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9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话说,庞统并没有参加那日曹府的夜宴。可这并不妨碍庞统得知祢正平的大名,以及他曾在蔡吉面前做过的事。因此这会儿的庞统借着帮祢衡松绑的机会,偷偷地凑到对方耳边警告道,“听好了汝若再敢在吾家主公面前行那猥琐之事,统一定要汝好看”

听罢庞统所言,已然取下破布的祢衡本想破口大骂,可一想到自己刚刚答应过的约法三章,加之曹府之事自己也确实做得有些过分。于是这位正平先生也只好将刚到嘴边的刻薄话吞进了肚子里。转而向面前的这个丑小鬼报以了一记不屑地冷哼。

蔡吉并没在意庞统与祢衡之间的窃窃私语,只见她一面将祢衡领进他们目前暂住的小院,一面则向其一一介绍道,“正平先生,这位是本府的从事,荆州人庞统,庞士元。这位段娥眉,段旗主,是本府的贴身侍卫。”

不过当蔡吉走进小院之时,敏锐的她还是发现贾诩居住的房间正房门半掩,想来刚才的景象这位老先生多半都看在了眼里。或许是被强行裹挟的原因,贾诩对蔡吉的态度一直都不冷不热。也不知这位贾老先生究竟要考察到什么时候为止。貌似他当初投靠张绣的时候,也没那么磨叽吧。想到这里,蔡吉不禁促狭地向祢衡高声介绍,“那间屋住着贾老先生。这几天老先生心情不好,别招惹他。”

蔡吉的话音才刚落,贾诩的屋内就传来一阵沉闷地干咳声。惹得庞统忍不住偷笑了起来。不过还未等他笑出声,蔡吉接下来的话就让他的脸立即垮了下来。“正平先生今晚就住士元的房间。”

“主公”

庞统刚要提出抗议,却被蔡吉直接打断道,“反正就凑合一晚。等明日过了沂水,儁义将军就会率部接吾等入北海。”

……

“入北海?汝说蔡府君,哦,不,现在应该是蔡使君。蔡使君要回东莱了?”

“余是听临朐来的商贾说的。貌似张儁义将军已在哪儿驻扎一段时日。”

“张儁义将军?难道那个传闻是真的?”

“什么传闻?”

“张儁义将军投靠了蔡使君。”

“不会吧。张将军可是河北四庭柱啊”

“河北四庭柱又怎样?终究是个外姓人。汝没见袁本初任命的那三个刺史不是他儿子,就是他外甥嘛。”

“说得也是。反正当兵那饷,在谁手下做还不是一样。更何况东莱还如此富裕。”

黄县龙口港外的酒馆之内几个商贾围坐一圈,喝着用果汁酿造的甜酒,各自聊着各自的所见所闻,丝毫不在乎一旁的一对食客正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说话。倘若熟识青州官场的人见此情形,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两位食客赫然就是东莱郡承管统,以及青州刺史从事辛毗。

此时此刻只见管统听罢商贾所言,紧攥着拳头咬牙切齿道,“枉主公如此提拔张儁义,其竟敢背叛主公”

然而坐在管统对面的辛毗却显得颇为冷静,只见他轻轻餟了口掺了不少水的果酒,悠然提醒道,“管郡承莫要人云亦云。儁义将军负责东莱的防务,去接东莱太守回东莱本就无可厚非。”

“辛特使的意思是?”管统抬起头不解地看了看辛毗问道。说起来,辛毗此番乃是奉了袁绍之命,前来催促东莱郡出兵幽州的。然而太史慈等人却一再强调出兵之事一定要等蔡吉回东莱之后方能决断。起先管统对此很生气,在他看来东莱隶属于青州,于情于理都该奉命出兵才对。太史慈等人完全是在抗命然而身为特使的辛毗对此却并不在意,反倒是笃定地在黄县城内暂住了下来。不仅如此,他还整日领着管统厮混于龙口商港各个酒馆、邸店,丝毫没有向东莱郡世家压力的打算。以至于,管统都有些怀疑眼前这位辛特使身份的真实性。

辛毗抬起眼皮扫了一眼面前一脸心急的管统,不禁在心中暗自摇头此人果然难当大任。怪不得当初蔡安贞能借他当踏脚石坐上太守。试想,那张颌本就是宿将,且握有重兵。蔡安贞会拉拢他这很正常。诚然张颌眼下也确实与东莱郡关系暧昧,可只要张颌不当众宣布脱离袁绍。那他们就只能在青州对其有所防范,而不能指责其背叛袁绍。毕竟若是将张颌真逼到蔡安贞那边对谁都没好处。

故而这会儿的辛毗,不由语重心长地向管统告诫道,“管郡承,儁义将军是主公亲自派来坐镇东莱的大将。倘若因闲杂人等的一些流言蜚语就怀疑儁义将军,这岂不是在毁主公之庭柱。”

“辛特使说得是。”管统唯唯诺诺着点了点头。由于蔡安贞的事,管统眼下已经成了袁绍幕僚眼中的大笑话,大废物。所以就算心有不满,他也不得不以辛毗马首是瞻。“那辛特使接下来有何打算?蔡安贞就要回东莱了啊。”

“继续在这听,在这看。”辛毗搁下耳杯,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与眼睛。

此时对面食案旁的商贾已将话题由蔡吉何时回东莱转向了其各自在东莱的生意。却听其中一人不满地一捶桌子道,“眼下吕布祸害徐州。船队在徐州补给越发。”

“吾倒是情愿吕布多祸害些时日。要知道徐州的数个盐场眼下都不产盐,中原盐价高得厉害。吾从东莱购得食盐,再一转手,啧啧~~~来年就不用出来跑买卖了啊。”

“好个陈老六,汝就不怕天打雷劈”

“怕个球尔等来东莱难道不是存着同样的心思?”

“哈哈不过东莱的食盐虽由官府专卖,但比起其他地界来可便宜多了。你们说这东莱哪儿来的那么多盐啊?”

“可不是嘛。吾听说东莱熬盐有秘方”

“秘方?啥秘方?”

“不知道。吾只知道跑去偷看的人都被官府吊死了。”

随着对面商贾们的对话越来越轻,辛毗听得是炯炯有神。然而坐在他对面的管统却听得宛若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辛特使听这等污秽之言有何用?”

可辛毗却露出了一丝自信的微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知道了蔡安贞有什么,吾才能同其讨价还价。”

新的一月,新的开始,本书接下来要进入大方略推演鸟~~~欢迎大家继续支持凤穿残汉~~~

小凤凰怒斥:老匹夫汝送吾家主公啥鬼东西

CC笑曰:汝家主公那日目光炯炯,孤可都看在眼里哟~~~孤识相吧~~~记得打赏粉票~~~推荐~~~收藏~~~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69节入北海

第2卷青州之鹏 第69节入北海

贾诩坐在车内静静地观察着车外的风景。正如蔡吉所言两天前使团在沂水告别于禁部,转而渡河与东莱来的张颌部会合。据贾诩的观察张颌此番所率兵马大约有一千余人,各个衣甲齐整,士气饱满,一瞧就是难得的精锐。依照随行的那个丑小鬼的说法,在他们即将抵达的高密城里,还有两千多这样程度的士兵归张颌统领。此外,东莱全境大约有常驻军队三万余人,如有需要还能从屯所抽更多的壮丁。对于庞统得意洋洋的介绍,贾诩显得不置可否,因为对这种事他向来只用自己的眼睛做判断。毕竟这世道多得是有个四、五万兵马,就敢对外宣称十万大军诸侯。像是此番称帝的袁术,更是狮子大开口地宣称自己有八十万大军。笑话,他袁公路有几斤几两周围的诸侯会不知?

在贾诩看来必要的虚报人数很正常,这一来能提高士气,二来也能起到威吓敌手的作用。但虚报得太厉害,有时却会适得其反。倘若战事稍有不利,敌方爆出个数千人马破尔十万大军,那岂不是更加打击士气。当然就庞统的介绍东莱兵力而言,虽有些出乎贾诩的意料,但也算不得夸张。很可能那个丑小鬼并没有说谎话,蔡安贞手上的兵力确实与吕布、马腾之流不相上下。但要说到那三万人马的战力,贾诩可就。毕竟乌合之众又岂能同百战之师相提并论。

其实相比东莱军队的战力,贾诩更感兴趣的是东莱的将领。经过宛城一战,贾诩已然证实前面车驾内的那个蔡使君根本不会打仗。这也就意味着之前东莱郡取得的诸多战绩都是她麾下将领幕僚的功劳。太史慈、郭嘉、王修等人的名号贾诩在豫州时便有耳闻。不过这些人都及不上此番领兵前来接应的张颌来得有意思。

据贾诩所知张颌原本是韩馥的部下,韩馥败后转投袁绍,并在民间被盛传为河北四庭柱。而此时此刻这位儁义将军却护送着蔡安贞,一路穿越由袁谭控制的半个北海。摆明了是不将身为青州刺史的袁谭放在眼里。蔡安贞这会儿与张儁义又是什么关系呢?上司与下属?还是盟友?她又是否信任那个已侍两主的男子?

贾诩这半生见过了太多的背叛与阴谋,深知御将远比御兵来得困难。须知一个人的才华与他的品行优劣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不少诸侯都习惯于将自己的亲戚、同乡委以重任以求安心。然而一个眼中只有亲戚、同乡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像董卓,像袁绍。但太过信任下属,又难免会重蹈丁原的覆辙。信与不信,关键还是在“识人”二字上。

想到这里,贾诩味深长地抬头望了一眼,前方正在与张颌交谈着的蔡吉,不禁扪心自问——却不知那丫头可懂识人之术?

蔡吉并不知晓,贾诩正在后头的马车里腹诽着她与张颌的关系。此时的她正悉心地向张颌询问,过去四个月来北海的情况,以及琅琊郡境内吕布军的动向。至于张颌则简明扼要地将北海的情形,大致向蔡吉做了一番介绍。

“禀使君,吕布军自上次战败之后,便再也没有袭扰青州。此外据探子来报,吕布将琅琊交由臧霸之后,臧霸因征兵征粮一事与琅琊本地豪族多有冲突。琅琊郡眼下对吕布军可谓是怨声载道。不少百姓携家带口自琅琊涌入北海、东莱避难。北海七县,在此四个月内,共收纳五万百姓屯垦。王令尹则乘势从流民之中招募了两千兵卒补充军备。”张颌说到这儿突然停顿了一下,转而语重心长地向蔡吉抱拳进言道,“蔡使君,北海公沙家等豪强曾携八百私兵前来投靠,但都被王令尹拒绝了。恕颌直言,豪强的私兵人数虽少,然此等私兵皆缮五兵,习战射,非临时招募的流民可比拟。”

蔡吉听罢张颌所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汉末豪强的私兵战斗力极强。莫说是流民了,就算是朝廷精锐有时也不见得是这类私兵的对手。而随着黄巾之乱的爆发,不少豪强也借着天下大乱,皇权衰弱的机会,大肆扩充实力。进而形成“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的私兵林立局面。并且仰仗着手中的私兵,豪强地主进可攻,退可守,他们或自成营垒,或领兵投靠各路诸侯。历史上,曹操麾下的李典、许褚、任虔、田畴等人皆是这等豪强出身。而东吴的孙氏更是直接靠吴名宗大族的私兵起家。

然而私兵的战斗力虽强,但他们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一个诸侯要是过于依赖豪族的私兵部曲,势必会被底下的豪族所挟制。这同汉天子被给割据的诸侯挟制的道理是一样的。正如东吴的孙氏,历经数任,哪怕是最后称帝为王,也得看吴地世家大族的眼色行事。而曹操则是情愿冒着屡次被青州兵反叛的风险,也要打造出一支只忠于他曹操的世袭军队。

就这一点来说,曹操、王修以及蔡吉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分别在兖州、北海、东莱,用闲置的土地招募流民进行“军屯”,用以打造出一支不受地方豪族影响的军队。但正如张颌所言,这样得来的士兵在一开始战斗力势必会弱于豪强的私兵。事实上,曹操的青州兵真正发威,也是在青州兵整编三、四年之后的事。而蔡吉的东莱兵最近也只经历过不其之战这一次硬仗。至于王修这边整编的北海兵,那更是一群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所以张颌的建议有道理,但蔡吉却不能全盘接受。王修的做法目光虽长远,可她也不能就此依着他来。于是蔡吉在整理了一番思绪之后,便向张颌颔首道,“此事本府上京之前,王令尹也曾同本府谈过。北海豪强素来桀骜不驯,像是儁义将军之前所提到公沙家就曾多有过不轨之举。王令尹之所以为拒绝这些豪族,估计是怕他们入伍之后,会借官府的名号为祸乡里。不过,正如儁义将军所言,豪族私兵的战力不容忽视。所以本府认为,豪族私兵该招,但还需认真考量其在本地的风评才是。”

张颌虽觉得风评好的豪强,其曲部不一定战斗力就高。不过在北地征战多年的他,也知越是桀骜的豪强战斗力越强,同时也越容易复叛。加之蔡吉终究是个女子,想要压制那等不逊之徒恐怕不易,其会如此谨慎行事,也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张颌便也后退一步,向蔡吉抱拳道,“那就照使君所言去办。颌也会对新兵严加操练。”

“如此这般,北海练兵之事就拜托儁义将军了。”蔡吉向着张颌拱手作揖道。诚然眼下外界不少人都传言张颌投靠了东莱,可蔡吉对张颌却一直都礼遇有加。在蔡吉看来,只要张颌一天不正式认自己做主公,那他们两个的关系就只能是盟友。更何况对方还解救过自己两次,于情于理必要的礼数还是需要的。

且就在蔡吉向张颌拱手施礼之时,庞统正与祢衡并肩骑马,跟在蔡吉的车驾后头。依照蔡吉的任命,祢衡眼下是她的专属书记,负责为她撰写公文以及一些公开的信件。许是松了绑恢复了自由的缘故,亦或是得了一份相对比较满意的差事,这几日祢衡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飞扬。当然他的这种“神采飞扬”,在庞统看来就是“小人得志”。与此同时,祢衡对庞统尊容也是一副不敢恭维的模样,认为蔡使君带这样一个丑小鬼去面圣实在有碍观瞻。当然经过几次暗中交锋之后,祢衡也不得不承认,抛开外貌而言,这丑小鬼还是挺有才华的。当然就诗词歌赋而言,丑小鬼还差他一大截呢。

总之庞统与祢衡,两人谁看谁都不顺眼,又偏偏得常在一起办公。于是乎,两人在私底下总免不了唇枪舌剑一番。事实上,蔡吉那日同祢衡的约法三章,第一条并不准确,祢衡其实不怎么骂人,他的那条毒舌一般只挖苦人。这不,望着四周荒芜的原野,祢衡再一次鼓动起了他那条闲不下来的舌头,“都说,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

“此地虽是也北海地界,却是由青州刺史袁谭所治。等过了潍水,才是主公管辖的地界。汝放心,等到了东莱,自会让汝瞠目结舌。”庞统没好气地回敬道。

“话可不能说得太满。汝整日跟随主公,又怎知东莱全境是何等情形?难道汝环游过东莱?”祢衡略带挑衅地反问道。

庞统被祢衡如此一问不禁语塞了一下,但他跟着却神色傲然地坦言道,“统确实没环游过东莱全境。但统却曾走遍黄县等东莱北部诸县的良田庄园”待见祢衡露出了惊讶之色,庞统又跟着补充道,“统当初搭船自荆州来东莱之时,主公正在北海作战。统在黄县一等就是半年,这半年内统见识了主公的诸多政绩。所以统最后才决定投效主公。”

祢衡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经历。不由在心中收敛起了小窥之意,但嘴上还是不依不饶道,“那就走着瞧吧。”

事实证明,庞统并没有说大话。使团过了潍水之后,周边的风景很快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硕大的东莱车辛勤地将潍水提入水渠浇灌沿河的一亩亩良田。官道两侧,绿油油的粟田一直蔓延至山脚下,并时不时地有农夫、耕牛穿梭其中。相比多山地的东莱郡,拥有冲击平原的北海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因此只要治理得当北海很快就能在农业上超过东莱郡。其实不仅是北海,周边的兖州、徐州、冀州,每一块地区都拥有着数倍于东莱的资源和人口。但这世道能安得下心来治理一方水土的人却并不多见。诸侯们大多忙于征战扩充地盘。或是像曹操那般虽有心治理民生,却怎奈身处四战之地发展缓慢。而就蔡吉来说,她最幸运的地方到不在于,青州的地理位置,而在于她手下有一批务实的官僚。王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见过蔡使君。”

昂扬的春日下,王修领着一干高密军民恭迎蔡吉驾临。而在他们的身后是加厚加高了的高密城。显然王修确实如张颌所言,这四个月来没有浪费一刻钟的时间,整个北海东部被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