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两位大人口上不说,心里却是鄙视的。 鄂伦岱看看年羹尧,年羹尧点点头,鄂伦岱道:“上回你们闯下大祸,皇上震怒,禁绝贸易为惩戒耳,”轻蔑地笑笑,“国家也不缺你们这点子税收的银子。不过我觉得你们可怜,咱们打交道也不一年两年了,知道你们并不是一直无礼的,这才向年大人多了一句嘴,你们在戴罪立功呢。”
刚刚爬起来的华商又跪了下去:“小的们谢鄂大人,谢年大人慈悲,”又絮絮说着,“是两位给了小的们一口饭吃,不然这一不许交易,小的们就要饿死了,小的们全家都感念两位大人呢,已经在家里给两位立了长生牌位……”
年羹尧略略有些厌烦,这些不懂规矩的家伙!装憨!他就不信生意做得这样大(有年大人的红利为证)的人,真的是这样呆头呆脑的。有小心思而能被瞧破,也就是这样了。
摆摆手:“上天有好生之德,也不能禁绝了你们的生路,本督便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若以后不行差踏错,自有你们的前程,眼下——不许声张!”
华商唯唯喏喏,也送了不少孝敬。
哪想到,这样乖顺的家伙,然会诱拐他辖下的百姓呢?
————————————————————————————————————————
事情还不是他自己发现的,他老人家正事一大堆还忙不过来,没心情关心这些个。还是鄂伦岱手下的心腹发现的,相较于年羹尧,鄂伦岱的事情就少很多,两广的八旗驻军责任并不很大,一般剿匪一类的活动也不归他们管。新政就更与他们无关了,不过是例行操练,最忙的就是统计一下适龄学童把他们送进蒙学而已。
鄂伦岱除了应付差使,吃喝玩乐,也就有时间过问一下生意问题。派几个闲得发慌的心腹盯着走私船——这是件至少面子上要保密的事情,不能把事情闹大,万一跟允禟那会弄得荷兰人在广州城外乱搞,麻烦就大了。
鄂伦岱的心腹真是闲得发慌,每次南洋来人,南洋华商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的,人家办事又规规矩矩的,一点把柄也没有。广东好歹是沿海省份,政府、部队也有几艘巡防的船,鄂伦岱就是让心腹分作两拨,一拨陆上盯着,一拨在海上,防一防海盗,别搅了自家大人的生意。
广东沿海并不太平,海军战斗力还不太够,剿海匪最后往往变成招抚。这近海还是可以巡逻一下的,也防止被人发现自家大人在走私。
这一巡逻就不小心发现了一艘奇怪的船,用后世的术语来讲,就是“偷渡”船。打海匪不太行,抓这样的船还是可以的,一来这船装的人多,跑不快,二来因为靠近中国沿海,眼下外国人还不敢太张扬,只是略加改造的商船而非战船,船上的武装力量也不行。
略作抵抗之后,偷渡船被俘。打开船舱一面,船上不少百姓还是被绑着的,这下乐子可大了。
这年头当兵的,平均文化水平很低,他们能写个报告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就别讲究措词了。他们对于拐带妇女儿童这种安全比较熟悉,就直接写成了“诱拐”,点点人头,然有好二百的劳力。
不错不错,这下立功了。
鄂伦岱拿着报告就找到了年羹尧,年大总督怒了!
远在京城的皇后与太子正在为人口发愁,在想另寻宝地安置过剩人口的时候,年羹尧却是恨不得辖下的百姓全都堆在他的辖区里的。人口数也是政绩考核指标之一,诱拐走的还都是壮劳力,这不是拆他的台么?
而且,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这种事情,年羹尧深深觉得智商受到了鄙视。更让他生气的是,南洋华商是这样回答的:“”配以连连摆手的动作与惶恐的表情。
年羹尧面上不显,心中已是怒极!
要是他就这样任由人拐了他的百姓走,就算是追来了,他也觉得打了脸。有人挑衅他的权威,不管成没成功,都是打他的脸!他一定要把那家伙打成猪头才算找回了场子。MD!非得查出幕后主使,绑过来砍了不可!自尊心受到打击年大总督心里烧起了一把火。
鄂伦岱冷笑道:“几百人的海匪都剿不了,何况是他们?” 军事方面鄂伦岱还是懂得不少,尤其广东这地方,他是武职,功课也是做过的,扳着指头把自家劣势一一道出,“船不行、海图不够精细、水兵缺员……”
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在明代前期达到顶峰,此后便渐渐没落,明末的时候就已不如明初。到了清代,连明末都不如了。康熙早年收复台湾因为用到水师,还练了一练,自此之后,总体就是个越来越矬的局面。
最后下了结论:“你异想天开了!”他也不是肯吃亏的主儿,只是你想打人,得先摸得到人家在哪里不是?隔着大海呢!荷兰人的老窝比台湾还远,你真是想得太多了!
年羹尧被激怒了,静思许久,阴碜碜地笑了:“那就先准备着。”
他不是笨蛋,无故兴兵,必有理由。否则他就过不了清议那一关!国家已经禁了对荷贸易,可他在走私,由此又给诱拐壮丁开了方便之门。
最起码的,要摸清那些红毛的虚实,给自己之前的行为找个借口。比如,与红毛接触是为了弄清楚之前他们冒犯天威的原因,以防止天朝误会了他们,让蛮夷以为天朝糊涂什么的。红毛是来做生意的,所以咱们就“伪与交易,暗探虚实”。
这里发生了诱拐良民出海的案件,我这也是为了破案不是?
一面不动声色,安排了人到南洋去探听虚实。他老人家派的却是自己的家奴,不忠心也得忠心的那一种。又审问了被“诱拐”的壮丁,发现不是诱拐而是绑架的时候,年总督脸上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
鄂伦岱看了看他的脸色,本能地闭上了嘴巴,咽了一口唾沫,只听年羹尧轻声道:“世伯(这辈份叫的),借你几个人使。”
八旗有奴隶制遗风,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家奴。世家的家奴不但有伺候主人的,还兼有部曲的性质,简言之,算是小型私人武装,虽然眼下各家这种性质的家奴已经越来越少了。作为百足之虫,佟家的家奴还是很多的。
鄂伦岱来了精神:“人却只有两百了,只是……你要做什么?”
年羹尧也有农奴,却不如佟家的专业,人数也不多。想了一想,觉得此事终瞒不过鄂伦岱,他又不是特别信任鄂伦岱,转一转眼珠子道:“训一训他们,加强海上巡查,省得又来人抢了大清的百姓!”既然红毛能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派人过去?他能来绑人,我就能去杀人!
这个理由颇为正当,只是……要家奴做什么?不是有水师么?鄂伦岱识趣地没有往下问,那是他的家奴,肯定得听他的,训就训,当年某人为他干活了,他想知道什么消息,一问,自家奴才有敢不说的么?到时候,如果有功,他也可以分一杯羹,如果有祸,他只推说不知,年某人不过跟他借几个人,他推不过人情而已。
两人各怀鬼胎,都打着利用对方的鬼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南洋不是那么好搞滴
☆、打开问题的钥匙
“额娘,您看这个,这一枝香。”乌云珠笑嘻嘻地捧着一栽在小花盆里的腊梅,凑到淑嘉面前来现宝。
淑嘉鼻子轻轻动了一下,笑道:“是香,”转头对赫舍里氏道,“你也闻闻看。”
乌云珠对赫舍里氏道:“嫂子,你试试这个。”
“是呢,”赫舍里氏眨了眨眼,“你喜欢这个?”
“也不是啦,”乌云珠灵活的眼睛左看右看,“那个也不坏,看着漂亮。”
这一群女人在一起,是因为淑嘉太闲了,闲来无聊,便让大家一起来赏梅花。胤礽这一场病给大家更是给他自己惹了不少麻烦,终究还是好了。他痊愈了,淑嘉自然没有理由继续插手政务,这些日子以来,她也确实觉得身心俱疲,正好退下来休养。并且,打心眼儿里对成年累月与国事打交道的这些人抱以崇高的敬意。这心理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
既是退了下来,召集女儿(也就只有乌云珠在眼前了)、儿媳一起赏赏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淑怡、淑惠与欣平、欣安她就没叫来,只在畅春园里一家子女人一起玩一玩。
由于把后宫弄得井井有条,前朝对于皇后参与听政就没有什么反弹;由于在前朝议政表现不错没有闹出问题,她回到后宫之后,威信又进一步提升。一声令下,自然是应者如云,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她只是想放松,并不需要什么“雅兴”,自然也就没有开什么诗会,顶多也就是一茶话会而已。胤礽痊愈是在秋天,她已经开了一次赏菊会,上千盆的菊花堆在一处,煞是好看。
年纪越来越大,胤礽与淑嘉都更喜欢呆在畅春园而非紫禁城,又有修养这个好理由,两人也就带着一大家子赖在畅春园里不走了。 自初夏开始,畅春园的风格就越变越闲适,在这里办赏花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家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景,聚在一起八卦着家长里短,这才是生活啊!
淑嘉看着乌云珠与赫舍里氏说话,伸手揪了一小朵黄|色的小花,放到鼻尖轻嗅,眼前事有胤礽,身后事有弘旦,她终于可以下心来了。弘旦小的时候还是挺有灵性的,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越刻板,弄得她想叹气。不是说他不符合储君的要求,而是太符合了。这种符合又没有突破,很容易弄成满足现状、固步自封。担心的,就是他变成宫斗或者是官场中的NPC皇帝,因为帝王心术过于注重权谋之术,弄得上下一团糟,成为一个脸谱式的人物谁都能一下子捏准他的性格,然后加以利用。不是二货胜似二货。
现在好了,至少,危机感让弘旦把目光放得长远了,心胸开阔了。在直接与诸王大臣的交锋中,他也変是成熟了,又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人也开朗了不少,也会开玩笑了。
不过……瞥了一眼赫舍里氏,她正勾起一抹笑来,小心地撑起了身子,与乌云珠点评着哪一株梅花开得好。又说:“怪沉的,别总捧着,再弄脏了衣裳。”
她开始是生不出来,自打生了永琏,她就接二连三开胡,第二胎生的却是个女儿,当时还戏称儿女双全好福气,这一次,再怀上,却是非常希望能再生一个儿子,来个双保险。
与她相反,王氏与赵氏头胎生的是女儿,接着却又生起了儿子。这个儿媳妇是她投的赞成票,如今又是孙子的妈,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拂了她的面子去。凭心而论,赫舍里氏作为一个儿媳妇,比其他几个更守规矩,更心用伺候。
敲了敲扶手,淑嘉心里有了计划。
————————————————————————————————————————
“这样啊,”胤礽沉吟着,不一会儿,点点头,“也好。近日我手上事情多,”说着一叹,他缺课太久,又遇上高考复习,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你多费费心吧。”
赏花会后,淑嘉就向胤礽提出,把弘旦的儿子永琏接过来养。因为弘暎芤丫到了上学读的年纪,白天不用她来照看。以帝后之间的关系,淑嘉养,就等于是胤礽在养,也是给永琏加分,也是给赫舍里氏加分,更是表明对弘旦的认同。有助于维稳。由于有康熙亲抚弘旦的先例在,这个做法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胤礽也认为这个主意不坏,永琏已经四(虚)岁了,看样子也不会夭折了,离开母亲生活也不会很不适应。本来嘛,如果是胤礽亲自把永琏接过去养倒是不坏,不过他太忙。
刚刚答应完,胤礽又道:“在乾清宫里,把弘旦原先住过的屋子也给人收拾出一间来。”他到底反应快,随即想通了其中关节,与其把永琏放到淑嘉这里,不如挂在乾清宫名下,然后人还是放到淑嘉那里,让淑嘉来照看,等到略大一些了可以上学了,再扔到乾清宫里长住。
这样更提身价。
淑嘉自无异议:“好。弘暎茉先的屋子还在我这里呢,一应家什都是全的,收拾收拾就能用,”又问,“这就要回宫里了??br />
胤礽答道:“先收拾着,过年还在畅春园里,不太像话儿。正旦朝贺、外藩进贡,新年大典总要在宫里办的。”宫里,越来越有点儿、冷冰冰的感觉了。如非大典需要,他不太想回去。
“好。”只要不分开,在哪里住淑嘉都不甚在意。
消息传到无逸斋,弘旦夫妇欣喜异常。舍不得的心也是有的,却没有抗拒的理由,赫舍里氏顾不得身子重,给儿子收拾行李,弘旦则把永琏叫到跟前,耳提面命。
说了一会儿,他自己先泄气了,永琏真的在用心听了,但是年纪太小,幼儿园小班都不收的年龄,让他记住太多的东西,无疑是吃力的。顿了一顿,弘旦改了一套说辞:“要听你玛法、玛嬷的话,不要乱动,知道了么?”
永琏乖乖点头,他还是个小豆丁,乖乖站在地下听他父亲训话。听到弘旦说:“抬起头来,看着我。”吃力地把脑袋往后仰了好大一个角度,才能看清父亲的脸,一不小心,险些倒仰过去。
弘旦跳下矮榻,一把捞起儿子,左右看看,还好,没有摔着。要发脾气,看儿子被刚才那一下子吓得小脸变色,想到他马上就要离开自己,忆起自己离开父母的日子,不由心头一软。抱着儿子细声细气地跟他说话,都是自己的经验之谈。
赫舍里氏忙上忙下,赵氏与王氏也跟着她身后,时不时地劝她不要过于劳累,又说永琏得帝后抚养,实是天大的福气,是一件大好事。赫舍里氏听着她们的话,心头也是高兴,乐了没几下,又想起儿子从此就不跟着自己住了,不免伤心。对于赵氏、王氏的话,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过了一会儿,更是打发她们回去,自去看永琏。
听说永琏被弘旦叫去了,她又到了弘旦的房里。亏得无逸斋并不太大,她一个孕妇走来走去也没有累着。走到门外,听到里面的说话声,她又止住了脚步,这会儿里头正在叮嘱吧。
淑嘉常常感叹,父母是被孩子催老的,然而到了赫舍里氏这里,她是被孩子给催熟的。女人,因为儿女而变得坚强、勇于面对一切。赫舍里氏自然也不例外。儿子的前程、即将与儿子分离、只此一子而王氏又产下一子,庶子与弘旦的接触将会更多……
各种优势、劣势摆在眼前,又有各种担忧,赫舍里氏心里猛地闪过了一道电光。她的婆婆也是这么过来的吧?婆婆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怎么……
赫舍里氏猛然发现,自己之前好像理解错误了。她想笑又想哭,怪不得婆婆说“皇家媳妇”!怪不得乌云珠常跟她说一些奇怪的话。她当时觉得吧,这些话有些老生常谈,又像是在敲打她似的。弄了半天,确实是敲打,是在提醒她:喂,你走错了,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处境么?
长久以来,她听了关于德言功容的教导,把这女诫背得滚瓜烂熟,会处理一些家务,就觉得已得其中三味。如今想来,只是徒学其表而已。婆婆的太子妃是怎么做的?
在她觉得婆婆实是有些偏心,都是儿媳妇,自己做得并不比妯娌差,得到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亲近,而是礼仪上的“抬举”,心中不是不郁闷。这会儿她突然明白了,正是这个“抬举”,她需要的也是“抬举”。她是太子妃,不可以拿与妯娌一样的标准来要求。
定位,定位。不是说你知道你是太子妃,就算是定位准备了,后续呢?
赫舍里氏想放声大笑。
“主子,外头凉,您还是双身子呢。”身边宫女不得不提赫舍里氏,太子妃在外面站的时间对于一个孕妇来说,够久了。
赫舍里氏拍拍脸,慢慢地走进屋子里:“永琏。”
————————————————————————————————————————
作为太子嫡长子,永琏得以见祖父母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见了淑嘉也不认生。淑嘉得承认,赫舍里氏把永琏教得不错。小家伙行动间动作还是一顿一顿的,却已颇有些样子了。奶声奶气地请安,扶着保姆的手起身,并不肯被保姆抱起来。
“见过你玛法了么?”淑嘉对永琏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
“回玛嬷的话,孙儿先去玛法那里请的安。玛法让孙儿来给玛嬷请安,让孙儿听玛嬷的话,放心跟玛嬷住。”
嗯,学话也学得不错。早有澹宁的太监抄近路过来跟淑嘉打过小报告了,内容也就是这些。
淑嘉招手让他到身边来坐,抱着永琏,对赫舍里氏道:“他的屋子已经收拾出来了,弘暎芏寥チ耍不能再跟我住了,正好,他可住在这里,你去看看,永琏有什么喜好,指点他们布置。?br />
赫舍里氏笑道:“额娘还能亏待了他不成?再者,他小孩子家,有什么好挑剔的?”
说着看了永琏一眼,永琏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淑嘉摸摸永琏的脑头儿:“你们就当孩子早了两年开始读。他在我这里,你也不是日日不得见他,”一叹,“当年弘旦跟着先帝,才真是……”
赫舍里氏心有戚戚焉,舍不得,却不巴不得。
赫舍里氏还是被淑嘉赶去看了一圈儿永琏的新住所,这地方是淑嘉本来收拾出来给亲儿子住的,几个儿子小的时候都跟着她住过,她也带孩子带出经验来了,收拾得非常适宜儿童住。
即使不舍,赫舍里氏也没有在淑嘉面前呆太久,又对永琏的保姆、||乳|母使了个眼色,才告辞回家。她家里也有不少事儿,自己身子还不大方便,不便在外久坐。
赫舍里氏去后,淑嘉才一长一短地问永琏一些问题。以前接触不少,却比不上以后要亲自抚养,细细问他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什么时辰起床。保姆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时刻准备着如果永琏回答不上问题来,上前解围。
永琏回答得倒清楚:“平常吃的都爱吃,玩的……嗯……不能贪玩。”
淑嘉忍不住笑了起来:“现在不玩,难道要长大了再玩?这可不成,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做正事的时候就做正事。”
弘旦小的时候,在康熙跟前也是这样的么?淑嘉在时隔二十年后,再次心疼了起来。
本来还想问一问永琏认得多少字了,看到永琏这副小大人的样子,淑嘉就把这个程序放到以后,问他妹妹怎么样了。永琏与妹妹们见得不得,一来双方都小,二来赫舍里氏对他管得也严不让他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