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说家中报讯。 让张琳琅更衣,从今日起就开始侍读的工作。
张琳琅喜出望外,赶紧收拾了一下,穿得风度翩翩出了家门,脑子里除了每月那三两白花花的银子,啥也想不起了。
昨天来应聘,光顾着向门口的管事打听薪水了,没仔细看那大门上的牌匾,今日走近定睛一看,张琳琅认出牌匾上的三个大字“英王府”。果然是皇亲贵胄,这下可找到金饭碗了。她刚高兴了没一会儿,又不禁有些怀疑,按道理皇家子弟很少有从民间直接聘侍读的,多是官宦子弟陪读,莫非这位主子没有官员巴结,有什么隐疾或者不良嗜好?
跟着仆从七拐八拐,张琳琅又来到了昨日面试的那个院子。不过此时房间里只有那位窦大人一个,就连仆从丫环都消失不见。
窦公公开门见山道:“张玉,从今以后你就是英王殿下的侍读。英王乃当今圣上第九子,太子幼弟,十二岁受封英王,赐居宫外英王府,也就是现在你我所在之处。英王殿下与你年岁相仿,行事作风不拘小节,不过他毕竟是皇室中人,你随侍左右必须恪守礼仪规矩。”
他故意顿了一下,才有沉声道,“咱家是太子殿下内侍,以后你我免不了见面,称呼咱家窦公公即可。昨日你见到的那位长须文士是英王的管家刘忠,主理府内大小事务。太子殿下一直关心英王殿下的学业,自从上一位侍读被辞退后,咱家便奉命协助刘管家为英王殿下聘请新的侍读。昨日考核,你对答得体,咱家觉得你最能胜任这个职位。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张琳琅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且先不说他们挑来挑去选上了她这个最没学问的冒牌秀才,这事情就有些不合常理。更让人想不通的就是这位英王选侍读,他自己不管让管家代办情有可原,可为何这位太子殿下的近臣如此上心此事呢?而且从昨日的观察来看,刘忠似乎也颇为忌惮这位窦公公。从和电视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张琳琅,这件事情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但是那么高昂的薪水,让张琳琅很难轻言放弃。
于是张琳琅毕恭毕敬道:“学生年轻识浅,还请窦公公多多指教。”
张琳琅这句话颇合窦公公心意,他心道这李秀才果然聪明,既然这样他也就不再遮掩,言简意赅道出事情原委。
张琳琅听完窦公公一番晓以利害恩威并施的大道理之后,终于弄清楚了核心工作思想,这个侍读说白了就是陪着英王吃喝玩乐,定期把英王的思想言行汇报给窦公公就可以。如果换成其他读书人,恐怕会犹豫一番,认为辱没了身份,不耻于这样的工作,可是对于张琳琅而言,这份工作简直是太好了。原本还担心侍读需要读书做文章,现在倒好,她不会的那些都不用做,跟着英王腐败就行了。
张琳琅感激涕零满口答应,对于这位慧眼识人的窦公公更是奉若恩公,猛拍马屁。
窦公公被捧得飘飘然,原本对张琳琅这位读书人多少还有点崇敬和疑虑的心情淡了许多。他见张琳琅乖乖合作,便不多言,临走时嘱咐道:“你若与咱家合作的愉快,荣华富贵唾手可得,等太子殿下荣登大宝,你想要功名利禄也不难。倘若你不听话,别说你的性命不保,就连你的亲人也会悉数受到牵连。”
窦公公这最后一句话点醒了张琳琅。张琳琅这才意识到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并不好吃。看似没有危险的侍读工作,或许处处暗藏杀机,稍有不慎就会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她若反悔不干,又知道人家这么多秘密,一定会被杀人灭口。既然踏上这条贼船,与其惶恐不安,还不如同流合污。
张琳琅安慰自己,太子毕竟是未来的皇帝,跟着太子干,应该相对安全吧。
☆、016纸醉金迷处
窦公公达到目的后立刻从房间里退出。又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有个模样俊秀的小厮进门来请,说是英王殿下已经用完早膳,要见见新来的侍读。
张琳琅有点紧张,却不慌乱焦虑。
她天性乐观,内心中其实不想卷入皇权斗争,思量着倘若那位不学无术的英王殿下看不上她这样的侍读,早早把她打发回家倒不失为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不过转念又往深处一想,既然窦公公已经向她知会了太子殿下的用意,就算她被英王殿下辞退,太子那边多半也不会放任她过回以前无拘无束的日子。似她这等平头百姓不是被杀人灭口,就是要俯首帖耳为太子卖命,这条贼船想上容易,想下就难了。
既然一不小心贪图金银上了贼船不好下,那还不如随波逐流,见风使舵。
张琳琅跟着那位小厮穿过几进院子,来到一处宽阔的空场,看排场摆设,似乎是个演武的地方。只见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整齐排列在四周的兵器架上,银光闪闪,场地边上还散放着一些石锁刀弓。三十多名壮实的家丁打着赤膊,分左右两队站立,一队腰系红绸,一队腰系蓝绸,看阵势双方似乎要比拼一场。
场地正中站着一位身材挺拔的少年,穿了一身淡金色的短装,黑发束起,眉眼五官端正,棱角分明,虽然不过十五六岁年纪,面上稚气未脱,可是他看向张琳琅的眼神中隐隐散发出一种慑人的气魄。
张琳琅已经猜出这个少年必然是英王了,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穿着金色为主的衣饰。在张琳琅的印象里,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应该是容貌猥琐,轻浮傲慢的,而眼前这位,怎么看怎么像是有修养有内涵的大帅哥,用仪表堂堂玉树临风来形容绝不为过。
张琳琅控制着自己不要露出花痴的表情,低头躬身施礼道:“草民张玉参见英王殿下。”
英王微微一笑,疾走两步来到张琳琅身前说道:“你就是张玉?听管家说你俊美非凡,十二岁就中了秀才,诗书满腹,今日一见果然不假。你长得比女人还漂亮。”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若是寻常男子听到别人将自己的容貌与女子相比,就算不立刻发作也会心中不忿。英王的侍从似乎早已对这位主子超乎常人逻辑的言行习惯了,各个面无表情,其实心中都等着看张侍读如何应对。
偏偏张琳琅就是女人,听了这些当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反而欣然接受,客气寒暄道:“殿下缪赞。其实殿下英俊潇洒,身姿矫健,颇有王者贵气,草民蒙殿下垂青,能常伴殿下左右,实在是三生有幸。”
张琳琅穿越前为情所伤,并没有再谈情说爱的心思,不过工作的时候若能有个养眼的帅哥,而且这帅哥又是发银子的老板,看起来如此赏心悦目,她当然高兴。无奈她对古语一知半解,这几句貌似斯文的话绞尽脑汁说出口,实际上根本没有意识到用词的暧昧。美男当前,她再克制,眼神话语亦是情真意切,旁人见了听了难免不向歪处想一想。
就连英王本人也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冷颤,他越看越觉得张琳琅望向他的眼神除了半真半假的崇敬似乎还掺杂着某种赤裸裸的痴迷。好像猫儿闻到了腥味,而他堂堂王爷就是那条触手可及的鱼。
“张玉,本王的先生今日上午休息,原本安排的课程要推迟到下午。”还是英王有教养,第一时间反应到正题上,“所以咱们上午正好可以玩耍,不能浪费了大好时光。”
张琳琅当然不愿意读什么八股文章,一听到玩耍,也是兴奋不已,大脑不动一下就立刻点头:“张玉听从殿下安排。”
英王笑道:“本王还以为你会像前几个侍读那样劝诫,没想到你如此爽快地答应。”
张琳琅总不能实话实说自己不爱读书吧,只好装成一副很有道理的样子郑重为自己辩解道:“学习圣贤文章固然重要,不过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殿下想必心中早有把握。”
英王顺坡下驴,点点头:“你说的不错,等下午先生问起为何没有温书,你就用这个理由回答他。”
张琳琅心道,怂恿英王玩乐这口黑锅她是背定了。不陪着英王玩耍,是得罪主子;不督促主子读书,会得罪先生,先生是为主子打工的,如此想来,宁可得罪先生也不能得罪主子了。
不过陪着有钱的帅哥玩耍,似乎也是份很好的工作。张琳琅想到这里就放松心情,抛开对下午的忧虑,笑道:“殿下有什么好主意?这么多人齐聚在演武场难道是要比拼功夫?”
一提到玩,英王的笑容更加灿烂:“你看我已经把手下侍卫分成两组,你我各带一队人玩个游戏如何?”
张琳琅迟疑道:“草民没有练过武功,如果是比武,可要让殿下失望了。”
英王不以为意道:“既然你不会武功,那你我俩人都不必亲自上阵,让手下人比武就好了。”
张琳琅一听不用自己出力又有热闹看当然高兴,问道:“那不知比武有何规矩呢?是一对一,还是群殴?”
英王忽然皱眉道:“一对一和群殴我都玩过,有些厌腻了。 你有什么好法子?而且光看他们打架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张琳琅低头沉思了一下,如果说让这三十多位成年人一起玩捉迷藏丢沙包之类的游戏,好像过于低幼了,倒不如来个看似高智商一点的,想到这里便脱口而出:“英王殿下,您会下象棋么?”
英王一愣:“象棋是什么?本王只知道围棋。”
这倒不是英王无知,张琳琅又问了在场的所有人,竟然大家都不知道象棋为何物。张琳琅暗自感叹,这里毕竟是异世界,许多事物这里未必有,或者还没有发明出来。
偏偏英王好奇心很强,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偏要弄个清楚,逼得张琳琅在地上画了个象棋棋盘,一一讲解了象棋的布子和规则。当然为了能更贴近这个社会,棋盘当中的楚河汉界,张琳琅改写成了楚江。张琳琅故意没要纸笔,只是用木棍在地上临时画画写写,因为知道自己的毛笔字太难看,一写出来恐怕别人会怀疑她的秀才身份,而在土地上画就没有人会计较她拿笔的姿势和字体是否端正。
“这象棋听起来挺有趣的。”
“殿下,张玉原本是想如果殿下会玩这象棋,不妨以这大地做棋盘,侍卫们分成两组充当棋子,杀上一局。”
英王道:“现在你不是教会我了么?这东西这么有趣,咱们不妨立刻试试。来人,速去取些布帛和笔墨来。”
张琳琅看英王这么有兴致,当然不敢搅局,进一步说道:“殿下,这象棋原本的规矩各方的棋子见面就吃子,无须动手过招。”
☆、017豪华工作餐
英王不解道:“不打还有什么看头?”
张琳琅回答道:“若想让他们比武也不难,只需要再加条规矩。比如说该殿下吃张玉的棋子,张玉可以要求两子比武,倘若张玉这方侥幸获胜,便能毁棋一步,如果比武未胜出,自当按规矩被吃。”
“好,就按照你说的玩。”
此时几个小厮已经捧来了布帛和笔墨,英王兴致勃勃地让人把布裁成三十几块,布块呈长方形,把长边对折,中间剪去一个洞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坎肩,套在每个侍卫的脖子上。布片的前后各写一个大字,代表他们扮演的棋子。英王又让人把张琳琅画的那个棋盘依样放大数十倍在地上画好。
这些活计自然不用英王和张琳琅亲自动手,他们只用动动嘴指导,几个小厮就手脚麻利地做了起来,小半个时辰之后三十二个棋子都已经整齐地站在棋盘之上。
英王和张琳琅站在一旁指挥棋子正式开局。英王初学象棋,张琳琅让他先行。英王挑了腰系红绸的那队,张琳琅则控制腰系蓝绸的队伍。
说实话张琳琅对于象棋研究并不深,仅仅停留在入门水平,就算棋迷老爸一直妄图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国手,奈何朽木不可雕已,最终放弃。但是象棋的规则已经在张琳琅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她才能不假思索地讲出这真人象棋的主意。
时至今日张琳琅不得不相信下棋是需要天赋的,而英王恰恰是一个比张琳琅有天赋的人。从知道象棋到输了三盘之后,英王就再没有给张琳琅赢棋的机会。而且恰当地利用毁棋试探对方下一步意图已经成为英王行之有效的手段。
张琳琅不排除自己的队员故意放水给英王的队员,可是英王能迅速掌握象棋的方法,并利用规则漏洞控制全局,不能说英王聪明绝顶吧,至少也不傻。
扮猪吃老虎这几个字突然在张琳琅脑海中飘过,和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角色,似乎还有某个历史故事里也提起过。
难道这位英王殿下是故意制造不学无术的假相,实际上是掩饰才华深藏不露?是为了在皇权争斗中自保还是另有图谋?可是既然英王要扮猪,为何还在张琳琅这个新来的侍读面前显示出来聪明才智呢?是欲盖弥彰么?
想到这些问题,张琳琅本来就不坚定的立场,现在开始有些动摇。在帅哥面前,张琳琅心中的情感天平微妙地倾斜。张琳琅对于聪明又帅气,还带着一点点幻想中神秘气质的男生是毫无抵抗力的,除了养眼还能够轻易激发她的母Xing爱护之心。当然她现在尽量保持头脑冷静和清醒,窦公公的威逼利诱不敢忘记,但究竟是否还能认真完成最初太子交待的任务,她是完全没谱了。
古人奉行的忠孝礼义诚信的道德观念对于张琳琅这个在社会中打拼多年的现代人来说很模糊,在张琳琅的思想里绝对是利字当头,其他什么都可以放在边上排在后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张琳琅根本没有想过会长期绑定一个饭票,更何况她是被逼上太子的贼船总让她心中不安,所以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脚踏多条船。太子的任务是不能推卸的,而这英王似乎也不能得罪,她觉得自己最好能与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两边靠拢。
日近中午,张琳琅一连输了三盘,英王大获全胜。
看得出英王的心情非常好,喜形于色,洋洋得意,还连连出语讥讽张琳琅。而张琳琅神态自若,完全不像打了败仗的样子,微笑受教。旁人都佩服张琳琅的涵养。其实张琳琅下棋曾经一连输过十八盘,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被父亲骂得耳朵都产生了自动屏蔽功能,她出于礼貌地点头,心思早就飞到午饭上去了。这个反时代,王府的伙食一定差不了,不知道比文秀做得如何?
英王讽刺半天见张琳琅无动于衷,笑而不语,眼神飘忽,心不在焉,他顿时觉得无趣,也就恢复常态,假意客气一句道:“张玉,本王一个人用餐甚是无聊,不如你陪本王一起吃?”
张琳琅早有此意,连虚伪推辞都免了,立刻答应,生怕英王反悔。
张琳琅对于古人的尊卑观念多少知道一点,但仅仅只限于常识性了解,真要让她身体力行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是很难从骨子里做到的。所以她的行为举止在旁人看来不拘小节十分洒脱,甚至某些时候有些出格。
比如受邀与英王一起吃饭,换作旁人定会千恩万谢受宠若惊,入席谦让,坐姿恭谨。古人讲究属下在主子面前一般是站立的,就算入座也不能满座随意仰靠,读书人更是行为举止端庄。而张琳琅就像是平时陪老板吃饭一样,大大咧咧找了把椅子坐定,调整到一个最舒服的姿势,眼巴巴等着开饭。
不知道是英王神经大条,还是也不拘小节蔑视礼仪,总之没有丝毫怪罪,反而觉得与张琳琅真诚自然不虚伪做作,更加亲近起来。
张琳琅有幸坐陪,与英王殿下共进午餐,一桌子山珍海味,琳琅满目,很多菜张琳琅都看不出是什么做的,真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开了一回眼。不仅大饱口福,还大饱眼福。
席间英王命美貌侍女弹琴跳舞,斟酒端菜,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纸醉金迷的奢华。
那一顿饭吃得张琳琅心猿意马,不是对美女不是对帅哥,而是勾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越前那般辛苦打拼,不就是为了终有一日有钱有闲享受生活么?现在的她,实在是贪恋这种享受的感觉。
英王在张琳琅神情恍惚的时候突然问道:“张玉,如果以后日日让你享受这样丰盛的三餐,你愿意么?”
张琳琅的神志还留有最后一丝清明,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地回答:“不愿意。”
英王奇怪道:“难道你觉得这饭菜不好吃么?歌舞的侍女不够美貌么?”
张琳琅面色古怪道:“英王殿下,这饭菜太好吃了,正是因为好吃,所以张玉不愿意每天都吃到。”张琳琅突然欲言又止,本来想说自己是怕吃多了营养过剩,营养过剩身材走形就不漂亮了,可是想了想又觉得现在是装成男子,说出这种话难免有些怪异,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英王却接着说道:“本王知道你的意思。本王天天吃这些早就腻了,后来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对比就无法区分好坏,天天吃珍馐美味倒不如偶尔尝下鲜感受更妙。”
张琳琅连忙点头附和道:“殿下所言甚是。”虽然她隐隐觉得英王话中有话,但又懒得深入往下想,倒不如闭口不言闷头吃饭更实际。
☆、018饱乐会周公
酒足饭饱,张琳琅跟着英王去了书房。
那位授课的先生似乎早已等候多时。这位老先生须发皆白,年近花甲,穿着学士服,看到英王进来立刻躬身施礼,态度严谨。
英王指了指张琳琅道:“林学士,这位是本王新聘的侍读,天佑十年秀才,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