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6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事态紧急,华国皇帝命令征西军即刻奔赴北疆,作为灭蜀的功勋犒赏随军发放,只是预定将士们的休假全部取消了。

皇帝另一道圣旨急诏张玉入宫,商讨对策。

张琳琅不得不日夜兼程,奔赴雍都,一路走一路骂蛮族人不开眼,她辛辛苦苦从蜀国回来,一天太平日子还没享受,就又赶上战事,咋就这么命苦呢?

虽然牢马蚤满腹,张琳琅仍然不敢抗旨,一入雍都,托萧纯给文秀她们报平安,自己家门都不回,就立刻入宫面圣。

皇帝看见风尘仆仆的张玉站在面前,心头顿时踏实了许多,沉声道:“来人,快给张爱卿看座。”

能在皇帝面前有座位的除了三朝元老和皇亲贵戚以外,张琳琅这四品礼部侍郎算是绝对特例。太监宫女们却都习以为常,自从张大人起死回生以后,皇帝对她简直像神仙一样敬着,就差在宫里供长生牌位了。

“陛下急诏臣来有何要事?”张琳琅明知故问。

皇帝却正色道:“蛮族大可汗克察沁这次是动真格了。没想到他们来势如此凶猛。”

张琳琅一路上也听说了北疆的事态,禁不住问道:“那么梁国作何反应?”

“唇亡齿寒的道理梁国人懂得。”皇帝咬咬牙道,“不过这一次梁国新帝比老皇帝聪明许多,巧妙利用这个道理,想趁火打劫。”

张琳琅不解道:“圣上此话怎讲?”

☆、183苛刻的条件

“梁国盛产铁器,掌握着最尖端的冶铁技术。不仅掐着蛮族人的武器咽喉,也同时掌握着我国一半以上的铁器市场。这也正是梁国能在两大强国之间顽强生存的主要原因。”皇帝耐心解释道,“如今蛮族北部连年遭灾,赖以生存的牧场萎缩变成荒漠,牲畜产量下降,人口却在增多。他们急切地需要扩张土地,占有更多资源。东北面那五个落后的小国被蛮族吞掉并不稀奇,蛮族还觊觎梁国和咱们华国。反而对更加贫困的西北面炀(yáng)、姜、肃三个小国没有兴趣。梁国的铁器,我华国的物产人口都是蛮族眼中的肥肉。”

“听说蛮族施行的是部落联盟奴隶制,凡被他们占领的土地,原来的百姓都会沦为蛮族人的奴隶,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翻不了身。梁国人应该不会想当奴隶吧?”张琳琅试探道,“只要梁国切断对蛮族的铁器供应,蛮族人还能猖獗多久?”

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可惜梁国新帝更阴险毒辣,他不想被蛮族灭国,又不想因此平白成为我们华国的挡箭牌,所以他秘密派了使者来雍都,想借机敲诈朕。倘若是老皇帝主政,断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张琳琅听说过梁国宫廷内斗的事情,今年初梁国老皇帝梁堃被逼退位,继承帝位的居然是十年前被他流放的皇长子梁奔,难道这不是华国皇帝暗中动的手脚么?他迟疑道:“这么说来,梁国宫廷政变不是圣上策划的了?”

“老皇帝梁堃生性憨直,一向主张与我国交好,朕之所以敢于对蜀国用兵,就是因为不用花大力气应付梁国。依朕掌握的信息,梁国宫变全是梁奔暗中控制。但是朕发现的太晚了,现在只能保住梁堃不死,当太上皇,这样可以对梁奔勉强有几分微弱的牵制。但是目前的态势,我国军队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蛮族却是后无退路一心南下,倘若咱们得不到梁国的支援,或许可以阻挡一时,但是损失会十分惨重。”

张琳琅一向对皇帝的谋略很佩服,听皇帝话中的意思似乎危机重重,可是看皇帝神色并不十分焦虑,所以他猜测皇帝是有杀手锏的。于是他也放下紧张的心情,畅所欲言道:“梁国应该不会把事情做绝,臣以为他们提的条件或许过分,却并不是无法完成。”

皇帝眼睛一亮,缓缓道:“张爱卿所料不差,梁国使者提了三个条件,让朕必须满足至少一条,他们才会协助我国抵抗蛮族。”

“哪三个条件?”

“其一是出租绥水东河套平原之地给梁国使用十年,他们此次与我国结盟共同抵抗蛮族就是租金,他们会彻底切断对蛮族的所有铁器供应;其二是我国出巨资长期买断梁国的冶铁技术,每年初一次付费,理论上咱们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但是这笔费用相当于我国每年都要将所有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交给梁国;第三是我国太子留质梁国,他们仅仅会派兵与我军共同抵抗蛮族入侵,虽然暂时不会再卖铁器给蛮族,但是先进的冶铁技术不会告诉咱们。”

张琳琅将这三个条件在心中仔细比较了一下:

那个时代的皇帝,花钱可以,割地就不行了,所以梁国出的第一个条件是租地,听起来尚能接受。不过绥水东河套平原是华国唯一适合培育优质战马的地方,华国军队七成战马都是由那里提供,另外三成是从梁国和西北方几个小国购买,但是品质略次。绥水东河套平原一旦被梁国控制,就等同于华国骑兵被他国控制,军费开支会因战马这一项大幅度提升,甚至花钱也无法解决问题。骑兵是华国抵御蛮族的主要兵力,断不能被他国制肘。

如果第一个条件是针对华国军力的控制,那么第二个条件就是针对华国经济的控制。用先进的冶铁技术为饵,换来华国长期的金钱供应,看上去双方公平交易,可实际上买断梁国的冶铁技术所带来的利润不能与华国付出的金钱平衡。每年一次性付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对华国经济的损耗是非常大的,就算冶铁技术能带来一定利润,却是长期分散的,需要时间来整合。另外梁国的铁器市场客户群六成在华国,华国得了冶铁技术也只是自己人赚自己人钱,对经济实质增长贡献很少,不划算。

第三个条件的最主要目的是控制华国未来的政治动向。太子留质梁国,华国一方面会为了保障太子的安全而奋力抵御蛮族;另一方面投鼠忌器,不敢借机侵吞梁国领土。就算华国皇帝将来为了摆脱梁国的要挟,狠心另立太子,梁国仍然可以用这个前任太子大做文章,甚至挑起华国内乱。远的不说,留质太子换来的只是梁国派兵协助华国抵御蛮族,派多少兵,是强是弱,出几分力,都由梁国说了算,实际上能对抗击蛮族起多大作用很难预料。如果再狠一点,梁国可以坐看蛮族与华国军队互相消磨,向双方出售武器,时间拖得越久战争横财发的越大。梁国不过是付出本来就荒凉的三州之地作为蛮族和华国的战场,只要控制得当,当两国元气消耗殆尽不得不撤兵的时候梁国跳出来打扫战场,甚至就是舍了那三州之地,仍然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当然梁国也有风险,为了预防被蛮族吞并,他们一定会与蛮族达成某种看似合理的协议。

理清了思路,张琳琅把自己的看法一一讲给皇帝听,皇帝虽然英明,但是张琳琅这些由几千年智慧经验积淀转化而来的新思想仍然让皇帝收获不小。

“听张爱卿一番分析,朕也看得更明确了。军力、经济、政治,依爱卿之见,朕应该舍去哪一样呢?或者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扭转形势?”

张琳琅本能地想到把太子送到梁国去最好了,大道理不说,对英王应该是更有利的。但是张琳琅不敢贸然提出来,皇帝绝非等闲之辈,虽然现在没有表态,但是对那三个条件应该都有所计较,送太子当人质会有怎样的后果不可能想不到。

皇帝看出张琳琅的犹豫之色,叹了一口气说道:“张爱卿,你不必有所顾忌,想到什么就讲出来,朕知道你会选择对天下百姓最好的那一条路吧?”

张琳琅把心一横,当初毒酒都喝了,现在还有什么话不敢说?不如今天都与皇帝讲明白,总是闷在心里偷偷摸摸早晚憋出病来。所以张琳琅放开胆子,朗声道:“其实梁国可以提条件,咱们也可以提,比如说用联姻代替留质……”

皇帝摇摇头:“与梁国联姻朕也想过。新帝梁奔不到三十岁,只有发妻一人封为皇后,即位后没有再纳妃嫔,尚无子嗣,如果朕嫁个女儿给他能换来两国稳固联盟并无不可。但是梁国使者明确表态新帝不接受联姻,不是新帝专一,而是他心中另有所爱,非那女子不会再娶旁人。朕认为这只是梁奔的一个借口,他恐怕已经猜出蜀国兵败的真正原因,他自然不敢引火烧身。”

给读者的话:

祝大家国庆快乐!

☆、184权衡利与弊

张琳琅本就不赞成牺牲女人的幸福为国家换来什么利益,她刚才只是打个比喻试探一下皇帝的口风。看来梁国新帝也不好糊弄,她只好接着说道:“既然梁国态度如此强硬,臣认为这三个条件里如果必须选择一条,那么惟有第三条尚能考虑,因为政治的变数最大。梁国可以借我国太子做文章,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将梁国一军。”

皇帝若有所思道:“张爱卿说的好,朕有个粗略的想法,既然在这个问题上你我不谋而合,不妨拿出来一起探讨一下。”

张琳琅看着皇帝打发掉所有闲杂人等,心知下面要谈的问题已经进入极端机密,全身上下不由自主又紧张起来。另外她暗自庆幸,还好刚才蒙对了路子,皇帝自己也有了想法,否则让她凭空提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可就难为死她了。

“张爱卿,此事涉及到华国的未来又与皇族子嗣的命运休戚相关,朕一直不敢与旁人商量。普天之下惟有张爱卿能为朕分忧。”皇帝先扣了一个大帽子给张琳琅,而后开诚布公地说道,“朕的几个儿子中,太子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继承人,除了本身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外,朕还为他准备了一批可以用的肱骨之臣,并且通过大小事情让太子与这些臣子之间相互适应。而朕过去一直忽略的英王最近渐渐展现出的才华气度绝不输于太子,通过越国和蜀国的事情更多了实际历练,或许他也可担当大任。平心而论,张爱卿,你若是朕会怎样选择继承人呢?”

张琳琅避开实质,巧妙回答道:“臣认为时下正是考验太子殿下和英王殿下的大好时机。”

皇帝点点头说道:“没错。其实就算朕完全回绝梁国的条件,虽然会在短期内遭遇蛮族的大规模入侵,但是朕可以断腕自保,将蛮族控制在北疆,不让他们迅速南下。朕相信等三五年后我国军队元气完全恢复,定能北上收复失地。只是北疆的百姓们会多受几年的苦,被蛮族奴役折磨。但是朕不忍心让百姓受苦,更想借机磨练太子。朕希望太子去梁国之后能够运用才智为华国争取最大的利益。倘若太子真是可造之材,为了挽救国家危难毅然留质他国,并且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能善用时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取得更多成绩,可以为将来继承大统奠定一个不可磨灭的基础。毕竟只有肯为国家付出牺牲,有能力为百姓谋福的人才会被大家承认。”

“那么圣上是否也会给英王殿下同样的试炼机会呢?臣对太子殿下了解不多,但臣私以为这件事情如果交给英王殿下一定能完成。”张琳琅不会忘记顺便吹捧一下自己的靠山,因为她清楚就算此时把英王吹得天花乱坠,皇帝也没有什么好的理由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托给英王了。人家梁国要太子留质,皇帝不可能为这件事情废了太子,改立英王送到梁国去。所以她后顾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长期饭票羊入虎口。

岂料皇帝说道:“这同时也是对英王的考验。太子如果过了这一关,只能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华国皇帝,可以守住江山家业,却试不出他能否超越朕的成就。相比之下,朕给英王的考验更大。有多大的野心,就应该有相应的才能匹配。按照祖制只要太子在,其他皇子是没有机会继承帝位的,朕在的时候可以看他们兄弟相争优胜劣汰,但朕不会把隐患留给后人,朕会在临死前为继承人剪除所有隐患。因此英王如果有野心夺嫡,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尝试的机会。他封藩多年,避开锋芒,养精蓄锐到现在该有点行动了吧?太子留质他国这样的良机,英王不可能轻易放弃吧?”

张琳琅心中暗想,按照皇帝挑选继承人的观念,只要能选出最佳继承人,可以不择手段。当皇帝的儿子真可怜啊,平时体会不到亲情也就罢了,还时刻被亲爹算计着,这样的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朕虽然亦不忍见他们兄弟相残,但是为了华国能有更光明的未来,作为皇室子嗣必须通过残酷的竞争才能产生强者,而牺牲在所难免。”

张琳琅禁不住问道:“那么英王怎样做才能让圣上满意呢?”

皇帝毫不犹豫地说道:“如果英王能借这样的机会,在不损害我国利益的前提下,将太子的位子抢到手,那无疑可以证明他的才华和运气更胜一筹。倘若他抢到太子之位却陷国于危难,或者为了避免国家遭难而放弃争夺太子之位,证明他的胆识和性格都有缺陷,那么朕认为他只适合当臣子。朕会试着培养英王成为国家栋梁,未来君主的左膀右臂。”

张琳琅感叹道:“圣上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用心良苦,不知道太子殿下和英王殿下能否体会。”

“张爱卿,你认为朕的想法不对么?”

给张琳琅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说皇帝错,忙不迭点头道:“圣上没错,拥有最高的权利同样需要担负最大的责任,只有舍弃常人那种小家小我亲情爱情,才能奠定王朝霸业,才能换来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那么你会帮朕么?”皇帝满目希望地盯着张琳琅,“如果有一天必须决定继承人,太子和英王,你会选谁?即使不知道他们是否能通过试炼,你也不可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吧?”

张琳琅默不做声,这种尖锐问题她想不好该如何回答。其实她谁也不想帮,那些都是高风险的投资,稍有不慎自己命就玩进去了。

“其实你早就选择了吧?”皇帝道,“你说过令师让你跟随英王,是不是令师也觉得英王更出色呢?”

当初信口胡说的理由,张琳琅哪里敢讲真相,可是皇帝一步一步逼着她表态,她根本无法再糊弄,索性说道:“其实可以说是英王殿下选择了臣。”

皇帝奇怪道:“据朕所知,窦公公最先与你接触的吧?也正是因为你答应他愿意帮太子做事,他才会将你安排入英王府的。”

张琳琅闻言吓出一身冷汗,如此隐秘的事情皇帝怎么知道的?那天就她与窦公公两人密谈,消息如何泄露的呢?这个时代应该不存在窃听装置,莫非窦公公实际上是皇帝安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幸好她已经喝过毒酒,看样子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否则真是要时刻小心注意言行。

张琳琅心里紧张,嘴上却镇定地回答道:“圣上一定清楚,那时太子殿下想在英王身边安插眼线,由此可见,太子殿下信心并不足。他甚至担心‘不学无术’的英王殿下会成为他的威胁。”

“这是太子谨慎小心未雨绸缪,或许他早已意识到英王的不凡之处。”皇帝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太子认人不清,小瞧了你,错过了你这位大才。”

☆、185如何留后路

“圣上如此说折煞臣了。”张琳琅赶紧拍马表态道,“臣相信以圣上的英明,无论谁将继承大任,对天下百姓都是福。臣也绝对不会逆天行事,因一己好恶而损国家大义。”张琳琅嘴里说的大义凛然,心里却想,凭自己那点本身哪敢违法乱纪,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保住性命才是上选。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皇帝话锋一转,诚恳道,“张爱卿,朕虽决定送太子去梁国为质,但是朕仍会亲自征询太子的意见,并且为他安排好辅佐的人员。如果朕希望你能随行,想必你也会尽心竭力帮他吧?”

“既然圣上质疑臣会偏帮英王,或许会伤害太子,那么臣可以不去么?”

“不行。”皇帝的语气坚决,“即使你故意偏帮英王,朕也不放心让旁人去。朕相信你一定能顾全大局,也唯有你去朕才能放心。”

张琳琅恍然大悟,原来皇帝的套留在这里了,不过张琳琅自认为没本事趁机把太子拉下马,又想不出啥理由能劝皇帝收回成命,只好勉为其难道:“臣忠于圣上,谨听圣上吩咐。”

皇帝微笑道:“如此甚好,有你陪同太子去梁国,或许我国不仅能解燃眉之急,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张琳琅偷偷叫苦,心想是不是应该迅速联系上张铮,咨询一下如何逃命的技巧;或者干脆现在就撂挑子跑路,携家带口隐遁山林,管谁做皇帝呢。当然后者张琳琅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希望不大,皇帝比她精明多了,不可能轻易放过她,她如果不老老实实卖命,八成死得更快。

带着满腹担忧,张琳琅魂不守舍地离开皇宫回到家中。

萧纯正在家中和文秀等人喝茶聊天。文秀和柔儿抱着绣活甚是贤淑,小冉则乖乖在一旁扎马步练功夫。众人见张琳琅回来,纷纷起身招呼。

文秀冲在最前面,脸上写满喜悦:“夫君,你终于回来了。”

萧纯微笑地退到一旁,并不主动上前说话。

柔儿则俏盈盈闪开,留足空间给张琳琅与文秀两人热情相拥抒情叙旧。

在张琳琅的心中,文秀和柔儿已经成为了她不可缺少的家人,无论这两个女人对她的感情是否正常,不过她都当她们是好姐妹,是可以避风的港湾。可惜与家人分别多日,张琳琅原本满心的思念如今却被皇帝搞得憔悴不堪,不知如何言语。她任由文秀娇小的身躯依偎在自己怀中,低声说着纯朴而真挚的思念。她的眼神不自觉地飘向萧纯。

有萧纯这样完美的帅哥摆在那里,为何文秀和柔儿就是视而不见呢?萧纯面对文秀和柔儿这般温柔美丽的少女也似乎只是看妹妹那样,毫无其他意思。

唉,莫非是她疯了?总不能是文秀和柔儿都中了摄魂术吧。

萧纯从张琳琅的眼神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和隐约的无助,心中一紧,再装不出超然的样子,关切道:“琳琅,莫非宫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张琳琅沉重道:“是啊。华国正面临危难。”

文秀一听夫君开始谈论国家大事,语气沉重,便生生压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羞涩地询问道:“夫君,你和萧大侠谈正事,我和柔儿先去准备餐饭可好?”

如果是平常,依着张琳琅的性情当然是要留下文秀和柔儿,多一个人思路就更宽阔一些。但现在困扰她的事情不仅是国家大事还有皇族不可告人的秘密,文秀帮不上忙,知道了反而会为她瞎担心。所以她点点头,柔声道:“你们先去做饭吧。”

等房间里就剩下张琳琅与萧纯两人时,萧纯先张口问道:“看样子你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找人商量,连文秀和柔儿都要支开。什么重要的秘密,我是不是也最好不要知道呢?”

张琳琅苦笑道:“这种事也只有你能为我一起分担。我不想文秀和柔儿她们被我拖累。”

听了这句话,萧纯的心中不自觉地泛起一种无法言表的满足和甜蜜。张琳琅是信任依赖他的,想与他同甘共苦。

张琳琅不愿在萧纯面前隐瞒什么,将皇帝的一席话简明扼要转述出来,她相信聪慧的萧纯一定能想出妥善的对策。

萧纯听完之后沉思片刻,忽然问道:“琳琅,你觉得有几分把握能帮英王殿下夺得嫡位?”

张琳琅脸色惨白道:“萧纯,你怎么不问我是否能解华国燃眉之急,逼退蛮族呢?”

“那件事情就算你不出马,圣上或者太子都能做到吧?”萧纯蹙眉道,“我觉得问题关键是你想不想趁机帮英王。”

张琳琅无奈道:“那么你认为我应该陪着太子殿下去梁国当人质了?你不觉得这很危险么?”

萧纯白了张琳琅一眼道:“是很危险。我怀疑你会为了英王借刀杀人趁机干掉太子,那么文秀他们就危险了。”

“你太高看我了。”张琳琅欲哭无泪,“那么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萧纯冷静地分析道:“这对于英王来说是绝佳的夺嫡机会,你肯帮他,他大事可成。但是你

船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