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2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万将士也可以抵挡蛮族百万大军。 希望朕能等到你凯旋归来。”

张铮是有真材实料的,除了懂得治理国家,在兵法谋略上造诣也很高。当初华国与蜀国之战,若非蜀国先失民心,流言四起朝政不稳,张铮只能坐阵皇宫分不出精力统军,华国军队不可能长驱直入胜得如此轻松。

现在张铮把当初积攒下来的郁结之气都发泄在蛮族人身上,也根本不用在乎梁国军队的牺牲,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然生生把蛮族大军逼出梁国,驱逐到边境。张铮在军中的威信也日益攀升。

其实蛮族人在前线的兵力早已不是克察沁统帅南征的百万之师,大量兵马被格木图调回后方应付阿尔萨的挑衅。如今梁国军队奇谋迭出,勇往直前,格木图心中早就怯了。还好他当时留了后路,并没有完全按照与梁帝的协议立刻斩杀关押在前线大营的华国官员,他幻想着至少将来还能借这些人质抵挡华国军队。

此时华梁两国军队已经胜利会师,打算乘胜追击,直捣蛮族东上都,彻底消灭蛮族的威胁。而华国将帅担心留在蛮族大营内的华国官员安全,反而畏首畏尾,举棋不定。其中还有左丞相高敏的嫡系,这些人在来前线时都受到左丞相嘱托,无论用什么办法也一定要将其唯一的儿子高赫救出来。太子已经死了,左丞相失了一个坚强的政治后盾,如果想保住在朝中的威信权力,惟有将高赫救回来,凭借高赫在梁国和蛮族之战中的功勋,支持其权势。如果高赫死了只能得个虚名,毫无用处。

张铮在蜀国经营权势那么多年,怎会看不透左丞相的用意?他明面上虽然答应尽力营救高赫等人,但是等这些人离去之后,他的嘴角禁不住浮现一丝冷笑。

萧纯就在他身侧,看到张铮的冷笑已经猜到他的心思,禁不住问道:“张铮,你是不是连高赫他们也不想放过?”

张铮没打算在这件事上隐瞒萧纯,所以点点头,镇定道:“无论太子是不是我杀的,将来恐怕都会有人以此做文章。华国皇帝将琳琅派到梁国,不只是想用琳琅之才开疆拓土,还为长久控制琳琅设好了圈套。而琳琅为了大局,为了天下一统的宏愿,就算明知是圈套也别无选择往里跳。华国皇帝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一旦有了这把柄攥在他手中,琳琅将永远得不到自由。”

萧纯虽然聪慧,但是比起张铮在权术方面的经验还差了很多,不解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华国皇帝早存了心思要害琳琅不成?”

“虽然我没有与华国皇帝见过面,但是我敢说这世上他绝对是最称职的帝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充分利用身边所有人,他的亲人他的臣子谁都不放过;他冷酷地算计一切,让人身不由己按照他的计划付出,到头来仍然逃不出他的掌心。”张铮叹息道,“华国皇帝不可能想不到把太子送到梁国的危险性,但他为了击退蛮族,甚至伺机侵占梁国已经做好了牺牲太子的准备。他明知道琳琅更忠于英王,故意制造了这样的机会,让琳琅和太子一起来梁国。太子聪明睿智言行无失,英王想夺嫡,除非太子出意外。如果我是琳琅,一定不愿放弃此天赐良机,一定会为了英王把太子逼上绝境。所以太子死在谁的手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必须死。太子死了,华国才能获得明证言顺讨伐梁国的借口。梁国人当然也防备着这一点,梁帝敢对太子下毒却不敢要太子性命,就是想留条后路。华国皇帝却不急,因为他知道琳琅会以大局为重最终选择杀死太子这条路。”

“你既然看得透彻,为何还是杀了太子?琳琅背下这个黑锅,将来皇帝翻脸不认人,计较太子之死怎么办?”

张铮目光一凛,淡淡道:“你以为我不杀太子,太子就不会死么?当时琳琅一时冲动,没想清楚就把太子中毒的情况传回华国,既然太子已经成了废人,华国皇帝当然要榨干他最后一点价值。”

萧纯一阵胆寒:“你是说华国皇帝会派人杀了太子。”

“没错。不仅如此,华国皇帝将来还会用太子的中毒与死亡威胁琳琅。谁都知道太子死了,英王获利最大,只要皇帝认为是琳琅谋害太子,随便授意哪个大臣参他一本,琳琅都是百口难辩。谁会相信真相是皇帝为了开疆拓土借他人之手谋杀自己的儿子呢?琳琅如果不想背这个黑锅,就要乖乖为皇帝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琳琅应该不喜欢被束缚,看你的心性就知道,天下一统后你们想归隐山林过逍遥日子对不对?”

萧纯点点头。

“所以谋刺太子的黑锅,我来背。我曾是蜀国摄政王,亡国后被华国通缉逃窜到梁国,趁机杀害华国太子泄愤有何不可?我精通摄魂术,与琳琅面貌相像,冒充琳琅轻而易举。我下毒害琳琅,用解药威胁你们合作,除了你可以作证,我还会安排其他人在适当的时候识破我的阴谋。而高赫等人在营救途中不幸身死,也许是个不错的机会。这些人死光了,一来不会与琳琅争功,二来高赫的父亲左丞相高敏是太子党的旧部,将来说不定会成为琳琅的政敌,高敏的实力损一分,对琳琅的威胁就少一分。其实以琳琅的才智也必会看透这些,被逼无奈的时候也会做出与我一样的选择。”张铮顿了一下,又和蔼地笑道,“萧纯,你当初怀疑的没错,我确实有现成的‘刻骨铭心’解药,让琳琅恢复神智的解药我也会一起留给你。不过要等我将这些坏事都做完了以后,我和你一样,都不愿意琳琅沾染太多杀戮和血腥。”

在张铮眼中,萧纯武功超群,善良重义,对张玉一往情深,所以他才能在关键时刻毫无保留将后续安排交待给萧纯。做完这一切,张铮便悄悄离开了。

☆、212输赢见高下

【10月15日第三更】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按照张铮的谋划一步步进行。

高赫等人在营救途中意外身死,华国将士发现了有人假冒张玉行凶,张铮的“恶行”被识破,再追查太子死亡也是张铮所为。所有的证据表明,坏事都是张铮作的,张铮阴谋败露再次逃之夭夭,而荣耀功勋都留给了棺材里睡的死去活来的张玉。

华国天佑十七年春,阿尔萨和格木图相继战死,蛮族大军内斗损耗严重,被夏梁联军趁势攻入东上都。之后若干年,华国大军纵横草原,一一扫平蛮族负隅顽抗之部,最后只有少数宁死不降的人逃往蛮荒之地,不敢再回故土。

攻入东上都之时,张玉因功勋卓著受封紫衣侯,华国皇帝甚至暗示,将自胜王党作乱后虚悬已久的右丞相之位留给张玉。不仅击退蛮族之功,当初辅助英王成功联姻越国,在收复南国之战、伐蜀之谋中张玉也立功无数,这些功劳一一被表彰,一时之间,张玉的威望和权势如日中天。不及弱冠之年,张玉便封侯拜相,尚未凯旋而归,其才智武功就已经被华国人争相传颂,可谓风光无限。

华国天佑十七年春夏之交,华国大军从蛮族撤回的途中,华帝以梁帝谋杀华国太子为由,解除与梁国的联盟,对梁国兴师问罪。这一次翻脸行动迅速,做得决绝彻底,不到半个月就包围了梁国燕都,控制了周围的城镇,就算驻扎在东上都或者梁国边境的军队收到消息火速来援,已回天乏术。

这是华国皇帝早已算计好的事情。梁帝很清楚这一点,也早已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梁国的主力军队已经在驱逐蛮族的战争中元气大伤。而华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兵力补充迅速,围住燕都的不过是参与蛮族之战的一小部分夏兵,从昭地、蜀地抽调的军队将源源不断奔赴前线。

拼消耗,梁国根本不是华国的对手。

躲在御书房内,梁帝的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副女装张玉的画像,一瓶“刻骨铭心”的解药。他思绪万千。

自从中毒后,到现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张玉似乎从来没有关注过解药的事情,是否已经从别的渠道弄到解药了呢?或者张玉故意赌气,难道张玉不明白只要张口向他要,他绝对会把解药给他,不需要任何条件。

但是张玉始终没有求他。

这么多天过去了,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梁帝也终于想通了,任性的那个人,赌气的那个人一直是他自己。

他原本可以用这解药威胁张玉不杀太子。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抛开国家大义的本心就是想让太子死。他讨厌太子用充满欲望的眼神看张玉的样子。

他原本可以用这解药威胁张玉承欢身下。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更想得到的是张玉的心。所以他一错再错,一发不可收拾。

他原本可以主动把解药送给张玉。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让张玉记住那些痛,既然张玉不肯爱他,那么恨他总可以吧?梁帝甘愿国破家亡身败名裂荒唐梦一场,也要留下这深刻的痛,这样他才能被张玉记住吧?

梁帝不是没有想过,从在渝山道他见到女装的张玉那一刻起,都是早已设计好的阴谋。

他听父皇说过,华国想要灭掉梁国筹划了十几年。他可以是父皇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棋子,张玉为什么不能是华国皇帝的棋子呢?张玉早已承认喝了华国皇帝的毒酒,为了华国卖命,不是么?

张玉曾经说过,那一天他是为了心爱的人穿女装,那个人会是谁呢?细细想起来时间算计的刚刚好,除了父皇只有华国人知道他在渝山道躲避追杀。 张玉在那么多人中一眼认出了他,追上他,袭击他却没有杀他,留给他一场梦幻泡影,在他身上中下无解的毒。

梁帝承认,从那时起,他就已经疯了。

现在明知道可能一切都是圈套,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他仍然甘之如饴。

御书房外的内侍打断了梁帝的思绪,用尖细的嗓音小心翼翼地请示道:“陛下,太上皇清醒过来,指名要见陛下。”

梁帝将桌上那两样东西贴身收好,整了整衣冠,推门而出。他那一心为国为民的父皇在得知他放弃与蛮族合作的那一刻被气晕了过去,自此卧床不起,大多数时间都昏迷不醒。御医诊治说太上皇素有头痛之疾,如今气血攻心,痛疾恶化,恐怕时日无多。

也许现在是回光返照了吧,这样也好,梁帝心想,早日解脱或许是福。

梁帝进入太上皇的寝宫,打发掉一众闲人,跪在太上皇榻前。

太上皇形容枯槁,往昔的神采早已不见,只是一个垂暮老人,他叹息道:“奔儿,华军在燕都之外围了几天了?城内给养还能坚持多久?”

梁帝却低着头问道:“父皇,你不怪我么?你辛辛苦苦经营的国家眼看就要被我毁于一旦。”

“怪你能有什么用呢?我不是没有提醒过你,你仍然无法自拔地去爱了,也许一切都是命数,人争不过天。”太上皇声音苍老沙哑,他伸出手抚摸着梁帝的头,缓缓说道,“很多年前,父皇还是太子的时候,与华国皇帝见过一面。那时的华国皇帝甚至还不是太子。我们打了一个赌,他说在我有生之年,梁国必会被华国所灭。我当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与他对天盟誓,如果他输了,他必须替我做一件事情。他说只要这件事情不伤天害理,不有损华国利益他会做到。如果我输了,我也必须完成他要求的一件事情。燕都不破梁国未亡,只要我一死,华帝就输了。如果华帝能遵守诺言,奔儿,你觉得该要求华帝做什么事情好呢?”

梁帝眼眶模糊,欲哭无泪,他哽咽道:“父皇,您一辈子都为梁国呕心沥血,现在又想牺牲自己换梁国平安,您难道不觉得委屈么?您有没有为自己考虑过?”

“我时日无多,在城破前死去能为国家换来利益不是很划算的交易么?”太上皇淡淡道,“华帝当初的条件很苛刻,现在让华国退兵恐怕是不可能的,那样有损华国利益。到了这一步,咱们要求他不取你性命已经不易。南王年幼又与华帝同宗降国后被终身幽禁免除一死,其实无人教养只知玩乐难成气候;而蜀王已经成年,虽然投降仍然难逃厄运,所谓染疾不治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你年轻力壮尚无子嗣,就算你乞降封王,以华帝的狠辣也绝对不会留你性命。你身为梁氏一族唯一的血脉,你的命已经不属于你了。如果你想让父皇安心而去,请你答应父皇努力活下去。就算你不愿也不能复国,但是你要留下子孙,告诉他们梁氏曾经的辉煌。”

梁帝紧咬嘴唇,点点头。这是父皇最后的嘱托了,他无法拒绝。

他这一生几乎都是为自己,就算继承帝位也绝对不以旁人利益为先。他与父皇是完全不同的人。在遇到张玉之后,他以为自己会改变,会因为爱张玉而处处为张玉牺牲奉献,甚至赔上国家赔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可是纠其本心,他仍然希望张玉能有那么一丝一毫地爱他,这才能让他满足。所以还是为了他自己。而答应了父皇的嘱托就不同了。他要为了梁氏一脉的将来活下去,他会身不由己。

“父皇,咱们向华帝索要一块世袭免死金牌如何?”

“这主意不错,华帝或许会同意。”太上皇努力思索了一下,又包含深意地补充道,“魏家宗主的庶子是不是还在你手里?你最好把冶铁的核心技术要过来,强娶魏家小姐或者以宗主之子相逼都无所谓,国破后只要你掌握着这份技术秘密,华帝也不敢动你分毫。”

梁帝没有异议,只要父皇提出来的事情,他都一一答应。他不想让父皇带着沉重的忧虑死去,所以许多真相他不敢让父皇知道。其实魏家早已不是父皇所知的样子了,魏家小姐也绝非任人摆布之辈。

☆、213天下可归心

燕都城外华军大营。

一个小校捧着一封信函进入张琳琅的营帐。张琳琅虽然已经受封紫衣侯,但那只是世袭爵位,没有正式的官职,目前仍以军师的身份随军。一开始她对围攻燕都的事情并不知情。

负责这次行动的是邓拓将军。邓拓在与蛮族的作战中屡立战功,俨然已经能够代替其义父定北大将军邓焕独当一面。现在邓焕受封大元帅,主要精力是平定蛮族,所以留在东上都指挥作战。而邓拓在回军途中接到华帝秘旨,命其围攻燕都。

军人是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的,邓拓只管打仗,至于两国关系为何变化如此迅速她并不关心。邓拓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再加上张玉的智谋,围攻燕都无往不利。

当然张玉的智谋大多数来源于张铮。张铮用计金蝉脱壳,并未真的逃亡,而是在萧纯的帮助下,易容成普通侍卫模样,悄悄回到张玉身边。有了张铮指点,萧纯帮助,张玉这军师做得有模有样。

小校呈递的信函原本被绑在箭矢上,是梁帝命人从城楼上射出,指名让张玉亲启。邓拓对张玉是百分百信任,所以她并未查看内容,就命人将此信送至张玉帐中。

张琳琅遣退闲杂人等,只留了萧纯与张铮商量。

梁帝的信内容很简单,说的是如果张琳琅想要“刻骨铭心”的解药,请于明晚只身前往云雀山庄后花园湖心亭。云雀山庄在燕都外,是魏家的产业,围攻燕都之战开始前,华军已经包围云雀山庄,再加上七公主和常夏策应,基本上魏家已经被华国严密控制。

此时梁帝以解药为由,让张琳琅去云雀山庄究竟是何用意?

萧纯和张铮都不主张张琳琅孤身犯险。张琳琅自己也确实没有信心和把握,三人商议最终决定让张铮再次扮成张琳琅的样子去一趟云雀山庄。萧纯将她所知的云雀山庄后花园内的各处机关告知张铮,张琳琅也将与梁帝的各种纠葛一一解释清楚,还告知魏家有华国卧底的种种事情。一切准备妥当,第二天晚上张铮带了七弦琴赴约。

是夜晴空万里,星月之光璀璨。

云雀山庄内凡是魏家的重要人物都已经被华军看押起来。后花园一片寂静无声。所有重要的岗哨都已经替换成华军的人。

张铮未乘舟船,踏水入得湖心亭。将七弦琴置于桌上,张铮左右查探,不多时就发现了桌子下方有一处暗道机关。还未等他打开机关,那机关却从里面自己打开了。

梁帝自暗道中拾阶而上,身后再无旁人。

轮武功智谋,张铮相信梁帝不是他的对手,用毒使诈梁帝更是玩不过他,所以他没有动,静观其变。

梁帝一身便服出了暗道,将石桌归位,坐下,仿佛面对的不是华国的敌人,而是自己最亲近的臣子或爱人,他没有任何防备,只深情地望着张铮。

张铮心想,琳琅说梁帝爱他爱得发疯,果然没错。想必暗道与燕都城内相通,燕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想要自城内冲杀出来难比登天,但是如果梁帝出其不意从这里遁逃,简直防不胜防,可惜梁帝显然没想逃,也不在乎这暗道被他知晓。这种做法已经不是常人能够理解。

梁帝做了个手势请张铮坐在他旁边,开口讲的却是梁国与蛮族的阴谋。

从太上皇那一代就处心积虑与蛮族联手,最初的阴谋是为了对付华国,但是因为张玉的出现,梁帝背叛了协议,置蛮族于死地,同样也把梁国推上了一条毁灭之路。华国太子死不死都不再是关键,华国早有吞并梁国的野心,借口并不难找,之前有蛮族的威胁在,华国还会有所顾忌,如今蛮族已灭,亡梁便成定局。

张铮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像梁帝如此为爱痴狂的人,反而让张铮产生了某种同情。可惜张铮早已不是热血青年,梁帝也是爱到心伤,仿佛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

梁帝将“刻骨铭心”的解药摆在张铮面前:“这解药也许你已经不再需要,但我还是要给你。我很感谢你愿意付此约会,愿意倾听我的心声。我知道一开始我就错了,我原本可以不猜忌你,真心真意信任你,不求你的回报。可惜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覆水难收,我无法补救。你也不必因此内疚,都是我一厢情愿,我活该自找。但是我不后悔。”

梁帝的话中不再称“朕”,只用“我”,或许是自知当皇帝的时间不多了。

张铮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声叹息,充满了苍凉落寞。明明晴朗星夜,却在这声叹息中仿佛愁云密布,惨淡凄惶。

梁帝笑了:“你也会为我伤感?我以为你的心冷硬如铁呢。”

“作为一国之君你很失败。”张铮收起私人感情,冷静地评价,“为‘情’一字,毁了百年基业,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扳回败局,你都放弃了。所以我不是伤感,是为你可惜。比如就像今日,你完全可以从这暗道脱逃,只要离了华军包围,你调集军队有望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又能如何?”梁帝的笑容变成自嘲,“劳民伤财,战火荼毒,拼死拼活把华军赶出梁国?且不说是否能成功,就算能成功,我梁国的百姓也会饱受苦难。国库的余粮已经在与蛮族一战中消耗殆尽,今春如果继续征战无人耕作,与你们华国交恶,到了秋冬,我国百姓吃什么?空有金山银海铁器马匹,只要你们华国不肯换粮,我们照样亡国。所以长痛不如短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