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 5 部分(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完,想下次继续接着,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随后三田直奔秦书勇活动的游击区而来,占领了阳城,就等着取下秦书勇的人头回去跟司令领功。

当时秦书勇被日军总部悬赏十万大洋,三田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到消息,说秦书勇已经掉头过来准备收复阳城,不过大部队还没有过来,秦书勇自己先带了一个警卫排前来打探情况了,目前正在距离日军三十里外的地方悄悄潜伏。

居然敢带二三十个人的警卫排来户口转悠,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三田既气愤又喜悦,因为他觉得时机到了,食物送上来,没有不吃的道理。于是他一边派人去总部领赏金,一边率“伊萨马西”特种队连夜偷袭秦书勇。

“伊萨马西”特种队的这次偷袭计划是在极绝密的情况下制定的,只有三田本人和特种队的两个负责人知道。三田对八路军情报网的灵敏度很了解,虽然他们本身的侦察兵不多,甚至没有,但是他们所能获得的情报远远多于你的想象,村头的老农,路口的羊群,天空飞过的鸽子,都可能包含着军事情报,让人防不胜防。但是这样的情况又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你是占领军,任何一支占领军,无论它的情报系统多么专业也总是处于下风。因为你毕竟身处敌方的领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对方的情报人员,包括表面上对日军俯首帖耳的伪军部队。所有的军人都清楚一个规律:一项军事命令的绝密级的高低和知道秘密的人数多少成反比。

“伊萨马西”特种队从阳城出发,连夜奔袭,直扑秦书勇所驻扎的小山谷。以这个特种队的专业素质和刺杀能力,在到达这个小山谷之前,绝不会被任何人发现。可以说三田对刺杀秦书勇以及灭掉秦书勇的独立团这件事情胸有成竹了。txt上传分享

才华初现(8)

当时秦书勇被日军总部悬赏十万大洋,三田通过自己的情报网得到消息,说秦书勇已经掉头过来准备收复阳城,不过大部队还没有过来,秦书勇自己先带了一个警卫排前来打探情况了,目前正在距离日军三十里外的地方悄悄潜伏。

居然敢带二三十个人的警卫排来户口转悠,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三田既气愤又喜悦,因为他觉得时机到了,食物送上来,没有不吃的道理。于是他一边派人去总部领赏金,一边率“伊萨马西”特种队连夜偷袭秦书勇。

“伊萨马西”特种队的这次偷袭计划是在极绝密的情况下制定的,只有三田本人和特种队的两个负责人知道。三田对八路军情报网的灵敏度很了解,虽然他们本身的侦察兵不多,甚至没有,但是他们所能获得的情报远远多于你的想象,村头的老农,路口的羊群,天空飞过的鸽子,都可能包含着军事情报,让人防不胜防。但是这样的情况又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你是占领军,任何一支占领军,无论它的情报系统多么专业也总是处于下风。因为你毕竟身处敌方的领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对方的情报人员,包括表面上对日军俯首帖耳的伪军部队。所有的军人都清楚一个规律:一项军事命令的绝密级的高低和知道秘密的人数多少成反比。

“伊萨马西”特种队从阳城出发,连夜奔袭,直扑秦书勇所驻扎的小山谷。以这个特种队的专业素质和刺杀能力,在到达这个小山谷之前,绝不会被任何人发现。可以说三田对刺杀秦书勇以及灭掉秦书勇的独立团这件事情胸有成竹了。

要进入小山谷,必然得通过一条狭长的小径。这个小径两边是峭壁,中间的宽度之能刚好通过一个人,就好比是一线天。秦书勇之所以把队伍驻扎在这里就是因为这是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小径五十来米,两头各自安排一个哨兵,互相照应着,有什么情况绝对会立刻鸣枪通知。

不过三田的部队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即使是有天险再加两个哨兵,也依然难不住他们。当他们到达小径附近的时候,外头的哨兵一点反应都没有,为首的特种队员只那么轻轻一割,哨兵的咽喉和动脉就断开了。

随后他朝前突进十几米,不等第二个哨兵做反应,手里的飞刀就嗖地一下甩了出去,扎进了这个哨兵的脖子里。动作娴熟稳健,确实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杀手。

为首的特种队员回头示意了一下,整个“伊萨马西”特种队仿佛毫无阻碍般地进入了小径,朦胧的月光下,几乎抬眼就能看见秦书勇等人驻扎的房子了,四十个经过专业训练的特种队员,去围剿二三十个手拿驳壳枪的警卫排,简直轻而易举,小菜一碟啊。看来这次秦书勇这次真是在劫难逃了。

然而就在这个夜晚,神奇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当整个特种队依次通过小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三田人没了。准确地说,三田的身子还在,但是头没了!

那剩下的身体哐当一下笔直地倒在地上,切断的脖子处血喷不止。

前面说了,三田是这群死士的再生父母。眼睁睁地看着再生父母身首分离,自己却毫无警觉,就是再麻木的人也会有反应。四十名队员忍不住惊呼出口,从脖子凉到脚跟。

可是环顾四周,并无可疑动静。这怎么可能呢?在一群训练有素、专业得不能再专业的刺客眼皮底下杀人,却没人能发现一丝响动,这真是邪乎了!

就在这群没头的苍蝇的的特种队员慌乱的时刻,突然发现,又一个站在最边上的队员身首分离了!血喷得老高。

他们这次是彻底的、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恐怖了,他们不怕死,但是害怕这种死的方式。那么突然、那么血腥、那么悄无声息,他们简直害怕到极点!

然后这剩下的三十九名特种队员就抬着两具没头的尸体迅速撤离了,袭击独立团团长秦书勇的计划以三田的离奇死亡告败。

等到“伊萨马西”特种队的队员回到阳城以后,天微亮。他们惊讶地看到,三田的头以及另外一名队员的头已经摆在三田的会议室里了!

整个阳城的守卫兵,居然还没有人发现!

只过了一会儿,被三田派去总部提前领赏金的一队人也回来了,十万大洋的赏金是领到了,总司令非常信任三田和他的“伊萨马西”特种队。但遗憾的是,这十万大洋买回来的是自己三田自己的人头。

阳城内的守军人心惶惶,秦书勇的独立团随后赶到,只八百人的兵力,轻而易举地攻克了重病防守的阳城。

三田原木花十万大洋买了自己的人头,还弄丢了阳城。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所有的侵华日军都感到羞耻和愤怒。这些少将中将们甚至是侵华日军的陆军上将冈村宁次都在骂:八嘎呀路!

事后八路军内部都说,能让一群死士都害怕的,除了秦书勇养的那群猛兽,还能有什么?

有人说,这是老祖宗开眼了,看不得自己的国土受侵犯,所以赐了几头神兽给八路军,专门用来咬鬼子。

还有人说,妈妈的,要是我也能养一只就好了,见一个鬼子我就灭一个!

当事人秦书勇始终不提一词,仿佛这事情跟他没关系,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绝对跟他有关系,而且有非常直接、非常密切的关系。不然哪能那么巧?

但是究竟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知道;究竟有没有猛兽?猛兽是什么?也还是没有人知道。在大家的眼里,秦书勇的神奇只会越来越浓重,而不会越来越清晰。

才华初现(9)

秦远的第一次亮相就把整个培训基地炸开了锅,孙立虎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神奇之处,以便深度挖掘他的才能。他隐约意识到这个神奇之处会派上大用场,于是第二天就私自跟秦远谈了一下,问秦远为什么能记得那么清楚,是不是从小记忆力非凡。

然而秦远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是闻出来的。”

闻出来的?这怎么可能?

秦远仍旧说,是闻出来的,我的鼻子从小就这么灵。

看秦远不容置疑的语气以及平静的神态中,孙立虎觉得他应该不是在胡扯,虽然奇人异士见过一些,但是像秦远这样鼻子如此灵敏的人,他还是第一次见。

也就是说,秦远的嗅觉同犬类一样灵敏,能分辨出来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不同气味,并且这些对于他来说是很好标记的。他不用抬头看,只要闻一闻就能判断这个气味的特殊性和方位。依靠这个,他将每个队员的独特气味和他们说的话建立联系,形成牢不可破的大脑信号。

孙立虎将情况呈报给上级,上级在第二天就派来一名清华的生物学教授。

教授姓杨,三十多岁,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来,年纪轻轻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嗅觉系统研究领域里面很有名气,几乎能代表当时亚洲的研究水平。据说他的导师是此研究领域里的先行者。导师是先知,弟子自然不会弱。

因为培训地非常隐秘,不允许外人进去。所以孙立虎让副队长负责训练,他把秦远带了出来,带到附近的一所大学的高级实验室里,杨教授就在那里等着。

杨教授也是一个很罗唆的人,执意要先给秦远以及孙立虎介绍一下嗅觉领域方面的知识。孙立虎希望他赶紧检测完毕,然而秦远却很想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奥秘。秦远的态度让杨教授非常满意,毕竟这是一个冷门的研究领域,能有一个如此认真的听众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情。随后他就开始了长篇的论述。

孙立虎发现他接触的很多搞科研的人都这样,要么是基本不说话的,要么是说个不停的。所以他觉得,还是他妈的军人比较正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省着。

杨教授先介绍嗅觉,人类嗅觉的敏感度是很大的,通常用嗅觉阈来测定。所谓嗅觉阈就是能够引起嗅觉的有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用人造麝香的气味测定人的嗅觉团时,在一升空气中含有五乘以十的负十次方毫克的麝香便可以嗅到;采用硫醇时,五乘以十的负十次方毫克这样的微量,人们就可以嗅到。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我们通常叫它为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正常人鼻子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训练有素的鼻子,能辨别1万种气味。一般说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据记载,目前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100多个“一级鼻子”,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法国的男子,而且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国内陆四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

杨教授猜测说,秦远的鼻子应该就跟香水工业里的那15个“特级鼻子”类似,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算上秦远的,全世界只有16个鼻子能达到秦远的这种灵敏程度,可以辨别一万多种气味。

才华初现(10)

孙立虎睁大了眼睛:“全世界只有16个?”

杨教授摇头:“现在我只是根据你们描述的情况猜测一下而已,等下还需要研究,得经过实际数据分析才能下结论。”

杨教授经过秦远的同意,给他打了麻醉针,鼻腔消毒,然后用生物仪器从他鼻腔取下一小块r眼看不见的嗅上皮组织。用显微镜观察化验后的结果让杨教授觉得不可思议:嗅上皮组织上面的数据显示,秦远的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远低于常人!

非但不是全世界的那16个之一,反而还比正常人差,怎么可能?这太荒唐了!

杨教授重新化验分析、测定计算了一遍,结论仍然是秦远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远低于常人。

杨教授拿犬类、普通人和秦远之间作比较说明。他说狗的嗅觉感受器官叫做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许多皱褶,其面积约为人类的四倍,嗅粘膜内的嗅细胞是真正的嗅觉感受器,大约有2亿两千万个,跟人类嗅觉感受器的功能是类似的,但正常人的嗅觉感受器数目在5百万个左右,犬类的嗅觉感受器数目是人类的44倍。而通过刚才的测定和计算,发现秦远的嗅觉感受器数目应该在3百万个左右,只是普通人的五分之三。照这个数据显示,秦远的嗅觉灵敏度应该远在普通人之下。

可是秦远和孙立虎都觉得不是这么回事,这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啊,秦远的嗅觉能力要比普通人厉害得多。

科学数据遇到了尴尬,杨教授也跟着尴尬。不过以他多年来从事科研项目时培养成的理性思维,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次的尴尬正说明:目前的科学家们在嗅觉系统领域内的研究远远不够,还有许多神秘的地方尚未发现。

这个想法让杨教授兴奋得要发狂。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对科学家来说,路途永远只存在于探索当中,而真相就如同一个顽皮的孩童,你知道他在,却总也见不着,他偶尔一次跑出来扮个鬼脸,能让人兴奋个半死。

杨教授像是发情期的公猩猩那样,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然后一拍脑袋,对秦远说:“你等着,我的导师刚好在亚洲,我叫他转过来看看!”电子书分享网站

才华初现(11)

杨教授的导师叫理查德•克利萨尔,五十六岁,在进入嗅觉系统研究领域之前,他还只是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小研究员,正是因为在别人都不愿触及的这一冷门领域里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他成为全美十六所大学疯抢的热门科学家,当选为一九四八年美国高校年度科研人员代表,享誉全球。不过克利萨尔最终还是选择六在哥伦比亚做一名特聘教授。

克利萨尔在一九四五年获得了某世界大奖生物学奖的提名,成为那年唯一一名研究冷门领域里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人们对把这项生物学大奖授予嗅觉研究感到意外,在人类各种功能的研究中,嗅觉研究是最滞后的研究领域。这是因为人们可能更关注与人的生死存亡更密切、更直接的领域,尤其是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与人类疾病、生存死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才是热门。所以提名出来以后在专业领域和舆论媒体当中都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

不过那年的评委是这么说的:“应该说,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只要你执著地去追求,将有大量新的发现,对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自身都会有很大推动作用。嗅觉系统作为偏僻和神秘兼具的领域,对我们研究人员来说,一直散发着持续的魔力,这是其他领域的人员所不能体会的。我相信有些发现迟早会给大家带来惊喜,比如所有了解这个领域的人都知道,嗅觉系统与大脑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嗅觉比普通人敏锐的人他们的大脑也比普通人聪明。还有嗅觉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许多动物在没有视觉或听觉的情况下仍能游刃有余地活下去,但却不能没有嗅觉。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研究嗅觉领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克利萨尔作为先行者,已经将一只脚踩进了这个领域的大门,我相信他的研究以及整个嗅觉领域的研究都将对人类身体健康、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这次提名对科学研究的均衡性有了一个重新定位,即不能只集中于少数领域。实际上有些边缘的领域和相关领域研究也非常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价值,往往还有人们意想不到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只不过目前人们认知水平有限,投入不够,研究手段和方法欠缺。

遗憾的是,最终获奖的并不是克利萨尔,而是一位发现青霉素以及青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的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这是因为二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数不清的传染病,所以他的重要性是更加紧迫的。

但是从这一次之后,人们开始正视克利萨尔以及嗅觉领域。

克利萨尔接到弟子杨教授的加急电报之后就火速赶来中国了。他从马来西亚聘了两名大学研究生作为助手,背着一个大大的箱子出现在杨教授面前。

克利萨尔虽然是美国人,但却有着浓浓的英国绅士情节,他衬衫领子上常常系着蝶形领结,穿着整整齐齐,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尽管他表现得矜持而有风度,但还是迫不及待地表示要见秦远。

正如当年提名他入选的评委说的那样:嗅觉系统与大脑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嗅觉比普通人敏锐的人他们的大脑也比普通人聪明。克利萨尔也认为秦远一定有着超出常人的智商。作为一个年今六十的小老头,他对聪明的孩子依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或许是因为常年进行生物学尤其是嗅觉领域的研究,克利萨尔觉得,高智商的人是上帝赐予世界的礼物。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天才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时合理地开发他、引导他,那么他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都将会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甚至是为全世界作出卓越的贡献。

可惜的是,天才往往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培根有一句话说:人们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培根的这句话真切地点明了大众的心理。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天才生活的环境是很糟糕的,可能处处受排挤、打压、陷害或者是错误的疏导,以致于他们在成年之前就形成了心理y影,在以后的道路中都畏缩不前;或者是成为自私自利、极具攻击性、满脑子邪恶想法的坏人,一个普通人要做坏事就已经让人很难防范了,如果一个高智商的天才去犯罪,那将是整个社会的麻烦,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才华初现(12)

克利萨尔见到秦远时,已经是培训的第六天了,这六天里秦远接受了各种体能加强训练方式。

克利萨尔将杨教授和孙立虎统统请了出去,唯独留自己和秦远一个人在实验室,然后打开他的大箱子,开始了工作。

杨教授和孙立虎在外面等得焦急难耐,好比是丈夫在产房外面等着将要出生的孩子。

杨教授期待的是他的伟大导师克利萨尔能够通过此次的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那将是整个科学界的幸运,科学无国界,这一次发现绝对会引起轰动。对此他信心十足,因为他跟着导师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嗅觉领域,从未出现过这么离奇的情况,一个人的嗅觉感受器数目只有普通人的五分之三,但实际上他的嗅觉灵敏度却比普通人高出许多倍。

而孙立虎最想知道的,就是秦远的鼻子到底在全世界排第几?这个严肃的老虎在某些时候还是有着孩童般的激情。

他们两个在门外等了一整个下午,傍晚的时候克利萨尔终于把门打开了。

杨教授一下迎上去。

出乎意料的是,克利萨尔脸上没有丝毫喜悦。

杨教授用英文问他:“怎么样了?”

克利萨尔沮丧地说:“我能判定他的发现气味的能力是正常人的80万倍以上,分辨气味的能力是正常人的1200倍,可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他能具备这个能力。”

杨教授听到愣住了!犬类发现气味的能力是人类的100万至1000万倍;分辨气味的能力是过人的1000倍以上。按照这个来比较的话,秦远发现气味的能力比犬类稍弱,但是分辨气味的能力比犬类还要强,他的嗅觉灵敏度可以跟犬类相媲美了!

人的嗅觉怎么能跟犬类的相比呢?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孙立虎听不懂英语,即使能听懂他也意识不到这个数据对比出来的爆炸性,他起先就猜测秦远的鼻子跟狗一样灵敏了,这两个书呆子研究半天才喳喳呼呼地发现秦远的嗅觉跟狗差不多,也太没用了。

孙立虎关心的是秦远鼻子的世界排名情况,他迫不及待地问杨教授:“怎么样?跟那十五个超级鼻子比呢?”

杨教授说:“那哪能比!”

“怎么不能比了?”

“别说这十五个,就是五十个加起来都比不上秦远的一个!”

孙立虎一下子笑逐颜开。

秦远自己并不觉得这是多么好的事情,也许在他们听来,鼻子如此灵敏是很厉害,可是也有很痛苦和麻烦的时候,这些是别人感受不到的,就连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别提多烦了。如果能换的话,他宁愿要一个正常的鼻子。

克利萨尔沮丧之余,也跟弟子表示自己还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跟秦远为什么喜欢问皂角气味、火药气味等很有关系,不过因为只是想法,以克利萨尔的性格,想法只会稍微提一下而已,除非去做了、有成绩了,否则想法就等于白想,杨教授也是受了他这个熏陶。

关于这个想法,克利萨尔只说了一句:“应该有第三个嗅觉系统有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