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2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当华盛顿在长岛失利、纽约失守、费城被英国人占领这些消息接连传来的时候,韦尔热纳伯爵“被恢复”了理智——不得不暂停了他的行动,他希望给英国人一个教训,而不想站在失利者一边。 所以,当他与富兰克林和阿瑟.李会面的时候,外交大臣只是盛赞了富兰克林先生的名气、知识和智慧,而并没有就法兰西参战的问题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回答。

基于以上种种,至少到目前为止,法兰西的统治阶级总算是真正的有了对参战的共识:看情况再说。所以,玛丽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凡尔赛出现的那种因富兰克林先生的到来而产生的狂热,成功的被泼到富兰克林先生身上的脏水给降温了。

064 暗流涌动

如果玛丽能够自己就拍板做决定,那么她是绝对不会同意让法国直接派兵参与到北美的这场独立战争中的。在玛丽看来,就算是做一个军火商,稳稳地赚取利润,都要比自掏腰包派兵去打仗强。可惜,在法国,玛丽自己说了还是不算,即便国王是站在她那一边的,他们也必须要考虑其他因素,那些来自大臣们、盟国们的声音和意见,都是需要玛丽和国王仔细斟酌的。

事情发展到今天,玛丽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至于国王,他既不想从自己宝贵的研究时间中拿出时间来打仗,也不想花这一大笔不菲的支出。法兰西的大臣和贵族们,由于国王和王后的这种共同的反对,不得不暂时把他们对于战争的向往按压下来,但是,由于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的出现,主战派的声音似乎重新死灰复燃,并且已经变得更大了。富兰克林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争取了法国不少的中间派,当他们开始倾向于派兵出击的时候,两种意见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了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富兰克林先生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声望,对他的游说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富兰克林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以科学家和商人的形象,在整个欧洲的上流社会中积累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而当他为了争取支持再一次来到法兰西的时候,这种好印象,使得他在前期在公开场合进行的演讲大受欢迎。并且迅速地从上流社会,蔓延到民众中间去。人们普遍将富兰克林当作了一名勇敢的斗士,是他带领殖民地的人民勇敢的拿起武器来反对“腐败了的旧社会秩序”,富兰克林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们甚至以得到他的签名为荣。

这种看起来如同偶像明星一般地社会地位,帮助富兰克林吸引到数目众多的铁杆粉丝。这部分人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富兰克林死忠团”,即使在詹姆斯.斯米顿关于富兰克林的那些言论得到证实之后。死忠们仍然给富兰克林很多支持,富兰克林先生在帕西的房东。就是一个可以划归富兰克林死忠团的人。

由于詹姆斯.斯米顿对富兰克林的道德品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攻击,致使富兰克林暂时失去了争取中间派的可能。对此,老先生果断地离开了凡尔赛,住到了巴黎郊外的一个叫帕西的小村庄。

帕西村是一个处在高地上的房屋齐整的小村庄,村子中央有一座大花园可以供人散步,富兰克林就将他的暂住地和办公室设在了帕西的一个小旅馆内。小旅馆的主人,希安.乔蒙特。就是富兰克林地忠实支持者。自从听了富兰克林的演讲,这普通的生意人就开始坚定地支持“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事业”。富兰克林住进了希安.乔蒙特的旅店,终于给了他一个表达自己支持的机会,他态度坚决地决绝收取富兰克林的房租,并且在其他方面给了富兰克林很大的帮助。

富兰克林就这样在帕西村安顿下来,虽然帕西距离巴黎很近,也不缺少交通工具,但是他却极少再去巴黎。大多数时间还是留在帕西,偶尔去一次巴黎,据说也是为了到皇家科学院去出席会议、和其他的科学家会面。富兰克林的这种“隐居”行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巴黎的各色人等对于这位争议人物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知道富兰克林是否本意如此,如果他的本意就是想吸引这种关注,那么。这位老先生的手腕,也实在是很可怕的。

以上这些,还仅仅是玛丽所要面对地法国国内地状况。而在法国国外,法兰西王后需要承受的来自盟友们和英国方面地压力,随着美洲特使们的到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起来。

先来看看盟友方面。其实,从美洲爆发战争的一开始,法兰西的几个盟友就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早晚跟英国人再干上那么一场,只是盟友间还没有协商好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兰西的盟友们已经越来越按捺不住了。而面对始终表示绝不参战的法国,他们都不太能够理解国王和王后的立场。

在盟友们看来。法国人有些数典忘祖了,仅从已经发生过的战争来看,好像也的确如此。最近这一百多年来,欧洲的几个大国之间不断的发生摩擦、爆发战争。虽然交战的双方各有不同,但是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敌对双方的组合如何变化,法国和英国却从来没有同属一方过,这两国始终都是敌对双方。他们之间最近的一场战争,就是七年战争了,那场战争法国人遭到了惨败,被英国人抢去了大片殖民地,也极大的削弱了法国对外侵略的能力,《巴黎条约》的签订更是狠狠的抽了法国人一耳光。

而西班牙与荷兰,跟英国人只见那更是素有旧怨。西班牙早在十六世纪,就吃过英国人的败仗;十七世纪初,英国人又在国际商战中夺走了原属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和米诺加,并且借此控制了西部地中海;七年战争里,英国又抢来了原属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罗里达。荷兰方面,海上马车夫就是被英国人抢走了自己的马车,也是在十七世纪,荷兰人三次商业战争都输给了英国人,也赔上了北美的新尼德兰。

法兰西、西班牙、荷兰,这三国都在与英国人的战争中败北,自然是耿耿于怀,一直伺机报复。现在机会终于出现了,法国人却缩手缩脚的既不想出兵又没有钱,西班牙跟荷兰自然不干了。几经努力,还是没能让法国同意出兵,西班牙人坐不住了。西班牙人秘密的联系上主张参战地韦尔热纳伯爵。几番讨论之后,法兰西的外交大臣背着国王和王后同意秘密的给美洲军队提供军火,另外,西班牙还赠送二十万英镑军费给大陆军。

作为交战的一方,英国人一直密切关注着欧洲大陆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以及“某些国家”所进行的相关活动。他们加强了外交活动,并且命令驻法大使密切关注“法国人采取的每一行动步骤”。如有任何风吹草动或是向北美人表示出哪怕一点好意,大使都被命令要坚决地提出抗议。

如此的密切关注下。富兰克林一行地到来,自然没有逃过英国人的眼睛。英国方面迅速的起用了早就埋伏好的一枚钉子,这位名叫爱德华.班克罗夫特的间谍,早就取得了另一名北美特使的信任。实际上,希勒斯.迪安在特使中的地位,还要高于阿瑟.李。爱德华.班克罗夫特不仅被迪安引为知己,他与整个北美使团地成员关系都不错。间谍班克罗夫特利用他与北美使团的关系。不仅取得了不少情报,并且源源不断的将取得的情报秘密的暗中传递回英国。

欧洲的大国各自打着算盘,美洲特使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由于同时派来了三位特使,而且没有指定负责人,所以这三人想要拧成一股绳,也不是什么容易事儿。富兰克林在欧洲的名声和地位,无疑是三人之中最高地。自然而然的隐然成为三人之首。但是就像詹姆斯.斯米顿用来攻击富兰克林的例子那样,富兰克林对自己的亲朋总是额外的加以帮助——西勒斯.迪安就是富兰克林的朋友。富兰克林住到了帕西之后,经常请迪安去他那里同住,住在一间屋子里,但是富兰克林却从来没有请过阿瑟.李,这已经让阿瑟.李感到十分不快。

偏偏就在此时。韦尔热纳伯爵派到伦敦地间谍布马奇先生也开始绕过阿瑟.李,转而与迪安商讨给北美大陆军提供军火支持的“贸易公司”的事项,这就更加使得阿瑟.李愤怒而苦恼,因为迪安完全将阿瑟.李从“贸易往来”中排挤出去。然而,没过多久,阿瑟.李就知道了,是富兰克林把与布马奇联系的工作全权委托给的迪安——这立刻让他又多了一些沮丧,因为他的光芒完全无法同富兰克林相比拟。阿瑟.李仿佛成了多余的人,无所事事,每天一睁开眼睛。愤怒、苦恼、沮丧这些负面情绪就占据了他的每一条神经。

然而。阿瑟.李不想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他决定反击。没多久。真的被他发现了迪安地把柄:迪安和布马奇利用贸易公司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中饱私囊。这对于本来就以投机商人身份出现地法国间谍布马奇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作为政治人物和外交官的西勒斯.迪安来说,就是不可饶恕地罪过了。阿瑟.李毫不犹豫的将这一情况写在信中,寄给了北美大陆会议的他熟悉的一名议员。

回到法国国内,不仅仅是维尔热纳伯爵对国王和王后的命令没有全部执行,还有一些人也是这么做的,这其中就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拉法耶特侯爵派人与富兰克林进行了联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即便不能去美洲,也要尽可能的给美洲人民帮助。 富兰克林利用拉法耶特侯爵的介绍,成功的获得了诺伊阿家族一名成员的接见。不仅如此,富兰克林收到了大量信件,接待了很多去帕西探望他的人。人们的要求各不相同:八卦的,写信想要知道关于美洲更多的情况;想赚钱的,希望能得到一封富兰克林写的推荐信,以便去美洲经商;更多的,是像拉法耶特侯爵一样希望打仗的各国年轻军官。

暗潮汹涌啊,事实上,我们到此为止记述这一切,只不过是发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这将是多么好的一个谍战剧本啊。可是,由于玛丽的存在,注定了历史不会重演,那么,面对着各方的重重压力,玛丽会不会改变她的决定呢?

065 蛇行鳖路

本杰明.富兰克林老先生的到来以及他那些富有激|情极具煽动力的演讲,仿佛是一剂催化剂,彻底改变了拉法耶特侯爵的状态。原本,由于家人以及国王和王后的劝说,加上在巴士底狱居住的“美好”印象,拉法耶特侯爵那颗躁动的心已经慢慢的恢复了平静,可是当那名叫富兰克林的催化剂被添加了进来之后,年轻的拉法耶特侯爵发现自己,再也不能保持那种稳定状态了。

由于被调来凡尔赛,受到了相对比较严格的管理,再加上来自诺阿伊家族的阻碍,使得拉法耶特侯爵自始至终也没能亲自听到一次富兰克林的演讲。好吧,面对这样的现实,年轻的侯爵退而求其次,他设法让人给他弄到了富兰克林演讲的书面版本,并且十分认真的起来。

“那些无知、傲慢的英国人,把我们殖民地的人民看成是愚蠢、迟钝、卑微的群体,他们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将永远得不到宽恕。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在隆冬时节,焚烧我们不曾设防的城镇!挑动野蛮人屠杀我们的和平居民!唆使奴隶杀害他们的主人!甚至,他们还带来外国雇佣军,把我们的居民点变成血泊!面对这样的一个政府,怎么能让我们继续接受他们的统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怀着一颗真挚的心,一种不知疲倦的热忱,努力的阻止英帝国这支高贵、精美地瓷花瓶破碎。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一旦她破碎,每一片碎片都不可能保有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时的力量和价值,不可能指望能够重新粘合起来完好如初!可是,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真挚和热忱。我所有那些曾经的希望,全部都落空了!那样一个破烂、腐朽、堕落、罪恶的政府。不值得我再为之努力!当我曾经保护的花瓶,变成紧紧缠在殖民地人民身上地枷锁,我,本杰明.富兰克林,将会亲手将它砸的粉碎!”

当拉法耶特侯爵读到这些激昂地文字,他完全被征服了。年轻的侯爵激动得不能自已,快步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伴着低声的呢喃:“谁也不能再阻止我,谁也不能,谁也不能,不能……”拉法耶特越走越快,脚步开始变得有些踉跄,突然,他站定在那里,仰天发出一声大喊:“谁也不能再阻止我!”

当拉法耶特侯爵从激动当中走出来。完全恢复了冷静之后,他拿出纸笔,坐到了桌子前面,埋头奋笔疾书。没有多久,他就写完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完全袒露心迹,表达了他最强烈的愿望——到美洲去!收信人,当然是“令人无比敬佩的富兰克林先生”。

很难想象,富兰克林先生读完这封信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地心情。因为在这封信中,拉法耶特侯爵不只表达了他的愿望,还直言不讳的告诉了富兰克林,他之所以现在还在欧洲而不是早已去了北美的前因后果。早就已经和国王见过面的富兰克林,已经知道国王和王后的态度,但是直到他收到了这封信为止,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跟他说起过。国王的态度基本上取决与王后的态度!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虽然那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没有人希望这种事情是从自己地嘴里透露给一个外国人的。

富兰克林先生陷入了沉思。他大概明白了,他目前的处境应该就是拜那位未曾谋面的法兰西的年轻王后所赐。富兰克林很快就想到,可能詹姆斯.斯米顿的出现并不是王后地直接命令,但是整件事情与王后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么,该怎样应对?老先生决定好好的想一下。

至于怎样安排拉法耶特侯爵,这个问题富兰克林已经有了办法。虽然他已经接待了很多前来拜访他并当面提出要去美洲的年轻军官,但是还没有一位能够得到他的推荐。现在,富兰克林决定将他的第一封推荐信,用在拉法耶特侯爵身上。除了拉法耶特侯爵自身的强烈愿望以及所表现出的对北美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他那高贵地出身也是富兰克林选中他地重要原因。富兰克林先生给拉法耶特侯爵回了信,赞美了侯爵的高尚品质,对他支持北美人民地立场表示感谢,顺便希望拉法耶特侯爵能帮助他争取一个机会,可以使他能与诺伊阿家族中某个有些分量的成员见面谈谈。

不止是拉法耶特侯爵和富兰克林先生在忙碌,其他人也没有停止工作,比如爱德华.班克罗夫特。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先生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他竟然被北美使团雇为间谍!这让爱德华.班克罗夫特作为英国间谍的本职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对的,北美的巨大损失也是顺理成章的,英国人的巡洋舰数次准确的掌握了那些驶往北美的货轮和邮轮的准确行踪,击沉它们,那是相当容易……必须的 。

事实上,不光是在谍报战场下了力气,英国人在其他方面也开始行动了,他们选择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将了法兰西王室一军。

玛丽曾经一度认为,欧洲所有国家的王室婚姻,或多或少都是要带有政治婚姻的成分的,但渐渐的,她发现,真正热衷于通过王室婚姻来为国家牟利的,似乎只有她的奥地利女王母亲,而其余欧洲各国的君主,在王室成员的婚姻上,通常就没有那么多的考虑了,比如英国的王子,几乎历来都是在德意志的诸侯国中选择妻子,而英国的公主们,则通常就嫁给本国的贵族而已。

考虑到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玛丽对于英国公主们地这种婚姻安排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就是这个英国,在北美战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居然突然提出了政治联姻的设想,这到是打了完全没有准备的法兰西王室,一个真正的措手不及。

英王乔治三世,通过驻凡尔赛大使,向法兰西方面送来了一封亲笔信。他建议,让他的长子威尔士亲王乔治、或者次子约克公爵弗雷德里克。迎娶法兰西王国地御妹公主伊丽莎白夫人,以确保两国之间长期而完美的和平。

对于法兰西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建议,因此,玛丽地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它。帮助乔治三世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显然自认为对于法兰西国王和王后有着足够的了解——国王为人善良正直,一旦婚姻成立,为了这个的幸福。他必然不会轻易同英国人翻脸,而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王后理论上应该继承了她母亲操纵政治婚姻的手段,因此,她必然明白,通过这样的联姻,不仅能够彻底粉碎许多法国主战派地参战梦想,实现她阻止法国参战的目的,同样。也能得到英国作为她的盟友。

不过,英国人似乎确实低估了法兰西王后,他们大概认为,这位王后避战的原因,就是她同盟国所说的那样,不愿意花钱而已。或者说。英国人也可能是高估了自己,他们并没有想到,法兰西王后不是不敢同英国敌对,而仅仅是不愿意帮助北美独立而已。

不错,英国与法兰西在七年战争以及过去近千年的时光中结下的仇恨确实很深,但事实上,英法之间地王室联姻似乎也从未间断过,远的不说,就连国王的路易斯姑姑,要不是因为爆发了七年战争。大概也能成功嫁入英国王室呢。

正因为如此。乔治三世的来信中充满了关于和平的华丽辞藻,似乎有了这一次的联姻之后。英法之间地积怨就能够被化解了一般。是的,玛丽自己,也正是这样一场婚姻的当事人,奥地利与法国之间得以实现和平,可以说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是属于她的这场婚姻的。

和平确实是个美好的词汇,但玛丽现在所考虑的,恰恰正是这种和平的必要性。陷入北美殖民地战争泥潭的是英国人,法兰西正在作壁上观,等待从战争中谋得自身利益——在这一层面上,现在法国拥有绝对地主动权,而英国人,似乎正打算在所谓和平地烟幕之下,把法国的这种主动消灭于无形之中。

想到这一点,玛丽再也坐不住了,她要尽快找到国王,同他商量一下这场婚事,出于对小姑子伊丽莎白未来幸福地考虑,还是在这个消息传开之前,就把这建议彻底回绝掉,防止它给伊丽莎白将来的议婚造成阻碍。

然而,国王并不在宫里,他看过来自英国国王的那封信之后,把信交给王后,就出门去打猎了,国王虽然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严谨的研究人员了,但对于打猎这种法兰西历代国王都十分钟爱的活动,他的兴趣也丝毫没有减弱。

玛丽只好返回自己的房间,在途中,她曾经考虑是不是应该去看望一下伊丽莎白,但想来现在这求婚的消息并没有在宫里面传开,在她和国王没有统一意见之前,还是不要惊动那十二岁的小姑娘了,更何况,玛丽自己还有些其他的公事要处理呢。

事实证明,女人在某些时候,确实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等到晚上,伴随着国王满载而归返回的消息,还有一个让玛丽火冒三丈的消息,当天下午,或者说,英国大使在向法国方面递交乔治三世的亲笔信之后,压根儿没有离开凡尔赛宫,他直接去求见了伊丽莎白夫人,向年轻的公主递交了另一封乔治三世的亲笔信,向她介绍两位英国王子以及他们的整个家族是如何期盼迎来一位法国媳妇。

玛丽有些焦急,天知道长在深宫的年轻公主伊丽莎白在第一次被求婚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但国王却似乎很放心,“玛丽,不要紧的,伊丽莎白和我一样喜欢历史,因此,她对于英国人,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好感。”

事实很快证明,国王从来也没有了解过女人,哪怕这个女人是他年仅十二岁的。正当玛丽打算和国王商量一下这从天而降的求婚时,有侍女来通报,伊丽莎白公主过来求见国王和王后陛下了。

玛丽想要至少先和国王统一一下意见,但她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国王已经点了点头,“让伊丽莎白进来吧。”

066 非嫁不可

等伊丽莎白公主进到王后的客厅里,玛丽立刻发现,她今天可能犯了不只一个错误,因为她的小姑子几乎看都没有看她一眼,就径直走到了国王面前,行了个大礼。

伊丽莎白的保姆来自一个具有强烈反奥地利倾向的贵族家庭,玛丽知道,她历来对自己都是不冷不热的,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一些。

公主跪在了国王面前,神色显得非常激动,“陛下,哥哥,英国大使刚才向我提出了婚事,请您答应他们,我希望能够嫁给威尔士亲王。”

国王给吓了一跳,他连忙拽着自己的,“伊丽莎白……不,别这样……你不能嫁给英国人的……”

国王说错了话,因为公主的声音一下子就变了,她几乎是尖叫了出来,“为什么?陛下?”

国王张口结舌,整个下午他都在打猎,压根儿没有好好考虑过这件事情,刚才那么说,只是凭直接判断,现在,要让他说出理由来安抚情绪激动的妹妹,显然是太勉为其难了。

国王无计可施,只能求救般的看了看自己的妻子,但他的这个小动作,却不巧被公主看见了。

“陛下,”伊丽莎白公主大声说,“难道真的如她们所说,您已经完全听命于这个奥地利女人了么?陛下,请告诉我您的决定。”

国王的脸完全涨红了,玛丽觉得。她有必要帮助一下国王,不要让他在自己地妹妹面前,完全颜面扫地。于是她轻轻的开口了,“伊丽莎白,你听我……”

“夫人,”伊丽莎白公主猛得转过脸来,以一种包含着厌恶和傲慢的表情看着玛丽。“我在和国王陛下说话,请您不要插嘴。”

玛丽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烧。她登时后悔起来,她始终觉得自己不要太多插手国王的亲属们的事务,但现在看来,似乎早就应该对这桀骜不驯的小姑娘好好管束一下了。

好在国王终于能够有所表示了,他在一愣之后,连忙说道,“伊丽莎白。你不能这样对王后说话。”

国王地语气太温和了,玛丽在心里叹息着,这对于固执的小姑娘是无用地。果然,公主立刻抬起头,用一种特别高傲的姿态回答道,“陛下,如果我能成为王后,也就同样能够对您的妻子这样说话。”

小姑娘想得太简单了。玛丽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国王还在劝说自己的妹妹,“伊丽莎白,关于这件婚事,我还要召集大臣们还要慢慢商量,不能轻易的做出决定。”

伊丽莎白公主站起身来。盯着国王,“陛下,请您记住一点,无论如何,我都不想重蹈路易斯姑姑的覆辙,我不想去做修女,也就是说,我必须嫁给威尔士亲王。”

“哦……不……伊丽莎白,”国王显得非常紧张,“你不能这么想……英国人。他们向你求婚。并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地。”

“陛下……”伊丽莎白公主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不管您和您的大臣们有什么政治上的考虑。我只关心我自己的幸福……”

公主的话没说完就停住了,因为她看到,王后突然站了起来,冷冰冰的看了她一眼,然后转过去叫来了内宫总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