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24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方才弘晰把弘曈送了回来,说是汗阿玛打发他去见见三额驸,弘旦被留了下来。弘曈嫌我这里闷得慌,跑出去玩了。”

皇太子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静观其变,等来了几天后皇帝一个令人瞋目结舌的决定:令皇九子胤禟教授太孙及诸皇孙满蒙文字。

淑嘉坐不住了:“我知道,你们兄弟学问上都很刻苦,只是这老九……我听你常说,他颇重利——当然,这也没什么——可他教得好么?”一副不说清楚我就把儿子抢回来的模样。

胤礽略有尴尬,他兄弟比较多,兄弟们在夫妻对话中出现的频率也不是特别高(最高的那个是老大,已经关了),两个因素一结合,就是胤禟被他说起的次数不太多,多半是又惹他生气的时候回来骂两句,抑或是与老八有牵连的时候带出来。一般是“那个死胖子如何如何”、“这个胖财迷怎么怎么样”、“绿豆眼里放金光”一类。

咳嗽一声,皇太子亡羊补牢:“其实,老九满身毛病,就有一样好处——”

“国语、蒙语?”

“不止。”胤礽为让老婆放心,把胤禟不黑的历史搬了出来。这个“从二十楼自由落体叭唧楼下水泥地上的胖子”称得上是个语言天才,国语、蒙语不用说,还会俄语等欧洲文字。

“他小的时候,有一回病得快死了,是个传教士救了他,从此对这些人颇有好感……他学业上旁的都很寻常,就这一条,我是放心的,只要他肯用心教,对孩子们没坏处的。”

靠!还让不让人活了?

堂堂穿越者,本地风土人情不知道就罢了,尼外语还不如个土著!太子妃再次受到了打击。

而九阿哥胤禟,确实是真心教他的侄子们的。太子家的孩子,家教是很不错的,大的两个一板一眼不大放得开,小的那一个,教了小半个月,就九叔长九叔短的叫得好不亲热。

此情此景,落入康熙眼里,深觉自己的主意很美妙。

康熙至少是知道每个儿子学业上的长处的,对于胤禟,其贪财程度让老爷子无语,而语言上的天份也让康熙自豪。最让康熙头疼的是胤禟的性格,他有点太分明了,这样不好。

怎么让与太子原本关系不那么好的儿子向太子靠拢一点,是老爷子最近头疼的事情。要是自己现在就挂了,老九这个情况一定要吃苦头的。康熙摸着脑袋正在思考的时候,就收到了汇报:九阿哥最近有些反常咧!

〔可算是开始了,〕康熙舒了一口气,〔隔离一下老八和老九还是有必要的嘛!〕

打铁要趁热,康熙马上就颁旨,让老九接手了太子家孩子的语言课。这便是康熙让胤禟做老师的原因。

接下来的日子里,康熙很满意地看到,以讨论孩子的功课为桥梁,他家二儿子和九儿子的关系有了不错的改变。

听到这样的汇报,康熙把因为国内乱七八糟的事情带坏的心情放到一边,取下了眼睛上的老花镜,起身往外走去。梁九功见状连忙抄起一件石青暗纹春绸貂皮斗篷跟了上去。

————————————————————————————————

已经是农历九月天,塞外草原的夜晚颇有冷意。康熙一出门的刹那还不觉得,走了两步,就觉得身上发凉。梁九功伺候他披上斗篷,嘴里还在唠叨着:“万岁爷,这都快到冬天了,您得保重……”

絮絮叨叨的话,听得康熙心里一阵茫然,穿好斗篷,康熙走了几步,忽然停了下来:“不用十年,五年前这个时候,朕穿着里边儿这一身,在这个地方,”右手食指指了指脚下,又指指天空,“这个时候儿,都不用再添这厚斗篷!老啦……”

梁九功正在根据康熙行走的方向,判断他老人家想蹓跶到哪儿呢,猛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如果康熙现在是四十岁,那这话好应付,摆事实讲道理就行,四十曰壮。康熙都五十多快六十了,他是真的老了。

梁九功还是堆起笑:“万岁爷这是独个儿出来走走,没人陪着,心里觉得空呢。”

康熙正要说什么,忽然伸手一指东方:“那里怎么了?”

远远地,传来了火光与嘈杂声,还伴以鸣锣警示:“走水了!”在静寂的夜里显得分外清楚。

一直尾随皇帝、装作自己不存在的侍卫此时围了上来,把康熙包在中间儿,当值的领侍卫内大臣也匆匆跑了过来:“万岁爷。”

“派人去看看,那里怎么了!是不是走水了!查明了来报!”正在感叹日月如梭,心情本就不好,又来失火!

见皇帝动了真怒,领侍卫内大臣也不敢耽搁,还好,领侍卫内大臣数目不少,可以分工合作。当下,一部分人与护军统领一块儿过来护卫,又有跑去调查事故的,还有四下巡营的。

外面的嘈杂起来没多会儿,营地里就都知道了,胤礽当时正在检查儿子们的功课呢。一听说走水,马上站了起来,冲到外面一看。折回来握着淑嘉的肩膀:“我看了,火还很远,你不要怕,在这里带着孩子,我把人都留给你。我与弘旦去御前。现在外头还没大乱,如果人太乱了,我还没回来,你且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挤。一定不要乱走,人多慌乱,易有踩踏。这里离汗阿玛最近,一有什么不好,你们就往那里靠拢,要是事情紧急,什么东西都不要带!人最要紧。弘晰,照顾好你额娘弟弟。”

淑嘉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在扑通扑通直跳,对于草原大火她倒是知道一点,连连点头:“知道了。”

胤礽离康熙最近,到得最早:“汗阿玛,”奔上来匆匆一礼,就凑到康熙面前上下打量,打量完了,才记起来要请安,“给汗阿玛请安。”弘旦与他一起,请安毕,先问康熙:“玛法,您没惊着罢?”

接着胤祉等也赶到了,康熙匆匆一看:“十八阿哥呢?”

胤礽一看,果然少了十八阿哥,对侍卫泛泛地道:“快去个人看看,”然后对康熙建议,现在最要紧的是皇帝的安危,以及稳定秩序、组织人手救火,“只要火灭了,就乱不起来。圣驾安危也能有保障。十八弟怎么还没来?”

康熙四下一看,飞快地道:“传令,先灭火!”还好,为了生活方便,御营是靠近水源的,“再着人去看十八阿哥。”随驾朝臣倒是先到了一堆,蒙古亲贵在最初忙乱之后倒很快恢复了平静,也聚了过来。

十八阿哥人小腿短,来得最迟。

人齐了,火也灭了。康熙带着儿孙入御帐,胤礽与弘旦分列左右,两个心里还在想着,老婆(额娘)会不会害怕啊?

走水事大,又让皇帝知道了,国家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了起来。很快,原因就报了上来“查失火之由系膳房人佛泰家人二格吃烟所致。”

康熙小时候因受文化程度不高的保姆影响,也有过吃烟的不好习惯。这个完美主义者发现情况不对,自己果断戒烟,以未来的岁月里,成瘾的生活习惯几乎都被他戒掉了。他本人也对吃烟这种事情,报以鄙视的态度,数次劝别人戒烟。

这回吃烟还引起了火灾,康熙非常不客气地下令:“正值草枯之时,倘如此不谨或致延烧,将若之何。此事关系甚重,不可不严加惩治。著将二格耳鼻穿箭游营示众,俟至京定罪。其主佛泰,到京后著枷号三个月、鞭一百。”

回神早的蒙古亲贵还有派人帮忙救火的,康熙又给他们分发了奖金。

都已经回程了,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让康熙很不爽,闷头赶了好几天的路,一直到了荣宪公主府,笼罩在康熙头顶上的乌云才彻底散光。重又欢宴颁赏。

荣宪公主心里也有一把小算盘,侍奉好了父亲,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康熙喜欢儿孙绕膝,荣宪公主就把儿女叫出来拜见外祖父。她下嫁比端静更早,儿女也不少。未免也在想,端静的女儿可嫁弘晰,那么她的呢?客观地说,荣宪比端静还要得康熙喜欢一些。

与此同时,荣宪公主还努力与太子妃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即使只在这里住了一天,太子妃的起居她也没有丝毫的马虎。淑嘉也接受了荣宪公主的善意,也猜到一点她的心思,却一点意思也不表露出来,只是夸荣宪公主的儿女懂事而已。

荣宪公主感叹:“您过奖了。不过啊,他们倒是肯听话,太老实了,叫我不忍心。这里毕竟不如京中繁华。”

端静公主的府邸比荣宪公主离京城还要近一些,此时也是在的。看着荣宪公主的样子,心里也是敞亮,还有一点酸溜溜的,她女儿比弘晰小,比弘旦也大不了多少呢。

淑嘉一路打着太极拳,发挥满级技能:歪楼。

“再过一个多月,你们不是又要进京过年了?把他们带上,不就成了?说起来,皇太后祖母这几年越发肯念叨这些孩子了,今年过年回京,只要你带上他们,皇太后祖母必有好东西赏的。”

端静公主笑道:“到时候光皇太后赏了还不算,我们可去您那里讨的。您从江南带回来的那些东西,还真是不错。”

你歪我也歪,别跟荣宪说太多。

淑嘉对她们俩道:“只要你们肯去,汗阿玛也不会少了你们的东西呢。”

八卦永远是拉近女人关系的不二法宝。荣宪公主也没指望就能把事情敲定,即使不成,在太子妃这里挂个号儿,设若有什么好事儿,能多想一想也是好的。听太子妃话里的意思,她是不大作得了这个主的,唔,还是要看皇太后和皇帝。

荣宪公主也识趣地跟着转移话题,说起了也很向往江南云云。明天圣驾又要启程了,她却要留在这里,等着过年再回京,就算今天说得投机,也无法继续巩固,不如抵京再聊。

下面的谈话就非常的舒服了,育儿经、衣服、首饰等等等等。直说到吃饭休息。

这顿饭,端静公主吃得就有点儿心不在蔫,明天圣驾一走,荣宪就得留下来。她与太子妃相处的机会就多,接下来圣驾还要住她家一天,得趁这机会,跟亲家好好聊一聊啊。

————————————————————————————————

端静公主府里,端静公主是主人家,安排起某些事情来就比较方便。终于让她得了机会,拉着女儿与太子妃单独见面。

端静公主一上来就让女儿给太子妃磕头,淑嘉心知其意,也不马上叫起,就听端静公主道:“我这闺女,以后还要请您多费心了。”

淑嘉道:“这是哪里话?她本就是我外甥女儿,我岂有不管不顾的道理?”

端静公主道:“这是自然。只是,做人闺女与做人媳妇儿不一样。您看她是外甥女儿的时候,自是能多包容,这做了儿媳妇,她就得更懂事儿才成。她如今还小,叫我养得腼腆了些,我还真怕她跟弘晰在一块儿的时候不招人疼。”

说来说去,就是希望淑嘉能够在日后多护着自己女儿一点儿。

可怜天下父母心!

淑嘉对乌梁海济尔默氏道:“好孩子,你且起来,安心过你的日子。”端静姑娘一喜:“还不谢过你舅母?以后,要叫额娘了?”

淑嘉笑着点头:“起来去歇着罢,这么些日子,也够累的了。”

乌梁海济尔默氏退下,端静公主又问起比较**的话题:“有句话,我不知道问起来妥当不妥当。”

“您只管说。”

“弘晰房里……有人么?”端静公主也是宫里出来的,她的哥哥们在弘晰这个年纪正式小老婆都能有了,何况于通房大丫头?“有没有的,您告诉我一声儿,我好叫孩子有个数儿不?”

淑嘉道:“弘晰是个好孩子,在这上头很懂规矩。且他阿玛与我也不想他这么早就弄这些个,对身子不好。不过——后面的事儿,就要看孩子自己了。”

端静公主这才真的高兴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又有些不好意思,“我这也是……”

“我知道的。只要外甥女儿守规矩,我不会亏待了她。我就没侍侯过婆婆,也不知道婆婆该做什么,倒想把她当女儿看。不过,弘晰毕竟是我儿子,她是做人媳妇的——”

“我明白。”庶子与丈夫的外甥女,这个婆婆不会很难相处,谢天谢地。

“时候也不早了,我也不多打扰了,您安歇,明儿还赶路。过阵子,我回京再带孩子给您请安。”

一场对话就此结束,看得出来,未来的姻亲关系还是蛮和谐的。淑嘉来回比较,觉得乌梁海济尔默氏这个儿媳妇除了血缘近了点儿,旁的一切都好。端静公主人也算是比较厚道的,乌梁海济尔默氏又是公主跟前嬷嬷教导出来的,没受三额驸什么不良影响。东宫不用担心进了一个心比天高,不满现状进而教唆丈夫争一争的长媳。

弘晰的长子身份,与昔年之胤禔,相像得有些微妙。淑嘉能看出弘晰本人称得上安份,其母李甲氏也还老实,如果这儿媳妇再厚道一点,一家子大团圆,总比斗来斗去强。斗来斗去的倒不怕,撕破了脸却也难看。

眼下这样,正好儿。

作者有话要说:

嗯,九阿哥,你安全了。

其实胖乎乎的老九外语水平是相当不错的,据说此胖还曾经使用了一套用俄语拼写满文的拼写密码用来搞地下活动,后来被雍正侦知,四爷火气更了……九胖纸悲剧鸟~

漏洞百出的国家

圣驾返京,已是十月下旬了,天气也变得颇为寒冷。正好,带回来的各色皮毛等物赠人、颁赏都很相宜。其实呢,这时节送人这些东西,如果是急等着御寒的,已经有些晚了。京中略富足些的人家早在秋天就已经着手给全家上下添置冬衣了,这会儿都开始往身上穿了。

淑嘉把东西分一分,又额外着人往南方给胤礽的几个老师送了一份子。熊赐履等人在京的时候,走得太近了、太照顾了,往往给人以功利的印象。现在他们退休了,多照顾一点就没有这么多的顾忌。就算让人知道了,也只有说好的,所以淑嘉不惮于让人知道这件事情。

回到宫里,男女有别的规定使淑嘉照例又有了一个时间差可以回家休整一下,复又精神饱满地往宁寿宫而去。

宁寿宫里,皇太后正因为全家又凑齐了而高兴。老太太看着太子妃一身簇新大红缂丝五彩银鼠皮褂,袖口里露出一双葱白的手,腕间金镯、指头上勒着两、三个嵌宝金戒指,耳上挂着东珠耳钳,头上是比较隆重的钿子,钿口一小排流苏垂在光洁圆润的额头上,实是端庄又亮眼。

皇太后是个存不住话的人,视觉受到了刺激,一开口就是重点:“这样看着显年轻多了!我都不信这就要给你看儿媳妇儿了。”

淑嘉团团问了个好,笑着与皇太后对坐:“老祖宗,弘晰的媳妇儿已经定下啦,是三公主家的格根塔娜(乌梁海济尔默氏)。”

皇太后那句话,要是别人说呢,也许就是讽刺太子妃要娶儿媳妇了还扮嫩,不过这话从皇太后嘴里说出来,她就安心当成夸奖给听了。听皇太后说放,不用费心神。

做人不能太忘形,一放松,这就出了问题。搁别人那人,太子妃已经能反应出来了,皇太后说的是“就要”,而弘晰的嫡妻人选已定,说的必不是弘晰。果然,皇太后很得意地对佟妃道:“你看她都猜不出来,”显摆完了,才对淑嘉揭晓谜底,“弘晰的媳妇儿有了,你也不能忘了弘旦啊!”

佟妃一脸苦笑,皇帝刚才请安的时候才说完的话,您老怎么这就抖出来了。没错,给太孙相看媳妇儿,那就是太子妃的儿媳妇,是得告诉她,您老这头一句话就把重点说完了算个什么事儿啊?

看着淑嘉惊讶的脸色,佟妃万分同情:在皇太后面前要装作被她吓到,装得很辛苦吧?明明弘晰婚事有着落,轮也轮到弘旦了,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淑嘉是真没想到,他家儿子才是初中生,还得是入学很早的初中生。谈恋爱都算早恋,这就要开始商议结婚的事儿了?

本来没那么着急的,在康熙那里,弘旦的婚事是该提上议程不假,还没紧到今天就说。不过跟皇太后聊天,这个好歪楼的老太太从端静公主说到了格根塔娜,从格根塔娜说到了弘晰,从弘晰的婚事说到了皇孙们都大了,下面轮到的就是弘旦。

康熙连忙就此打住,说了句“您多留意,有可意的孩子可叫过来看一看。”

皇太后这就留心上了。

佟妃打圆场道:“老祖宗,太子妃刚回来呢,您叫她把气儿先喘匀了再说。”

淑嘉万分感慨,当初她从第一次见这位老太太开始,到最终被指婚,耗了五、六年不止,现在,轮到为儿子操心了么?明明他还是个孩子。

听佟妃出声了,淑嘉道:“正是,老祖宗,这事儿不急在今天的。我好几个月没见着您了,您就不想我么?偏又提弘旦那小子。”

如此复杂的情况,皇太后有些处理无能,上一句是安抚太子妃:“我也想你的。”下一句是说明情况:“我这不是跟皇帝一样关心弘旦么?”她还放不下弘旦的事情:“弘旦也不小了啊……”其实她很想八卦一下弘旦的事情的。

诸妃会心一笑,齐上来打圆场。

皇太后被这一扰,又丢了方才的纠结,笑呵呵地问:“外头自在些,弘晰有没有想见他媳妇儿?”

人活成皇太后这个样子,也是一种幸福。皇太后乐呵的时候,宫中福晋们也到了。一番请安,很快落座之后,皇太后又忘了弘晰的话题,开始关心正在挺着肚子的十四福晋。

十四福晋的预产期在十二月,今年十四阿哥出行就没有带她,让她在京中安心养胎。淑嘉有些日子没见着她了,也关心地询问。有皇太后和太子妃的地方,就有歪楼,太子妃又瞄到了十福晋小腹也已凸起,又问她情况如何。

一时之间宁寿宫里热闹异常。

在这热闹的场景中,相较于皇太后的洒脱,屋里诸人心里就翻起了波浪。

淑嘉对于自己儿子将来会娶谁,绝对是最关心的一个。儿媳妇不能丑了、性情不能别扭了,康熙的标准应该是不错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