3o英里厚的表壳,在8ooo英里厚的一个地球中心核上滑动,地壳移动的力量迫使西半球大部分的地块往南经赤道,继续往南极圈移动。而地块在滑动时,并非在垂直的南北子午线上移动,而以现在的美国中央平原为轴心,展开回旋运动。运动的结果为,北美的东北部北极过去的位置便在哈得逊湾一带从北极圈被拖曳至比较温暖的纬度地带,而西北部阿拉斯加和育康地区则与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向北回旋,进入北极圈。
至于南半球,哈普古德的模型显示,现在被称为南极大6的大6块,其中大部分原来位于气候比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带,但因地壳变动,整个移动了3o度大约2ooo英里,而在公元前145oo年到公元前125oo年之间,进入了南极圈。不过这个大变动,对整个地球产生的莫大震撼,余波荡漾,一直到公元前95oo年仍未能平息。
假设,在地壳变动之前,南极大6原本为一块绿意盎然、适合生物生活的土地的话,它是否有可能曾为一个伟大文明的育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个文明很可能经地壳的变动而轻易被摧毁无疑。伴随地壳变动时的各种天灾,如海啸、飓风、雷雨、火山爆、地球断层、天色变黑、冰原的扩大,都会重复不断地生。而且经过1ooo年这般的摧毁,都市、大建筑物、大图书馆等所有代表文明痕迹的遗物,都永久地封埋在厚重的冰块下了。
因此,如果地壳变动说是正确的话,世界各地残存的不正是〃上帝〃的指纹了吗它们正是南极大6冰封下文明留下来少数的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了南极下那个文明曾经经营过的活动、事迹,被误解的思考和几何学的建筑物等。那个文明兴盛时,人们相偕乘坐着大船,越过波浪汹涌的大海,移居至远方。从尼罗河谷最初可能是在蓝尼罗河的水源,坦那湖附近到墨西哥谷Va11eyofmexico,乃至于安第斯山的的的喀喀湖附近,及其他数个地方,都有明显的指纹
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见失落文明的指纹,但却看不见它的真相,因为文明的本体被埋封在南极大62英里厚的冰块下,比月球的里侧还更不容易为考古学者所接近。难道这是事实
还是虚构
有可能
绝对没可能
南极大6为世界第五大6块表土面积近6oo万平方英bbb根据地壳移动说,南极洲大6的大部分,在公元前15ooo年左右时,还位于南极圈的外面,因此不但可能有人居住,而且具备了文明展中必要的气候与资源条件。然而,后来因地壳滑动的大变动,使该大6块移动至现在的南极圈正中央的位置上。bbb里,从地球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有可能一曾经在一个比较温暖的纬度上,二大约2万年前,因地壳变动的关系,被移动到南极圈中来的吗
换句话说,南极大6有可能移动吗
极地的死亡沙漠
〃大6漂移〃以及〃地块结构地质学〃p1ateTics,因构成地球表层部分的几块大岩板的移动而造成地壳变动的学说,已成为195o年代以来,向大众说明地壳变动学理论时的关键概念。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再走进基本的科学机制,只需要了解,大6地块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只是〃漂浮〃在地球的表面,随时会移动,改变位置。例如,如果我们研究地图上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的关系,会现很明显地,这两个地块曾经是合而为一的。不过,过去一般认为大6漂移为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两个大6板块互相接近或分离2ooo英里,至少需要2亿年。也就是说,移动的度是非常、非常缓慢的。
大6漂移的学说和哈普古德的地壳变动说,彼此其实并不悖离。哈普古德认为两者可能同时生,也就是说,地球表面的地块,可能的确如地质学家所说的,有非常缓慢漂移的现象,但这并不表示说其中的一个地块,不能偶然也有一次快的变动,与其他大6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而只是整体的或部分地,向地球的两极也就是自转轴周遭的南北极为中心,全年为冰雪所覆盖的地区方向或由两极的方向向外移动。
是大6漂移吗
是地壳的变动吗
两者同时生
或者有其他原因
老实说,我不知道。不过,一些有关南极大6的事实,单纯却令人寻味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