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第十七章 梦回童年
寒假的时候,我回到了老家,勾起了若干的回忆,很多故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无节奏的回放。 我自小生长在农村,从初中的时候就离开了老家,除了周末很少回家,大多数时间都在县城的学校度过,错过很多与农村接触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还是不会做农活,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奚落。县城的很多设施不断的变化,而农村的总显的落后几步,但还是在不断的变化。而我童年时候的很多记忆,已经有深深的剥离出自身的感觉,所以我倍感珍惜自己的触景生情的回忆。小时候的自己总是带着一脸的求知和好奇,对他人的印象的回忆和记忆,似乎自己永远是旁观者的形象,看着他们不断的制造着各种谈话和故事。这天我在街道上逛荡,而很少与人说话,最多是与人打一个招呼。言语也变的少了起来,生活环境的不同,与很多人都不是生活在一个语言系统和精神世界里。家乡的人大多还是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还是在开着那些熟悉的玩笑。对我们这些走进城里上学的人,总是少不了被开涮。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在外上大学的 学生都是呆呆傻傻,但言语中还是有 些羡慕。有时很惭愧,毕竟他心中的所谓大学生已经不那么值钱了。面对乡里乡亲的,我最多还是打声招呼,攀谈寒暄几句,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们的话题我不感兴趣,我说的东西他们也听不懂。所以在家过年的时段,难免有些孤独,只能找些正在上学的孩子串门,但毕竟是屌丝出生。很多上大学的农家孩子,都是很十分的老实闷骚,在长辈和生人面前,总是很拘谨,几乎没什么话。很多父母在外总是描述自己的孩子多么乖,不出门,也不打牌,更是烟酒不沾,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电视,对很对屌丝大学生来说假期就是这么度过的。
其实父母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毕竟文化水平有限,生活的时代不一样,很少能透过表面的形象去关注他们的内心。大多数他们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多的幻想,高尚点的想法就是希望子女们能够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自私一点的想法就是把扶植小孩上大学做为一项投资,将来找个好工作,以便改变家族世代务农的劳苦命运,也好为自己挣些颜面,好光宗耀祖。可是他们毕竟不了解,这个时代已经在剧烈的改变着。在外打工的辛苦经历,让他们见识了很多有钱的人曾经成功的境遇,看到城里很多衣冠楚楚的上班族,心中不乏向往。对穷人来说,读书是大多数人来选择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捷径。 可是社会毕竟社会已经深刻的变革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二十年前和现在上大学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化为普民教育。在很多农村人的印象里,大学生毕业以后还是可以分配工作,考上大学以后就无忧了,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茶,不必接受风餐露宿的打工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苦累。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固化,穷人富人已经建立里坚固的各自 的生活圈子。而圈子里不断的近亲繁殖,对于想从下层想往上爬的人来说,这显的更加的困难。在计划经济包分配的年代,很多人通过上学这条途径,的确可以打破很多瓶颈,改变自己的命运。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大学生自由找工作,对很对人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中国是人情社会,对于优势的资源分配,掌权者自然要惠及自身。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还没从那个时代,可以让社会上如此多的穷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对很多希望迫切改变命运的很多农民来说,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孩子送上读书的道路,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念好书的资质。现在不管你成绩有多坏,都有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对于现在的很多学生,在高校扩招以前其实都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而扩招对很多农家孩子的影响仍是不言而喻。他们中的很多都有进城生活的愿望,不管怎样都愿意去上大学。很多人其实学习成绩并不是怎么好,而父母有愿意出资让他们可以接受教育,期望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而这些学生综合能力并不强,从小可以获得教育资源并不多,并没有体现教育的本质意义。这样的教育对很多农村子弟没有实质的意义,反而是越来越贫穷,孩子其实也没有教育的更好。这种大批量的扩招,对很多办校者和其他一些组织有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并不关注教育的意义,所以在目前的这种高效的办校环境下要产生品质特别好的学校,有些不可能。
一个小女孩跑到了我的面前,满身的土灰,奶声奶气的说话,但几乎听不清,而后面的母亲由于拿腔捏调模仿孩子的强调而嗓音有些失真。然后跑过来一把抱着女孩,身材有些臃肿。而自己对很多家乡的人已经并不识得几个了,这位母亲看着似乎只有些眼熟,而实在是想不得了。她接过话,对我说到:“这不是展锋吗,大学生了,怎么啦。都不认识俺了,连句话都不肯说了。”一口浓重的乡音,她抱着孩子,面容憔悴看着像饱经沧桑,相貌与年龄已经十分的不相配。我有些尴尬,奋力的回想她是谁。这时候我妈出来解围:“他都没回过家,也不爱说话。”然后转头问我,:“还认识这是谁吗”我羞愧的支支吾吾:“确实记不得了、”她眼神里有些失望,而没有继续看我,身材举动已经与平常的农村妇女无异。我妈说:“这是你震奎大爷家的,秀丽。我像触了电一样豁然想起了,有些不敢相信,我只知道不管怎样都得做出一些反应,“哦哦哦哦哦记得了。”我眼光转向她,仔细的打量,心里不免有些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