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文书库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9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船说高,从前又受过伤;另一个又是从天牢那种地方出来的,谁知道有没有伤了根本?不

“母亲做主就是了,您这是孝心,太爷爷不会反对的。 ”锦甯笑了起来,说道。

“还是说一声的好。”王氏点点头,去禀报一声也是应该,“如是老爷子实在不喜欢,还能避开了去。”锦甯想想也是,便应下了。

去了老太爷院子里一趟,回来便笑着说了他的意思:“……说这是应该的,还说不如请几个大和尚来家里多念几天佛经。”

晚上锦奇果然带着阿常和梁和儞来家,一干护卫们都留在了外院摆了几桌酒菜,正屋里则是两桌。老太爷他们一桌,女眷一桌。因着都是自家人,也就没费事摆什么屏风。

阿常时常来,他们一家人早就不拿他当外人看了,虽然话不多,却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婚事没成,可蓝正杰和王氏却觉得还是静观其变的好。锦甯的心思他们是琢磨不来的,谁知道日后会如何?况且他与锦华锦奇交好,又是铁定要继承王位的,没得去生分了。

而梁和儞则是未来的女婿,也没那个必要。都说八岁看老,十一岁的梁和儞风度教养都是极好的,也不会摆皇家孩子的架子,恭谦有礼,他们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劣迹。这孩子养的不错,瞧着也是个皇家之中的另类,估计是被他那个大皇子的爹影响的。

大皇子梁乐钧生性憨厚,虽然是长子,却从小就被皇后所处的二皇子压了一头。他的生母静贵妃虽然位列只在皇后之下,可娘家却只是长史,便是生了皇长子,娘家也没有因此显赫。也因此,她才能坐上贵妃的位子。她明白自己的儿子是没机会的,也就早早的歇了那个心思,乐得在一边看戏,看皇后和娴妃斗的欢。

大皇子被母妃耳提面命着远离战场,幼时也受到过波及,等到长大弟弟被立为太子,他也从没生出过争一争的念头。而后他大婚娶了妃,宸帝便封他为秦王,迁出了宫去。

虽然他们母子平和至此,但宫中惨烈的斗争却没少见,因而大皇子一直心有余悸,教养儿子时,也跟母妃一样要求他不要跟别家的皇子较劲。不过梁和儞是宸帝的第一个孙子,倒是很被看重,还被宸帝亲自教过一阵,后来是看他实在没兴趣,才罢了。

当时把蓝锦曦赐婚给他时,宸帝也有过自己的考量。蓝老爷子是个老滑头,从不愿掺和进那些是非里,如果是旁人,只怕是要闹将起来的,所以才定了自己这个大孙子。

如今看来,倒也算是良配。

锦甯见梁和儞坐在那一桌,看着是目不斜视的和蓝锦华他们说话,却时不时的侧眼偷偷瞧着她身边的锦曦,不由微微一笑。

锦曦却浑然未觉,自顾自的吃着菜,不时给人小手短蓝宜丫头夹点她爱吃的,压根就没注意。

侧过脸,瞧见梁微绮冲她眨了眨眼睛,锦甯会意,也淘气地眨了下眼睛回应。

却没发现,闷头吃饭的阿常,不知何时抬起了头,看见她顽皮的模样,竟是露出了一丝淡笑。

127.踏青(一)

原本只是想姐妹几个出游一趟,可锦奇知道了之后便也吵着要一起去。看着他那痴缠不已的模样,锦甯实在难以拒绝。又想到锦华锦奇都渐渐长大了,兄妹几个能在一起说说话的日子都少了许多,锦甯便动了心思,和王氏商量了一下,决定搞一次全家出游活动。

锦华锦奇既然要去,自然得找他们休沐的时候。锦华不方便,便只能让锦奇到国子监请假了,好在这小子早就被先生们归到“朽木不可雕”的族群,一两天不来也没什么,只有教骑射功夫的先生有些不情愿,不过看在他身手不错的份上,也点头放了行。

这事经由梁和儞的嘴又被汝阳王知晓了,于是在家里闲的长霉的汝阳王便亲自登门,要求两家人一块出游。汝阳王和蓝老爷子在书房里跟孩子似的吵到不可开交,差点就扭打到一块了,锦甯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在出行的单子上又添上了汝阳王一家。

就算不同意人家也还是会跟上的,汝阳王的厚脸皮跟老爷子有的比。

后头又陆陆续续的添了些人,包括和蓝绣订了亲的陈家,当然,只是几个年纪相当的少爷和闺中女子,大人们都有事要忙,实在是抽不出空来。再有就是锦奇在国子监中几个比较要好的同窗,基本上就属于不学无术的哪一类。不过锦华交朋友也是挑人的,又有锦华锦甯把着关,这些人不过是不爱上学,为人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么一来,名单上居然拉拉杂杂的不下三十号人,算上护卫啥的,都快有一百多了。锦甯想着,反正都这样了,干脆把阿常也叫上好了,免得以后人说她厚此薄彼。

最后把名单交给王氏看时,把王氏也唬了一跳,仔细的瞧了瞧,却问道:“甯儿,你没有自己想邀请的人么?一并添上!”

锦甯呆了呆,仔细想了许久,也没想出这京畿里谁家的小姐是和自己交好的。不觉心中有些无奈起来,前世她那种家世,交朋友本就不容易,更别提什么知心好友了。没想到重生了,她居然还是一样的性子,同样没有朋友,唯一一个交好的七公主,转眼就成自己的嫂子了。

她和这儿的土著女们到底不同,没多少共同语言,也找不到相似的爱好。人家女孩儿整日琢磨的那些东西,她早就结业领证了。就仿佛是一个研究生跑到了一群小学生里,大家相对无言。她懂的她们如同听天书一般茫然,她们说的,她又早就参透,实在没兴趣搭话。

不过,朋友这种东西,本就不是全然可信的。

只要摇摇头:“没有了,就是这些,母亲看看可要删减?”

王氏终于发现这个女儿实在太过不同,就连锦曦和几家的几个小姑娘都玩的不错,时常互相串门走动,可唯有锦甯,似乎总是窝在家中,除非是跟她走动才会出门。

小小年纪却为何……性子这般清冷?

王氏沉吟了一下:“就这样,减了谁都不大好,如果不再添人了,就按这个数去筹办!各家虽说多多少少也会自己备些,但毕竟是我们家做东,还是多准备些的好。”

锦甯应了声,便下去准备东西去了。

如此,到了出发那一日,即便尽量精简了,这队伍也实在是足够壮观。十几辆大型马车。算上跟车的丫鬟婆子们,也只是堪堪够用罢了。好在护卫们是自己骑马的,不然只怕更多。

一行人在蓝府集合,又浩浩荡荡的往京畿郊外出发,引来无数百姓围观,指指点点的不知道这一大群的人是做什么去。

锦甯选的是靠近南郊的一块地方,那边是一片原野,虽然不似草原那般辽阔,没有“风吹草地现牛羊”那般景致,但也是绿草盈盈,长得十分密集。入目是一片葱葱郁郁,看着极其舒心,仿佛连身体都放松了不少。

马车停在一条消息旁,放了马儿去松快,喝点水吃点嫩草什么的。几家的护卫看似分散的将主子们都围绕了起来,他们面前也放上了铁架子,上面还铺了一层网状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精铁所制成。别家的护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固国公府准备的这个铁疙瘩玩意是做什么用的,而卫名带着的一群护卫也不做声,只是冲他们笑着,卖关子道一会就知道了。

汝阳王倒是见过的,不过他家的几个小子和陈家的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锦华是出了名的嘴严,锦奇则故意逗着他们不肯说,惹的一群半大少年恨不得扑上去将他揍一顿,不过对方的武力指数太高,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腹诽。

女孩子们则聚在王氏和汝阳世子妃边上,汝阳王世子没来,蓝正杰也没掺和,因此女眷中年级最大辈分最高的也就是这两位,女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凑成几堆围在边上说话,听着倒是热闹的很。

锦甯自下了马车就不得闲,总得把东西都布置好了不是?便是固国公府里的下人,有一些也不知道那些带来的玩意是做什么用的。好在琴棋书画四人都被她带了来,本来就是为了防备这个状况,此时刚好派上了用场。

让护卫们在外圈撒上一些黄|色的粉末,这东西他们都是认识的,雄黄粉,用来驱逐鼠蚁蛇虫的。只是跟他们常用的似乎不太一样,没有那么浓烈刺鼻的味道。还有个别不信的人沾了点放入口中试了试,脸都绿了,差些就吐了出来——这绝对是地地道道的雄黄粉,只是不知道用什么处理过,一点异味都没有。

撒完了雄黄粉,便是铺上锦布。这些大块的锦布都是内务监特制的,用的是暨国的特产蜀锦,乃是御用的意料。做成衣服那是轻柔透气,还防水防油,十两黄金都买不来的一尺的好东西。几个有见识的婆子认了出来,顿时连坐都不敢坐了,踌躇的站在边上。

谁舍得把黄金往屁股底下垫吖!还是这么大的一块,真真是太过奢侈了!

汝阳王家的还好些,护卫们一般不关心这种衣料之类的东西,也都无所谓,而陈家的丫鬟婆子简直是坐立不安。 看到哪个不懂事没见识的小丫鬟坐下了,立马就是几个眼刀子甩过去,糟蹋东西吖!

如琴见状,也不用吩咐,便跑去笑着请她们都坐了,这本就是拿来垫的,总不能带出来了却让人贡着?好说歹说将人劝完了,这才回转头继续支使人往铁架子里填入银碳和木屑。

陈家的婆子已经把眼睛闭上了,那是银碳啊,小姐夫人们用的好东西!这天又不冷,带这么多暖炉做什么?不看了不看了,省得看的自己肉痛!

用火折子将木屑点燃,银碳还要烧一会才能使。趁着这功夫,护卫们便到后边的小山上打些野鸡野兔之类的野物,而如书如画则领着一群小丫鬟抱着一堆蔬菜到小溪边清洗去了。

这是要做饭?王府和陈家跟来的婆子厨娘们赶紧凑了过去,总不能让固国公府的一家忙活?一群人嘻嘻笑笑的走到了河边,各自挽着一篮子菜。有那仔细的偷眼瞅了瞅,时令蔬菜都有了,准备的还真挺齐全的。

可是,这没锅没灶的,拿什么炒菜啊?大伙望着洗好的菜犯了难,望向领头的如书如画,只见如画微微一笑,露出侧边的小虎牙:“多谢嬷嬷们帮忙了,这菜交给那边的小丫鬟就行了。”

刚才固国公府来洗菜的只有一半人,而另一半则聚在一边等着。原本以为是主子们身边比较得宠的大丫鬟所以才这么清闲,可一看蓝锦甯身边的大丫鬟都在忙活,便又摸不着头脑了。这会算是知道了,人家那是分工合作!

把菜送了过去,她们也不走,蹲在一边看。只见固国公府的丫鬟们掏出一把把削好的竹签,拿着一柄合手的小刀,将洗好的蔬菜切成块,再一个个的串在竹签上。

紫皮的茄子,青色的芦笋,也没什么规律的胡乱串起,却不知为何鲜亮讨喜。

一个婆子看着有趣,又见身旁的那个丫鬟切的有些大小不一,忍不住手痒,便笑道:“姑娘,老婆子来帮你切菜,你来串?”

那小丫鬟便笑呵呵的递出了小刀:“那真是劳烦嬷嬷了,这个菜随意切就行,只是别太小太薄了。”又往一旁挪开了些,请她坐了:“嬷嬷这边坐。”

那婆子笑眯眯的坐下了,学着她方才那样切着蔬菜。旁边的婆子们见了,纷纷都有样学样,那些小丫鬟也不拒绝,递了刀便埋头串起了蔬菜。

小丫鬟见她削的又快又好,个头都差不多大,不禁有些佩服道:“嬷嬷真是能干!我切一个,您这都能切三个了。”

另一边的婆子便笑道:“她就是咱们王府里的切菜婆子,这是她的老本行,能不能干么?”

那婆子便有些拉下了脸,厨房的婆子向来是最没地位的,因为哪个主子都不待见,谁也不会护着他们。抬眼看了那人一眼,却没有说话。那是汝阳世子妃得用的婆子,她可不敢顶撞了。

原来这两个都是汝阳王府的婆子,小丫鬟仔细打量了一下她们的衣衫,发觉后头说话的婆子要比这位嬷嬷身上的要精细一些,顿时了然地微微一笑。也不理那人,只是向那婆子说道:“嬷嬷快些教我,我也想去厨房切菜,大小姐最爱吃如琴姐姐做的菜了,我便是做不得菜,打个下手也是好的。”

见她笑盈盈的与自己说这话,却不理那人,切菜婆子心里顿时舒服了,瞅了那婆子一眼,只低头教她切菜的诀窍去了。

128.踏青(二)

王氏与汝阳世子妃两个妇人坐在一起,自然只能聊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好在两家地位差不多,老爷子和汝阳王又是好友,她们二人也是早就认识的,虽然说不上是多么贴心贴肺的闺蜜,但闲话家常还是没啥问题的。两人一路从老爷子们开始说起,又绕到各自的丈夫身上,再说儿女媳妇,甚至把他们的糗事都拿出来数落了一通,把几个女孩子家家刺激的脸红羞愧不已。倒是她们二人之间的距离,仿佛一时间拉近了不少。

“……有一回那丫头爬到锦甯被窝里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被子染了色了,还哭叫着不承认……”王氏笑着说起蓝宜的糗事,感觉跟说自家亲闺女似的,让汝阳世子妃佩服的不行。她家也有庶出的女儿,只是她一见就膈应的不行,更别提说是关切她们的这些小事了。

蓝宜听着王氏翻起旧账,顿时臊的小脸通红,揪着王氏的衣摆便撒娇:“母亲,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您还记着……叫姐姐们看女儿的笑话……”

王氏搂她入怀,又笑道:“怎么了,你做得,母亲说不得啊?你们小时候的事儿啊,母亲记得可清楚呢!要是日后再做什么傻事,母亲还给你记着!”

“母亲!”蓝宜扭着小身子,不依了。

汝阳世子妃瞧着这对母女,转眼又看了安静的坐在一旁的姜姨娘一眼,显然是听见了这边说话的,脸上却没什么异样,安安静静的,一丝不快的意思也没有。

她可算是佩服了,这母慈女孝且不说,单是这管教妾氏的本事,只怕她就学不来。那些女人不给她添堵都是好的,早不敢奢求旁的什么了。顿时打定了主意,要好好与王氏亲近亲近,不说别的,这御下之道就得好好跟人家学学。

上官氏是没跟来,上回她在王氏房中闹了一场,蓝正杰也是在的。本事想着争宠,结果蓝正杰习惯了平平静静的过日子,对她这副模样实在是不待见,直接罚了禁足。就是这回一家人出门,都不许王氏带她。汝阳世子妃也没带上府里的姨娘们,不然不知道又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因而就只带了一群孩子。

汝阳世子妃瞧着在一边忙碌不停的锦甯,见王氏哄了蓝宜去和自家的女儿们玩,便羡慕的说道:“你这个大女儿真真是个能干的,这么多人在,竟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那孩子从小就是个懂事的。”王氏点点头,认同了汝阳世子妃对于蓝锦甯能干的说法,又叹了气道:“只是我这个当娘的不称职,她小小年纪,倒要为我烦心。”

汝阳世子妃忙问是怎么回事,王氏便把锦甯替她解忧的事情说了,又挑了几件不打紧却又显出她孝心的事情来讲:“她这样懂事,倒像她才是母亲,我才是女儿一般了!”

“看你说的!”听她说的有趣,汝阳世子妃笑了起来:“这是你的福气!”

“那倒也是的,如今咱们府里的小事杂事甯儿都能做主,让我省心了许多。”王氏笑道。

竟是把固国公府里的事情都教给蓝锦甯搭理了!汝阳世子妃吃了一惊,在脸上显了出来,不过也很快便按捺了下去,略显羡慕的道:“我家语嫣比锦甯大了两岁,可性子还跟孩子似地,别说管家了,不给我添乱都要烧香拜佛了,姐姐你真是好福气。”

“哪里就那么差了,我瞧着和静县主挺乖巧懂事的。”这话王氏也就听着,自然是万万不会相信的。汝阳世子妃不过是谦逊,要是她当了真,只怕会恼了她。

“叫什么县主,你唤她语嫣便是了。”汝阳世子妃亲热的道,一边又感慨。人家的女儿小不点一个的时候就被封了郡主名号,这几年的供奉银子只怕都够置办好几车的嫁妆了。而她的女儿却到了十三岁才封了个县主,这分明就是差别对待啊!

当然她也不会去妒忌这些,汝阳王府又不差金银,只是觉得奇怪罢了。

事实上,是个人都会觉得宸帝当年的赐封有些突兀,太过抬举蓝锦甯了。只是当时在大殿之上,金口玉言的说出了口,便是不能更改了,也不知道宸帝后悔了没?

想到这里,她便压低了声音问道:“锦甯定亲了没?可有中意的人家?”

王氏心中一凛,世子妃突然问这话,只怕是听说了什么。想起锦甯说过的话,便摇了摇头:“如今也是等着宫里的旨意,我们是做不得她的主的,也就盼着那边了。”

汝阳世子妃见她的面上并无异色,又想到今儿看到靖王世子也在车队之中,心中顿时有些狐疑。那些话该不会是以讹传讹?若是固国公府真的给了靖王妃没脸,人家又怎么肯让儿子还跟蓝家人混在一块儿玩?

她却是不知道,阿常世子的出行压根从来就不去问靖王妃,只要靖王爷点头就成了。

“姐姐莫要恼我,只是最近听了一些风言风语,这才问了声。”

王氏便装作不知道的模样问是什么风言风语,待汝阳世子妃说了,做出一副震惊的模样:“怎么会有这样的话传出来?我家和靖王府一家一向较好,只是这儿女之事,却是从未说起过的吖!”

“许是那些人闲着无聊嚼舌根子罢了,姐姐莫要放在心上。”汝阳世子妃见她惊怒,连忙安抚道,又扯开话去:“这铁架子上烧的是银碳?不知是做什么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